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378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docx

初三湘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

初三思想品德中考复习

专题一   自尊自强 孝敬父母(2课时)

  考点1、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考点解读】 1、什么是自尊?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是人格之本,只有自尊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2、为什么说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1)做人不能没有自尊。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

  知耻的人首先做到正确全面地看待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努力改正它,是对自己良好形象的维护,是自我尊重的表现。

  3、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1)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我们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2)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4、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1)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

  

(2)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悦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5、善于克服自卑的心态。

  一个人不可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和家庭,家境有好有坏,不必因家境不佳而自卑;

  人的天资有高有低,不可能因天资聪明或学习成绩好而自傲,差而自卑;

  人在生活中也常常会做错事,遭遇挫折,要学会勇于面对错误、经受挫折而不自卑自弃。

  6、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把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联系起来。

  考点2、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考点解读】

  1、自信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新追求的目标。

表现为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2、自信、自负、自卑的区别。

  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谁也看不起,就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别人谁都不如他,只看到自己优点,看不到缺点,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

  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自己干什么都不会成功,别人都瞧不起自己。

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优点。

结果是白白丢失了可能成功的机会。

  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无论是自负的人还是自卑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认识都是不切实际的。

自负和自卑都是自信的误区。

自负是前进的大敌,是失败的祸根,自负会使人远离成功;自卑则会使人消极悲观、缺乏进取心甚至自暴自弃。

自负和自卑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与学习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使我们远离成功。

只有自信使我们可以主动、积极地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因而,能够成功。

  3、自信的重要性-----自信者容易成功因为自信者乐观、好奇与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他们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

所以说,自信者容易成功。

  4、自立的含义是什么?

 自立的含义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5、自立的重要性-------人生需要自立,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

成为一个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6、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1)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2)培养自立能力也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

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7、什么是自强?

 一个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这就是自强。

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巨大的作用。

  8、自强精神的表现和作用有哪些?

  

(1)自强精神的表现

  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2)自强的作用

  ①自强是-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②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屡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9、怎样培养自己自强的品质?

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做个有志者;其次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要意志坚强,不怕困难;再次要扬长避短,确定前进的方向,这是自强的捷径。

  10、理解自强不息的含义。

  自强不息出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上的日月星辰不分昼夜,永恒运动,所以天是刚健的,人应该效法天,积极进取,勇不停息。

  11、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遇到困难要去克服,要乐观的去面对生活,要有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磨练自己的意志,对自己认定的志向要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去奋斗。

  关键是自己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精神。

  考点3、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考点解读】

  什么是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

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2、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2)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3)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道德义务、法律义务。

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应尽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3、应怎样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照这些要求去做。

  

(2)中学生孝敬自己的父母就要做到:

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等等。

  专题二  诚实守信 宽容尊重(2课时)

  考点4、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考点解读】

  1、理解什么是诚信?

  诚信,即诚实守信。

“诚”就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

  2、诚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

  3、懂得诚实守信的意义。

①诚信是立身之本,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

④“做老实人,做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敷衍了事、弄虚作假,就做不了好事,更做不了大事。

  不诚信的危害:

  ①在交往中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②不讲诚信的人可以骗人一时,不能骗人一世,一旦被识破,难以立足社会,害人害己。

  诚信守则(或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

  诚信守则一:

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

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

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

  诚信守则二:

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诚信守则三:

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诚信守则四:

在情与法的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6、理解生活中诚实守信的复杂性

  

(1)对诚信的理解要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

一是诚实守信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隐私权,诚实并不意味着要说出全部真话,公布自己的全部秘密;二是诚实守信并不意味着哥们儿义气,在朋友犯错误时,要敢于提出批评意见,同时,自己犯错误时,也要勇敢地承认错误。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应结合具体的情况做出诚信的选择。

  正确处理诚信与尊重隐私的关系。

  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往往相互关联且常常发生冲突。

面对冲突我们应当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要信守诚信的品德;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尊重他人隐私。

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正确处理诚信与谎言的关系。

“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诚信的核心是善。

只要正确理解诚信原则、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们就能做一个诚信的人。

  7、学会诚实地生活。

  

(1)学会对自己诚实开始,实事求是,不自欺,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

  

(2)从与伙伴、父母、老师的交往开始@努力兑现作出的每项许诺;

  (3)靠首已的努力学习获得的能力与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抄袭、作弊和虚荣无助于获得真实本领,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4)在意识到伙伴做错事时应当诚实地说"不",与伙伴一起做了错事时,不论伙伴是否承认他的错误,部应当承认自己那一部分错误。

  考点5、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考点解读】

  

(一)什么是宽容?

  指的是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为什么要宽容?

  

(1)人与人存在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彼此尊重个性;人人都会犯错误,需要宽容对待。

  

(2)宽容是一种美德。

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

  (3)宽容是一种境界。

一个人真诚地宽容别人的过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级,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4)宽容利人利己。

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怎样做到宽容?

(1)宽容是有原则的,不能盲目。

对家人、同学、朋友,不能斤斤计较,而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

当然,我们决不迁就“坏人”“恶人”。

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2)宽容自己就是接纳自己,即实事求是地面对真实的自我,既不要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惭形秽;既不要妄自菲薄、全盘否定自己,也不要妄自尊大。

  

(二)学会尊重 1、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在人格上,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

  在法律地位上,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在适用法律上,任何人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2、关爱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

如:

残疾人、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

  对待他们,我们首先应平等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其次,应尽力帮助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3、学会尊重他人。

  我们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有权得到别人的尊重;

  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如果彼此缺乏起码的尊重,那么,交往就会产生严重障碍,失去平等、诚信、友善的交往氛围。

  尊重他人的要求:

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4、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应如何表达你对他的尊重?

  对待处境尴尬的人不随意去打听别人的处境,也不传播相关信息,真诚地提供帮助。

  对待父母、老师尊重他们的劳动,用优异的成绩和表现来回报他们的付出就是最大的尊重。

  对待同学、朋友尊重他人的隐私,不盛气凌人,不恃强凌弱,平等的待人……

     (三)尊重父母、长辈 1、如何正确认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冲突?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

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

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2、如何化解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

  

(1)要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与父母沟通商量。

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通过沟通,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家长的意见。

  (3)把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

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

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是求同存异。

  3、与父母交往的艺术与技巧

  

(1)赞赏父母,赞赏中增进亲情;

(2)认真聆听,聆听中获得教益;

  (3)帮助父母,用行动感动亲人;

  (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原谅,不必争个高下输赢不可。

  4、学会理解父母。

  

(1)父母同自己的不同观点和见解是出于与自己不同的角度;

  

(2)学习与父母沟通,愉快地接受父母的意见中合理的东西;

  (3)在不同父母的意见时能平静地思考自己的意见是否有道理;

  (4)对于自己认为有道理的东西以尊重的态度与父母商量,并寻求父母的理解。

  (四)尊重同学、朋友 1、交往中受人欢迎的共同特征

  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2、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交友的益处有哪些?

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3、交友的原则 ①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多赢。

  ②人无完人,人各不同。

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就会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获得更为持久的友谊。

  ③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④我们要慎交朋友。

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男女同学之间积极交往的意义?

  

(1)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

  (3)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

  5、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应坚持什么原则?

  

(1)既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

  

(2)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把握分寸;

  (3)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我们要真诚待人,坦然大方的与异性同学交往,就一定能获得异性同学的尊重和友情。

  (五)尊重老师1、我们为什么要尊敬老师?

  (1)老师无私地给我们传授知识。

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教给我们思考的方法,让我们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

  (2)老师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师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还在

  于做出榜样,教我们做人。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起情感。

老师启迪我们的心灵。

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国家的发展需要科技,科技的发展需要教育。

老师在教育中付出,为培养人才呕心沥血。

教师职业是高尚的,全社会都应尊师重教,我们更应该尊敬我们的老师。

  2、传统的师生关系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有何区别?

  传统的师生关系--学生把老师看做权威,自己扮演遵从者的角色。

(不对等)

  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

  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3、主动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是什么?

  主动沟通是师生交往的前提。

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与老师沟通的具体方法

  

(1)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原谅老师的错误,以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不伤害老师;

  (4)礼貌待师;

  (5)注意场合;

  (6)把握好分寸。

(六)尊重社会。

  尊重社会就要遵守规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维护公共秩序,践行道德、遵纪守法等,这些是我们应当履行的义务,也是我们尊重社会的具体表现。

  (七)尊重自然

  如何正确对待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

主张各国文化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正确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和做法

  (1)面对不同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2)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虑;消除误解,尽量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寻找能联结双方的相似点;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探索有效地沟通技巧;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对外来文化该持何种态度?

  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而要批判的接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如何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专题三   明辨是非 公平正义(2课时)

  考点7、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考点解读】

  1、公平的含义?

  公平是比较中产生的,一般说来,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相应的利益。

只有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而且公平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公平的感受也是随着个人的发展而发展的。

  2、公平的差异性和相当性。

  

(1)在不同的时代,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

  

(2)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3)公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社会公平对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1)社会需要合作。

不公平会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2)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

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4、如何理智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1)要知道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具有相对性。

  公平总是会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

(2)要正确对待不公平现象的做法

  一是我们应该增加维权意识,关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二是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

遇到不公平时,我们不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许我们会更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三是崇尚公平、主持公道。

遇到不公平的现象时,要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5、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1)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

  

(2)为了更好地合作,必须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责任。

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它人不公平。

只有做了我们该做的,才可能获取自己该得的。

当我们付出的时候,同时也在收获着别人的付出。

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

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考点8、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考点解读】

  1、正确认识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2、正义的基本要求。

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的生命权,公正的对待他人和自己。

  3、正义制度的作用----正义维护社会公平

  公平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

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系统。

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社会所有成员的利益制定的。

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的约束。

如果没有正义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4、社会正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需要社会正义。

有了正义和正义制度,即使处在社会最底层的群体,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5、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

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6、做有正义感的人。

(1)正义感的具体内容。

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

而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2)社会发展需要有正义感的人。

非正义行为的盛行会彻底毁掉我们的社会,只有正义感的人、正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稳定、更和谐。

  (3)有正义感、为人正直,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

正直具有无以摧毁的人格魅力,具有不可抗拒的精神力量。

  (4)如何做有正义感的人?

  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取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当然,我们是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中考复习专题四:

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一)考点呈现:

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C)(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二、三节)

(二)考点整合:

※1.责任的含义是什么?

责任就是一个人做某事或以一定方式行为的职责或义务。

人必有责,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做与自己的角色相匹配的事情。

※2.责任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人人有责、人各有责)?

①人必有责:

责任产生于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相互交往中,是人的内在需要。

或者说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