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199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docx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

1.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明星”上的一粒“微尘”

   那里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有一天,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的大意是_____我读了您写的_____堆叠素数论_____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_____可是经过反复核算_____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_____这好比在明星上蒙上了一粒微尘_____希望您能更正_____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

“真是太好了。

他的意见完全正确,有着很高的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读了这封信,还把写信的青年人请来参加会议。

这个青年人就是陈景润,后来他也成为一个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信的大意是________我读了您写的________堆叠素数论________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________可是经过反复核算________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________这好比在明星上蒙上了一粒微尘________希望您能更正________

(2)文中“明星”指的是________,“微尘”指的是________。

(3)陈景润给华罗庚写信的时候,华罗庚是一位________,陈景润是一位________。

(4)陈景润在信中写了三层意思,分别为: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5)本文赞扬了华罗庚的哪些品质?

【答案】

(1):

;《;》,;。

;,;,;,;。

(2)华罗庚;计算错误

(3)著名的数学家;普通中学青年教师

(4)《堆垒素数论》这本书写得很好;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希望能更正

(5)谦虚、真诚、实事求是。

【解析】【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评价人物精神或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

《》,。

,,,。

(2)华罗庚、计算错误(3)著名的数学家、普通中学青年教师(4)《堆垒素数论》这本书写得很好;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希望能更正

(5)谦虚、真诚、实事求是。

【点评】

(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

2.阅读短文,快乐做练习。

山乡的路

   我一直生活在县城,乡村是个什么样,很少了解,记忆中仿佛只去过一次九里乡。

九里乡的一切都使我感到新奇、有趣。

就连那朴实的庄稼人踏出的路,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进山,我们便淹没在幽幽的绿林中了,辨不出东南西北,只有那脚下弯弯的、干净得发白的小路带着你我往前走。

它像一条窄窄的带子飘绕在山中,两侧碧绿的野草似乎很懂规矩地让开了一条缝,让白带子正好落在缝上。

山路很平,我想倘若打着赤脚在上面走的话,一定比在水磨石地板上走还要舒服一百倍。

   走在平坦的山路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

可以望望松树上的松塔,可以听听清脆的鸟语,可以摘朵美丽的野花,也可以敞开嗓子唱你想唱的歌。

你只管尽情地享受这大自然送给大地独生子的礼物好了。

   走在山腰,迎面还会吹过一阵阵凉爽的山风。

风里夹杂着各种气息,土的芬芳,绿叶的哗响,小草的歌唱。

如果你有点累了,或者想静静地体味这山的情趣,那么你可以靠着树干,在风中美美地打上一个盹,这时,你更能体会到山那无形的魅力。

   山路,是农人的脚踏出来的,勤劳的农人用它串连着生活。

从冒着炊烟的小屋到无垠的稻田,从山前的堰塘到屋后的竹林,从欢笑的打谷场到去城里的大路,没有一处没有小路。

哪里有生活的脚步,哪里就有小路,哪里就有沉甸甸的收获。

(1)摘抄文中的句子。

①比喻句

②拟人句

(2)写出第2自然段的段意。

(3)读末段画线的一句话,写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比喻句:

它像一条窄窄的带子飘绕在山中。

拟人句:

风里夹杂着各种气息,土的芬芳,绿叶的哗响,小草的歌唱。

(2)写“我”走在山乡小路上的感受。

(3)人们用辛勤的双脚踏出了一条乡村小路,这是一条迈向致富的道路,它使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解析】【分析】

(1)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2)(4)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故答案为:

(1)比喻句:

它像一条窄窄的带子飘绕在山中。

拟人句:

风里夹杂着各种气息,土的芬芳,绿叶的哗响,小草的歌唱。

(2)写“我”走在山乡小路上的感受。

(3)人们用辛勤的双脚踏出了一条乡村小路,这是一条迈向致富的道路,它使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课外阅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吃的呢,简直没有。

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大吃大喝。

他们叫我睡在地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的村子里去吧!

我再也受不住了!

……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

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写出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

________

第二段:

________

(2)第一段是从________三方面来写的,它们之间是________关系。

(3)联系课文内容,判断句子的正误。

“吃的呢,简直没有。

”这句话是说:

A吃的东西根本没有。

B吃的东西数量少,质量差。

C吃的东西还可以,说得过去。

(4)文中描述的是凡卡的童年,与之对比,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

(1)写出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凡卡恳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家。

(2)挨打、挨饿、睡不好觉;先后

(3)B

(4)凡卡的童年生活太悲惨了,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要好好珍惜。

【解析】【分析】

(1)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谈自己的感想,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第一段:

写出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第二段:

凡卡恳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家。

(2)挨打、挨饿、睡不好觉;先后;(3)B;(4)凡卡的童年生活太悲惨了,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要好好珍惜。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题考查就某一观点谈看法的能力。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4.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点亮心灯

   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南青年,没家没业,游手好(hǎohào)闲,赌博打牌样样精通。

他是那样坏,坏到家人都以他为耻。

他没钱赌博,向人家借钱时谎称家里人得了绝症。

因为他撒谎家里人从老到小都“死”过几百回了。

后来,所有亲友都不再相信他,见了他如避瘟神。

他落魄之极,到处混吃混喝,更加惹人厌恶(èwù)。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省城还有一个亲戚,而且很有钱,于是他跑到那里去,说家里人得了重病,需要借三万元应急。

   一般情况下,他借几万块钱,人家只借几千或几百,但这个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拿了出来。

   “给,”她说,“快拿去治病!

   那只是一个远房亲戚,与他家联系甚少,这样的信任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奇迹。

况且,从进了门,他就递上水果与热茶,并且说,累了吧,要不要洗个澡?

许久以来,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chǒng)若惊。

   临走时,亲戚说,他们都说你说谎,说你借钱从来不还,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

   亲戚还要说下去,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原来亲戚什么都知道,可她对他这样信赖,还是借三万块钱给他!

她明明知道这三万块有打水漂的危险啊。

他没有拿钱。

   下了楼,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车票,来到南方。

他从一个搬运工做起,最苦最累的活都做遍了。

几年后,他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妻子孩子。

曾经,他以为这一生没有什么指望了——三十多岁了还能做什么呢?

但是他就是从三十多岁才开始自己的,他终于明白,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这希望,就来自一次信任。

   那年春节,他专程去了趟省城,带着一份厚礼,拜访那位亲戚。

“谢谢你,点亮了我心中已经熄灭的灯,那灯,照亮了我的人生!

”他说。

(1)给文中的多音字标出正确读音。

游手好(hǎohào)________闲    厌恶________(èwù)

(2)“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3)文中两个问句不相同。

第一个是________句,第二个是________句。

(4)文中“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这句话中“眼光”的意思是________,“那样的人”指________的人。

(5)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6)“他”和“她”是什么关系?

“他”是靠什么使自己由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呢?

(7)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答案】

(1)hào;wù

(2)c;chonɡ;宀;5

(3)疑问;设问

(4)看法或认识;游手好闲,借钱不还

(5)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chǒnɡ)若惊。

(6)“他”和“她”是亲戚关系,并不十分亲,“他”是靠信任、希望、勤劳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

(7)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对于“他”来说,这希望就是来自一次信任。

【解析】【分析】

(1)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本题中:

游手好(hào)闲、厌恶(wù)。

(2)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3)疑问句是一种句式,在向对方发问,不知道答案,需要对方来回答。

它通常是由一方发问,由另一方作答,故第一个是疑问句。

设问句;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故第二个是设问句。

(4)感知短文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5)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

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chǒnɡ)若惊。

(6)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7)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点评】

(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

(3)考查学生对疑问、设问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7)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蜡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

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

“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

可你呢?

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

“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高傲呢?

”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

“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

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

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

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

主人把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

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

“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离开人间。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

“我要学习蜡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贡献。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谦虚——________      黑暗——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三个描写台灯很骄傲的词语,再找出三个描写蜡烛很谦虚的词语。

台灯________

蜡烛________

(3)将句子写完整。

蜡烛具备的精神是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用文中具体的事例理解下面诗句的含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

(1)高傲;明亮

(2)高傲、趾高气扬、自命不凡;默默无闻、踏踏实实、不炫耀、不骄傲、悄悄

(3)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贡献

(4)诗句原意:

春蚕到死丝才吐尽,它的生命也完了;蜡烛燃烧完只剩下灰,蜡泪也干了。

(春蚕到死,才会吐尽的自己的丝;蜡烛燃尽,才不再滴下蜡油。

)文中具体的含义:

指台灯要学习蜡烛、春蚕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贡献。

【解析】【分析】解决这道题需要做好两点:

一、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并掌握一些常用的反义词。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要体现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主要告诉我们:

做人要不炫耀、不骄傲,要像蜡烛一样,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们做出贡献。

故答案为:

(1)高傲;明亮

(2)高傲、趾高气扬、自命不凡;默默无闻、踏踏实实、不炫耀、不骄傲、悄悄

(3)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贡献

(4)诗句原意:

春蚕到死丝才吐尽,它的生命也完了;蜡烛燃烧完只剩下灰,蜡泪也干了。

(春蚕到死,才会吐尽的自己的丝;蜡烛燃尽,才不再滴下蜡油。

)文中具体的含义:

指台灯要学习蜡烛、春蚕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贡献。

【点评】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只要持之以恒,多读多想,一定会提高的。

6.阅读直通车___________

   说到读书,那可是我最大的爱好。

我读过的书不计其数,其中最富有童趣的要数《汤姆·索亚历险记》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文学大师马克·吐温。

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主人公汤姆的勇敢和正义。

   一天,汤姆和伙伴哈克在坟地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杀人案。

但凶手乔埃却冤枉彼得,于是,彼得被抓了。

汤姆决定在法庭上证明一切。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这可是杀人案,况且,当时杀人犯乔埃也在场,他就不怕乔埃吗?

正因为汤姆有超强的正义感,所以他才不顾一切救彼得,要还他清白。

我对他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又有一次,汤姆和伙伴贝琪在游玩。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通道又纵横交错的大山洞中迷了路。

他们被困在里面几天几夜。

贝琪是个女孩,她那时再也走不动了,全靠汤姆冒着生命危险探路,直到走出山洞。

   多勇敢啊!

在死神面前毫不示弱。

汤姆的一举一动,无不证明了他的勇敢。

一般的人首先会被自己吓倒,而他却勇敢地面对并排除了所有的困难和危险!

   读了这本书,我也变得勇敢正义起来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在以后的人生坎坷中,我一定会想起这个名字——汤姆!

(1)短文介绍了汤姆的几件事情?

(2)你对马克·吐温了解多少?

写一写吧!

(3)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答案】

(1)两件

(2)为彼得作证

(3)洞中探路

【解析】【分析】

(1)考查概括事件的能力。

带着问题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2)考查对人物的了解。

带着问题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3)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点评】

(1)此题考查概括事件的能力。

(2)此题考查从文中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周庄水韵(节选)

赵丽宏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晶莹 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耀眼 眩目)的花纹……

   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

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

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

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周庄的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

然而河上有桥,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

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

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景物。

   我到周庄,每一次都坐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那一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那天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在(耀眼 眩目)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 斑斓),令人目眩。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

细细聆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1)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倒映________(dǎodào)   参________(cāncēnshēn)差(chācī)

泊船________(bópō)     重________(chóngzhòng)重叠叠

(2)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晶莹 斑斓)________的光点         朦胧________(耀眼 眩目)

(耀眼 眩目)________的阳光         一片________(晶莹 斑斓)

(3)根据短文的内容填空。

   第一次到周庄,作者看到的是一幅________,那是因为________;第二次到周庄,作者看到的是一幅________,那是因为________。

(4)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

把这句话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这种“诗意”表现在________。

②细细聆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这里的“水声”是指________“袅袅”的意思是________用“袅袅”来形容水声的好处是________

【答案】

(1)dào;cēn cī;bó;chóng

(2)斑斓;耀眼;耀眼;晶莹

(3)水墨画;有雨雾笼罩,使景物若隐若现,有水墨浸染的效果;版画;时值冬日,有雪有阳光,景物色彩丰富鲜明,且对比强烈,有着版画效果

(4)什么事情都不如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积雪融水流动的声音;形容声音延长不绝;强调了声音的连续性,给人意犹未尽、流连忘返的感觉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倒映(dào)、参(cēn)差(cī)、泊船(bó)、重(chóng)重叠叠

(2)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