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8805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doc

2007真题数量关系答案

2123680()

A、100B、125C、150D、175

第一题是立方变形:

5的立方加5的平方,答案为C

13419()

A5B、11C、1464

;第二题是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的差的平方是第三个数,D;

092665124()

A、165B、193C、217D、239

第三题是立方的变形6的立方加一,C

04164080()

A、160B、128C、136D、140

第四题三级等差数列,D;

021030()

A、68B、74C、60D、70

第五题立方变形,4的立方加4,A.

2123680(C)

A、100B、125C、150D、175

答案:

数列每一项除以项数得到新数列:

2,6,12,20,新数列后项-前项,得到4,6,8,可以预计第四项为10,则还原回去得到数列为:

2,6,12,20,30,30*5=150,答案为C

13419(D)

A5B、11C、1464

答案:

后项-前项后再平方等于第三项,所以答案为(9-1)平方=64

092665124(C)

A、165B、193C、217D、239

答案:

c,奇数项项数的立方-1,偶数项项数的立方+1

04164080(D)

A、160B、128C、136D、140

答案:

每一项除以4得到一新数列:

0,1,4,10,20,这个数列的后项-前项,得到1,3,6,10,这个新数列再后项-前项,得到2,3,4,是等差数列,可以预计下一项为5,还原回去前一个数列为1,3,6,10,15,再还原一次得到再前一数列为0,1,4,10,20,35,35*4=140

021030(A)

A、68B、74C、60D、70

答案:

规律为每一项=(N-1)立方+(N-1),所以第五项:

(5-1)立方+(5-1)=68

2007行测常识判断三道题目解答

我国商法规定下列人员不得担任监事的是:

见李祖华行测法律常识之《公司法》考试要点,7、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包括:

总经理\总会计师\总经济师)不得兼任监事。

我国法律规定关于遗产继承的第一顺序是?

见金路专家李祖华谈行测常识判断--民法 发表时间:

2006-08-2906:

38

法定继承人第一顺序:

配偶、子女、父母、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我国刑法关于完全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是?

见李祖华07年行政法律理论辅导讲座:

刑法

(一)

  

 发表时间:

2006-10-2008:

22 来源:

北京金路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

未成年人犯罪

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3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6所有的过失犯罪不论危害程度如何,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都不负刑事责任。

11月25日就是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了,有些考生纳闷,平时做题成绩都不错,真正考试时却总是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育路公务员考培专家李老师介绍了一些应试技巧,希望考生在考试时注意以下五方面会有助于自己真实水平的发挥。

  调考前情绪迫在眉睫

  大多数人在考试前都会出现焦虑情绪,这很自然。

考生首先要树立轻松应考的信念,把焦虑变为动力,从思想上放松。

其次,要检查自己的学习习惯,保证有足够的复习时间,使自己不会在考前最后一刻感到懊悔和紧张,那样只会增加焦虑情绪。

把考试当成展示才能的一次机会,一次普通的应聘机会,就会减轻许多心理负担。

  此外,考前准备好必须物品,比如铅笔、橡皮等,提前到达考试地点熟悉考试环境等,都有助于稳定情绪,坦然面对考试。

  抓考试时间心中有数

  考卷打开后,请不要忙于做答,先浏览一遍试卷,粗略了解总题量以及各题的难度情况,估算一下每道题所用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答题时灵活掌握。

这要求考生事先熟悉考试大纲和题型,对每一种题型的设问、具体要求、作答的考试时限心中有数。

如演绎推理题,考生需看演绎推理的设问是什么样的要求,要明确演绎推理给出的假设和题干,这个假设是毋庸置疑的。

在这个假设前提下,作出一个推断或者在给出的四个选项里面作出一个选择。

  碰难题偏题该舍就舍

  行政职业能力从考试的结构上来讲,可分为五大部分。

对于这五大部分,由于每个人的能力水平或者说能力特长不一样,所以在作答的时候,可以选择先易后难答卷方式。

试卷上都会给出参考时限,帮助你掌握每一部分的作答时间,不要在某一部分上停留更多时间,否则最后可能导致其余部分没有时间作答。

千万不要在难题上花太多时间,先保证把会做的题目做完,否则得不偿失。

遇到难题时,在上面划一个记号,而后跳过去,若答完所有题时尚有时间可以再思考这些题目。

  遇“舌尖效应”回头再做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情形,一些很熟悉的事情,就是一时想不起来,有一种话到口边却说不出来的感觉,心理学中称为“舌尖效应”。

“舌尖效应”在情绪紧张时尤为明显。

在考试中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暂时把这个题目放在一边,先做其他的题,过一会再回过头来思考这个问题,也许就会想出答案。

  重直觉思维决断要快

在考试中,往往还会遇到这种情况,针对一个问题,想到了好几种答案,且觉得几种答案都对又只能选一种时,应试者往往会陷入沉思,犹豫不决,最后瞎猜一个答案。

在这种情形下,建议采纳最先想到的方案,也就是说,要重视直觉思维的结果。

直觉思维是以过去的体验和知识水平为基础产生的,故有一定的正确性,它比随意瞎猜更有效。

申论的命题原则

 申论作为公务员考试笔试的重要科目,其命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

申论试题将直接深刻地影响这些考生的个人命运,而且还将对学生家长、后来的考生、考生的亲朋好友等产生影响。

因而,申论试题命题必须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手,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淡中见思想。

理解申论命题,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具有从思想根源上明白申论内在约定性的重要意义,也就便于在考场上准确审题,严格按要求答题,从而考出理想的成绩。

一、申论命题要坚持导向性

  任何考试都具有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申论考试的首要功能。

这种导向功能表现为两个层次:

一方面是能力导向,也就是要求考生具有什么样的能力。

申论考试主要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另一方面是舆论导向,申论考试作为国家大型考试科目,担负着统一思想、引导舆论、把握导向、坚定信心的功能。

因而群众关心的、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常常作为申论材料,供考生进行引申论述。

二.申论命题要突出检测性

  申论命题要能够正确检测考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申论是公务员考试科目,它不是专业考试科目,因而,它侧重测查考生是否具有公共管理能力,而不是测查考生是否具有专业操作能力。

2006年1月1日起颁布实施的《公务员法》中只对公务员凡进必考有原则规定,但对考试内容没有明确规定,考试科目也未提及,只对考试形式有规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申论从2000年起开始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的一门考试科目,迄今已有7年。

申论命题正在走向成熟,但还没有完全定型。

所以,申论考试是否只是权宜之计,也还说不定。

因为任何大型考试,都会陷入模式化的弊端。

申论命题在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管理能力、行政能力等三种核心能力方面是能够起到较好效果的,符合《公务员法》的原则要求。

三、申论命题要体现公正性

  申论考试担负着为国选才的重任,不能徇私舞弊,不能偏袒佑护。

按照《公务员法》第21条规定:

“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公务员考试的公正性进行规定。

申论的公正性要求申论命题者所出申论试题对所有考生都是公平的,具体表现在申论试题要本着测查考生从事公共管理的共同能力,而不能对特殊专业才具有的知识、素质、技能等进行局部测查。

其最基本的表现是申论的试题对所有报考同一职位的考生来说都是完全相同的,考试时间及考试规则也完全相同。

申论命题要体现公正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选择面向大众的,已经公开的客观信息作为申论材料

  从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各级各地申论试题的资料来源来看,资料主要都是来自于报纸、电视、网络或广播等大众媒介的消息、通讯等,或以完整之态出现,或以拼接之貌显现。

这就说明申论材料一般不选尚未公开的信息,或者是仅限少数人知道的信息,也不选内参、秘闻等,更不选文学作品、怪力乱神等。

2.材料中的专业术语要照顾考生的普遍利益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所采用的资料没有任何材料不涉及专业术语,只是专业术语不能过多,而且对专业术语的不理解不能导致对申论无从作答。

社会问题是变幻多样的,每个领域、每个行业都有其术语,要想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

当然,是否有术语或有多少术语不是申论命题考虑的重要内容,只是需要兼顾而已,在全面衡量试题质量时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方面的标准予以较小的权重。

3.申论所考查的要求必须与所公布的大纲一致

  申论要求中的关键词语要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要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让考生能够比较明确地辨别。

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比如近年来各级各地考试申论要求中普遍出现的“主要内容”与“主要问题”,“方案”与“对策(建议)”等词语,其区别就不太明显,区分度不够,它对考生语言功力的要求远高于对其行政能力的要求。

四、申论命题要注意时效性

  时效性是申论命题的效能要求。

报考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考生,正是朝气蓬勃、富于创新的年龄,他们都是有知识的青年,很多人对社会问题有一定见识,部分人还具有敢想敢干的胆识,对国家管理能够提出很多具有理论上可行、实践上可以操作的方案或对策,这些方案或对策,集中体现了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和智慧,是国家的一笔宝贵财富,不能把这些试题答案束之高阁,而应当把它应用于实践,达到录用考试和国家管理相结合的良好功效。

申论考试的准备,很多考生是摸头不知脑,不知从何下手。

事实上,只要他们在考试前半年的备考时间里,多关注胡主席总书记的讲话,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多阅读有关温总理工作的报道,就能知道管理国家过程中的职能分工、措施手段、方式方法、定性原则、定量策略等,多查阅各部门领导的讲话,就能明白具体情况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

五、申论命题要便于评阅

  便于评阅是申论命题的最后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只有便于评阅,才能尽可能地保持其公正性,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检测功能,也才能更好地为国选才。

由于公务员制度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和西方文官制度结合改造而成的产物,申论是古代的八股文、现代高考作文、机关公务文书等文体优势结合的产物,因而,申论命题既要有规范性、又要有创新性。

规范性是创新性的基础,创新性是规范性的提升。

短文阅读理解强化练习

1.你蒙古进来了我不怕,我们跟你结婚生孩子;你满族人进来了我不怕,我跟你结婚生孩子。

对不对?

最后满族和蒙古族人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56个民族,56个部分变成了56朵花了。

为什么“入侵者”都变成了我们的花了呢?

你想想是什么道理?

不就是跟你结婚跟你生孩子吗!

这时,你就应该想想什么叫做“同化”了。

实际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各族通婚,共通同融,互相择业,互相来往,最后中华民族就起来了。

  这段话主要是想说明( )。

  A.中华民族的形成B.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

  C.中华民族形成的机理D.中华民族的同化能力

  2.★★我们的经济学家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副产品;一个国家只要把社会搞公正了,经济增长就不用管了,其他的事儿也不用管了。

老百姓就会自动而很好地挣钱过日子,运动员就是企业家,政府就是裁判员;企业家就要赚钱,赚钱是正常行为;运动员就要得分,得分就是利润;但你赚钱要犯规可不行,自有充当裁判员的政府来管你。

这段话是( )。

A.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说的批驳

B.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说的阐释

C.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说的纠正性立论

D.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说的反驳性分析

  3.★★★党的最终目标、根本宗旨和阶级性质,决定了党员先进性的长期性;实践的变化、时代的变迁,决定了党员先进性的阶段性。

因此,党员先进性是长期性要求与阶段性要求的统一。

党章规定,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世纪头20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基本国情和近期目标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这里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必须坚持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B.要明确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标准

  C.要深刻理解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D.必须熟悉党的长期目标与近期任务

  4.为了确保先进,既要继承优秀传统,又要增添时代内容;亦即必须坚持继承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没有继承,党的先进性就成了无源之水;缺乏时代内容,党的先进性就会失去活力。

事实上,新时期GCD员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把党优良传统和基本要求充分吸收进来。

同时又要注意,党的先进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GCD员先进性标准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内涵,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特征。

  这段话是想说明( )。

  A.新时期GCD员先进性的标准

  B.新时期GCD员保持先进性要处理好的关系

  C.新时期要保持先进性,就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D.新时期保持先进性的关键在于用辩证法来看待和处理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关系

  5.★★“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

社会结构是社会的框架,包括人口结构、阶级结构、民族结构、职业结构、地区结构、家庭结构等社会的子系统。

所谓“合理”,是说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就是社会子系统之间有一个比较匀称、比较均衡、比较稳定的关系。

社会结构不合理,必然会把社会距离和社会矛盾拉大,与此相应的是社会张力也大。

社会张力一大,社会冲突一触即发;反之,社会结构合理,社会距离适当,社会矛盾也会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社会管理、社会整合、社会控制的难度比较小,成本比较低,和谐社会容易建成。

  这里说明了这样一个原理( )。

  A.和谐社会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社会B.和谐社会是一个结构配套的社会

  C.社会结构合理是社会和谐的目标D.社会结构合理是社会和谐的前提

  6.★中国有句话,叫做“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有轨才会减少越轨,“有条”才能“不紊”。

大家都按规矩办事,社会就会井然有序。

规范的内容很广泛,风俗、道德、法律、纪律、宗教都属于社会规范。

社会的规矩是社会行为的准则,即社会规范。

它分成文与不成文两大类:

法令、条例、规章、纪律以及一部分道德,为成文的;风俗习惯以及一部分道德为不成文的。

法是强制性的,虽有弹性,但总体上是刚性。

道德水准虽然也分层次,但是总体上是高层次的,比法律水准高。

一个人只做到守法是当不了先进的。

成文的、强制性的规范固然有效,但不成文的、非强制性的、靠褒贬来规范的、能内化到心灵深处的,也许更具有长效的功能。

即使是超自然,超人间的宗教,也具有约束作用,有助于增强人的自控性。

社会规范是社会控制的防火墙,是社会发展的支撑点。

社会在前进,社会规范会更新。

更新后的社会规范依然是社会发展的推进器。

  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想( )。

  A.说明规矩的实质和重要性B.论证社会规矩的地位和作用

  C.介绍社会规矩的构成和作用D.阐释社会规范的实质、构成与作用

  7.“和谐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

所谓“社会运筹”,就是书本上常用的“社会整合”。

意思是说在调节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利益时,运筹自如,运筹决胜。

手段不仅多样,而且高明、灵活,互相衔接,互相配合,互相依存,相得益彰,而不是互相抵消,彼此扯皮。

有了合理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如果没有高明的社会运筹,社会仍然难以和谐,说不定会浪费社会资源,甚至于会糟蹋了合理的社会结构,把本来合理的社会结构变得不合理。

社会结构是人搭起的架子,社会规范也是人制定的,一句话,都是人运筹起来的。

运筹得当,兼顾各方,兼容并包,各得其所,人与人和睦,人与社会融洽;运筹得当,方能用尽可能低的社会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

  这段话旨在强调( )。

  A.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确保人与人和睦、人与社会融洽

  B.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确保社会兼容并包

  C.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确保社会运筹得当

  D.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确保善于决策和管理

  8.★★古话道: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社会少不了分层。

阶层是执政党的重要政治资源。

阶层协调是社会和谐的轴心。

阶层之间的矛盾在卓越的执政党面前,是考验执政能力、检验执政理念、优化执政方式的难得机遇,也是可贵的执政资源。

一般说来,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布以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为佳。

可我们的情况怎么样?

有人说,“中国现阶段的中间阶层的规模大约只占就业人口的15%”。

是不是太小了?

这是不是同早几年大批中产阶级有关?

越批判,中间阶层越小。

哑铃形的社会结构就难以和谐,难以稳定。

  这里主要是想说( )。

  A.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抓住阶层协调这个轴心

  B.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充分注意强化中间阶层的发展

  C.只有通过消除哑铃形的社会结构才能建成和谐社会

  D.橄榄形的社会结构是和谐社会的标准范式

  9.★对弱势群体的态度是检验一个人、一个政党的试金石。

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研究报告《走向更加公正的社会》的计算,如果将城乡贫困人口、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失业和下岗职工、残疾人、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等各类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加总,再扣除彼此重叠的部分,大约有1.4~1.8亿人。

这只是从经济上看的,同时还有“看病难、上学难、打官司难”的人,他们算不算弱势群体?

是不是存在越不承认有弱势群体、弱势群体越大的问题?

  这段话其实只是想说( )。

  A.弱势群体的状况是区别社会文明的分水岭

  B.目前的弱势群体划分还存在分歧和许多值得质疑之处

  C.弱势群体的实际范围要比已公开宣布的情况大得多

  D.对于弱势群体,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政策

  10.加大扶贫力度诚然重要,可是,提高点所得税,增加点利息税,扩征点遗产税,比什么力度都大。

抽肥补瘦,再翻一番的拨款也拿得出。

说不定有了合理的经济政策,只用今天扶贫款的几分之一就能“补”好“瘦”了。

现在既有穷人不会做穷人的问题存在,也有富人不会当富人的问题存在。

不过,不能各打五十大板,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富人不会当富人。

中国富人募捐的资金之少,同西方不成比例,不能说都是“为富不仁”,但可以有把握地说:

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富不捐”。

应该让富人懂得:

抽肥补瘦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普遍的做法。

要让富人懂得:

缩小差距以后仍然有差距,富人依然是富人。

要让富人明白:

与其说是为了别人的脱贫,不如说更是富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这段话的意思是( )。

  A.在解决贫富悬殊的问题上,运用经济杠杆是第一位的

  B.在解决贫富悬殊的问题上,惩治不法暴富是第一位的

  C.在解决贫富悬殊的问题上,引导富人仁慈一点是很重要的

  D.在解决贫富悬殊的问题上,加强扶贫是很重要的

  11.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时期,通常被认为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

实际上有三种情况:

第一是确实引出了大量社会问题,即所谓“拉美现象”;第二是没有引发出像拉美那么多的社会问题;第三是引发出不少社会问题,但很快得到缓解。

既然是三种情况就不能以偏概全。

既然是三种情况就足以供后发国家趋利避害,跳出怪圈。

经济与社会固然是互为前提的,可是,经济高速度同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并没有必然联系。

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只同超常的高速度有联系,同决策失误有联系。

社会矛盾的高发期是忽视社会发展的片面发展观的产物。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

  这段话讲了一个( )。

  A.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期社会矛盾的问题

  B.对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矛盾高发现象所应持态度和立场的正确观点

  C.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矛盾高发的原因和原理

  D.应该如何达到经济与社会相协调的道理

  12.应当理直气壮地回答:

志愿者!

我们批判了只讲“义”不讲“利”的精神万能论,如今有些人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到处讲“见利忘义”的钱能通神论。

社会工作是靠人去做的。

中国要推动社会工作,需要千百万志愿者。

因此,我们要从制度上、舆论上高扬志愿者。

是不是可以规定:

年轻力壮的人如果不做志愿者就不许入团入党。

不能动不动就用“GCD员也是人”来搪塞。

GCD员是人,但却是先进分子,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人。

“特殊材料”中的“特殊”很重要。

这个“特殊”就特殊在“奉献”二字上。

“奉献”是执政的首要素质。

“奉献”是GCD人的第一形象。

有人把“不怕牺牲”当作MZD语录来讥笑。

错了!

“不怕牺牲”是新党员入党宣誓的誓言,是老党员带领新党员举起右手,履行入党宣誓的庄严的誓言。

  这段话其实就是想( )。

  A.号召大家都勇于奉献和牺牲B.说明必须辩证地对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

  C.强调要避免过左或者过右地对待现实问题D.表明反对悄然出现的拜金主义

  13.★有些舆论所讲的“选举不等于民主”,骨子里其实是认为选举可有可无。

殊不知选举是民主的重要基石。

选举的进程赶不上GDP增幅。

有人埋怨选民对选举冷漠,却不问一问为什么冷漠。

说什么“没文化不能选”。

不对!

决定选举的主要是利益,而不是文化。

文化会影响选举的水平,文化不能决定要不要选举。

选举权是公民社会中的公民权,是制衡权。

选举权是牵动木偶的丝线。

断了线,木偶就手足无措。

不管怎么说,今天处于“草根”地位的村委、居委正在扩大选举的覆盖面,意义深远。

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

没有公民社会就没有和谐。

只是不知这“草根”民主如何长成“参天大树”?

  这段话主要想说明( )。

  A.选举尽管不等于民主,但对民主建设来说却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

  B.选举已经从“草根”开始了,民主进程和民主成果是可望亦可及的

  C.选举与民主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是却关系非常地密切

  D.选举与民主原本就是一回事儿,有没有文化都可以进行

  14.人是社会化动物。

尤其是现代人,无论是生理上还是智力上,都很难以个人的形式来满足需要,只能以群体的形式来增强满足人们多种多样需要的能力和可能。

因此,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把追求特定目标的人群,按一定的社会规范联合起来的社会群体不断涌现。

社会组织是社会的血脉。

几百年来,这类社会组织的范围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组织形式由初级走向高级。

现在世界上,社会组织发达的国家按人口平均每一百人就有一个社会组织。

拥有社会组织的多寡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参与社会组织的多寡也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尺度。

从一定意义上说:

社会主义就是发挥社团作用的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从制度上发挥社团作用的制度。

中国的社团纵向比,突飞猛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