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228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docx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探究专题1.0

 

一.实验探究题(共24小题)

1.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  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  热(选填“吸”或“放”).

(2)图中,海波在D点是  态,在G点是  态(均选填“固”或“液”).

(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的冰和萘,用  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物质

熔化时间/min

9

4

2.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  (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  ℃,第6分钟时冰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

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

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

  (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  .

(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明用图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  (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比较图乙中AB段与CD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因是  .

(2)小明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  .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  (请写出一条).

(3)小明用图3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  .

5.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  ;

(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  ;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  (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

(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

6.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罝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  ℃;

(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8min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  态,该物质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7.生活中常有“铁比木头重”的说法,某实验小组同学围绕此说法展开讨论,并找来不同规格的木块和铁块,利用天平进行实验,如图(a)(b)(c)(d)

①由图  可以证明这一说法是不合理的.

②通过实验发现,物质质量与体积、种类都有关,其中图  可以说明物体质量与种类有关.

③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之前,小组同学首先进行了假设: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随后选用软陶和铝块进行实验,用量筒和电子天平分别测出它们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软陶

表二铝块

实验序号

质量m(克)

体积V(厘米3)

实验序号

质量m(克)

体积V(厘米3)

1

7.5

5

4

13.5

5

2

15

10

5

27.0

10

3

22.5

15

6

40.5

15

(1)分析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当质量(m1、m2、m3)与体积(V1、V2、V3)满足关系  ,则可以验证假设.

(2)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

④通过研究最终可以发现:

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  越大,物质质量越大.

8.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2)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  .

(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  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  cm3,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  g/cm3.

(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  ,若小杜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9.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10.小明想要知道豆浆的密度大小,于是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他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用托盘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3)把豆浆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m1,则倒入烧杯中的豆浆质量为  (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4)将烧杯中的豆浆全部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豆浆的体积V,由此得知豆浆的密度为  (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5)实验过程中,若只有天平、烧杯和水,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测量豆浆密度的实验,要求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计算豆浆密度的表达式(用字母表示).

实验步骤:

  ;

计算豆浆密度的表达式  .

11.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4)vBC  vAC(填“>”、“<”或“=”)

12.为探究机动车驾驶员违章驾驶的危害性,招募志愿者进行了如下实验.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  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  .(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请你对司机提出一条安全方面的建议:

  .

13.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

(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3)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

14.小华想测一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有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情况.

(1)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  cm,tBC=  s,vAC=  cm/s;

(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15.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要使刻度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应使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再用相同的力拨动.

16.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  的振动引起的.

(2)吹  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  最快,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

17.“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说明  ,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是探究  与  的关系.

(2)如图乙所示,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

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该实验中用到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是  .

18.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  弹起(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  弹起(填”会”或”不会”).

19.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

  .

(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怎么做?

  .

(5)另一同学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板右半边沿中线向后折,活动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

(6)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这说明了  .

20.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

(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  (选填字母).

A.光沿直线传播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写出一条即可).

(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  (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  (选填序号).

21.请回答下列两个光学实验的有关问题:

(1)如图1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透明的玻璃板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做实验,是为了方便确定像的  和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如图2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选用可折转的光屏做实验,除了可用它呈现光路外,还可用它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  ;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时应多次改变  ,测量出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2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  (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23.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下表.

玻璃板厚度/mm

5

5

5

10

10

10

15

15

15

像距/cm

3.00

5.80

8.70

3.95

6.50

9.35

3.18

5.40

7.85

物距/cm

2.65

5.50

8.35

3.30

5.95

8.72

2.05

4.30

6.90

像距与物距的差值/cm

0.35

0.30

0.35

0.65

0.55

0.63

1.13

1.10

0.95

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  .

(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  .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  (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选填“mm”或“cm”).

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1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图象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一只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

(1)通过图象纸,可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

(2)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  (“相等”成“不相等”).

(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象点燃了.说明像是  (填“虚“或“实”)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如图2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探究专题1.0

参考答案

 

一.实验探究题(共24小题)

1.BC;吸;液;固;相同;不同;2.吸热;不变;晶体;0;固液共存态;3.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4;先降低后升高;不准确;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4.固液共存;增加;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5.自下而上;水银温度计;甲;小水滴;石棉网的余温仍高于水的沸点;6.自下而上;69;固液共存;晶体;7.d;a;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铝块的比值大于软陶的比值;质量与体积的比值;8.A;游码没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27;10;2.7;不变;相平;偏大;9.45;1.125×103;偏大;

•ρ水;10.右;m1-m0;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在烧杯内装入一定量的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一个标记,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③倒出水,再将豆浆倒入烧杯,至先前的标记处,用天平测出豆浆和烧杯的总质量m3.;ρ=

;11.40.0;25.0;小;同一位置;>;12.8;0.7;变慢;请不要酒后驾车,请不要疲劳驾驶等;13.秒表;v=

;0.1;0.12;速度越来越快;14.4.00;1;3;大;15.振动;变短;16.空气柱;G;频率;17.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放大音叉微小的振动;响度;振幅;快;高;振动频率;控制变量法;18.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空气能传播声音;会;不会;19.显示光路;不能;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改变入射角多次进行实验;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OA;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20.B;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在;③;21.位置;大小;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的大小;22.薄;前侧;等效替代法;不变;不能;23.如果粗心像距不可能总是大于物距;玻璃板越厚,像距和物距差值越大;薄;虚像;mm;24.等于;相等;虚;不能;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