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6756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95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docx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座谈会

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纲要解读

一、物理学科纲要的编写依据

本纲要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

初中毕业物理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所以考试内容是《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部分规定的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

二、课程标准对考试内容的要求:

考试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和体验性要求。

对知识技能目标分为四个层次:

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体验性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经历,反应,领悟。

下面列表对比一下:

在本纲要中,为方便师生复习,使用“知道”(A)(相当于“了解”和“认识”)、“理解”(B)等水平层次对知识提出要求;使用“会”对实验技能提出要求;

(1)了解:

这是最低层次要求,是其它几种知识技能的基础。

它包含:

①能记住主要的内容;②能列举有关的实例;③能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④能判别有关的概念、实例是否正确。

所用的行为动词由低到高为:

“了解”、“知道”、“描述”、“说出”。

(2)认识:

比“了解”层次要求高,比“理解”层次要求低。

首先达到“了解”的要求,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与该知识点最近的知识或情景进行联想,或能解释最直接的有关现象。

(3)理解:

比“了解”和“认识”层次要求都高。

首先达到“了解”的要求,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或情景进行联想,或能解释有关的现象,利用该知识解决有关问题,也可以对该知识进行扩展。

它包含:

①把握内在的逻辑联系;②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③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④提供证据;⑤收集、整理信息等。

所用的行为动词由低到高为:

“区别”、“说明”、“解释”、“理解”、“估计”、“分类”、“计算”。

(4)独立操作:

其要求比“了解”高,高在能够实际操作上。

首先要达到“了解”的要求,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测量该物理量或运用该仪器或器材进行测量。

它包含:

①独立完成操作;②进行调整或改进;③尝试与已有的技能建立联系等。

所用行为动词由低到高为:

“测量”、“会”、“学会”。

体验性要求是过程和情感领域等课程目标的要求,已经内含在上表中关于水平要求的描述之中。

在学业考试中,不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直接当考点,但将会努力通过试题提问的角度、学生答题的要求和答题形式等各个方面的合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

三、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物理考试纲要变动部分

1、删除的考点:

(1)光的色散(10删)

(2)光是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09删)

(3)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10删)

(4).能估测一般生活环境中的温度值。

(2011删去)

2、增加的考点:

(力学、光学部分)(电学和热学由赵猛老师讲)

(1)(2011增加)知道能通过简单的受力分析.依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等知识判断具体情况下物体的浮沉。

(2)(2011增加)浮力产生的原因,做过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能准确表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能用其关系式F=ρ液gV排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凸透镜的几个相关概念。

如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等,(2011增加)能画出关于透镜的几条特殊的出射光线。

(4)(2011增加)增加理解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的理论依据(即二力平衡的条件)。

3、措辞细微变化的考点:

(力学、光学部分)

(1)考纲讲的11个探究实验:

晶体的熔化.液体沸腾等热学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间关系”;测量用电器电功率;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些实验原来是“经历科学探究”改为“做过探究”,所以今年复习时要多关注今年理化实验比去年多增加的实验。

(2)知道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施加力的特点,会根据具体要求组装滑轮组。

和做过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并能准确描述光的反射定律的基本内容,并能作出正确的光路图。

这两部分内容2010年考试要求是A,2011年改为B。

四、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的说明

考纲中讲的今年中考试题的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分值安排和试卷的难度与去年一样,体现出中考试题的稳定性,但试题形式会“稳中求变,稳中求新”。

建议:

复习每一章节前都要仔细阅读考纲,明确考试的内容和要求,抓住重难点,考纲明确删除的内容不要复习,考纲新增加的内容考的可能性较大,复习时要多加关注。

(以上是我对考纲的理解,仅供大家参考。

 

2011年中考物理复习几点建议

中考的脚步一天天临近,学生们都在全力以赴地做最后的冲刺.物理作为中考的拉分科目,考生们更是不敢轻视。

对于物理来讲,知识点多,并且有一定的难度,时间又非常紧迫,所以如何在最后的一段时间对初中物理进行全面的、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是我们所有九年级物理老师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现阶段最需要做的事。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握命题脉搏,做到心中有数

  中考命题以《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内容标准为依据,以选用的教材为依据,摒弃“以本为本”的命题指导思想,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发现中考命题有以下七个特点是:

1.突出基础性

  中考题都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近几年的中考题基本摒弃了纯粹考查记忆性知识的试题,更多的是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下进行考查,而且往往是将多个知识点融合在-起,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此类题难度虽然不大,但是情景性强,涉及面广。

2.注重科学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

  近几年的中考题更加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科学探究题在每年中考题中所占的分量极重。

这类试题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

考察的探究题题型大致分为以下3种:

(1)以课本中的基本物理规律为素材的探究题:

此类题的实验方案大多与课本不同,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通过分析、推理,探究出相关物理规律,这些规律大多是初中物理知识中的主要规律。

由于此类题突出体现了过程与方法,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而是历年中考的重点和热点。

(2)关于科学方法的探究题: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很多,其中控制变量法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每年中考试题主要是通过实际应用来考查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3)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素材的探究题:

此类题大多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为素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提出研究问题、科学猜想并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有时还要求总结出科学合理的规律.此类题有一定难度,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实验探究题仍然是考试内容的重点。

3.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注重考查学生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近几年的中考题更加注重通过各种形式考查学生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在中考题中,主要通过文字描述、表格数据、曲线或统计图、示意图等方式呈现大量的信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对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综合。

此类题突出体现了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是中考命题的焦点。

5.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近几年中考题特别关注环保、能源、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国内外时政大事等社会热点问题。

此类题不仅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极大地促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是中考命题的焦点。

6.注重学科渗透和综合,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近几年来,各地中考题都比较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与综合,注重不同学科知识内在融合与渗透,特别是人文思想的渗透。

另外近几年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动向。

7.注重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

近几年来,各地中考逐步注重开发和利用本土优势资源来丰富命题。

此类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主人翁情感。

二、有针对性复习,事半功倍

  根据中考命题的特点,中考复习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轮复习:

(1)注意回归课本,夯实双基基础。

“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概念和规律则是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

而面对概念的复习不能死记硬背,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着重去理解。

同时在复习中,要全面去梳理课本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

  

(2)注意过程方法,提高应变能力

教学中应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要抓住过程分析不放松。

同时要引导学生总结课本中学到的物理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转换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等。

(3)复习时重视探究实验,强化实验复习

复习教学要以实验为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创设复习情景;通过实验,突出复习重点;通过实验,突破复习难点;通过实验,激发复习兴趣;通过实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特别是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我在这一部分复习时采用重新做实验的方法,遇到一些演示实验无法做的,我采用从网上下载视频录像通过多媒体播放,这样学生复习起来既印象深刻又感到轻松。

(4)注意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

 第二轮复习:

以专题为主线,进行综合和专题复习,着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为主。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将一些相近的概念记错、记混。

因此,在普遍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可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成专题进行复习。

初中物理大致可以分成力、光、热、电四大板块,我们可以分这四个专题来讲。

专题复习就需要我们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所以要把专题内容以表格形式、提纲形式总结出来,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去帮助记忆和理解,这样做有利于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在专题复习时我们还可以把多个知识点链接在某一具体的事例或事件上来,从而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如: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白炽灯,就牵涉到许多物理知识,为什么灯泡内要抽成真空或充入氮氩等气体?

灯泡的灯丝为什么要用钨丝制成?

灯泡的哪些部分是导体?

哪些部分是绝缘体?

灯泡的发光原理是什么?

在家庭电路中怎么连接的?

为什么功率小的灯泡的灯丝细?

灯泡上标的数字是什么?

两个额定功率不同的白炽灯串联在家庭电路中那个亮些?

如果并联在家庭电路中又是谁亮些呢?

等等。

精选习题,强化专题知识

 第三轮复习:

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

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洞察能力及创造能力。

因此此阶段不能盲目地大题量训练,教师、考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插漏补缺。

在第三轮复习中特别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要求学生解题格式要规范、语言表达要准确。

比如:

计算题要写出计算公式,解题过程要规范,解题步骤不要混乱;简答题要简明扼要回答问题,突出物理知识点,或加以简洁的解释、举例;作图题要准确.严谨细致。

2.训练综合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

要求学生在读题时画出草图,这样便于理解题意和解答;强调做题时要仔细审题,注意读取题中有用信息,要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3.关注社会热点,如最新科技发展、时事新闻等,注意观察生活,联系实际。

如:

环境污染问题,水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等。

4.加强心理指导,把握学生心理恰当调节疏导,缓解学生考前压力。

  总之,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始终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复习兴趣,自觉地钻研、提高和发展,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下面几种复习方法可供参考:

让学生限时看书,比赛谁关注的点较细致较独特;课前看书,上课时小组之间互相比赛;根据考纲看考点、分析考点看教材;先练习后归纳高频考点;放映视频录像等多种方法。

 

专题复习分四部分内容:

知识网络归纳、4年安徽考题分析、

难点突破、专题练习

 

2011年中考复习专题之——光

一、复习要点:

主线: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及其应用(平面镜为主)——光的折射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为主)——物体的颜色

(在第一轮复习时我们往往是对各个章节的内容进行知识系统总结,在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应对知识点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让一些易混的、相近的、相似的知识列举出来、加以比较,让学生一目了然、豁然开朗。

)例如下面两个对比表格:

1、运用对比表格形成系统知识结构

知识点:

像的对比

1、各种成像情况

成像分类

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

折射成像

凸透镜成像

成像原因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像的虚实、正倒

倒立实像

正立虚像

正立虚像

1.正立虚像

2.倒立实像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像的大小

一般是缩小的

等大的

\

可大可小

像和物体是相似形

2、各种成像比较

各种成像比较

项目

虚像

实像

成像原理

光线经过反射或折射后,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由光线直接或经过反射、折射后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像

光学元件

平面镜

凸透镜

凸透镜

凸透镜

小孔

成像条件

物在镜的前方

u

f

u>2f

物在小孔前方

像的性质

(特点)

正立、等大、

虚像

正立、放大、虚像

倒立、放大、实像

倒立、缩小、实像

倒立、实像

像的位置

平面镜两侧

凸透镜同侧

凸透镜两侧

凸透镜两侧

小孔两侧

应用

在镜前观察自己

放大镜

幻灯机

照相机

观察方法

直接用眼睛观察,

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能在光屏上成像,也能用眼睛观察

凸透镜成像规律

1、静态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照相机

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动态规律:

像随物体跑

⑴成实像时:

⑵成虚像时:

 

实验规律的记忆:

1、口诀记忆:

(1)一倍焦距定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

(2)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3)像随物体跑

2、原理作图的记忆:

3..利用谐音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

(大家猜测一下这三句话是怎样谈到凸透镜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的)

在远郊拾到小相机

在近郊拾到大投影

到城里还假正经。

在远郊(焦)拾(实)到(倒)小相机

在近郊(焦)拾(实)到(倒)大投影

到城里还假(虚)正经(镜)

二.考题分析:

(在做专题复习时,除了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分类比较外还要详细分析近几年的中考题,从中可以洞悉出题的方向)

(1)4年来的考题:

1、(07安徽)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2、(07安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A.大于20cmB.等于20cm

C.大于10cm且小于20cmD.小于10cm

3、(08年安徽)物理学中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线是真实存在的B.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C.光作为一种电磁波是真实存在的D.磁感线描述的磁场不是真实存在的

4、(08年安徽)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发生    (“反射”或“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

5、(08年安徽)我们都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示为该实验的装置图。

实验时首先利用太阳光测出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

请你认真思考以下的实验方法和过程,然后回答问题:

 

a.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倍焦距f和二倍焦距2f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经过分析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b.除a中的做法外,还应该把蜡烛放在大于2f的某一位置和大于f、小于2f的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才能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c.把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或从较近的位置逐渐远离),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像随烛焰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尤其是在f和2f处所成像的情况,从而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d.与c不同的是,将蜡烛从靠近凸透镜的位置逐渐远离,其它做法相同。

以上探究过程与方法中,科学合理的是:

(填标号)

6、(09年安徽).2008年5月,美国发射的“凤凰”号探测器在火星的北极附近着陆,找到了火星上曾经存在液态水的证据。

如图,a是提供电力的太阳能帆板,b是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留下的影子,c是探测器的“大脚”。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太阳能帆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探测器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大脚”的面积较大,可以减小探测器对火星表面的压强

D.火星上的昼夜温差大,是因为火星表面砂石的比热容大

7、(09年安徽)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溯四百周年,联合国将今年定为国际天文年(图为宣传画)。

伽利略望远镜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关于凸透镜成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B.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三倍焦距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凸透镜所成的像都能呈现在光屏上

8、(09年安徽)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

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第8题图

9、(10年安徽)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入射角i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折射角

6.7°

13.3°

19.6°

25.2°

30.7°

35.1°

38.6°

40.6°

(l)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0安徽)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

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图甲表示,O点为光心,F为其焦点。

图乙是运用经过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所画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像A'B'的光路图。

请参照图乙,在图丙中画出物体CD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D'的光路图。

 

(2)考题特点:

从统计的结果分析,光学部分考察的形式常以填空、选择题、作图和实验探究题出现。

其中光学作图题、光学探究题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考察基本实验和探究能力,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察一些简单的高中知识。

(3)考点归纳:

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难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日食、月食、平面镜成像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视力矫正、投影仪是考察的热点。

适当关注利用光的反射作球面镜光路图和平面镜成像实验。

三、难点突破

(1)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录像

(2)作图法讲解成像原理

四、精选专题练习

 

2011年中考复习专题之-----简单机械、功、机械效率

一、知识点的梳理

1、运用对比表格形成系统知识结构

(1).滑轮

种类

结构

实质

特点

注意点

定滑轮

 

等臂杠杆

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

F=G

S=h

动滑轮

 

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能改变力的大小,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F=1/2G

S=2h

滑轮组

 

既能改变力的大小,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F=1/nG

S=nh

(n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条数)

 

(2)几种常见机械做功时机械效率的计算:

(G表示物体的重力,F表示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h表示物体上升的高度,s表示对应物移动的距离)

滑轮组竖直提升重物

杠杆提升重物

滑轮组水平移动重物

斜面提升重物

W有用

Gh

W总

FS

η

Gh/FS

 

(3).滑轮组公式:

对于滑轮或滑轮组的拉力(F)或机械效率(η),一般分为三种状态:

滑轮组竖直提升重物

滑轮状态

不记因素

机械效率

备注

理想状态

即不计滑轮的重(G动)、绳重(G绳)、摩擦力(f)

100%

F=G物/n

S=nh

半理想状态

只计G动,不计G绳、f

η=W有/W总

=G物/(G物+G动)

F=(G物+G动)/n

S=nh

实际状态

计G动、G绳、f

η=W有/W总

=G物/nF

S=nh

滑轮组水平重物

\

\

η=W有/W总

=f/nF

S=nh

四、效率拓展

1、拓展公式:

能量转化(转移)过程

公式

备注

燃具效率

化学能—内能——转移给水

η=Q吸/Q放

=cm水△t/m燃q

①燃具一般指煤气灶、煤炉等加热工具

②m水指水的质量,m燃指燃料的质量

热机效率

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η=

=Fs/mq

①F指汽车的牵引力,s指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②一般发动机的效率低于40%

η=

=Pt/mq

①P指汽车的发动机的功率

②t指汽车的发动机的工作时间

电热器效率

电能——热量

η=Q吸/W=cm水△t/Pt

=cm水△t/UIt

电热器主要指电热水器、电水壶、电热毯等

电动机效率

电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