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460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x

范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广东教育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光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光的传播》、《镜子》、《彩虹》和《光与生活》四课。

《光的传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小孔成像的原理,会自制简易照相机。

镜子能使光拐弯,用镜子可反射光,从镜子里看到的物体的像与实物是对称的,也是相反的。

用两面镜子组合起来,从中看到的像是物体反像的反像,因而与实物是一致的。

利用光会拐弯的性质可制作潜望镜。

镜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彩虹的光的折射现象。

光透过不同的介质时也会拐弯。

太阳光的折射会使光分解成彩色的光带,形成彩虹,一般在雨后初晴空气比较潮湿的条件下可以看到,在阳光下喷雾也能使彩虹再现。

光和任何事物一样,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太阳光可以照明,发出热量,使万物生长,帮人们做事,但太阳光也能伤害人们的眼睛,或使皮肤灼伤,还会产生光污染。

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充分利用太阳光,又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光的危害。

比如开发利用太阳能,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实例。

  第一课时

  光的传播

  教学内容:

教材1-5页。

  教学目标:

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了解小孔成像原理,会自制简易照相机。

  教学用具:

软管、蜡烛、小孔成像装置简易照相机等。

  教学过程:

  欣赏导语,让诗一般的语言带我们走进课堂:

星星眨着俏皮的眼睛,太阳送来无尽的光明。

这来自远方的光,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径?

雨过天晴为什么常见彩虹的身影?

是否有了光才会有这缤纷的美景?

  引入新课:

光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没有光,世界一片漆黑,没有光,万物死气沉沉,没有光,我们无法生存。

同学们,你们知道光是怎样传播的吗?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课讲授:

  活动1:

用弯曲的管子能从一端看到另一端吗?

(让每个学生都试试)

  活动2:

光线打靶游戏(看图回答问题)

  光从B孔射入,能照到几号靶?

  把中间档板上的孔挡住,光还能照到靶上吗?

(通过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要想将光从A孔照到1号靶,说说你的办法。

(讨论,实验)

  实验结论: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板书结论)。

  活动3:

用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点燃蜡烛时告诉学生注意用火安全)。

调整光屏位置,使蜡焰的像清晰地出现在光屏上。

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像的形状、位置、大小,引导学生发现像是倒立的,用所学知识画图解释这种现象。

  拓展:

用简易照相机照相,说说怎样能使成像效果好。

  活动4:

到“小学科学网”查找有关小孔成像的资料。

  作业:

自制简易照相机。

  课后反思(制作简易照相机的技巧):

  小孔不能太大,不然像模糊。

  像屏最好是半透明的。

  像屏要处于较暗的环境中。

  第二课时镜子

  教学内容:

教材6~9页。

  教学目标:

了解镜子对光的作用、镜子的种类及用途。

  教学用具:

镜子、手电筒、投影仪、自制潜望镜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镜子同学们都见过,用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脸。

镜子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能让沿直线传播的光拐弯。

下面我们就看看镜子是怎样让光拐弯的。

  讲授新课

  、活动1光拐弯游戏把书立在桌子上,手电筒从书的前面照,书的后面亮吗?

想办法让书的后面被照亮,这里有一面镜子(帮学生想出合适实用的方法,照亮后让学生根据光的传播路径画出光路示意图)。

  2、活动2潜望镜的制作光可以被镜子反射,利用这个性质,我们不转身也能看到后面的情况,也能不透过窗户就看到外面的情况。

试试这个潜望镜,观察潜望镜有几面镜子。

(列举潜望镜的作用,观察潜望镜原理示意图)

  3、拓展镜子的应用

  看图了解镜子的应用:

汽车后视镜、医用眼镜、潜水艇的潜望镜等。

  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镜子。

  讨论各种镜子的作用:

汽车后视镜可以让司机开车时不转身也能看到汽车后面的情况,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医用额镜带在医生额部,能把鼻孔、耳孔等平时不能看清楚的部位照亮,便于医生检查诊断疾病。

投影仪的反射镜可以把平放的胶片上的图像反射的直立的屏幕上。

潜水艇的潜望镜能在水面上观察水下情况,也能在水下察看水上情况。

穿衣镜可观察自己的着装、仪表和神态等。

  ④还有什么东西会反光?

  让学生知道能看见的物体都会反光,只不过不同物体反光的本领不同,所以我们看见的物体有的亮,有的不太亮。

  课后反思:

潜望镜的两面镜子一定要平行,才能在其中一面镜子中看到另一面镜子,也就看到了另一面镜子中的影像。

用两面镜子制作的潜望镜,从镜子里看到的景物跟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第三课时彩虹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2页。

  教学目标:

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会使彩虹再现。

了解太阳光的分解。

  教学用具:

三棱镜、喷雾器玻璃杯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说说彩虹的样子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彩虹。

  二、新课讲授

  、实验(活动1):

彩虹再现在阳光下用喷雾器喷雾,在雾中可以看到彩虹。

  2、彩虹的形成:

雨过天晴时,空气中含有大量小水珠,太阳光经这些小水珠的反射,就形成了彩虹。

  3、在有雾珠的地方,雾珠遇阳光照射,就会出现彩虹,例如瀑布附近出现的彩虹,使得瀑布更加壮观。

  4、阳光的分解

  

(1)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告诉学生方法,让学生亲手做)。

  

(2)玻璃杯盛满水,放在阳光下的窗台上,让水杯折射的太阳光投到一张白纸上,让学生观察白纸上有什么。

  5、在阳光下的水盆中放一面镜子,把阳光经水中镜子反射到墙壁上,观察墙壁上的光斑。

三、小结使彩虹再现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做彩虹,我们做的彩虹是自然界中的彩虹的缩影,但形成彩虹的原理是一样的:

阳光是彩色的,所以说“七彩阳光”。

  作业:

用各种方法使彩虹再现。

  课后反思:

彩虹很美很美,当三棱镜把阳光折射到墙壁上时,墙壁上出现了彩虹,小朋友们眼里充满了惊喜的神情。

他们情不自禁地去抓彩虹,抢彩虹。

当他们的小手捂住彩虹时,彩虹又出现在他们的手背上。

谁都想得到彩虹,带回家让爸爸妈妈看看,但谁也抓不住。

抓不住也要抓——童心童趣是童年特有的。

  第四课时光与生活

  教学内容:

教材13~16页。

  教学目标:

了解光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人类的照明工具——灯的变迁。

  教学用具:

蜡烛、太阳能电池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看过石漫滩水库的水灯吗?

五彩缤纷,金碧辉煌,真美啊!

这是我们新兴旅游城市——舞钢市的缩影,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每到夜幕降临,我们的城市就变成了灯的世界,灯的海洋,远看繁星点点,近观流光溢彩,光把我们的城市打扮得更美丽,我们爱我们的家乡舞钢市!

这一点说明光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同一般,有了光,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光与生活》。

  二、新课讲授

  夜晚的舞钢市区,灯火通明,五光十色,各种各样的灯把我们的城市打扮得如同神话中的水晶宫。

但一旦晚上停电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讨论)写不成作业,看不成电视,漆黑一片,心里很不舒服,盼着早点来电。

这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活动光的利用和开发

  白天有太阳光照明,人们的活动很方便,到了晚上怎么办?

于是人们发明了灯。

最初的晚间照明工具是火堆、火把和油灯,后来出现了蜡烛。

自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之后,各种各样明亮的灯把晚上变成了白昼。

看我们教室的灯,即使晚上也可以上课。

同学们说说你见过的灯(讨论)。

见过萤火虫吗?

尾部有一盏灯,晚上会发光,那是一种叫荧光粉的东西在起作用,要是在室内墙壁上涂上一层荧光粉,晚上会怎么样呢?

演示太阳能电池。

  资料上网搜索有关资料,了解电灯的发明和发展。

  拓展光的利与弊

  、光的利用:

太阳能计算器、无影灯、口腔科手术灯、激光灯交通指示灯、太阳能热水器等。

  2、光的弊端:

长时间看电视伤害眼睛、强光刺眼、玻璃幕墙产生光污染等。

  三、小结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太阳是一个大光源,到达地球的太阳光只是很少一部分,但这很少的一部分光就使得地球生机勃勃,况且这很少的一部分光地球还没有充分利用,所以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有很大空间。

  四、作业

  搜集实例说说光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课后反思:

电灯的发展很快,光的利用涉及生活各个方面,要从小培养学生正确利用光的意识,长大在光的利用方面有新的发明创造。

  第二单元生理与健康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健康饮食、呼吸与健康、保护心脏、人体的司令部等四课。

健康饮食要求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养成饮食多样化习惯,知道人体是如何吸收营养成分的食物经过人体的路径是什么等。

呼吸与健康图示了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肺活量、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预防等,要求学生会测定肺活量,知道运动影响肺活量,注意保暖,坚持锻炼,增强自身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保护心脏介绍了心脏的作用,血液循环路线,心脏的工作量,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影响心跳的因素保持心脏和血管健康等知识,要求学生知道保护心脏的办法。

人体的司令部指大脑,本课介绍了大脑的作用,要求学生劳逸结合,合理用脑。

  本单元计授五课时。

  第一课时健康饮食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24页。

  教学目标:

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过程:

  一、欣赏题图,引入新课

  当坐在餐桌前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怎样的饮食才能让你更健康?

  当呼吸着新鲜空气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怎样才能使肺功能更强?

  当数着自己脉博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什么因素影响着心跳的快慢?

  当挥击球拍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身体的各个部分为什么会如此协调?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号书中探宝吧!

  二、新课讲授

  、看图,简单了解食谱,听听小朋友们怎么说,自己想提什么问题?

  2、活动1饺子里有什么?

  ①饺子的制作过程(调馅、和面、擀皮、包、蒸煮)。

  ②饺子的营养成分(脂肪、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③不同馅的饺子有不同营养。

  ④吃过水果馅饺子吗?

自己动手包水果馅饺子,尝尝味道。

  ⑤讨论:

肉馅饺子的营养成分来自什么原料?

(脂肪来自动物油、植物油,糖类来自面粉,蛋白质来自瘦肉、蛋类等,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等来自蔬菜)

  3、资料

  人的身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水等。

这些营养成分分别来自肉蛋奶、油脂、谷物、蔬菜、水果等。

其中谷类食物为人体提供能量,奶、豆制品提供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蔬菜水果类提供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水等。

油脂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还能增加食物香味,刺激食欲,水可直接饮用。

  4、食物金字塔的构成

  塔基是人体需要营养成分量最大的食物,越往塔尖需要量越小,但也不可或缺。

  三、小结

  四、作业

  说说一日三餐都含人体需要的哪些营养成分?

  第二课时健康饮食

(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27页。

  教学目标:

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运动路线,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各自说说昨天都吃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五大类食物:

谷物(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蛋豆类、奶类、油脂类。

  2、比照食物金字塔,看看自己昨天的饮食是否需要改善。

  3、拓展1为自己设计一周营养合理的晚餐食谱。

  4、活动3吃进去的食物变成了什么?

  到达位置

  口腔

  胃

  小肠

  大肠

  直肠

  食物变化

  嚼碎

  糊状

  营养被吸收

  水分被吸收

  粪便

  5、拓展2养成饮食好习惯

  ①说说自己的饮食习惯。

  ②讨论各自饮食习惯的优劣。

  ③看图,说说哪种习惯好,哪种行为不好。

  三、小结

  四、作业

  学了这一课,想想怎样改进自己的饮食习惯。

  第三课时呼吸与健康

(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28~34页。

  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在人体内的旅行线路,感觉并测量呼吸时的身体变化,知道什么叫“气量”,会测肺活量。

  教学用具:

软尺、肺活量测量装置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人体健康除离不开健康饮食外,还需要呼吸健康。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举例说明“气量”。

  2、空气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从出生起,人就开始呼吸了。

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空气,一旦停止呼吸,人的生命就完结了。

  3、活动1追踪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

  ①看图,说说空气进入人体后,依次到达哪些地方,了解这些地方的名称。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X1]肺)

  ②空气能从口入吗?

  ③画出新鲜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

  鼻腔

  咽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4、活动2

  观察呼吸时的身体变化

  ①软尺测量深呼吸时的胸围(自测,互测),记下数据,计算出胸围差。

  ②多测几次,计算出平均值。

  ③制表备用。

  5、活动3比比谁的气量大

  ①用瓶子、软管等测量气量,根据胸围差记录,研究胸围差与气量的关系。

(注意管子卫生)

  ②用肺活量计测量肺活量。

  ③小知识:

肺活量是指做一次尽可能大的吸气后,用力呼出的全部气体。

肺活量的大小是肺功能强弱的一项指标,肺活量大,肺功能就强。

  ④制作肺活量统计表。

  ⑤增大肺活量的方法:

加强体育锻练。

  6、上网查看资料1

  不同年龄的人肺活量也不一样,儿童肺活量约1.2升,成年人约2.6升。

经常锻炼可增加到5升,比不经常锻炼的人能够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这能使身体更健康。

  7、测量运动后的呼吸次数

  ①先测定平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一呼一吸算作一次呼吸)。

  ②到操场跑三圈,回到教室。

  ③测半分钟内的呼吸次数,计算出1分钟的呼吸次数。

  8、比较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

  9、解释运动中呼吸加快的原因:

人体运动时,需要的氧气比较多,这些氧气靠吸进的空气提供,所以呼吸就加快了。

供氧不足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特别是剧烈运动会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锻炼身体要循序渐进,以求身体适应。

  三、小结

  四、作业

  记下(或再测量)自己的肺活量,保存好,一年后再测,看看有没有变化。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认识物体的运动、物体运动的测量等两课。

物体的运动要求学生知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会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物体运动的测量要求学生会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会计算物体平动的速度,会进行有关汽车、火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还要求了解我国铁路发展的一些情况,比如我国铁路的发展史,旅客列车现在的速度等。

  本单元计授2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物体的运动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56页。

  教学目标:

会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知道几种常见的运动方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物体的运动

  2、吟诵导语

  陀螺转转,秋千荡荡,雪橇滑滑,大家玩得多欢畅。

  动和静,快和慢,如何去判断,怎样来测量?

  3、物体运动简介:

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鸟在天空飞,鱼在水里游,车轮转动,日月运行,有的物体运动方式简单,有的物体运动方式复杂。

我们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在运动呢?

比如你坐在火车上,看见旁边的一列火车在动,你可能一开始还确定不了究竟哪列火车在动。

又比如你看到月亮在云朵间走得很急,有时甚至是向东走的,这是真的吗?

要弄清真相,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运动”。

(板书:

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

你走在马路上,汽车擦身而过,你会感觉到“汽车真快”,蜗牛慢慢爬上墙壁,你会替它着急,我们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呢?

  2、活动1物体的运动(参看第53页图)

  你见过这些情景吗?

图中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点,位置在不断变化。

位置在不断变化的物体就是在运动。

  3、观察撑杆跳高运动员在跳高过程中的位置变化(第54页图)。

  4、活动2

  物体的运动方式

  常见物体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振动等。

  举例:

轮船航行、运动员赛跑等是平动;机器、车辆轮子等的运动是转动;钟摆、秋千等的运动是摆动或振动。

(鼓励学生例举生活中见到的运动的例子)

  5、填表(第56页)

  6、活动3

  做各种方式的运动(参照第56页材料图,用图中材料做平动、转动、振动等)

  三、小结

  四、作业

  观察一个运动过程,并描述出来,说说物体的位置变化(如运动的悠悠球、行进中的自行车等)。

  第二课时物体运动的测量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61页。

  教学目标:

会测量平动物体的运动速度,会进行有关速度、时间、路程的计算,初步了解我国铁路的发展历史。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公里上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奔流不息,铁路上列车鸣笛飞驶。

自行车和摩托车比,摩托车快得多。

但摩托车究竟有多快呢?

本节我们就要探究一个问题:

物体运动的测量。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

怎样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

  2、活动1

  小车有多快?

(参看第58~59页内容)

  3、活动2

  比比谁跑得快

  在操场上量出50米的路程,记录每个同学跑完50米所用的时间,再计算出每个同学平均每秒跑多少米。

  4、速度的引出

  经过同样的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运动的快慢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越高,运动就越快。

(根据活动2的记录找出跑得最快的同学,计算出他的速度,并总结速度计算公式)

  5、速度计算公式:

速度=路程÷时间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或“千米/小时”等,分别读作“米每秒”和“千米每小时”等。

  6、拓展列车现在在哪里?

(参看第60~61页图表,分别计算出列车到达长沙、武汉、郑州等的大致时间)

  ①先计算出T16次列车平均每分钟行驶多远,再计算出火车到各站的时间。

  2294÷1326≈1.730(千米/分)

  707÷1.730=409(分)=6时49分

  6:

52+6时49分=23:

41

  069÷1.730=618(分)=10时18分

  6:

52+10时18分=27:

10(即次日3:

10)

  605÷1.730=928(分)=15时28分

  6:

52+15时28分=32:

20(即次日8:

20)

  ②填表(把计算出的时刻填入下表)

  T16次列车到站时刻表

  站名广州长沙武汉郑州北京

  路程(千米)0707106916052294

  到站时刻16:

5223:

41次日3:

10次日8:

20次日14:

58

  根据这个表即可判断列车任何时刻的大致位置。

比如中午12:

00时,列车在郑州与北京之间。

  7、资料(上网查看)我国铁路的发展

  铁路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1997年以来,我国铁路连续进行了5次提速。

目前我国的旅客列车时速已经达到了每小时160千米,中国铁路正大踏步走向现代化。

  三、小结

  四、作业

  第四单元常见的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力的现象、重力、大气压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六部分。

力的现象介绍了物体受力作用的效果和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

重力要求学生知道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吸引力,物体受到的这种吸引力就叫重力,重力有大小,也有方向,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大气压力是地球对大气作用产生的,处在大气层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的压力。

大气压力指向各个方向,所以吸盘可以被紧紧地压在墙壁上,也可以被压在天花板上。

人们利用大气压力可以做很多事情。

弹力是物体因形状变化而产生的力,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自动铅笔上的弹簧,汽车车厢下面的钢板弹簧等都会产生弹力,测力计也是利用弹力的一个例子。

摩擦力处处可见,手里拿的书不会往下掉,就是摩擦力在起作用。

在生产生活中,需要摩擦力的地方人们就想办法加大,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人们就想办法减小。

  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要求学生对常见的力有一个初步认识,能判断一种力的类型,能利用常见的力为人们做事。

  本单元计授6课时。

  第一课时力的现象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67页。

  教学目标:

知道怎样使静止的物体动起来,能例举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

  教学用具:

小车、细绳、乒乓球、玻璃缸、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

  玩过蹦蹦床吗?

在蹦蹦床上你是不是蹦得更高?

你知道什么原因使你蹦得更高吗?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板书

  常见的力)

  2、阅读单元导语

  要找弹力,是否该去问弹簧?

小朋友们为何都爱玩它做的蹦蹦床?

  要找浮力,是否该去问海洋?

万吨巨轮为何能在海上远航?

  二、新课讲授

  、提问:

见过力吗?

骑自行车上坡费力吗?

怎样使静止的桌子动一动?

  2、活动1

  推和拉

  演示:

用手轻轻推小车,小车就运动,加大力度推,小车就跑得更快。

启发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小车运动的方向,小车运动的速度,猜想这些与什么有关。

(让每个学生都亲手推推)

  在小车上拴一绳子拉小车,让学生观察小车运动情况:

方向如何?

速度怎样?

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加大拉力试试。

  讨论:

小车在推力和拉力作用下,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参考:

推的时候,小车离你而去;拉的时候,小车向你走来)

  3、活动2

  乒乓球受的力

  向上抛乒乓球,乒乓球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下落。

乒乓球为什么落向地面?

(讨论分析乒乓球受的力)

  把乒乓球按在水里,松手,乒乓球会怎样?

(让学生试试,并讨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结论:

抛起乒乓球后,乒乓球只受地球的吸引力作用,这个力指向地心,所以乒乓球下落;把乒乓球压在水里时,乒乓球受到两个力,一个是水对乒乓球的浮力,方向向上,一个是地球的吸引力,方向向下,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所以乒乓球在水里会上升。

把乒乓球换成石块再做这个实验,看看发生什么情况,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4、活动3生活中力的现象(参看第67页图)

  说说图中物体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热气球受到空气向上的浮力,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受到的力和皮球受到的力都是弹力,磁铁吸引小铁钉,小铁钉受到的是磁力,在水里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滑旱冰时,脚用力向后蹬地面,人就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

  5、引导学生举更多的物体受力的例子,如树叶飘动受风力,国旗上升受拉力,塑料棒吸起小纸屑靠静电力等。

  三、小结

  四、作业

  、吊车吊起货物时,货物受到哪些力?

  2、举出生活中物体受力的例子。

  第二课时重力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70页。

  教学目标:

知道重力是怎样产生的,能指出重力的方向,知道地球上的“上”和“下”,认识地球引力。

  教学用具:

绳子、小球、铁架台、乒乓球、玻璃杯、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向上抛一个物体,无论抛得多高,最终还是落回地面,雨从天上下到地面上,石头从山上滚到山脚下,熟透的苹果也会从树上往地面落,这是什么原因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二、新课讲授

  、观察第68、69页图认识一个规律,地球上的物体失去支撑后都会落向地面,如水往低处流,抛起的篮球下落等。

  2、活动

  小球受力情况

  ①组装试验装置。

  ②分析小球吊在铁架台上时的受力情况。

  绳子对小球有拉力,拉力方向向上。

小球还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作用,地球的吸引力方向向下,小球静止在半空中。

  ③猜想:

剪断绳子,小球会怎样?

这时小球的受力情况怎样?

  ④验证猜想:

剪断绳子,看小球会怎样。

  ⑤分析:

剪断绳子前,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