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867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LT

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3、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进行反侵略斗争的?

答:

义和团和爱国官兵反帝爱国运动期间,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打击了侵略者,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

同时,腐朽的清政府为了自身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总是把防治人民的反抗放在首位,并和侵略者相勾结,最后义和团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

4、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是什么?

答: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制度的腐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

(1)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会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原因、教训: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既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的滋生;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科学的理论的指导;此外,太平天国领导人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说明他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认识;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核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

洋务运动的性质是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进行的一些列“自救”活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

●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由于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基础还相当狭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十分弱小。

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去发动群众,而是把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于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

教训:

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它的失败不但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1、如何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答: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

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3、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答: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革命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形成了民主主义观念。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之门。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4、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

失败原因

(1)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推翻封建势力。

在思想上识别不清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它的失败说明了:

(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

(4).推翻任何制度或者都要先充份准备,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5、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捍卫辛亥革命果实进行了哪些斗争?

答:

辛亥革命失败受,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仍坚持革命的立场,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了一些列的斗争。

第一,发动“二次革命”。

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其他地方如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也先后相应。

战争主要在九江、南京一带进行,史称“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

第二,组织中华革命党。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

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

第三,发动护国战争。

为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了帝制。

6月6日,袁世凯在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

第四,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

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率领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

8月,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开幕。

9月1日,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西南军阀陆荣廷、唐继尧被选为副元帅。

第五,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920年8月,孙中山传令粤军陈炯明不部回师广东,讨伐桂系军阀岑春煊、陆荣廷。

11月,孙中山重返广东,恢复军政府,领导第二次护法战争。

1921年9月,孙中山评定广西,统一两广。

随后发布北伐令,以捍卫约法,恢复民国。

但陈炯明打出“保境安民”的旗号,反对孙中山北伐,遭到孙中山的严辞痛斥。

1922年6月,陈炯明炮轰孙中山驻地,孙中山登上永丰舰,指挥反击。

8月9日,孙中山离开广州再赴上海。

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们为推翻帝制、挽救共和所作的种种努力遭到了失败,但是他们所体现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铭刻人心,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流传。

中国社会的种种迹象,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四章

1、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答:

辛亥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从思想文化方面反思辛亥革命,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彻底的思想文化革命。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第一,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第二,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

第三,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第二,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一方面,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充分领略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促使他们在行动上探索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结合的方式,促进工人阶级近一步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

另一方面,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实际斗争中经受了锻炼,并自觉进行了自身的改造,逐步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革命逐渐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3、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答: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

“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简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答: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第一,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但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着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

第二,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沟通了中国个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总之,正如毛泽东指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客观上呼唤着中国共产党的产生;

(2)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3)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思想基础;(4)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实践条件

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了那些新面貌?

答:

第一,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第五章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答: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与土地革命的深入。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答: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原因: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

第二,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

第三,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人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4、长征的意义是什么?

答: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尽管经过长征,革命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六章

1、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深重灾难?

答:

日军对中国的大规模武装侵略和在其占领区的殖民统治,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第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后,开始了疯狂的烧、杀、掠。

第二,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在东北,“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南满重工业股份公司”两大公司,独占了东北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掠夺矿产资源。

第三,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馨竹难书。

2、怎样评价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这种抗战路线在敌强我弱,日军装备优良国军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的。

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功不可没!

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它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共产党敌后开辟战场提供了便利条件。

但在抗战后期,由于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日,积极**”的反动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

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

(1)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4)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

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是什么?

答: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其意义: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迫使日本归还甲午战争以后从中国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神圣领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其原因:

第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第三,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第四,世界所有爱好和平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条件。

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怎样的重大贡献?

答: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

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队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中国军队出国作战,不仅打击了日军,还对盟军给与了实际支援。

总之,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大国之一,是在亚洲大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为了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第七章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

第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

第二,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修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第三,为了支持反人民的内战,国民党政府从多方面加剧对广大人民的疯狂掠夺,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上,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国民党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之外,再无出路。

第四,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了推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不仅成功地领导了解放区军民在第一条战线的革命斗争,而且成功地领导了国统区人民在第二条战线的革命斗争。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

第一,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

第二,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

第三,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有的为此流血牺牲。

第四,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的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的形成: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这个号召得到人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拥护中共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第八章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各族人民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

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