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理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5783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管理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压力管理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压力管理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压力管理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压力管理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压力管理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压力管理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压力管理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压力管理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压力管理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压力管理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压力管理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压力管理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压力管理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力管理3.docx

《压力管理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管理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压力管理3.docx

压力管理3

压力管理

八成外企人感到工作压力大。

虽说没到日本人“过劳死”那样的程度,可外企人的工作压力也不轻。

据《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市外企服务总公司(FESCO)近日公布的“外企人职业生活调查”结果表明,7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外企工作固然能挣得相对优厚的薪酬,但每天工作忙碌而紧张,下班后疲惫不堪。

调查表明,尽管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薪酬马马虎虎,还过得去,但非常满意者仅占2.1%。

倒是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自己的工作表现无愧于所得的薪酬。

但为了挣得这份薪酬,外企人所要付出的代价,怕是很难有多少人羡慕的。

据统计,77.3%的外企员工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19.6%的人甚至每周工作时间在48小时以上。

79.4%的人认为在外企工作压力太大。

因此,每周40个工作小时成为六成以上外企人理想的工作时间。

相对满意的薪酬,强负荷的工作,如何仍有那么多人对外企趋之若鹜?

很显然,实现自身价值的可能与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工作氛围,是不容被忽视的吸引力所在。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外企人普遍认为在外企工作有助于个人发展,大多数人认为能从工作中学到很多东西,且工作具有挑战性,还有不少人看重能得到培训的机会。

不过事实证明,对希望得到晋升的人而言,外企不是好选择。

在被调查的人中仅有7.2%得到过晋升。

但外企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较多,多数外企人表示均能与上司和同事和睦相处。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

“心理压抑将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企业管理者已日益关注工作情景中的员工压力及其管理问题。

因为工作中过度的压力会使员工个人和企业都蒙受巨大的损失。

据美国一些研究者调查,每年因员工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

因此,重视员工压力管理,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过度、持续的压力会导致员工严重的身心疾病,而压力管理能预防压力对员工造成的这种毁灭性损害,有效地维护、保持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

员工压力管理有利于减轻员工过重的心理压力,保持适度的、最佳的压力,从而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增加利润。

企业关注员工的压力问题,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一、压力及其来源

所谓压力,是指个体对某一没有足够能力应对的重要情景的情绪与生理紧张反应。

压力所表现出的常见症状或信号有:

第一,生理方面:

心悸和胸部疼痛、头痛、掌心冰冷或出汗、消化系统问题(如胃部不适、腹泻等)、恶心或呕吐、免疫力降低等;第二,情绪方面:

易怒、急躁、忧虑、紧张、冷漠、焦虑不安、崩溃等;第三,行为方面:

失眠、过度吸烟喝酒、拖延事情、迟到缺勤、停止娱乐、嗜吃或厌食、吃镇静药等;第四,精神方面:

注意力难集中,表达能力、记忆力、判断力下降,持续性地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持消极态度,优柔寡断等。

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应敏感地觉察、注意到自己及下属身上的种种压力信号,综合考察各方面压力源,若发现确实存在过度压力,则应及时采取压力管理、压力控制等措施以达到防微杜渐。

事实上,压力的来源主要来自工作、生活和个人性格三大类别。

首先,工作压力可能是来自工作环境本身,如负担过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良,或工作中的身体状况,也可能来自与工作上相关的因素,如受歧视、缺乏升调机会、疲倦等。

当然,在生活环境中偶尔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动,譬如转换工作、结婚、怀孕、离婚、配偶死亡等,这都是构成压力的因素。

另外,日常生活中亦经常面临一些小小的困扰,例如出门忘记带东西、赶时间却塞车、被老板骂了一顿等,单一事件对个体并不会造成压力,但如果这些困扰在同一天发生,对个体来说可能是不小的压力。

尽管外在的环境及事件确实会为个体带来压力,但相同事件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却未必会构成同样的威胁。

因此,个人如何看待压力及个人的性格,才是造成压力感的主要因素。

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实施员工压力管理活动时,首先要弄清楚导致员工压力的起因即压力源。

压力源从形式上可分为工作压力源、生活压力源和社会压力源三种。

1.工作压力源。

引起工作压力的因素主要有:

工作特性,如工作超载、工作欠载、工作条件恶劣、时间压力等;员工在组织中的角色,如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个人职责、无法参与决策等;事业生涯开发,如晋升迟缓、缺乏工作安全感、抱负受挫等;人际关系,与上司、同事、下属关系紧张,不善于授权等;工作与家庭的冲突;组织变革,如并购、重组、裁员等使许多员工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事业发展、学习新技能、适应新角色、结识新同事等,这都将引起很大的心理压力。

2.生活压力源。

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赫姆斯(Helmes)列出了43种生活危机事件,按对压力影响程度主要有:

配偶死亡、离婚、夫妻分居、拘禁、家庭成员死亡、外伤或生病、结婚、解雇、复婚、退休等。

可见,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可能会成为生活压力源。

3.社会压力源。

每位员工都是社会的一员,自然会感受到社会的压力。

社会压力源诸如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生活条件、财务问题、住房问题等。

二、减轻员工压力的措施

企业领导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充分关心、关注、调查、分析员工体会到的压力源及其类型,从组织层面上拟定并实施各种压力减轻计划,有效管理、减轻员工压力。

1.改善组织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减轻或消除工作条件恶劣给员工带来的压力。

(1)领导者或管理者力求创造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并严格控制打扰。

如关注噪声、光线、舒适、整洁、装饰等方面,给员工提供一个爽心悦目的工作空间,有利于达到员工与工作环境相适应,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减轻压力。

(2)确保员工拥有做好工作的良好的工具、设备。

如及时更新陈旧的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等。

2.从企业文化氛围上鼓励并帮助员工提高心理保健能力,学会缓解压力、自我放松。

(1)企业向员工提供压力管理的信息、知识。

企业可为员工订有关保持心理健康与卫生的期刊、杂志,让员工免费阅读。

这也能体现企业对员工成长与健康的真正关心,使员工感受到关怀与尊重,从而也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员工提高绩效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

企业可开设宣传专栏,普及员工的心理健康知识,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开设有关压力管理的课程或定期邀请专家作讲座、报告。

可告知员工诸如压力的严重后果、代价(如疾病、工作中死亡、事故受伤、医疗花费、生产率下降而造成潜在收入损失等);压力的早期预警信号(生理症状、情绪症状、行为症状、精神症状);压力的自我调适方法(如健康食谱、有规律锻炼身体、学着放松和睡个好觉、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等)……让员工筑起“心理免疫”的堤坝,增强心理“抗震”能力。

(2)向员工提供保健或健康项目,鼓励员工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有些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保健室,向员工提供各种锻炼、放松设备,让员工免费使用,还有一名专职的健康指导员去监督锻炼计划和活动,美国一些著名公司还为有健身习惯的人发放资金从而鼓励健身。

通过健身、运动不仅保持了员工的生理健康(这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且还可使员工的压力很大程度上得到释放和宣泄。

(3)企业可聘请资深专业人士为心理咨询员,免费向承受压力的员工提供心理咨询,使员工达成一种共识:

“身体不适,找内外科医生,心理不适,找心理医生”。

心理咨询在为员工提供精神支持与心理辅导、帮助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方面确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科学方法。

3.组织制度、程序上帮助减轻员工压力,加强过程管理。

(1)人力资源招聘中:

注意识别人力资源的特点,选拔与工作要求(个性要求、能力要求等各方面)相符合的人力资源,力求避免上岗后因无法胜任工作而产生巨大心理压力现象。

(2)人力资源配置中:

力求人与事的最佳配置,并清楚地定义在该岗位上员工的角色、职责、任务。

可减轻因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等引起的心理压力。

(3)人力资源培训中:

第一,可培训员工提高处理工作的技能(如撰写公文或报告、工作陈述、新技能等),使之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减少压力;第二,可进行员工时间管理培训(按各项任务的紧急性、重要性区分优先次序、计划好时间),消除时间压力源;第三,可培训员工的沟通技巧等,消除人际关系压力源,等等。

(4)职业生涯规划中:

帮助员工改善思维,抛弃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太高的目标,而建立现实客观的SMART式的发展目标:

S-specific(特定的、适合自己的),M-measurble(可衡量的),A-achievable(可实现的),R-realistic(实际的),T-time-based(基于时间的)。

(5)人力资源沟通中:

第一,领导者或管理者应向员工提供组织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绩效评估的结果,并让员工参与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一些决策等,使员工知道企业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他们的工作完成得如何等,从而增加其控制感,减轻由于不可控、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第二,各级主管应与下属积极沟通,真正关心下属的生活,全方位了解下属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尽可能的安慰、帮助,减轻各种生活压力源给员工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和压力,并缩短与下属的心理距离。

(6)保障制度:

完善员工保障制度,向其提供社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商业保险,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较为稳定的就业心理,减轻其压力。

(7)向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并保持企业内部晋升渠道的畅通等,有利于帮助减轻或消除社会压力源给员工带来的压力。

三、做好压力管理四原则

压力是可以管理的。

其实,人们一直生活在两种压力中,一是作用于躯体的物理压力,如大气压、地心吸引力、心脏压力等,这些压力维持生命形式。

二是内在的精神压力,如生存竞争的压力、对危险与死亡的恐惧、人际压力、情绪与情感的压力等,这些压力保持人的警觉(清醒状态)和合适的行为模式。

做好压力管理首要原则是要对压力有所觉察。

机体对压力往往有一种天生的吸收-缓冲机制,一般的生活压力会被身体转化成活力与激情。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流动的、不停变化的压力丛中,他的机体不仅可以是健康的,也是有饱满能量的。

压力过小的生活让人消沉、昏昏欲睡、机体懈怠、思维变慢。

但有两种压力可能使机体调节失常,一是突如其来的过大压力,二是持续不变低量的压力。

觉察压力有三个层次:

稍微过多的压力引发纷乱的情绪。

较大的压力带来躯体各种不适反应。

过大的压力出现意识缩窄,对环境反应迟钝,心身处在崩溃的边缘。

压力管理的第二个原则是平衡。

躯体与精神两种压力有点像翘翘板,躯体压力大,精神压力也会慢慢增大,反之亦然。

通过放松来释放躯体压力,精神的压力也在释放。

当我们集中心智工作太久,或者长期处在竞争的状态里,可通过机体的放松来释放内在的压力。

而当我们懈怠太久,无所事事的时候,通过机体的运动来保持精神的活力。

压力管理的第三个原则是处理压力的技术。

这本书中对如何管理好各类压力有很多可操作的好方法,如写压力日记、生物反馈、肌肉放松训练、冥想与想象、倒数放松、自我催眠、一分钟放松技巧等,并按照各种生活场景给予恰当的提示与指导,可以作为人们压力管理的手册。

压力管理的第四个原则是保持积极心态。

良好的心态可增加人们应对压力的能力,不良的心态本身就像一团乱麻,干扰人的内心。

当然,更主要的是要对压力有正确的观念。

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压力有不恰当的观念与反应。

越怕压力就越会生活在压力的恐惧中,喜欢压力的人在任何压力面前都会游刃有余。

四、学会与压力共舞

有人说,白领的生活压力很大,每个人体内都隐藏着一个计时炸弹,一触即“爆”。

当压力无法舒解时,不能承受的人可能会在瞬间做出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行为,更严重的会成为精神病患者。

事实上,只要留意以往发生的悲剧,就不难发现当中有不少源头都是来自压力。

要避免发生悲剧,便要懂得如何面对压力,承受压力,以至舒解心情来应付压力。

大多数人均认为压力是负面的、具伤害性的,但事实上,压力是属于中性的,并无所谓好与坏之分。

若视之为积极的、正面的,就可作为生命中的“激素”,促使个人成长。

但若视为消极的、负面的,则会成为个人的“死敌”,令人喘不过气来。

要知道,适当的压力并非坏事,若压力调适得宜,不仅能减少疾病的发生,使自己活得更舒适、更有意义,还可驱使我们去挑战自己的能力,激发个人潜能。

试想,如果失去竞争的压力,大部分人都不会把事情做好;如果没有底线(Deadline)的压力,相信许多人都不会准时上班或完成工作。

病由心生

虽说适度的压力是一种生活的刺激剂,但适度的压力会影响生理及心理的健康,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容易生病。

然而,压力为什么会使人生病呢?

因为当压力产生时,会刺激人体大脑,经下视丘,然后再透过自律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使身体呈现不安的状态,甚至造成心脏血管或肠胃等器官出现不适的症状。

如果压力持续,又未能获得舒解,身体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警号,如心跳加速、情绪紧张、呼吸困难、胸部疼痛,然后出现头痛、焦虑、疲倦、失眠等现象。

更甚者,会以生病的方式呈现,如忧郁症、胃溃疡、高血压、内分泌失调、心脏病及消化系统不良等。

轻松秘诀

每个人的人格特质、工作性质、能力和观念各有差异,所感受的压力也不尽相同。

因此,减压之道最重要是了解压力的来源,以积极的态度谋求解决方法。

在心理健康的维护上,预防的价值是远胜于治疗。

当压力来临,无论你选择了什么减压方式,只要能让肌肉及心情放松,都能避免生病。

因此,快乐的时候,尽管大笑;悲伤的时候,何妨大哭;有心事时,找朋友倾诉;辛劳过后,就要奖慰自己。

此外,规律的生活,适当的运动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锻炼身体机能最能解压,而训练自己的EQ(情商),做好情绪管理,凡事应尝试正面思考,压力消除后,又是海阔天空了。

1.觉得千头万绪,不知如何是好时,不妨找位值得信赖的人,说出内心的恐惧和需要;弄清问题的症结,找出解决的方法。

2.把造成压力的原因写在纸上,然后再写出可能的解决方法或寻求帮助。

3.压力沉重时,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深呼吸,即是深深地吸一口气,闭气两三秒,再微微张开嘴巴,缓缓吐气。

如此反覆做数次,可使血液循环恢复正常,心跳减速,心情自然平静。

4.做些简单轻松运动,有助于转换心情,舒解压力与疲惫。

5.如果压力是来自上司而又无法当面发泄时,可尝试找个沙袋或布袋等痛打一会,以适当地舒解内心的压力。

6.泡个热水澡可促进血液循环、松驰肌肉和减轻压力,而且使人容易入睡。

7.不妨到郊外走走,借着与大自然的接触,抛开烦恼,忘掉忧愁。

8.喜欢唱歌的人在感到压力时,可凭歌抒发心情。

9.用静坐的方式放松肌肉,使心无杂念,便可理顺思绪。

10.其他较情绪化的发泄,如找一个旷野尽情地呐喊或放声大哭,都可渲泄内心的压力

五、压力管理诊断七法

随着新经济的浪潮不断涌入我们的生存空间,劈波斩浪的职场人普遍有种生存危机。

原以为巩固的知识架构体系瞬间成了“豆腐渣工程”;原以为是个“能力者”,一眨眼又似回到了学习的启蒙时代。

我以为唯“惧者生存”。

惧者,时刻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定位,不自囿于坐井观天式的满足,不自负于一时的得意胜绩,时时提醒自己:

现在不是优秀的淘汰落后的,而是优秀的淘汰比较优秀的;唯今日之自我超越昨日之自我,以创新求蜕变,以卓越求持续。

惧者,析理深奥,思考系统,决策超前,步步为赢,惟恐“一失足成职场恨”。

故需防范忧患于职场生涯全过程全方位,洞察秋毫于职场生涯各角落各阶段,力所能及地迟达于杜拉克所言的“不能胜任层次”。

职业培训视为知识保险,诊断求变视为健身养补,学习修炼贯彻于每个人的工作学习之中,浅尝辄止使己殃及前途。

外部环境的残酷,内部环境的激烈,均需以知识、能力及高附加值的技能为载体得以社会的认同,得以时代的认同。

否则自身价值的实现就显得虚无缥缈,甚至立足之地全无。

人生犹如一段旅程,以前驾驭的是“马车、公交车”,而现在则是“高速列车”。

今日若使每个人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成为可能,那其压力会更大。

“惧”采取积极的态度必然产生“压力”,它是从人的潜意识到表意识,从表意识到潜在行为准则的必然反映。

所以职场人对自己的压力管理日益成为其职场过程中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坎。

那么如何管理压力呢?

笔者所在的公司曾针对员工的管理原因做过调查,见下表:

编号

压力产生的原因

%

1

成就感需要

27

2

自身价值需要

15

3

生活质量需要

13

4

弥补自身不足需要

10

5

所处环境所迫

8

6

社会引导

7

7

家庭原因

6

8

面子原因

6

9

跟随性需要

5

10

生存需要

3

由此可见,现在员工的压力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多层次自身工作质量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二是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与企业要求,三是日益认同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价值观。

那么如何解决压力管理呢?

我们也同步进行了调查:

编号

压力管理的办法

%

1

学习使技能提高知识更新

40

2

学习使心态调整及掌握减压技巧

18

3

需要企业学习型环境

12

4

需要职业顾问咨询辅导

10

5

需要沟通交流

8

6

采取跳槽等方式

5

7

降低职业期望值

2

8

借助于家庭帮助

2

9

无奈等待企业辞退

2

10

采取混日子得过且过

1

从上图上可以看出,员工对压力的解决办法呈几个特点:

首先是积极的渴望知识与技能,舍得投资;其次是需要借助于外部环境及资源,以寻求帮助;最后是有种淡淡的无奈忧虑但会坦然对待。

我们咨询公司在日常为企业做人力资源咨询时,经常被客户的员工问及如何诊断并进行压力管理。

在此提供一些方法供参考:

1、期望误区诊断法。

每位应聘者往往看到单位诱人的条件或者凭自身实力进入企业的,所以除了对单位承诺的以外,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有一个比较高的潜在期望值,单位呢也对你有个期望值。

但在实际工作中,两个期望中只要有一个期望没有实现,就存在“有压力”。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应聘者进入企业后,列个表单,(见下图))对自己的期望、实现条件、实现时间等罗列出来,同时根据企业的要求(如工作分析、业绩指标等)也罗列一个表单(见下图)。

自己工作时经常地对照,假如发现其期望值的走势呈下坡趋势时应引起警惕,同时找出期望值没有实现的主客观原因,并诊断自己有无改进的可能。

假如没有,应及早提出离职,因为不走,要么自己觉得不开心要么单位会找你“麻烦”。

2、职位完美性诊断法。

每个职位的工作内容是丰富、多元化的,每个人从事同一职位重复机械地做同样的工作会觉得乏味,同样作为企业要求员工尽可能地做到完美甚至不断业绩提升。

这也是“面对挑战”“压力管理”“创新”等的由来。

那么针对这些,作为职场人而言,建议也画两个圈,第一个圈里填满自己的职业完美内容(如职业技能、薪资要求、成就感等,另一个圈里填单位认为的优秀员工标准(如胜任条件、对企业贡献等),然后根据自己实力来判断两者之间的可能性(如人际关系、工作技能、绩效成果等),假如觉得是相当稳定或者呈上升阶段,说明可以继续你在单位的“战斗史”,否则建议你应该提早离开。

职位完美诊断图

3、环境变化诊断法。

现在企业变革很快,应聘时往往根据当时情况而定的,但变化往往比计划快,环境的变化往往也是有迹象的。

如及时了解你这岗位在本单位的作用、你是否适应企业文化、人际关系、职位的市场行情变化、你在主管眼里的地位等。

也就是说要掌握你眼里的“你”、单位眼里的“你”、社会眼里的“你”在职位方面的各种变化,你眼里的“你”掌握主动、单位眼里的“你”处于被动、社会眼里的“你”呢供你参考。

4、风险性。

假如碰到问题时,往往用四个“?

”来判断,既发生什么问题?

产生问题原因是什么?

解决方案有哪些?

最佳方案是什么?

对意外的恐惧中尽可能找到理性,因为你的习惯思维、价值标准往往是过去式的,用过去式要解决现在式的问题就需要个判断与反思,否则会后悔莫及的。

如凭意气、个性、想当然等就是处理不当的例子。

5、价值标准变迁诊断法。

每个人的工作是为了生存开始的,但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其需求层次是潜移默化地往上递增的。

同时其往往会受到“不明飞行物”的诱惑而使自己盲目。

如人家的成就感、攀比心理、假定自己做其他的也行、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要求等,而忽略自己真正需要的本质的追求,往往导致自己疲于奔命、压力重重而事半功倍。

6、了解真实“自己”诊断法。

自以为了解自己、自己高估自己的业绩、自我安慰侥幸等往往贻误时机,现在可以用各种测试软件、主动与同事主管沟通等途径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再自我评估自己,往往事半功倍。

同时不要太注重绩效考核,而应注重绩效管理,即了解自己业绩是如何取得的,不足部分应通过怎样资源来弥补!

这样一来往往找到“出路”。

7、学习诊断法。

学习充电是职业的投资行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战略性思考。

压力有时来自于人才的“供大于求”,如何使自己成为人才市场中的“稀有资源”、如何使自己的学习成果很快地转换为企业实际需要的技能、如何使自己没有或减少竞争对手等。

其实还有很多种办法对自己的压力管理进行诊断,我觉得一个人在职场中也应有“自知之明”,凡事预者立。

自己职业是要经营的,而不是顺其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