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考前训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5933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考前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歌考前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歌考前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诗歌考前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诗歌考前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考前训练.docx

《诗歌考前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考前训练.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歌考前训练.docx

诗歌考前训练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个意象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3、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4、这首诗表达哪些情感?

5、颈联的“催”“向”很有特色,试加以赏析

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这两个意象中,“催”“渡”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3、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

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4、对晚辈诗友殷切的希望和发自肺腑的嘱托;对魏万珍惜时间的劝导;年华易老,岁月不待的感慨。

5、催,运用拟人手法,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

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向,接近,写出傍晚京城砧声响起,引出时光流逝感慨。

“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群山万壑赴荆门”中的“赴”字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2.“环佩空归月夜魂”怎样理解其中的“空”字?

3“独留青冢向黄昏”中“黄昏”这个意象含蓄蕴藉,内涵丰富,请加以赏析。

4有人说“怨恨”是全诗的关键,你怎样理解?

5本诗蕴含的思想感情

1群山万壑赴荆门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作者发挥想象,由远及近,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赴”字把山峡变幻无穷的姿态和磅礴壮美的气势写活了

2只能死后魂魄归来,突出活着无法归来的悲剧,遗恨之深,并寄予诗人的同情。

3

(1)“黄昏”首先交代了时间,朔漠的黄昏,营造了一种伤感之景。

(2)更指空间,指的是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大,仿佛能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

(3)这句诗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4怨恨离开汉庭;怨恨独死他乡;怨恨小人作祟;怨恨有家难回;(怨生前不见遇,怨死后的无依,怨君王昏庸,怨小人险诈)

5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对昭君一生悲剧的同情,对皇帝昏庸的慨叹,对蒙蔽小人的愤恨,对自己离家在外不受重用的悲叹。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1从炼字的角度分析第一句“涵”字。

(4分)

2、颔联的手法及作用

3、尾联用典有何作用

4、古人评价本诗是“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如何理解?

1涵即包容,沉浸,诗人俯瞰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见到鸿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涵字摄入眼底,写出江水的博大情怀,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2细节描写。

诗人面对秋色,兴致勃勃的摘下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能不负登高,写出诗人的旷达情怀。

3尾联用春秋时期齐景公登牛山,感慨时光短暂而落泪,作者由眼前登山而想到景公,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人生无常,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并非今世才有,因此不必落泪,表现诗人的旷达情怀。

4这首诗作者通过登高,力求用“插花满头、但将、不用、只如此、何必”等词来表现自己和客的旷达情怀,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作者心中的政治的不得意,壮志不施,感慨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抑郁始终挥之不去。

所以,旷达只是语言的表面,抑郁则是内心的情感。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②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1、上阕作者心中之“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王国维评价“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境界全出,你怎么理解

3、有人认为下阕写景都与风有关,请分析。

4、“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张先写“影”其一,说说“影”好在哪里

1、上阕写“愁”,有对自然的春光已逝之愁,有对自己的年华老去之愁,有与友人的后会无期之愁。

2、运用拟人手法,生动的表现花影的动态,将花与影都写活了,成了有知觉、有情感的物体。

月光之下,晚风之中,花动影舞,顾昐情深,春夜月下花前的美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对生活的热爱。

3因为“风”起春寒,鸟儿才紧紧依偎;因为“风”散浮云,月亮才得以重现;因为“风”起,残花月下始弄“影”;因为“风”起,才帘幕遮灯,词人才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

4一个“影”字传神地写出了“花”的情趣,“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一份应该珍惜青春的美好感情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

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上片“一一风荷举”一句中“举”字有何妙处?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请简要分析。

2、下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具体的诗句简要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3、五月渔郎相忆否?

这一句用什么手法表达情感的?

1一个“举”字十分逼真地写出了荷叶雨后舒展而挺立于水面的勃勃生机(2分),使人眼前浮现出绿荷栩栩如生的动态美(2分)。

2(4分)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的手法。

(1分)“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是实写自己客居异乡的境况;(1分)“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是虚写自己的梦境(或“五月渔郎相忆否”不写自己思乡,用虚写的手法从对方的角度写起)(1分)。

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1分)

3想象(虚写,对写法,主客移位)“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主客移位,更加衬托出我对家乡亲朋的思念,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