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8649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docx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

高考作文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据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因此也被誉为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

而这其中的六大素养甚至可以看作是2017年高考作文必考的六大“母题”。

为此,本刊特邀多位对高考作文命题有深入研究的高中名师,依据这六大“母题”,对2017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进行权威解读,并结合往年高考作文真题,对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做出预测,以期为大家的高考作文备考助力!

  

  01“母题”:

人文底蕴

  

  【名师简介】

  

  张兴武,执教于湖北省示范学校、荆楚名校——松滋市第一中学。

张老师是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语文优秀教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奖、海峡两岸儿童文学征文特优奖等多项文学奖,有300多篇文学作品在《人民日报》《散文》等报刊上发表,公开出版发行《校园短笛》《作文文体攻略》等专著,系《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特约编辑。

  

  母题”阐述

  

  什么是人文底蕴?

一般来说,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人文景观、人文科学、人文精神三个方面。

而底蕴则包含着三层含义:

文明的积累、蕴涵的才识、深刻的含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1.人文积淀

  

  重点:

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指向很明确,有意识地去做就可以了。

“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中的“认识”是指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践”是指用实际行动改造世界和社会。

这两点需要我们拿出自己的智慧,并做到长期坚持训练自己。

  

  2.人文情怀

  

  重点:

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情怀是指充满着某种感情的心境,而感情是指对人或对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

我们培养起了对人文领域的一切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拥有人文情怀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3.审美情趣

  

  重点:

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审美是体味品评人、事物或艺术品的美;情趣,则是指人的性情和志趣、情调和趣味。

当我们知道这里的艺术领域主要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后,有意识地坚持用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等方法去体味品评,即可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

  

  真题解析

  

  1.201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考生“审美情趣”的题目。

题目虽然在立意上十分明确,但是在素材的要求上有一定的难度,一定要是文学家或者是艺术家的例子。

要求考生既要熟悉作家,更要熟悉作品的风格志趣。

一言以蔽之,本题比拼的是考生的阅读底蕴。

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

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文如其人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作者品性与文字风格没有必然关系,蝇营狗苟者也能写出磅礴大气的文字。

如要写出其中的深意,则需要考生眼观社会,有一定的辩证思考能力。

  

  2.201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人应该怎样生活?

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要适当地减负,要保持好的心态,缺着不灰心,得着也不得意……这些自然地体现出了写作者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方面的关切。

  

  3.2015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

  

  《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

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

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

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

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梅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自选一物”体现出学生“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的素养。

写作中,需要明确此物本身的特点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情感内涵等,这便涉及“人文积淀”;而此物又是怎样让“我”热爱它,热爱又是怎样深入“我”的灵魂的,很自然地又回到了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方面的关切上。

  

  命题预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深秋,北京郊区的潭柘寺。

千年古树前排起了顶礼膜拜的长队,白发苍苍的老人,对着古树闭目祈福,神情专注,良久方罢。

  

  一棵古树为什么能够激发人们的敬畏之心?

或许是因为古树是时间的一个具象符号,人们向古树祈祷,实际上是在向时间表达敬畏。

而时间的深沉力量,正在于其涵养了文化,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与心灵。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

材料的事件是老人对古树顶礼膜拜,关键词是“敬畏”,文章立意的重点应该放在谈自己对“敬畏”的理解。

同时,材料中还出现了一个词语“时间”,突显的是一种历史感,是一则比较典型的体现人文情怀的材料。

写作时,可以从审美的角度,以古树为审美对象,谈敬畏;也可以跳出材料,写敬畏其他的事物,评述敬畏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的影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久前,法国首都巴黎的市长宣布将对市区老式书报亭进行改造,谁知却引来了潮水般的反对声。

“新书报亭的设计看起来像垃圾箱”“这是在破坏巴黎的浪漫文化”……媒体的冷嘲热讽,市民签字请愿,让巴黎市政府一时间陷入了进退不得的尴尬局面。

  

  在巴黎市民看来,老式书报亭这个诞生于150多年前的绿色穹顶小屋,早已和卢浮宫、巴黎圣母院以及埃菲尔铁塔一道,成为巴黎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有人感慨,巴黎若没有书报亭,就像伦敦没有红色电话亭,纽约没有黄色出租车,似乎整个城市都变得不完整了。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

材料涉及人文景观,隐含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多样性的内容,写作时展示写作者的审美情趣。

可从保护文化传统与推进时代进步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上立意。

比如:

避免对旧事物“一刀切”,顺应时代发展,精准把握需求,才能实现消费需求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02“母题”:

科学精神

  

  【名师简介】

  

  韩大胜,任教于安徽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霍邱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安徽省模范教师,霍邱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多次参加高考阅卷并获得“优秀阅卷教师”称号,有多篇论文在《学语文》等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

  

  母题”阐述

  

  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1.理性思维

  

  重点:

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理性思维,要求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2.批判质疑

  

  重点:

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信念是:

任何思想都没有受质疑、批判的豁免权,任何思想都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在写作时,要具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不人云亦云,并且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3.勇于探究

  

  重点:

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是一个人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

高中生要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能迷信书本,迷信权威,也不能有畏难情绪,不能浅尝辄止,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真题解析

  

  1.2016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试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该不该以及怎么对他人的生活进行评价?

应该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生活所做的评价?

让考生回答这些问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索的素养。

让考生在或鼓励或批判之余,可以进一步探索人们评价的心理动因,从而呼唤尊重,体现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2.201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

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

写一篇论述类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标题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该材料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对未来世界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

如何面对未来世界的发展变化,也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以及辩证地分析问题,进一步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能力。

要注意,该题目不是让考生简单地谈如何看待虚拟和现实的关系,而是讨论虚拟成为现实以后,我们如何对待的问题。

  

  3.2015年高考安徽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

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

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道题现代感很强,又贴近学生生活,还能激发想象,考生有很多发挥的空间。

因为材料中没有直接点明题旨的中心句,没有直接的价值判断,这无疑增加了审题立意的难度,但“凡事有一弊必有一利”,换个视角来看,这也给考生提供了更大的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考生以第一段为立足点,可以写激发兴趣,培养探索精神等。

因为这是活动的目的,自然也是命题者的目的——就是想通过高考作文的形式,引领广大青年考生正确认识科技的魅力,弘扬一种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

  

  命题预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大学进行了一场与“心灵鸡汤”有关的辩论赛。

正方“鸡汤”与反方“反鸡汤”围绕着“如何面对自身的失败”这一话题展开舌战,争论激烈。

  

  当你“又丑又穷”时,“鸡汤”认为只要努力就能“迎娶白富美”,“反鸡汤”则告诉你休想做白日梦。

  

  当你没有把握时,“鸡汤”鼓励你“你是最棒的”,“反鸡汤”则说“先掂量掂量自己吧”……

  

  “鸡汤”喜欢进行心理按摩,要你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反鸡汤”则喜欢给你当头一棒,要你认清现实。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

该题考查考生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思维。

人在长期面对失败时,常常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而这时,人们最需要的其实不是“如何解决”,而是“如何相信自己可以解决”,这正是“心灵鸡汤”大有市场的原因。

立意时,可以肯定“鸡汤文”的积极作用;也可以从“鸡汤文”对人们的麻醉作用入手,支持“反鸡汤”;也可以将二者辩证地结合起来,呼吁人们喝“心灵鸡汤”时,也认清现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州一6岁小男孩,看见一个小女孩落水,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让另一个小伙伴去喊大人,自己则留下来安慰小女孩不要害怕。

看到小女孩离岸并不太远,他跑去岸边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拉小女孩,最终奋力将小女孩拉上岸。

当地警方为他申报了见义勇为奖。

他靠自己的冷静和机智,既救了落水者,又保证了自己的安全,还有人称赞他“见义智为”。

  

  你对这种现象有怎样的看法?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

该题考查考生理性思维。

尊重事实和证据,就是要看具体的情形,而不是凭空议论;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立意:

“为”是“勇”的前提,“不为”不能叫做“见义勇为”;在“为”的前提下要“智为”,尽量避免盲目而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牺牲;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莫言讲述生活点滴对他文学创作的启迪时,说:

“文学就是把生活中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在作品里面做到了。

”“童年时的我极其孤独,在荒芜的草滩中只能与动物为伴。

我渴望与天上的鸟、地上的虫交流,看着漫无边际的蓝天会浮现出无数个故事,当我成为一个作家后,我就把这一切都写进小说。

  

  请根据莫言的话,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文学和生活的关系的理解。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探究精神,引导考生观察并反思自己的生活、学习,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材料中莫言的话不是空泛地谈文学和生活的关系,而是具体地指出文学对于生活的精神弥补式的作用,而且莫言是在谈“生活点滴对他文学创作的启迪”时说的,因而这段话又可以理解为生活是创作的基础。

写作时,可以谈生活与创作二者的相互关系,但必须紧密结合所给材料,不能脱离材料的含意。

  

  03“母题”:

学会学习

  

  【名师简介】

  

  韩延明,任教于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性学校——商南高级中学,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陕西省教育科研名师,全国教科研先进个人,高考作文研究专家。

韩老师先后在《语言文字报》《高中语文教与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报刊发表论文千余篇,出版《人性教学法初探》《中学语文教学文论》等专著,参与编写《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等图书,系《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特约编辑。

  

  母题”阐述

  

  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1.乐学善学

  

  重点:

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可见,人可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光要乐学还要善学,要学无止境。

而行动上,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把每一次达标都当作新起点;要学会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自觉、自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借鉴好的方法,谨防邯郸学步。

  

  2.勤于反思

  

  重点:

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反思包括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

拿昨天和今天相比,原有的方法还有哪些不足?

需要如何改进?

有没有更先进的方法可以替代它?

别人有哪些高效、科学的方法值得自己借鉴?

该怎样积极地“拿来”为我所用。

如此这般,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3.信息意识

  

  重点:

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网络是一个鱼龙混杂的世界,需要我们准确分辨、信息的优劣,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自己从中受益。

同时,网络是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开放世界,但不是“法外之地”。

如果人们缺乏基本的理性判断,毫无底线,网络便会变成“潘多拉魔盒”。

  

  真题解析

  

  1.2013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

韩愈就说过: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关于如何学习,材料引古论今,暗含两层意思:

一是虚心从师,一是多元化求知。

很显然,命题意图侧重后者。

求知方法有哪些?

如果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

  

  2.2014年高考江西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

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字数不少于700字。

  

  这道试题以“探究性学习”为主题,要求考生对学习中的“探究”到底是一种经历、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还是流于形式的作秀进行全方位探讨。

这一命题引导考生客观辩证地认识“探究性学习”。

通过写作,明白“探究性学习”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也存在两面性:

主动“探究”目的明确,情绪高涨,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被动“探究”则疲于应付,流于形式,浪费时间。

在此基础上再思考怎么化被动为主动,学会在“探究性学习”中发现新问题,获取新知识。

  

  3.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

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本题引导考生思考语文素养及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关注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及反思。

这个命题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谋而合。

命题中涉及的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其实就是三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引导考生在优劣对比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提升语文素养的方法。

  

  命题预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高三

(1)班举办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

李明说,高考之路是用试卷铺出来的,多做题,熟能生巧;王华说,做题固然重要,但方法更重要,有了科学的方法,就可以事半功倍;张敏说,只有练就强壮的体魄,才能应战高负荷的学习,加强锻炼,积蓄体能,才是王道……

  

  你怎样看待这些不同的声音?

请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津:

李明、王华、张敏三位同学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有些偏执。

“题海战”看似很勤奋、很刻苦,但物极必反,如果不懂“游泳”技巧,浩瀚的题海也会淹死人;只讲方法缺乏操练,难免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也很难取胜;而一味强调体格的健壮,把汗水大把洒在运动场上,极有可能变得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三种方法各有利弊,选择其中一点行文未必不可,但综合立意,辩证色彩更浓。

根据题目要求,写作本题,务必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否则视为偏题。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展示了三篇风格各异的高考满分作文。

甲篇运用了标准的并列式结构,匀称美观;乙篇引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