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5621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docx

阅读资料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

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

文/何雄飞

<<新周刊>>第376期

一次糟糕的旅游通常由以下元素组成:

一批坏导游和假和尚,大跃进式的主题公园和影视城,脑残式的掘古、造古与争古,以及无法入画的风景和被一次次伤害的心灵。

  中国人出门旅游,往往会成为另一种人。

  他们爱讲黄段子和政治笑话;爱遇庙必跪,逢佛必拜,往洞穴、水井、水缸里投币,往大树上投红锦囊,往铁链上锁同心锁;爱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擤鼻涕;爱随时随地抽烟,朝你脸上打喷嚏;爱插队抢座,大声说话,猜拳行令,醉酒闹事;爱爬树、骑墙,爱拍V手势茄子照;爱抚摸、喂食或殴打动物;爱打赤膊,爱袒胸露乳,爱贪小便宜,逆规则行事,有时还会留下一句“常州赵根大到此一游”之类的题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中国人平均每年会在国内玩两次,至少创造2.85万亿元的消费大蛋糕,为GDP作出6.05%的贡献。

(《2012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

  有时候,旅行只是从我待腻的地方去你待腻的地方,然后用一把快枪干掉从前所有美好的想象。

中国的游客有时是“羔羊”,在短则3天长则7天的假期里,在吃、住、行、游、购、娱上一不小心就遭遇杀人不见血的“刀手”,被“宰杀”、被“爆机”、被“填坑”、被“下鱼”、被“看妖”、被“石头”、被“打针”、被“加点”,只能在“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定点尿尿,举旗报到”中感念山水之美。

在中国旅游生态链中,导游是重要的掮客,他们中的害群之马恶化了旅游生态。

  几乎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

  极端的例子是,吉林男导游因利益争执在丽江持刀连伤20余人;丽江黑导持砖追打游客;泸沽湖男导游趁酒劲把深圳女游客压在身下玩性侵;昆明一导游因西安女游客不肯买茶而拒绝停车,致其大便失禁;香港导游阿珍在车上大声谩骂安徽游客;香港黑导强迫退役乒乓球名将陈佑铭进珠宝店购物,致使陈佑铭心脏病发,气绝身亡……

  在中国旅游生态链中,导游是重要的掮客,他们中的害群之马恶化了旅游生态。

坏导游的雷人语录有:

“你们不买茶叶,就是认为我坏,你们认为我坏,我也就认为你们坏。

”“你们出门不带钱,不如回家去,在家看旅游频道。

”“你们上车时都要带上购物小票,不要指望在地上拾一张给我。

  中国旅游催生了两本畅销书:

一本是游客“防骗秘笈”;一本是导游“宰客秘笈”。

虽有游客大呼“全国游客团结起来”,成立“游客反杀猪联盟”自救,可惜收效甚微。

  有的导游自嘲自己是“三无人员”(无基本工资、无基本福利、无明确规定的劳动报酬),“起得比鸡早,干得比驴多,吃得比猪差,晒得比乌鸦黑,住得比鼠窝差。

被媒体骂得比猪狗不如,被旅行社宰得比兔子还惨,被客人投诉得比绵羊还乖,被旅游局罚得比蚂蚁还多”。

亦因如此,宰客拿回扣成为其生存之道,“黑、贪、狠”是坏导游最为明显的三大特征,“导游买团”、“旅行社赌团”(旅行社买团)、“供应商买团”(由购物、景区等供应商承担一定买团成本)是旅游市场乱和烂的几种表征。

  导游嘴里有“黑话”。

外地团转到导游手上叫“大散拼”,导购力强的导游称“大刀”,购买力强的游客称“泡子”,从低价团游客身上榨人头费交给旅行社叫“填坑”,100元的人头费叫“一米坑”,“爆机”是指购物超过一万元,“下了几条鱼”是指玩潜水的有几个人,去吃“风味”是指吃“海鲜大餐”,去“看妖”是说看人妖表演,说“照顾一下我们的客人”是指“狠狠宰”,“打针”是指“灌输反面素材”,“加点”是说加自费景点。

  做一名坏导游必须心黑、皮厚、巧舌如簧,会铺垫、会洗脑、会催眠、会煽情、会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临门抽射。

他告诉你出门得花钱,花钱就是促进内需,支持他的工作。

钱不花最怕就是人不在了,钱还在;人在天堂,钱在银行!

人没了,留钱有什么用。

钱就是王八蛋。

  他带你进定点的药店、茶叶店、丝绸店、珠宝店、古玩店、土特产店,实行的是“三光政策”:

钱要花光,卡要刷光,货要买光。

  他看到一块烂石会说到翡翠玉雕;看到一朵小花会说到冬虫夏草;看到一片海滩会说到珍珠项链;看到一条野狗会说到虎皮膏药;看到一棵断裂三处的古树,会说它预测了历史上的三次灾难:

大家去摸一摸便能逢凶化吉。

  导游界当然不乏好人,也出过“叛徒”,譬如中国“旅游揭黑第一人”、《叫我如何不宰你——一个导游的自白》作者邬敬民,这名行业公敌大推“品质旅游”、“尊严之旅”、“无购物旅游”,然而生活窘迫。

旅游被视为带动一方经济的法宝,亦可能带来破坏地方生态和民风民俗的恶果。

  三亚是被旅游改变地方形象的明证。

  因为天价酒店和天价海鲜,海南省三亚市被称为“黑龙江省三亚市”,海南国际旅游岛被人称为“国际宰人岛”!

  这里拥有中国最美的海滩,但它们并不属于最广大的市民,一间间豪华酒店把它们包围切割成私有财产。

三亚已成权贵的三亚,海滩已成权贵的海滩。

  中国旅客“汗青-刘瑶”大倒苦水:

“经历过黄山上一盘蛋炒饭100元;经历过新疆大巴扎抱着一假鹿拍了个照,被索要合影费100元;经历过天山脚下遇到路霸,支付5000元才能买个过路费;经历过草原上被索要赔偿草被践踏的损失费1000元;上过最贵的厕所20元一人,就是地上挖一坑而已。

国内旅游一片黑,地头蛇作威作福啊。

  中国景区的门票三年一涨,如今出门,不拿200元出来买票你都会不好意思,似乎占了人家好大便宜。

  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旅游开发商玩的是大富翁游戏。

中国许多古老的村落被包养,建起一堵围墙两个大门收钱,它们成了死的村落活的景点,里面原有的居民被驱逐被外迁,一个地方的根被活生生切断。

如果你相信古老的村落会因此获得一种保护而不是破坏,那么我会在心里对你表示衷心的祝福。

被包养圈钱的村落亦因分红不均爆发各种冲突。

江西婺源的李杭古村、甘肃的黄河石林景区、广西桂林阳朔的大榕树景区就曾发生村民与景区工作人员大打出手的事件。

  旅游被视为带动一方经济的法宝,亦可能带来破坏地方生态和民风民俗的恶果。

  山野的孩子已经知道被拍一次照要讨版权费的习惯;路边的大嫂往鸡蛋上抹一点泥告诉你这是土鸡蛋;坐着晒太阳的大爷往地上扔几尊仿古的物件做起了姜太公;长胡子的老人穿着件军大衣卖起了雪山草药和独门秘方;拉客的黑导会向你保证,你将要去到的地方是天底下最好的地方;黑车司机开起价、绕起路来眉头都不会动一下;操着菜刀的饭馆老板从来不会向你少要一分钱;每一座神的面前都有一个供你随喜的“功德箱”,每一座庙宇都等待着为你开光消灾转运……

  从云南丽江到阳朔鉴山寺、海南东山岭潮音寺、北京十三陵景区和广仁宫,湖南衡山、凤凰,湖北宜昌游轮码头的黄陵庙,大理天龙洞、观音阁,山西五台山和平遥,山东烟台,辽宁大连,四川乐山、峨眉山、九寨沟、成都青羊宫……你总会在以佛祖、观音、活佛、财神等名义修建的庙宇中,“碰巧”赶上一场重要的法事,“邂逅”一位百年难得一见的“大师”,他们会在一间隐秘的房间里单独为你算命解签、“讲课”、“摸顶”、“作法”,然后从桌子底下拿出一部刷卡机,让你烧几炷高香。

更有甚者,会以诅咒你及家人有“血光之灾”来胁迫你付款。

  “大师”们也有黑话,他们“挑客”“讲经”,请你“打点”,如果你显得像个暴发户,他们通常会“涨水”,让你多出香火钱“化解灾殃”,有时他们会“翻单”,让你多出3倍的钱烧三炷香,道别时,为避免投诉和告发,他们还会“封口”:

“你在这里做了这么多功德,化解了将来的灾厄,不要对外讲,讲了对你反而没好处。

地方脑残式掘古、造古、争古的动机无一不是基于旅游经济,而真正的文化精髓却烂在地里,任人践踏摧毁,无人理睬。

  旅游地产、主题公园和影视城是中国旅游的几大副产品。

  《2012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宣称,“2011年中国休闲领域成为投资热点,涉及投资金额超1万亿。

其中,包括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等在内的超过200亿元的大型休闲投资项目数量众多。

而原本分属于不同领域的港中旅、恒大集团、海航集团、万达集团、保利文化、华谊兄弟、盛大网络等休闲供应商正越来越走向业务综合化,围绕休闲消费构筑全产业链”。

  人人都想成为迪士尼,中国2500多座主题公园,套牢了1500亿元巨资,其中七成亏损、两成持平、一成盈利,地产商借“主题公园”之名行“圈地”之实而被国家发改委叫停。

  人人都想成为横店影视城,中国目前几乎每省都想拥有一座影视城,在这场“大跃进”中,已立项并通过审批的影视城就达110多座,30多座规划建设的影视城正热火朝天地施工和招商。

然而这些千篇一律的影视城八成亏损、一成五温饱,仅5%盈利。

  不久前,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飞天”,刘洋的祖籍地河南林州沸腾了起来,当地官员马上打起了“中国首位女宇航员故里”的主意,并宣告“红旗渠将不再寂寞”!

刘洋出名,家乡又多了一块“金字招牌”!

而有报道则称,刘洋仅是在6岁之时回林州探过一次亲。

  “中国首位女宇航员故里”还算不上离谱,最离谱的是脑残式掘古、造古与名人故里之争。

  最新的例子是山西吉县号称刨出了“女娲遗骨”,河南安阳号称刨出了“曹操墓”。

中国人热爱掘古争古造古抢古,山东阳谷、山东临清、安徽黄山抢西门庆;山东、河南、福建、甘肃、江苏连云港、山西娄烦抢孙悟空;四川遂宁、河南平顶山、新疆昌吉抢观音;山西屯留、江苏射阳抢后羿;浙江鄞州、浙江杭州、河南汝南、江苏宜兴、山东微山、广西马山、安徽舒城抢梁山伯与祝英台;河南泌阳、河南桐柏、湖南沅陵、陕西宜川、湖北黄袍山抢盘古;湖北咸宁、江西宜春、山东潍坊、山东德州、山东日照、河南南召、江苏射阳抢嫦娥;湖北随州、陕西宝鸡、山西高平、湖南株洲、湖南会同抢炎帝;河北正定和河北临城抢赵云……

  《新周刊》曾在《很南北,却不是东西》中对此作出点评,这是地方政府在向历史要荣誉要政绩。

争的方式,是投巨资建遗址、建旅游区、建大雕塑、建蜡像馆、建学术会议中心、举办公祭大典、举办文化节、请高官来定位、请名人来压阵、请央视来宣传、申报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4A级旅游胜地、申报文化产业实验基地。

  争的动机无一不是基于旅游经济,专家、学者、传媒被地方政府绑架与利用,而真正的文化精髓却烂在地里,任人践踏摧毁,无人理睬。

为什么中国盛产游客

却最不会玩?

文/文尔达

<<新周刊>>第376期

中国盛产游客,他们足迹所及之广阔、出行人口之众多、沿途花费之巨大、文化探索之深入、往来世界之频繁,甚至让他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也发生了小小的改变,堪称“游客帝国”。

  他们装备昂贵的莱卡相机,只为在景点前用10秒拍下V字手势;他们用7天游遍欧洲12国,每天都发条到此一游的格式化微博;他们穿着短裤白袜加皮鞋,却在香奈儿门店前大排长龙……他们是中国游客,是欧债危机的救星,是MandalaResearch调查得出的全球最讨人嫌游客排行榜第二名——第一名是美国。

值得琢磨的是,在全球GDP排行榜上,也是中国排第二,美国排第一。

  中国盛产游客,他们足迹所及之广阔、出行人口之众多、沿途花费之巨大、文化探索之深入、往来世界之频繁,甚至让他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也发生了小小的改变——这是属于中国人的大旅游时代,大陆游客纵横四海,让中国堪称“游客帝国”。

路引加上“父母在,不远游”的祖训,让中国几乎变成一个宅男帝国。

但在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等时代拐点之后,世界终于在21世纪见证了一个游客帝国的崛起。

  中国最早的旅行家叫做周穆王,他也是中国自驾游爱好者的祖先——他有一辆由八匹骏马拉的“悍马”,性能好到日行三万里,带着他从西安出发,一路走到中亚。

后世的一位无名粉丝带着对这位旅行家的仰慕之情,误打误撞制作了中国第一本路书:

《穆天子传》。

  夏商周时期,游客仍然多是王侯,公款旅游屡屡载入史册;春秋时,教育家孔子的旅行最有时代意义;秦汉时,低级公务员亦有了出差机会,游客发现了“当地特产”才是旅行永恒的主题——例如徐福不惜扬帆出海,以为跑到济州岛就可以找到长生不老药;汉朝时,商人踏上了丝绸之路,而游人队伍里也加入了司马迁这样搞田野调查的史圣。

  到魏晋南北朝,知名游客基本上都是骚客,各种诗歌游记不遗余力地做着地方营销;隋唐时,著名游客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搞江南巡游,为科举长途跋涉的考生也成为了飘一代;宋元时,游客中混入了老外马可·波罗,而名气不大的汪大渊也很争气,往东去到菲律宾,往西去到伊拉克,往南去到坦桑尼亚,朱彧则证明了宋朝时广州已经有人在用指南针。

  到明朝,出百里外必需路引,加上“父母在,不远游”的封建思想,让中国几乎成为一个“宅男帝国”,没有功名的庶民是寸步难行。

但明朝偏偏除了盛产名太监,还出产知名旅行家——鉴于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最有名的旅行家和太监果然是同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郑和。

  尽管如此,郑和绝对不是明朝唯一成名的旅行家。

随便举一个例子,当时有一个人,19岁父亲就去世了,但偏偏又得到了非主流母亲“志在四方,男子事也”的批准,成为了一个没有政府资助的民间地理学家兼旅行达人,游遍中国十六个省,写出至今依然人气极高的旅游畅销书——《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好的旅游广告,徐霞客到此一游的地方全部拥有了开发成旅游景点的理由。

一旦这些地方的门票涨价,就有人思念徐霞客,网文《徐霞客在今天成为旅行家要多少钱》便是其中一个证据。

  遗憾的是,仁宗因“经济空虚”颁布“片板不得入海”、“沿海居民内移一百华里”的敕令,让本来朝气蓬勃的中国旅行家就此在未知的世界航路上缺席。

恰逢其时,在大洋的彼岸,“游客”渐渐成为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忙于寻找地理上的空间坐标,西班牙、葡萄牙人洋溢着地理大发现的热情;18世纪的启蒙运动之后,欧洲人又开始寻找文化上的时间坐标——他们进入希腊,进入地中海,只为进入想象中的古代文明,进入想象中的东方;18世纪到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女人也加入了探索世界的旅程,蒸汽机车的窗户让妇女也可以眺望远方;而整个20世纪,暴发户美国人则开始到欧洲寻根,也开始“征服”世界之旅。

当然,不能忽略的是,战后好学的日本游客也开始在全世界游走。

  到了21世纪,中国终于作为一个“游客帝国”崛起。

对他国而言,中国游客从见识浅薄者、学习者、猎奇者,变成了GDP的增长点,变成了衰败经济的拯救者,变成了外交事件中不得不考虑的筹码,也变成了一种随处可见、人数众多却非本国国籍的社会“新成员”。

在20世纪,游记曾经是中国的社论,中国人到欧洲并不是为了买LV,而是为了寻求救国之道。

今天的中国游客,是取经人还是小丑?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使人感觉到世界大倒退的,莫过于限制人的行动自由和减少人的自由权利。

1914年以前,世界是属于所有人的。

每个人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想待多久就待多久。

没有什么同意不同意,没有什么允许不允许。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郁闷地说。

  但对中国游客来说,20世纪却是一个看世界的奇妙开始——康有为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流离异域一十六年,三周大地、遍游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路,一生不入官,好游成癖”。

作为中国人,他的视角和老外是如此的不同——在启蒙运动时期,意大利是欧洲人向往的旅行目的地,旅行者试图寻觅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的文化遗产,勃拉姆斯去了8次意大利,歌德也曾抛下魏玛公国枢密顾问的工作,远行意大利写作(有人吐槽说主要原因是躲避债主)。

但等到康有为过来看的时候,就觉得意大利不过是个穷地方,而且这个国家CEO的手段也不怎么样:

“民贫而赋重,则以治海陆军之故也。

  1903年,梁启超到美洲走了一圈,从此有了谈城市、谈政治、谈社会的《新大陆游记》;同一年,晚清奇女子单士厘跟着丈夫离开日本,踏上她遍及俄、德、法、英、意、比、埃、希的漫长旅途,终于发现了裹脚不是女人的义务,因而写成最早的中国女人出国游记:

《癸卯旅行记》。

  在20世纪,游记曾是中国的社论——上述人士的一个共同点,是游记阐发了他们政治改革的思想,想在西洋找到中国将来发展的镜像。

中国的救国游客努力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大片《建党大业》里就提及毛泽东到北京,亦是为了与同伴募款到法国去,寻找救国之道。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旅游业低调诞生——晚清时,上海租界区有为外国旅游者服务的“旅行社”;1923年,上海银行家设立“银行部”,为中国人办理出国手续兼代订车船票;1924年,第一批老外的旅游团赴杭州游览(但直到2012年,福建省建宁县才“迎来首批纯种外国人”);1925年,中国有到日本的“观樱团”;1927年,中国有了第一本《旅行杂志》,同年“中国旅行社”也申请到了营业执照……值得庆幸的是,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到欧洲并不是为了买LV,他们放入旅行箱的,是一份别绪,一份忐忑,一份期许。

  1949年之后,“华侨服务社”、“中国国际旅游社”、“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相继出现。

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对国内旅游依然实行“不宣传、不提倡、不反对”的方针。

好在,急之国一字记之曰“快”,在短暂的30年后的今天,当罗浮宫的门票只收85元人民币时,张家界的天门山舞台剧的贵宾票就要350元。

  澳大利亚人因为中国人开始吃鲍鱼;英国人戏谑人民币是北京镑;韩国地铁报站采用汉语;雅加达的超市挂大红灯笼促销;美国的酒店房间开始配上电热水壶,酒店提供粥和咸菜,还做大了中国人最爱的奥特莱斯;欧洲将“请勿吐痰”和“欢迎使用银联卡”都做了中文标识……短短30年,中国游客展示出无形的力量,它甚至改变了他国的社会生态。

  时至今日,有一种GDP叫做中国游客——这个逻辑对中国的旅游城市与他国的旅游城市都管用。

加拿大联邦国库委员会主席戴伊就拿出过如下数据:

2020年,将有一亿中国人出国旅游,而中国游客在加拿大平均花费一般为每人1600美元。

  于是,在国内,一心为地方GDP作贡献的旅游景点要么变成假古董,要么破坏生态环境,要么将文化传承抛诸脑后;在国外,本该浪漫的异国旅行,时常被旅行社设计成只为购买伴手礼的银联卡之旅。

其中,总有些中国游客的不守规矩与疯狂血拼,让一心搞好旅游业的老外痛并快乐着——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有文章,标题是《中国游客:

亚洲新的“丑陋的美国人”》。

可见美国人自己也不怎么样,即使弄出一个《世界公民行为准则》也没有起色。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让一些中国旅行团在老外眼中变成来自东方的马戏团,团友则沦为了带来快乐(例如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小丑”。

但是,这仍是一种难得的进步——零点调查公司1995年第一次进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调查,城乡居民中超过40%的人直接回答不知道或者与我无关。

而17年后的今天,中国游客起码不再为认识自己而疲于奔命,终究开始认识世界。

  所以说中国盛产游客,但大部分人连怎么玩都学不会。

拉阔视野也好,体验文化也罢,中国游客似乎应该先学的,是怎么去玩。

  《孤独星球》作者托尼·惠勒和莫林·惠勒夫妇有一个说法,认为旅行是一种人类的本性,也是地球生物的本性。

“旅途中,人类的天才智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旅途中,有新奇的感受,有神奇的发现,有生活的改观,有人生的超越。

真正的旅行是一种人生体验。

  因此选择旅行方式,也是在选择生活方式。

有人穷游,陈宇欣搭火车晃晃荡荡走完西伯利亚铁路全程,顺便成为中国北极裸泳第一人;有人打工游,吴非全球旅行打工,一年实现一个梦;有人贯彻周作人“30岁后旅行只是为了吃”的思想,记者蔻蔻梁辞职80天环球旅行;有人立志环游世界,60多岁的张广柱夫妇卖掉房子环游世界,最后变成了伊利广告;还有12个年轻人卖掉房子、辞去职务,用800万买了两辆房车,如今正在环游世界。

  事实上,不同的社会阶层已经发展出不同的旅游方式——师奶带着电热水壶和简易麻将参团、高富帅到非洲打猎、白骨精到欧洲滑雪、富二代去欧洲游学、驴友3000元游遍欧洲、裸婚夫妻蓄钱到巴黎和平街13号买卡地亚、小清新穷游你几乎没有听过地名的地方、理科男则骑着自行车全世界找Wi-Fi。

  有评论说“中国人只有旅游没有旅行”,这可不是“游客帝国”应该有的文明。

“游客帝国”所见的世界(world),不应是被金钱(money)颠倒的morld——每一个旅人的每一段旅途,纵使再微不足道,也是一个认知世界的小小火花,有一天它会改善自我生活的处境;每一段旅途的每一次经历,都是人生最好的手信——手信不是指给美女同事买的Longchamp饺子包,而是精神上从未有过的体验。

  游人所见的世界,可以改换内心的天地。

也许,旅行不一定有收获,不过是做点无用的事;旅行是无分远近的,皆因风景可能就在身边;旅行未必有目的地,虽然漫游的旅人总是突然就找到人生方向;旅行甚至不是必须的,只要你在无趣的日常生活之中,依旧可以找到几乎擦肩而过的感动。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至此,不妨扪心自问:

即便游客帝国已经崛起,但你旅行的意义找到了么?

有一种GDP叫中国游客

文/邝新华

<<新周刊>>第376期

加拿大总理哈珀学会了4个中国字“新年快乐”,法国有公司组建了专门观察中国人行为的研究小组,美国酒店开始提供粥、咸菜和咸鸭蛋,加州迪士尼乐园在大年初一为中国人设专场,迪士尼高管与中国游客一起吃饺子。

  中国的农历新年一来,外国人就很忙。

为了让中国游客们有过年不在家的自在感,巴黎戴高乐机场铺上了红地毯,还给中国游客发红包。

雅加达的商场和超市都挂上了大红灯笼、中国结和各式大红喜字。

日本的电器商城在正门口高悬“春节快乐”大横幅。

加拿大总理哈珀也学会了4个中国字“新年快乐”。

据说,只要祭出这些红色的新年“符箓”,中国人购物时就停不下手。

  中国旅游研究院在今年4月份公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2》中指出:

2011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7025万人次,花费690亿美元。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4月份公布了2011年全球各国GDP的排名。

如果这7025万人是一个国家的话,690亿美元的GDP将排名全球第65位,相当于半个匈牙利、两个肯尼亚或者五个冰岛的GDP。

  欧洲人明白了一个道理:

解决债务危机,不能靠德国,不能靠美国,也不能靠中国政府购买欧洲债券,但可以靠中国游客。

世界旅游组织估计,到2020年,每年将有1亿中国人出国旅行。

这相当于一个墨西哥、两个韩国或者十个希腊的人口。

老佛爷百货50%的营业额来自外国游客,其中中国游客消费额排名第一,人均消费1000欧元。

老佛爷国际推广部负责人蒂埃里·瓦尼耶说:

“来我们店的人比去埃菲尔铁塔的人还多。

  中国游客要买的宝贝早就在网上调查清楚——最新款或者超高折扣品。

一个上海女游客这样描述自己的血拼经过:

“到巴黎的第二天,我们就被旅行社拉到著名的‘老佛爷’(百货)。

在香奈儿专柜门外,虔诚地排了半小时长队,却最终还是无奈地看着包包基本卖空,更别说经典的CLASSICFLAG了。

  这并不能摧毁上海妹的虔诚,虽然LV专柜的队伍更长,但同事要带的包包的图片已经打印了出来。

她最终以人民币8100多元买下一款挎包,“同样一款在上海卖12300元”,她评价道:

“法国的LV可是天底下最便宜的LV,来了不买就亏大了。

  下午,上海妹没有去凡尔赛宫,继续寻找CLASSICFLAG。

走了5家店,直到“走不动路了”才找到,以人民币23000多元买下。

“上海要卖34500元”,“一个LV、一个CHANEL就把团费赚回来了,后面再买就是净利润了!

  这就是上海妹的逻辑:

只要买到了,就赚到了,而且是净利润。

虽然拿回国内,很有可能被人认为是珠海拱北地下商场的超A货。

有网民自创了一个单词Chinsumer来指代这些“购物狂”。

法国还有公司组建了专门观察中国人行为的研究小组。

  2011年“十一”黄金周短短7天,中国游客在海外消费奢侈品累计约2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40亿元),境外人均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