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5543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5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同步练习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x

同步练习26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Word版含答案

课时强化练(二十六)

(限时:

40分钟)

A组 跨越本科线

1.(2016·赣州摸底)1511年底,马丁·路德访问了罗马,之后他愤怒地斥之为“肮脏的城”。

这是因为他看到罗马教会(  )

A.反对宗教改革 B.极其腐败堕落

C.兜售“赎罪券”D.厉行政治迫害

【解析】 罗马城是教会统治的中心,16世纪罗马教会统治日益腐败,以各种理由向人民征税,出售神职,部分教会神职人员不学无术,违反宗教教规,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答案】 B

2.学者张鸣说:

“为什么没有人利用天主教来叛乱呢?

因为天主教是本教,普通信徒对教义是不能随便解释的,《圣经》的解释权掌握在教皇手中。

但是新教就无所谓……每人都能按自己的理解读《圣经》,这样必然会产生对教义的不同解释。

”下列选项中符合材料对新教描述的是(  )

①《圣经》具有最高权威 ②因信称义 ③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 ④新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依据材料“《圣经》的解释权掌握在教皇手中……每人都能按自己的理解读《圣经》,这样必然会产生对教义的不同解释”可知,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都视《圣经》为最高权威,故①正确;依据材料“但是新教就无所谓……每人都能按自己的理解读《圣经》”可知,新教主张因信称义,故②正确;材料中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人们的生活都受宗教的影响和控制,所以人们并不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故③错误;依据材料中“但是新教就无所谓……每人都能按自己的理解读《圣经》,这样必然会产生对教义的不同解释”可知,新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故④正确。

故选B项。

【答案】 B

3.“《圣经》的核心信息是,天地之主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活动,要使人性摆脱一切危害人生的东西,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

”材料对《圣经》的认识体现了(  )

A.人文主义B.因行称义

C.信仰得救D.理性主义

【解析】 依据材料“天地之主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活动……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可知,上帝是要人类欢乐,体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心,也就是人文主义,故A项正确。

【答案】 A

4.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的《论基督教徒的自由》一文指出:

“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而得生’。

我们的得救,无需借助机构来实现。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讲诚信的人一定是因为他的信义而重新被他人认可

B.有信义的人一定会因为其信义获得新生

C.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的事先安排

D.世间俗人直接对话上帝,灵魂就可得到拯救

【解析】 路德教探讨的是如何超越基督教的原罪而得救,不是信义是否被认可,故A项错误;“义人必因信而得生”的意思即有信义的人一定会因为其信义获得新生,故B项正确;“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的事先安排”是加尔文的先定论,故C项错误;路德认为得救的方式是内心的信仰,而不是直接与上帝对话,故D项错误。

【答案】 B

5.马丁·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

“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

上述观点(  )

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

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

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

【解析】 由材料信息“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可知,强调了个人灵魂得救的自主权;由材料“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可知,强调个人精神上的自由,故A项正确。

【答案】 A

6.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

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运动(  )

A.创立了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解析】 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成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故B项正确。

【答案】 B

7.恩格斯说: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他们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  )

A.肯定人性B.信仰上帝

C.提倡理性D.宣传科学

【解析】 肯定人性属于文艺复兴,故A项错误;信仰上帝属于宗教改革,故B项错误;“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指的是启蒙运动,故C项正确;宣传科学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 C

8.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

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

这说明伏尔泰(  )

A.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

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

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

D.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宗教信仰

【解析】 自然神论认为,虽然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是在此之后上帝并不再对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

伏尔泰在宗教上坚持自然神论,不盲从教会说教,体现了理性原则,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9.(2016·黄冈质检)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

“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

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

”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

A.法律有阶级性B.法律地位至上

C.司法必须公正D.法律并非万能

【解析】 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如果不公正,那是残酷的暴政,“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由此可见,孟德斯鸠强调司法必须公正,而其他各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项。

【答案】 C

10.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民与政府的距离越扩大,则贡赋也就越沉重。

因此,在民主制之下人民受担最轻,在贵族制下负担较大,在国君制之下就承担着最大的重担了”。

材料反映了(  )

A.“自由、平等、博爱”是社会进步的不二选择

B.民主制是社会进步的最佳选择

C.自由主义政策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国君制、贵族制和民主制都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解析】 题干材料通过对比,认为“民主制之下人民受担最轻”,这样更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进步,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 B

B组 名校必刷题

11.“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材料观点类似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  )

A.权力制衡B.君主立宪

C.天赋人权D.社会契约

【解析】 题干材料大意:

民众为了管理的需要而推举君主,如果君主违背民意,民众就可以共同废除他。

材料中没有体现君民的相互牵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君主制不一定就是君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权利是上天赋予的,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君民之间的契约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启蒙思想家康德说:

“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

”这一言论说明(  )

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B.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C.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专制统治

D.启蒙思想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条件

【解析】 根据材料中“启蒙运动……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发生影响的”等关键信息,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对政治变革的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 B

1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西方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两幅图片为同一时期的美术作品。

拉斐尔的圣母像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材料二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

至于祈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赦罪或全部免罚。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在(宗教改革)不长的时间后,1581年7月,新教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荷兰共和国,紧跟其后的英国清教徒(基督新教中加尔文主义者)在1649年将查理一世推上了断头台,成立了共和国,1688年经过“光荣革命”,迎来了新教国王,实行了“君主立宪”的宪政体系。

……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

1776年,缔造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

意大利从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四分五裂,在1870年才成为一个统一的王国。

1946年才成立民主共和国。

法国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却出现了一个混乱不堪、草菅人命、革命恐怖和专政暴力为特征、令文明世界非常尴尬的法国大革命。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出现了革命专制、君主立宪、恐怖统治、自由共和等多种政体,最后以拿破仑的军事独裁、帝制告终。

1848年建立了短暂的第二共和国,1870年才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第三共和国。

——曼德《中国需要的不是文艺复兴

而是宗教改革精神》

(1)概括材料一中两幅作品的共同特点。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系?

(4)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对此,你有何看法?

【解析】 第

(1)问只要能判断出两幅画的时代即可解答。

(2)问从《九十五条论纲》可知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第(3)问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联系,比较简单。

第(4)问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发生地的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来判断其对民主政治的贡献,应该了解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虽然和思想解放有关系,但肯定不是决定因素,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答案】 

(1)取材于宗教故事;突出了人文主义的特征。

(2)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提倡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

(3)二者在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产物;前者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想为后者奠定了基础,后者则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

(4)观点:

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更有利于促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看法:

作者的观点有失偏颇,因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14.(2016·南京调研)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的百余年,以英国为发源地、以法国为中心,启蒙运动的思潮狂飙了西方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是自我命名的。

牛顿在力学和光学领域的突破性成就不仅成了启蒙运动的一个主要思想源泉,而且也提供了启蒙运动的一个主要隐喻:

光明。

……(18世纪80年代)康德在一篇著名的短文中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最著名的定义:

“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我招致的不成熟状态。

”“要敢于认识。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的座右铭。

——[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译者序

材料二 (启蒙哲学)以破坏的方式对待了本身已经破坏了的东西……他们攻击的是什么国家!

是大臣和他们的宠姬仆妇的最盲目的统治,于是就有一大群小霸王和游手好闲之辈把掠夺国家的进项和人民的血汗看成一项神圣的权利。

……我们看到个人在法律上、政治上毫无权利,在良心上、思想上也同样地毫无权利。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

哲人们拒绝接受上帝支配世界并任意地决定人类的命运这种传统的信仰。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

……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议。

统治权看作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启蒙运动“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把批判功能与生产(建设)功能结合起来,并且使两者直接地互相转化”。

——[美]彼得·盖伊《我为什么写〈启蒙时代〉》

(1)根据材料,概括启蒙运动的核心。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的主要源泉。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

(要求:

观点理解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60字左右)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我招致的不成熟状态”“要敢于认识。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进行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牛顿在力学和光学领域的突破性成就不仅成了启蒙运动的一个主要思想源泉,而且也提供了启蒙运动的一个主要隐喻:

光明”可知,近代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就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源泉;古希腊、古罗马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成为启蒙运动汲取思想理论来源的重要途径。

(2)问力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有力,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表达流畅有层次。

【答案】 

(1)核心:

理性(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源泉:

古希腊、古罗马的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思想;近代自然科学思想(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2)略。

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考点1|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

背景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是欧洲革命与改革的年代,革命或改革后的欧洲使人们感到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代表

拜伦

雪莱

作品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唐璜》

《西风颂》

成就

塑造“拜伦式英雄”;《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充满幻想,体现真正乐观主义精神

特征

揭露丑恶现实,追寻个性解放和理想主义;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同情下层劳动群众,强调人道主义道德感化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

资本主义制度普遍建立,社会矛盾尖锐,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判。

(2)代表

国别

代表

作品

法国

司汤达

《红与黑》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英国

狄更斯

《双城记》

俄国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3)特征

①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

②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提供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

浪漫主义文学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

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都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在文学创作领域的反映,区别在于前者的本质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它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后者则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

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背景:

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2)代表人物及作品:

高尔基的《母亲》。

①内容:

生动描写了俄国工人阶级不畏强暴、坚持革命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②地位:

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4.现代荒诞派戏剧

(1)背景:

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造成了西方国家人民的精神危机,文学艺术领域兴起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潮流。

(2)特点:

以荒诞的主题和手法,描绘了一幅幅令人心碎的人类受难图画。

(3)代表人物及作品:

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史料一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发表于1831年的一部大型小说。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①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关。

”这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的思想。

——《中学教育参考》

史料二 《死魂灵》发表于1842年,是俄国作家果戈里的代表作。

作者通过描写“诡计多端”的投机家乞乞科夫遍访各地主庄园的过程,展示了俄罗斯外省地主肖像画廊。

《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下,②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揭露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

——摘自《历史教育参考资料》

[学会读史]

史料一中《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①体现了《巴黎圣母院》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

史料二中《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②强调《死魂灵》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揭露了19世纪上半期处于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下的俄国的社会现实。

史料一和史料二反映了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都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主要文学流派。

浪漫主义文学在创作风格上,刻意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中的罪恶现象。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指出《巴黎圣母院》的创作手法。

这一文学流派在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上有何突出特点?

【提示】 手法:

浪漫主义。

特点:

采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情调,以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2)根据史料二,《死魂灵》表现出的创作手法是什么?

试举与其相类似的两部俄国文学作品。

【提示】 手法:

现实主义。

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3)从上述史料中,你怎样理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提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思维拓展

1.浪漫主义文学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区别

流派

浪漫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描写对象

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

强调再现剖析社会现实

表现手法

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有幻想和传奇色彩

对社会现实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思想内容

抨击封建专制,鞭挞人世间的丑恶和黑暗,对欧洲社会弊端给予辛辣的讽刺和揭露

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反映当前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状况,对现存的社会弊端和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强烈地批判

2.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1)对文学真实观的重新阐释,作品主题的深度模式,人物个性化特征的消失,作品结构的因果逻辑关系的拆解,时空倒错、自由联想、内心独白、反讽等艺术表现方法的革新。

(2)现代主义文学的两种极端走向:

强调非理性直觉的意识流小说;强调还原客观现象,手法比较怪诞,语言风格背离传统。

1.(2016·广东六校联考)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  )

A.古典主义B.批判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 材料论述了其创作风格主要是描摹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自我。

浪漫主义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C项正确。

【答案】 C

2.“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

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下列作品中不能够“‘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  )

A.《人间喜剧》B.《西风颂》

C.《双城记》D.《战争与和平》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可判断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四个选项所列的作品中,只有雪莱的《西风颂》是浪漫主义作品,其余三项都批判是现实主义作品。

【答案】 B

3.(2016·惠州调研)小说《无法命名者》是以如下文字作为结束语的:

“你必须讲下去。

我不能讲下去。

我愿意讲下去。

”该小说的风格应属于(  )

A.古典主义B.批判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 该小说结束语中,作者用后面的话去推翻前面的话,用矛盾的手法,使叙述者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D项正确。

【答案】 D

考点2|19世纪以来的音乐、美术及影视艺术

1.音乐

(1)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

①时间:

18—19世纪之交。

②人物:

贝多芬。

时代

背景

生逢启蒙与革命的时代,具有强烈的反抗封建与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

作品

特点

构思广阔,形式宏大,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蕴涵着深沉的哲理

成就

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创作了《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九部交响曲

地位

既把古典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2)印象派音乐

①特点:

强调声音的响度和音色。

②代表: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

③影响:

开辟了欧美音乐语言新天地,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音乐的全面突破。

(3)现代音乐:

流派众多,作曲家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谱写乐曲。

2.美术

(1)印象派

①产生原因:

19世纪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

②特点:

重光色,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

③代表作品:

莫奈的《日出印象》和组画《干草堆》《鲁昂大教堂》等。

④影响:

不仅改变了绘画方式,而且影响了音乐创作。

⑤发展

(2)现代派

①特征:

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新材料。

②代表人物及作品: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坐在椅子上的女人》等。

图示法理解绘画艺术两大流派

3.电影与电视

(1)电影

①诞生

a.条件:

19世纪末,摄影技术、缩短曝光、连续摄影等一系列技术的发明。

b.发明者: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②默片时代

a.由来:

1927年之前的电影全是无声电影。

b.特点:

声与画脱节;故事情节简洁明快;动作夸张生动。

c.成就:

美国人格里菲斯对电影制作和摄影技术进行重大改革而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卓别林的《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影片成为经典之作。

③繁荣

a.条件:

影像与声音结合的技术日趋成熟。

b.成就:

有声电影崛起,电影进入繁荣阶段。

(2)电视

①发明:

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

②特点:

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

③功能:

传播资讯;开展远程教育;娱乐功能;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展示给世人。

④影响

a.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

b.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近代影视艺术的发展

史料一 ……电视的兴起,在人类①文化史上是一次革命,它以强大的传播威力、高度的逼真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形成电视时代的一种文化氛围。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3教师用书

史料二 1989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实况转播超级杯美式足球决赛时,每插播30秒广告便收费67.5万美元,平均②每秒钟达2.25万美元。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3教师用书

史料三 在打开的电视机面前,我们退返到无邪的婴儿状态,我们的头脑成为一个受动而直通的频道,不经过大脑的思维转换,连绵不尽的直观形象不断③直接轰击我们的视网膜。

[学会读史]

史料一反映了电视的魅力。

①肯定了电视对人类文化发展、传播的贡献。

史料二反映电视转播应用领域广泛。

②体现了电视的商业化倾向。

史料三指出了电视艺术的消极影响。

③说明电视带给人类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学会用史]

(1)史料一反映了电视使艺术大众化,加快了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