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学参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133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学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学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学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学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学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学参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学参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学参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学参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学参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学参考.docx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学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学参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学参考.docx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学参考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学参考

   一、多媒体技术知识模块的教学

本模块包括14—19课,对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作了初步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单元总目标】

1.在认知学习领域,让学生初步了解影视节目是如何制作、传播和接收的,认识了解各种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文件。

2.在动作技能学习领域,让学生初步掌握扫描仪、数码相机的使用,了解如何用计算机耳麦录音,能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正确地连接起来。

3.在情感学习领域,培养学生学习多媒体技术、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作品创作的兴趣。

第14课 影视与信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影、电视的发展历程,了解电影、电视节目是如何制作的,了解影视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让学生初步理解电视机是怎样接收到电视节目的。

3.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探究影视节目制作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电影、电视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难点是理解电视机是怎样接收到电视节目的。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重在让学生了解电影、电视是如何传播信息的,感受影视信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电视让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快速。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大量图片资料来展示电影、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在介绍电视机是怎样接收到电视节目时,不应作过深的介绍,只需介绍电视节目从制作到播出的几个环节就可以了。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现场演示电视节目是如何在计算机里编辑制作的,还可以开展现场摄像、编辑、播出摄像内容的活动,让学生能更加感性的认识影视节目的制作,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探究影视节目制作的兴趣。

第15课 图片的输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扫描仪是如何将图片扫描输入计算机的。

2.让学生了解如何将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保存到计算机中。

3.让学生操作体验用扫描仪各种图片,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操作体验用扫描仪各种图片,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

教学难点是理解图片和数码照片是如何输入到计算机中的。

【教学建议】

本课是一堂活动课,教师在教学前要准备好扫描仪、数码相机、计算机、相关连接线和驱动程序。

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演示扫描仪、数码相机和计算机是如何联接的,扫描仪、数码相机应该如何使用,在操作中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让学生感知图片和数码照片是如何输入到计算机中的。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将数码相机带入课堂、让学生体验现场照相,现场将数码照片保存到计算机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第16课 图片的浏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看图工具软件ACDSee,了解ACDSee的基本功能。

2.让学生学会用ACDSee浏览图片、复制图片、旋转图片等基本操作。

3.让学生学习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图片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习用ACDSee浏览图片、复制图片、旋转图片等基本操作。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教师在教学前要准备好用于浏览的图片素材,可以是教学光盘中的素材、也可以是上节课学生输入到计算机中的图片素材。

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可以示范用ACDSee浏览图片的基本操作,ACDSee的其它功能,如设置图片为桌面、连续播放图片、对图片进行编辑等操作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

第17课 声音的录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如何用Windows的录音机软件。

2.让学生学习用Windows的录音机软件录制和保存声音。

3.培养学生学习用计算机录音和进行音乐创作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用Windows的录音机软件录制和保存声音。

难点是学习录音控制设置。

【教学建议】

本课是一堂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重在让学生了解如何用Windows的录音机软件录制和保存声音,培养学生学习用计算机录音和进行音乐创作的兴趣。

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建议教学中教师用教师机进现场演示,可以请学生现场录音,教师现场示范保存和播放录音。

如果学生机配有耳麦,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体验录音,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还可能跟学生介绍其它的录音软件如GoldWave、录音大师等软件,教师还可以展示介绍如何编辑声音,给学生介绍电脑音乐创作等知识,增加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作志趣。

第18课 媒体播放软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媒体播放软件WindowsMediaPlayer的功能和基本使用。

2.让学生学习用WindowsMediaPlayer播放声音和视频文件。

3.让学生体验用媒体播放软件播放网络中的音乐和影视视频。

【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学习用WindowsMediaPlayer播放声音和视频文件。

难点是区别WindowsMediaPlayer和RealPlayer两种媒体播放软件的差异。

【教学建议】

本课重在让学生了解媒体播放软件WindowsMediaPlayer的功能和基本使用,教师可以从用WindowsMediaPlayer播放网络中的音乐和影视节目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教学,教师要给学生准备好声音和视频文件,声音文件除了光盘中的素材外,上节课中学习的自己录制的声音文件也可以引入本课播放。

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介绍不同的声音和视频文件类型,如MP3、WAV、AVI、WMV、RM等,不同的文件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播放软件播放。

第19课 合理使用计算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正确地连接起来。

2.让学生学习如何合理分配和使用好磁盘空间,学会如何整理磁盘空间。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学习如何合理分配和使用好磁盘空间。

教学难点是理解如何保护C盘和合理用好C盘空间。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作到合理使用计算机。

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正确地连接起来。

对于计算机磁盘空间的使用,要让学生明确C盘的系统文件不能随便删除,并且要让C盘有足够的空余空间。

对于本课记一记的内容,教师要对每一条内容给学生进行解释,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教学中,教师可以形象化的给学生举例,让教学更加深动。

二、电子表格模块的教学

本模块包括20—26课,主要学习电子表格的基本应用。

通过电子表格的入门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表格制作与应用的基本操作技术。

【单元总目标】

   1.初步认识电子表格的主要功能与用途。

2.掌握电子表格的制作与编辑。

3.掌握电子表格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4.能运用电子表格制作统计图表。

5.能运用电子表格处理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

第20课 认识Excel

【教学目标】

1.熟悉Excel窗口,能说出任意单元格的名称。

2.熟练地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和数据。

【重难点分析】

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和数据

【教学建议】

1.本课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第20课,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文字处理工具,会利用Word文档绘制简单的表格。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用另一种工具——Excel绘制表格,为后面介绍电子表格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打下基础。

逐步培养孩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不用教材中的例子作为范例,而选用学生身边贴进的生活实例来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既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念。

第21课 数据的插入和修改

【教学目标】

1.根据表格的不同需要熟练地插入行或列。

2.根据表格的不同需要熟练地删除行或列。

3.掌握在电子表格中修改文字或数据的方法。

4.通过本课“偏胖”和“偏瘦”的事例,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重难点分析】

文字和数据的修改

【教学建议】

1.小学生身体的“偏胖”或“偏瘦”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以此内容作为范例来讲解行和列的插入、删除,学生比较感兴趣。

2.插入或删除行和列文中只讲了最简便的一种,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此种方法的基础上,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演示用其它的方法插入、删除行和列,培养学生在电子表格中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意识。

为后面讲解电子表格的计算打下基础。

3.学生在操作时如果只需修改单元格中的某一个字,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并引出:

单击单元格修改文字或数据与双击单元格个性文字或数据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自己尝试,并自己归纳总结。

第22课 调整和美化电子表格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爱好规范和美化表格。

2.掌握调整行高和列宽的方法。

3.掌握多个单元格的合并及居中的方法。

4.通过规范和美化表格,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重难点分析】

调整行高和列宽的方法

【教学建议】

1.教师课前可以准备多个表格放在教师机上,学生练习时可以从教师机上选调自己喜欢的表格来进行美化和设计。

2.本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美化表格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培养,如何使表格设计出来既美观又大方。

3.本课在教材中只讲了通过菜单来调整行高,教师在完成了教材中的任务之后可以交给孩子用更简便的方法调整行高:

即选中需要调整行高的行,将光标移动到选中行的任意一行号处呈“   ”时,向上或向下拖动即可。

4.教师在教学时应强调:

在对表格的行高和列宽进行调整时,通常有这样一个习惯,表格中行与行之间的距离通常情况下都是相等的,因此调整行高时应选中整个表格的所有行;表格中列与列之间的距离通常情况下都是不等的,因此调整列宽时只选中需要调整的列。

第24课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掌握电子表格中乘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排序的方法。

3.能熟练地运用电子表格进行加法和乘法的计算。

4.通过对孩子技能操作的训练,培养孩子具有节约能源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用

【教学建议】

1.本课仍采用了前面的内容作为范例来讲乘法的计算方法,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贴进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来讲乘法的计算方法,如:

期末的超市购物等。

这样的实例学生更感兴趣,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教材中的“小提示”(公式的复制与粘贴不是单纯的数值粘贴)一定要仔细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蕴含。

3.本课是对前面知识的一个概括,在一个表格中,既用了乘法,又要用加法,学生不大容易掌握,因此,这个环节教师要放慢步伐,学生将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问题一一解决。

4.本课是一堂综合课,对两级分化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基础差的孩子教师要一一引导,基础好的孩子可以将探一探(求平均数)的内容抛出。

第25课 自动生成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表格内容熟练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了解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的制作方法。

3.了解图表的修改和编辑。

【重难点分析】

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教学建议】

1.本课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第25课,小学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已经讲了统计图,所以学生对统计图已不陌生,但并不知道如何制作统计表,所以,学生很容易对本课感兴趣。

2.本课的知识点少,教师在教学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学生掌握了一种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即:

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图形表示,统计图的目的在于更直观,能够让人一目了然。

3.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制作统计图的方法,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去探究如何对图表进行修改和编辑。

第26课 午餐计划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表格栏目完成表格数据设计,数据要切合实际。

2.能根据的表格自拟数据制作电子表格。

3.能根据需要,运用电子表格进行各种计算。

4.较熟练的掌握电子表格的综合运用。

【重难点分析】

重点是电子表格的综合运用,难点是设计出符合实际的表格数据。

【教学建议】

1.本课是电子表格的综合应用课。

教材没给出具体表格数据,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建议本课教学应分小组,以活动的方式进行。

2.根据表格栏目设计符合实际的数据是本课的难点,可由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设计。

3.本课是电子表格综合应用,虽然没有新知识点,但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注意对已学知识的查漏补缺,作好对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的学习辅导工作。

4.作好学习评价,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 第23课《算一算》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重庆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编、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五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

这节课是在孩子们对Excel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能够运用电子表格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处理。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求和的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求和方法并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电子表格的创建、行和列的任意添加和删除,但并不知道电子表格有着强大的计算功能。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活动的载体,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已经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和小数的加减法,如果运用电子表格快捷地对小数进行求和,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相信学生会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顺利完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熟练掌握求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求和。

能力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协作探究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运用公式和函数计算法对数据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公式和函数计算法各自的适用环境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协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小明家住新华花园七楼,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乖孩子,邻居们推荐他为本楼层的用电管理员。

看,他手里有一份邻居们第二季度的用电情况统计表,他昨天找到我,想请我们班上的小能手帮帮他,怎么样用电脑算出邻居们二季度各自的用电总数?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动手帮帮小明吧!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任务一,学生仔细观察,师生共同解决

1.打开上一节课的“用电记录2”,广播到学生屏幕上,让学生认真思考:

用怎样的方法算出“李可心家二季度四月、五月、六月”的用电总数?

2.学生自己猜测,然后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3.老师提问,检测有没有学生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果有个别学生已经找到求和的方法,老师顺势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说出自己的操作步骤,然后让他到教师机给同学们演示(学生操作,老师跟着学生的操作作讲解),让学生也当一回小老师,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鼓励更多的孩子发言!

4.老师讲授:

用同样的方法算出其它三户本季度的用电总数,提示孩子们规范和美化好表格。

5.引导孩子们自由发言:

哪家最节约?

提示和教育孩子: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品德!

勤俭节约从小事做起!

从我们身边做起!

(二)出示任务二,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师:

本周,该轮到晓晓当小管家了,晓晓每天晚上从爸爸妈妈那儿知道家庭生活开支情况后,将每一笔开支在电脑里作了详细的记录。

周末的“家庭财务公开大会”要到了,让我们一起看看晓晓家本周花了多少元?

1.将晓晓的记录表广播到每位同学的屏幕上,让孩子们算出晓晓家周一至周日每天花费多少元?

(学生们用刚学到的方法——“自动求和”算出每天的支出)

2.出示任务二,学生自主探究。

师:

晓晓家周一至周日每天的开支情况已经解决了,同学们,晓晓要给爸爸妈妈汇报本周一共开支了多少元钱呀?

怎么办?

你们能帮帮她吗?

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计算求和的方法算出晓晓家一周的总支出。

(三)课堂小结:

相邻单元格之间的求和,用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更简捷。

不是相邻单元格之间的求和,则必须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进行计算。

三、拓展练习:

同学们,你想知道自己家里一周要开支多少钱吗?

请你也当一回小管家吧!

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向爸爸妈妈提出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