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6521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

《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讨厌自己怎么办.docx

讨厌自己怎么办

讨厌自己,怎么办?

心理导读:

我不喜欢自己的外表,不喜欢自己的性别,不喜欢自己的家庭,不喜欢自己的同学,不喜欢自己的出生地……这些我都改变不了,我该怎么办?

1、带来意义: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我能理解这种感受。

村上春树在他那本书《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提到自己年轻时,曾经光着身子对着镜子,数着自己身上觉得不如别人的地方,有27处,包括眉毛偏浓等等...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形形色色,认识到:

缺点和缺陷,如果一一去数,势将没完没了。

可是优点肯定也有一些,我们只能凭着我们手头已有的东西去面对这个世界。

有人说,成熟的标志,可能就是认识自己,并和自己和睦相处。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曾经写过一本书叫: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你可以买来看看)。

我们要接纳自己,然后去面对我们自己的人生。

再举一个类似但可能不太接近的例子:

工作上,几年前生意回顾时,我给公司的老外CEO做我负责的那部分的陈述,我感觉我那部分做得不好,信心不足,陈述也自我感觉很差。

我的直接领导后来和我打了个比方,就好像你在卖水果,筐子里面肯定有几个不新鲜的,烂的,如果你吆喝时老想着自己那几个烂水果,你还卖得出去吗?

还有一大筐子的好水果呢!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你当然也有优点,尽管可能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让你身边的人告诉你。

同时,有时候我们需要从关注自我中跳出来,去做有意义的事情(somethingbiggerthanyourself):

比如多去帮助别人,包括对你身边的人说感谢。

这些事情会给你存在感,让你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如同我现在回答你的问题,试图帮助你,也给我带来生活的意义,让我快乐和满足。

2、桂武磊:

心态是最重要的

不喜欢自己的外表,可以整容;不喜欢自己的性别,可以变性;不喜欢自己的家庭,可以自立门户;不喜欢自己的同学,可以不理会他们;不喜欢自己的出生地,可以去改户口。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以上这些你都改了,你确定会喜欢改了外表性别家庭...之后的自己么?

心态是最重要的。

3、丁若水:

怎么改变?

去做,去坚持!

既然问了这个问题,不管你有没有认识到,我都相信你有改变现状的愿望。

有那么多的不喜欢啊!

看上去情绪很糟糕呢。

而且你拎出来的恰好都是些貌似“我就是这样了,不能改变只能默默忍受”的方面。

所以我现在想做的,是告诉你改变是可能的,并希望你能相信,希望你能拥有更多正面力量,去对抗自己消极的情绪和消极的处事方式。

正如@桂武磊用有些过激的方式告诉你的,那些看上去只能忍受的方面都可以改变,嗨嗨,虽然我的眉毛也轻轻拧起来,”怎么可以那么做!

不可能啊“这样想。

但是,你看,是问题就有答案,有解决办法,而且不止一种,比如我就觉得,不喜欢自己性别就多和异性交朋友,不喜欢自己外表就把自己打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喜欢自己同学、家庭、出生地就发奋努力,把自己带到你想进入的环境中(喔,有种可能是你觉得他们太“积极”以致你想“堕落”以跟他们区别开?

相信我,这么做不值得,你可以去追求真实,但是不要把它当作无所事事的借口,太消磨人,无助于让自己喜欢自己)。

你一定对自己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有各种解决的想法对不?

想想看,什么样的方法最能改善你的现状,什么方法更适合你实现,单纯跟从别人提供的方法是没用的,你得想。

如果你还愿意看下去。

为什么不喜欢自己呢,因为别的人不接受让你受挫吗?

你自己心里有自己无法达到的理想形象?

别的缘故?

问问自己,为什么不喜欢啊?

这些缘故真的那么重要吗?

值得你改变自己吗?

每个人可都是很独特的,而且,冲动的情绪可不是改变自己的良好动力。

真的,改变自己还是蛮挑战的。

具体怎么改变,很简单,就是认准方向,利用手头资源,去做,坚持。

希望有帮助。

不好意思,为了表达尽量清楚些,啰嗦了。

4、梁沫沫:

不喜欢自己,一是因为人有追求完美的本能,以及对自身存在的诸多不完美的无奈,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不喜欢自己,一般当事人年纪较小,时间会让你更喜欢自己。

还有一种是正处于某种困境,不满于自己的现状,并且缺乏改变现状的勇气,进而转化为对自己的不满。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就要明白问题的根本在于,你不喜欢的是自己现阶段的状态,而不是自己。

状态是可以改变的,要么改变现状,要么调整心态。

每个人都有或者曾经有过不喜欢自己、甚至极端厌恶周围的人的阶段。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会感到孤独,你不喜欢自己也可能是不明白每个人都要面对一个内心深处不够强大的自己。

来源:

壹心理网

我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讨厌自己

海明来访者咨询:

内容:

我感觉自己有抑郁症,因为之前和同宿舍的人关系不好,过得很不开心,而且一直没有走这个阴影。

现在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很害怕自己跟别人说错话,惹别人讨厌。

和男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老是爱发火,吵架的时候,会打自己的头,或者撞墙。

事后又觉得很内疚,想改正,可是过一段时间,心情不好的时候,又会这样。

觉得生活一直处在低谷中,不知道要怎么去调整自己,害怕社交,多疑,怕别人不喜欢自己。

对问题的思考方面,很迷惑,对自己的判断不自信。

爱哭,觉得哭出来会好一些。

海明心理咨询师点评:

通过你的述说非常理解你目前压抑痛苦的心情,这与你的自我意识太强,自我要求过高有直接关系,对自我过低评价造成你的自卑感、无用感、无价值感;总是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有强烈的内疚感和自责感,自然会让你变得敏感,自卑,消极,悲观,易怒,暴躁等,通过发脾气或哭或自残等方式来宣泄内心对自我的不满情绪和内心的压抑感。

目前通过你的述说,的确有抑郁心境。

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的特征,轻者心情不佳、苦恼、忧伤,终日唉声叹气;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丧失,对各种娱乐或令人高兴的事体验不到乐趣,尽量回避社交活动,生活和工作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感觉自己身体疲倦,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力不从心等,重者情绪低沉、悲观、绝望,闭门独居、疏远亲友、杜绝社交、终日不思茶饭,但也有少数患者有食欲增强的现象、有自杀倾向等。

发现自己的问题后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抑郁症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几乎每7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因此它被称为心灵感冒,积极配合专业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和家人谈谈,你目前的状态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让爸爸妈妈带你来接受一下专业的心理治疗,我们可以帮助你很快的调整改变目前的这样的状态,重新找到自信感,自信阳光快乐的去与舍友相处,学习,玩耍等。

抑郁症的治疗一般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辅助进行,对有些病人来说,抗抑郁药物更有效;而对另外一些病人来说,心理治疗更为有效;而对大多数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一起使用可能最有效。

所以心理专家会结合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帮助你从本质上彻底转变。

心理障碍均为心灵暂时无法面对压力引起,属于心灵调节功能障碍,心病还是靠心理辅导来调节;吃药可能会让症状很快得到控制,但因为导致心理症状的根源未去除,一旦停药,就容易复发,这样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心理治疗过程

(1)主要问题:

求助者最关心、最困扰、最痛苦、最需要改善的问题。

通常只有经过多次会面,求助者逐渐产生了对治疗者的信任,才有可能逐渐暴露问题

(2)要注意问题之间在时间上的联系:

把求助者的过去、现在、将来的信息综合起来考虑。

(3)治疗目标的确定:

当对求助者的评估资料确定之后,治疗者就要和求助者共同协商治疗的目标问题。

(4)治疗目标的实施

(5)心理治疗的结束、评估和随访:

当治疗者开始确信求助者已经能够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预期的治疗目标已经达到时,就应该着手讨论结束治疗的问题。

结束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抑郁症自我治疗

做最感兴趣的事。

如果事业上没有获得成功,想办法增进自己的技能,从最感兴趣的事入手;或者再寻找其他成功的机会。

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类、鱼类、绿色蔬菜、蛋类等,对于摆脱抑郁症也有裨益。

1、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这个目标要可行,也就是说,外在条件和自身条件都要具备。

最初的计划要比较易于实现,需要的时间、精力比较少。

如果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太多,在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情况下,你半途而废的可能性比较大。

现在,我们假定你的目标是“今年夏天学会游泳”。

这个目标可行吗?

可行的,因为我有好几个朋友都是一个夏天就学会了游泳,他们并不是运动天才;我知道离家不远有个游泳场,开设有游泳课程;我有参加游泳课程所需的这笔钱;这个夏天我有时间。

2、对你的目标精确定义。

只有目标明确,你才能判断是否达到了目标。

否则,你总有办法对自己说:

“我失败了。

”为了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你需要成功的体验。

因此,在实施这项行为治疗的过程中,你要确保你会有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使你相信你才能力做到你想做到的事情。

所以,请你精确定义你成功的标准。

如“今年夏天学会游泳”,“今年夏天”是指什么时候?

2019年6月一9月。

哪种游泳方式?

蛙泳。

怎样才算是学会?

能不借助于任何辅助工具游100米。

好了,9月30日,你可以依据这些标准检验你的目标是否达到了。

3、将你的行动计划划分成足够小的步骤,确保你的计划一定可以完成。

为你的目标制定一个详细计划,计划的每一步要达到的目标都足够小,以确定你一定可以做到。

比如,你第一步的目标可能是:

确定游泳课的上课时间。

你可能对这个目标嗤之以鼻,觉得太轻而易举了。

但对于某些抑郁很重的人而言,能打起精神做这件事也很不容易了。

记住,在确定每一个分目标时,要确保你一定可以完成。

每完成一个目标,你就胜利了一次,每一次成功会令你的自信逐渐增长。

如果你定的分目标太大,就难免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会打击你的信心,也许,几次失败之后,你就会对这个计划完全丧失兴趣和信心,半途而废,重又返回到以前什么事也不要做的状态之中去了。

所以对于有严重抑郁症的朋友,要尽量确保一件事情的可行性,然后划分为各个小的阶段,在完成每个小的阶段时,尽量不要想接下来的步骤。

全身心的投入眼前的小目标,完成后可为自己喝彩,加油,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完成总体目标!

4、用自己的行为定义是否成功。

换言之,目标中不要牵涉到他人的行为。

如果你的目标是与人交往,注意不要制定这样的目标:

下班后和小李一起喝咖啡。

这个目标的不当之处在于:

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小李是否接受你的邀请。

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不能控制别人的行为。

因此,你的这个目标违背了上一条原则,你并不能确定这个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依据确保成功的原则,你可以这样修改目标:

下班后,邀请小李一起喝咖啡。

只要你开口邀请过,那你就成功了。

至于小李的反应,并不重要。

邀请技巧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5、目标中不要有情感成分。

在这个计划中,重要的是做,而不是你在做的过程中的感受。

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不能直接控制情绪。

而在抑郁状态下,你很难从任何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感觉。

情绪会受到行为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即刻起作用的,需要一定的时日。

因此,如果你一定要感到愉快才算是成功,那么,你很可能会失败。

不要制定这样的目标:

"我要愉快地游两圈",只要"我要游两圈"就足够了。

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要顺其自然,因为你要知道,你要的胜利在于最终目标的完成,所以你大可不必对过程中的失败感到悲伤,也不必对自己的情绪有所要求,因为如果情绪达不到你的预期目标,可能会给接下来的计划造成障碍!

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完成每个小目标,因为每完成一个小目标你就离终极目标更进一步!

北京海明心理咨询中心

善待自己

张宝蕊

上星期一去给一群青少年上课,他们的年龄从12岁到17岁不等,整个教室弥漫着消极与无奈的气氛,几乎令我窒息,但我不知道为什么。

三天后去给这些孩子的家长上课,我再次体验相同的气氛,因为那些孩子们的父母们是如此的消极与无奈,离开教室时,我的内心抑郁得不得了,感觉沮丧与不安。

我问自己到底怎么回事?

后来我想到以前在中学教书的经验,才慢慢明白过来――由于自己的成长经验,比如,学习成绩不好,考中学时考上一所最差的;考大学日校时没考上,最后只好念夜校,我自小就充满自卑挫折感,等到我教书的时候,我就专门挑所谓的“差”学生教,因为我想我是过来人,我会懂得他们的心理,可以帮助他们。

当我毕业后,我在台湾的一所中学做辅导老师,我教了好几班所谓“放牛班”也就是成绩较差的班,我以为我会胜任愉快,但事实是,每次上课我都精疲力竭,因为班上的气氛低得让我提不起精神,连带着自己的心神也低靡。

而上星期的这两次课的体验与之有惊人的相似――同样低靡的气氛,同样是这种气氛连带地影响我的情绪。

再看看学生和他们的父母的状况是相同的,那么可以推想,在那些学生的家里,他们的父母与他们之间的互动恐怕也是如此,因为消极的气氛是可以传染的。

这种可怕的传染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们先想想看,当一个人看不起自己,责怪自己,甚至自我放弃时,他在生活中会有什么表现?

依据我的观察,他或是软弱、无能、没主见,或是傲慢、自大、固执、爱唱反调,或是没精打彩、沮丧甚至有自杀的倾向,或是三种型态的混合。

当然每个人会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不会太积极主动,并且由于职业的关系,我很少看到不喜欢自己的人会快乐、和谐与自信。

再想想看,我们自己在平时比较喜欢和哪一类的人在一起呢?

是积极、自信、谦和、快乐和进取的人?

还是我刚才所提到的那种类型的人?

我想毫无疑问是前者,因为跟他们在一起,你也会连带地变得积极、自信、谦和、快乐和进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人与人的关系是有感染性的――气氛(Atmosphere)、气息(Vibration)、人体温度(Temperature)、能量(Energy)、精力(Spirit)都是在默默无形中传达着,交换着。

这种感染性其实不光是人与人之间如此,人与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亦是如此。

在此举一例子:

曾经有科学家研究两组人与其种植的树之间的关系,发现一组较开心快乐的人所种的树散发的一种波(用特殊的照相机可拍出)较大较长,其枝叶的摇摆度较大,而另一组心情较差的人所种的树散发的那种波较小较短,其枝叶的摇摆度较小。

心理学家也发现,一个人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也不脱离此原则,想想我们自己,当我们长期难过、情绪不良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很讨厌自己、怨恨自己?

有些人走到极致甚至会自杀。

一般而言人的关系有三种:

第一种是人与自己的关系,第二种是人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第三种是人与生物、宇宙的关系。

现在,地球大气圈的臭氧层破了个大洞,南北极的冰山因温室效应而渐渐消融减少,世界上洪水泛滥,天灾人祸不断发生,这反应了第三种关系。

再看看第二种关系,各个国家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彼此仇视,战争不断,社会上充满自私、暴力、争夺的行为与气氛,人与人之间彼此勾心斗角时有所闻,总之情况不甚乐观。

而第二种及第三种的良好与否是建基于第一种上的。

也就是说人与他自己的关系不好是会影响此人与他人、与生态的关系的。

试想,不爱自己的人,怎么会真正地爱别人呢?

反之,不爱自己的人,又怎能期待别人爱自己呢?

因为你自己都不爱你自己了,不是吗?

矛盾的是,不爱自己的人,却又拼死拼活地要别人爱自己,喜欢自己,别人若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则对别人会有不满的情绪。

你说,人不是很怪吗?

说实话,我也是这种怪胎之一,因为我爱自己还不够,所以我还是很在乎别人的看法想法,我还是常常认为自己不够好,担心别人不喜欢我,所以我还是对别人有许多不满。

恐怕会有人说:

“张老师,连你都这样,那我们怎么办?

”我想: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学习爱自己、爱他人与爱宇宙万物的过程吧!

走到今天的地步,我虽然尚未完全突破,但倒也找到了一些方法与窍门,我会在下期与各位继续分享,咱们下期再见。

引用:

爱自己-自爱,不可或缺

来源:

《心理月刊》 文:

张茵萍

爱,信心和尊重

自爱、自信、自尊,这3个概念真的很难区分。

它们几乎是同义词,不过又有着不同的内涵。

自爱、自信是两条支柱,是自尊存在的基础。

■自爱

让我们能够宽容地接受自己的失败和缺陷,尽管我们对这些东西还是不满意的。

虽然我们知道自己并不完美,但我们赋予自己一种重要性。

■自信

让我们在面对从未经历的困难时,相信“我们一定能胜任”。

它涉及“行动”的能力。

■自尊

属于“存在”的范畴。

当我们投向自己的目光缺乏爱时,就会缺乏自尊。

我们会不断怀疑自己,觉得不能肯定自己,怀疑自己是否应该获得幸福。

“你爱自己吗?

”我问了几个朋友,她们都腼腆地笑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是啊,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要爱祖国爱人民爱他人,要谈“如何爱自己”,似乎还真是件令人不好意思的事情。

况且,我们对自己的爱,从来都是忽高忽低的。

早上起来照镜子还觉得自己聪明又漂亮,很爱自己,可能地铁里谁的一个不屑的眼神,或者工作中的一个问题让你感觉到焦虑不安,刹那间,你可能又对自己的形象充满了怀疑。

其实我们自己本身并没有变化,只是我们看向自己的目光变了。

为什么“我”和“自我”之间会有差距?

因为这个与“我”最最亲密的“自我”根本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尤其是与我们的父母或者我们生命初期的照顾者之间的关系中建立起来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价值的个体,然而,只有拥有透过爱的眼睛被认识、被接受的体验,我们才能学会爱自己。

每个人的基础是不同的。

有些人幸运地从小就得到父母无私的爱,懂得爱自己,而有些人的自爱之路就艰辛很多。

不过,更经常的情况却是:

我们以为很爱自己,可是并没有真正了解我们的自爱、自我评价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如果没有把爱自己转化成一种自觉意识的话,如果爱自己只是依赖外界评价支撑的话,这基础还是脆弱的。

这样的自爱只是假象。

他人投来爱的目光,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很好。

如果他人投来苛责的目光呢?

自我形象一瞬间就崩塌了。

就像婕那样。

印象中的婕有点像作家三毛,这位身材玲珑的女才子聪明漂亮,极具个性,走到哪里都是焦点,领导器重,老公又帅又宠她……人们都羡慕她,她对自己也很满意。

可是突然有一天,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老公提出离婚,而且毫无挽回余地。

她懵了。

之后的婕就像是变了个人,把从世界各地收集而来的个性服饰一古脑送给了小时工,自己则穿起了带花边的淑女装,因为“没有男人会喜欢一个天天披着破床单到处跑的老女人”。

她很快找了个男人结婚了——不是因为爱,她只是害怕错过之后就不再会有人要她。

看着情感生活和职业生活变得一塌糊涂的婕,朋友们无法理解,为何一个男人的离去就能推翻她30多年积累的对自己的整个认识。

从小,为了成为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很多人学会了适应和取悦,学会了必须和不许,学会了屈从各种社会规范,学会了以他人的评价来评判自己的自我价值。

可是这样的话,就等于把控制自己的权力交给了他人。

这样的情形不仅出现在尚未自立的孩子身上,也出现在我们这些成年人身上。

最典型的就是当我们身处爱情这场冒险当中时——为了迎合深爱的人的喜好,不惜改变自己,乃至迷失自己,最后连自己也讨厌自己。

心理学上的爱自己,不仅是“你值得拥有……”,还包括承认自己的某些价值、照顾好自己、保护自己的私人领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了解自己的真实兴趣,等等——是我们对待自己的一整套态度。

爱自己,就是做自己的“好妈妈”。

爱自己也是接受真实的自己。

就像我们采访的见证人物顾明所说:

“整天把自己想成虚幻的状态,根本就是不能接受自己,还有爱可言吗?

”爱自己,就是爱自己的全部,爱构成自己的所有方面,包括优点也包括缺点;包括梦想也包括我们身上一切矛盾的地方……即使觉得自己不漂亮,觉得自己很笨,仍爱自己。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很难真正认识自己。

他/她宁愿向别人也向自己隐藏起来“不好”的阴影部分的自己,回避认识真实的自己,也很难领会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所以爱自己也是对自己拥有探索的兴趣,愿意对自己完全开放,坦诚与自己进行沟通,知道什么能真正使自己幸福和满足,也就是真正地认识自己。

有些人不好意思去爱自己、关心自己,因为那“很自私”。

其实自爱和自私是非常不同的。

自私把目光往外看,希望通过获取些什么而得到幸福,他/她其实并不关心自己;自爱的人把目光投向自己,觉得自己怎么样很重要,他/她做一件事是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就因为他/她愿意付出——真正爱自己的人,他/她的容器是满满地装盛着爱的,常常是满到溢出来,很自然地要分给他人,要去爱他人。

自私往往是因为不爱自己,所以才会不停地索取,要求别人爱自己——就像安·兰德说的“不珍视自己的人不可能珍视其他任何事物或任何人”;自爱不是只考虑自己,相反,我们越能接受和宽容自己,就越能接受和宽容他人,越能爱他人。

不过,我们也应该对“过度自恋”有所警惕。

要懂得根据现实情况对自我进行调整,以配合别人的需要,并且,不会因此而完全变成另一个人。

对自己完全接纳的情形是罕见的。

我们可能会认可自己聪明,但是不喜欢自己的懒惰;可能认为自己很能干,但是却缺乏勇气。

我们常常会觉得,只要牙齿再整齐一些,素养再提高一点儿,脾气再好一点儿……就会对自己满意了。

自爱体现在我们对待自己的种种态度中,但它首先是一种内在体验,一种感觉。

只要我们感觉自己可爱,那些所谓的“缺点”都不会成为成长的绊脚石,有时反而会为我们指引发展方向,帮助我们变得更好。

如果我们缺乏自爱

自爱的缺乏总会引发自我攻击行为,或隐或现。

你常常会忽略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外表漠不关心;当你因为伴侣对你不好而感到难过时,你的一部分会对自己说,该怪你自己不够好,你不配他/她对你更好;虽然觉得有更好的工作,你还是继续毫无兴趣地做着乏味的工作;生病时你也继续工作,因为觉得自己没有照顾自己的权利;你觉得自己没有获得幸福的权利,于是在潜意识中为自己设置各种障碍,让自己过得不开心;你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一直处于抑郁潜伏期。

在最令人担心的情况下,缺乏自爱会让人极其脆弱,甚至一个拒绝、一次分手、一次失败,都可能导致绝望。

他/她怀疑自己是否有权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下去。

“在我眼里,没有丑也没有美”

我们对自己外形的认识,与我们的内在自我形象密切相关。

不喜欢自己的人,可能会借助外科手术改变身体外貌。

法国整型美容专家莫里斯·米姆恩(MauriceMimoun)认为,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内化过程,只有这样,整型后的人才能适应自己的新形象。

■《心理月刊》:

来向您咨询的人是出于什么原因?

莫里斯·米姆恩:

有些人并不是不喜欢自己的整个身体,他们不过是要让它更完美。

不喜欢自己身体的人常常是因为自尊不够,而不是因为身体不好看才自尊不够。

一个人的自尊涉及自信心、自我形象、自身经历、与他人关系、与家人关系以及所有涉及潜意识层面的东西。

比如,有些人会将其他痛苦投射到自己身体上——有个长得很可爱的姑娘找我做鼻子整型手术,她觉得父亲不爱她,这让她很痛苦,为了否认这个想法,她将痛苦转移到自己的鼻子上。

做鼻子整型,这其实是绕开了真正的原因。

在美容整型咨询时,常常有人痛哭流涕。

■整型后的人满意他们的新形象吗?

很多人不满意。

这些人对自己的样子太挑剔,他们太关注细节了。

对完美身体的追求掩饰了需要精神分析来解决的别的问题。

这些人不懂得放弃,然而,生活就是不断地放弃。

所以,外科整型术的理想患者是懂得放弃的人。

■人人都会衰老,为什么有的人比别人更难承受衰老这个事实?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要求我们显得年轻、富有行动力,无论在职场还是情场都这样,所以,人人都担心自己即将衰老。

有时,我会听到患者傻傻地说:

“大夫,我怕我就要死了。

”所以,衰老跟美貌无关,而是涉及自我形象的变迁。

■怎样才能既整了型,又不让人觉得变成了另一个人?

在极特别的病态情况下,才会有近乎自杀式的整型要求——“我要抹去自己”。

外科整型不是让人改头换面!

来整型的人的第一个要求常常是“大夫,我不想变成另一个人”。

如果做完手术后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会非常满意。

■您觉得人们能够接受自己的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