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8831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

《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官德Word格式.docx

这一段话实际上就是为我们总结了一个国家之所以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这个原因就是官吏的道德风气颓废,所以在唐朝有一个诗人叫做李商隐,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时候在他咏史的诗篇里头就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他考察了这个国这个家族之所以兴盛发达的原因无一例外的都是勤俭持家,后来为什么就衰落了呢?

究其原因无一例外的是因为过上了过分奢侈、浪费的生活所导致的。

那我们用这一个规律来看一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那么艰苦卓绝的情况下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装备精良的日本人、国民党,靠的是什么呢?

靠的是那一批共产党人、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了艰苦奋斗的作风,所以他们深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获得了大众的支持,所以取得了天下。

所以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二)官德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那么我们再看一看官吏道德对于整个社会风气又有甚么影响呢?

同样是在《群书治要?

礼记》这本书中也有这样一句话,他说“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而从其所行。

上好是物,下必有甚矣。

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这句话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说下级侍奉上级不光要看这个上级领导怎么说,而要看他怎么做,如果上级领导喜欢某一个东西,那么他的下级一定有人比他更加的喜好,所以上级喜好的所厌恶的东西不能够不谨慎。

为什么呢?

因为他是人民的表率。

那么这也就是告诉我们上行则下效,那么在说文解字上把这个教,下了一个定义,什么样是有效的教育呢?

上所施,下所效。

这个上在国家就是指官员领导,在家里就是指家长,在学校就是指老师,也就是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是跟着怎么效仿,这就是良好的有效的道德教育了。

所以孔老夫人特别强调了领导者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巨大影响。

在《论语》上孔子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个君子就是指在位的领导者他的德行就像风一样,而一般百姓的德行就像草一样,这个风向哪边吹,这个草必然会向哪边倒。

实践也证明,“上行则下效:

大臣不廉,小臣必污;

小臣不廉,风俗必败。

”那么从这里也告诉我们官员的道德对于整个社会道德风气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官德对官员本身的意义

那么官员修身有良好的德行对于官员本身又有甚么意义呢?

在《大学》上有一句这样的教诲,说“德者,本也;

财者,末也”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财富不重要,德行很重要。

如果是这样的话,很多人都不敢去学习传统文化了。

这句话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如何保持长久的富贵,这个德行是财富、身份、地位、民生的根本,而这个财富、身份、民生是德行的枝叶、花果、外在的表现而已。

那我们学习植物的人都知道,这个植物的枝叶花果能够延伸到哪里,它下边的根必须能延伸到哪里。

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厚德载物,也就是说你外在的身份地位、民生是靠你身后的德行来承载的,如果你没有身后的德行,虽然获得了好的身份,好的地位,好的财富,但是不能够维持良久,那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我们看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有这样的例子呢,比如说有的领导做科长的时候能够做得很好,做到了处长也能够做得不错,甚至做到了局长也能够做到还可以,但是一旦把他提到了部长、省长的时候,他就犯了错误,出了问题,甚至锒铛入狱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就是因为你的位置越高,你的财富越多,越需有深厚的德行来承载,结果你的位置提升了,但是德行没有相应的提升,结果怎么样呢?

承载不了外在的身份地位和民生了。

那么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会知道个人的修身对于自己保持长久的富贵至关重要。

在《中庸》上面孔老夫子在称赞舜王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这句话是孔子称赞舜的时候所说的。

我们都知道舜是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因为他的父亲还有一个弟弟是三番五次的要置他于死地,但是舜并没有怀恨在心,想着去打击报复,反而总是去反省自己做得不好,即使他得到了天子之位,还是以不能得父母的欢心为忧,经常到田野上去嚎泣。

那么后来,他的德行感化了尧帝把王位让给他,感化了天下的百姓,最终也感化了他的父母。

所以孔子说真正有德行的人应该是福禄寿名都是齐全的,所以我们明白了这一点的话,我们就知道要想保持长久的富贵使家道不衰能够延续三代以上必须首先有德行。

那么没有德行的结果是什么呢?

尚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雕墙。

有一于此,未或弗亡。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内兴起了迷恋女色之风,在外沉迷于打猎,纵情于饮酒享乐而没有节制,沉迷于歌舞也是不知道节制,建筑很高达的房屋,而且这个墙上都雕刻着彩色的图案,如果以上所说的这些有一项,那就没有不灭亡的。

这个就是告诉我们成由勤俭败由奢,不仅仅适合一个国家,适合一个家族,对于一个人而言也同样适用。

所以官员道德修养不仅对国家、社会的风气有影响,对于自己能够维持一个良好的家道家风也是有重要的影响。

二、古人的官德修养之道

我们认识到了官员道德的重要意义,我们就看一看中国古人是怎么样来进行道德修养的。

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讲一讲古代的官德。

第一就是修身,第二就是爱民,第三就是纳谏,第四尊贤。

(一)修身

一、首先我们看一看修身。

我们从哪几个方面来修养自己的身心呢?

我们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当然中国古人讲官员修身有很多方面,我们把主要的方面概括为三个。

第一个就是戒贪。

在《贞观政要》上面有这样一句话,它说“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就是当君主的如果太贪心一定会丧国,如果当臣子的有贪心一定会让自己亡身,这就是一言道破了贪心对自己对国家的影响。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的官员不是贪财就是贪色,不是贪名就是贪利,总之就有一个东西过分的贪琢。

如果我们很贪财的话,我们一定要记住在《大学》上有一句重要的教诲,这句教诲很重要,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学习这一句话结果很多人本来可以平步青云,一帆风顺,但是却锒铛入狱了,这句话就是“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的财货是以不正当的方式,不道义的方式聚敛而来的,悖而入,不用着急,一定会以不好的方式给败散掉。

这一句话出现在经典之中,那也是古圣先贤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一个普遍的规律。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相信这一点,古人也可能预料到后人对这会有怀疑,所以他就把那个不好的败散钱财的方式给我们概括为五个方面。

他们说这个财富为五家所共有,并不是赚到手就是你的了。

这五家首先就是官府。

比如说我们的这个钱是贪污受贿、违法乱纪、坑蒙拐骗赚得的,最后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所有的家产被没收,被充公,虽然赚到你手了,但是还没有等你享受又昙花一现给你收回去了,最后还落得一个锒铛入狱的结果,得不偿失。

第二就是水灾。

也就是说这个不义之财也会被大水给剽夺走。

在前不够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案例说有一个地方的官员贪污了很多钱,但是又不好把它存在银行里,怎么办呢?

他就想了一个办法买了一个别墅,找了很多的破纸箱,藏在了别墅之中,他以为这样一做,就万无一失了。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房子发水,最后把这个钱都冲了出来,一调查呢,说不清来历了。

最后,他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的情形就暴光了。

那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案例,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古人的总结,我们不得不对它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三就是火灾。

也就是说大火也会把不义之财给焚烧掉。

第四是盗贼。

中国有一句话说盗亦有道,也就是说这个盗贼也有他的道义,如果这个盗贼不讲他的道义的话,也成不了大盗。

比如说在《庄子》上有一个大盗叫跖,这个盗跖在分享自己成为大盗的经验的时候说这个大盗也要讲仁义礼智信,比如说我们能够看到这个房子里有没有财物,我们进去之后不会扑空,这就是智的表现。

那么进去偷盗的时候首领要冲在前面,出来的时候他要最后出来,这也是勇的表现。

在分配赃物的时候要按照每一个人付出多少平均分配,这也是一个义的表现。

那么他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做盗贼不讲道义,那也不能成为大盗,更何况是我们做领导做企业的呢?

而盗贼有一个重要的道义,那就是专门劫富济贫。

也就是说这个盗贼看到你的这个钱来历不明,拿着这个钱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也没有去资助慈善、照顾贫苦,相反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盗贼看了都过意不去。

这个盗贼也专门偷盗敲诈勒索为富不仁的人。

第五点是防不胜防,就是不肖的子孙就是败家子也会把你的不义之财给败散掉。

这一点很多人去注意观察更容易观察得出来,不过现在的人都没有学习传统文化,说起很多的贪官贪了很多的钱,把儿女都送到国外去求学,说起来就很羡慕。

其实我们再深入去看的时候,我们就生不起羡慕之心了,比如说这个孩子到国外去求学根本不是靠自己勤奋学习获得奖学金到国外去学习的,都是拿着父母贪污的钱去交那个高额的学费。

我们都知道国外的学费很昂贵,是我们国内学费的几十倍上百倍都不止,那么这些孩子如果真的拿着父母给的钱去刻苦求学也就罢了,这些孩子拿着父母给的钱去干什么了呢?

当我到英国读书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了事实的真相,就是这些贪官污吏的孩子拿着父母给的钱根本就没有去注册交学费,拿着父母给的钱去卡西欧就是赌博的场所一掷千金,还有去声乐的场所把这些钱给消耗掉了。

所以我们看得深远一点我们才发现你看哪一个贪官污吏的孩子是非常贤达的、有出息的呢?

结果我们现在的人看不到这么久远,看到很多贪官赚了很多的钱,过着奢侈的生活,说起来还特别的羡慕。

比如说我有一个朋友在土地局工作,他说起他们土地局的局长就是非常的羡慕。

他说我们这个土地局的局长虽然只是一个偏僻的小小市的土地局的局长,但是他们家的别墅有好几栋,全部都是开发商送给他的,豪华的轿车有好几辆,结果把女儿送到澳大利亚去求学。

在她求学的时候还给她买了一栋别墅,说起来就非常羡慕,他说你看看你上学的时候还要勤工俭学,每一年都不能回来看望父母,因为钱很紧张,结果人家是飞来飞去,每一年会来好几次。

走的时候都是豪华的轿车一路开着到机场,说起来就特别的羡慕。

那我们学了传统文化,我们看问题必要久远,我们就劝他说这样的事情不能够羡慕,这样的事情保持不了很久,而且你还要劝导你们的局长赶紧悬崖勒马,否则的话灾难就不远了。

结果他说我们的老局长是个老江湖了,他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他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他才不信这一套呢。

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他不相信,那你看一个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傲慢心很重,你想去帮助他都无能为力,所以怎么办呢?

我们只能坐视事情的发展。

结果三年过去了,这个市的市委书记因为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被抓了起来,当时波及到好几个局长,其中有一位就是这位土地局的局长,而他被关起来之后,以前的亲朋好友对他敬而远之,见到他的家属也就像不认识一样了。

以前要给他送礼都要排着队,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说门前冷落鞍马息。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你一旦失势了,被打入监牢了,再给你送礼的人就没有了。

我们从这一个事实中就看到,当你看到一个腐败分子被关进监狱或者是被送上断头台的时候,你能想象得出来在十年八年之前你遇到他的时候,他那种威风不可一世的样子吗?

我们十年八年的时候遇到他的时候,看到他那种春风得意的样子,也想象不到他被关进了监狱成了阶下囚。

所以中国人看问题都是比较久远都是用发展的眼光,是不论一时而论久远的。

不要看他一时的享受,再过十年二十年甚至再看一看他的子孙后代就好了。

在道家的《太上感应篇》有这样一句话,这句话也比较形象,它说“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

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说得非常好,它说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好象是吃了那个有毒的肉,漏脯就是那个房屋漏了,滴在了这个肉干上,这个雨水滴在了肉干上,结果这个肉干吃了就有毒,鸩酒就是有毒的酒来止息自己的饥渴,结果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那么这个《太上感应篇》是道家的劝善书,它里面讲的是善恶的标准,也是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案头必备的一本书。

也就是说他们从小就接受这样的熏陶,他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样的财不可能取,但是可能有的人还是不相信。

我们再看《易经》上有这样的一段话,现在很多人学《易经》都喜欢去推导事物发展的规律看看自己的吉凶祸福,实际上《易经》上有两句最重要的教诲,也就是说古人根据什么来推断人的吉凶祸福呢?

根据的就是这两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也就是说我们看这个人后代子孙能不能兴旺发达,有没有发展前途就看看他们的祖宗是不是积善之家。

当时孔子的岳父要把女儿嫁给孔子的时候,那也是非常的谨慎,就是看到孔子他们家的历代祖先都是积善之家,这个德积得很厚,所以才很放心的把女儿嫁给了孔子。

《易经》上还有一句话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如果你善积累得不够厚,就不足以成就你的名声,如果你的恶积累得不够多,也不足以让你身败名裂。

那么这一个规律也都可以从我们现实生活中得以观察。

但是仍然会有人说虽然有这样的案例,但是大部分人他们贪污受贿仍然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一呼百应,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原因古人也给我们总结出来了。

它说“为善不昌,必有余殃,殃尽必昌;

为恶不殃,必有余昌,昌尽必殃。

”就是这个人做了很多的善事善行,但是却没有昌达,什么原因呢?

一定是有余留下来的灾殃,也就是他的父辈祖辈做了很多的恶事,把这个祸延及到后代。

那么他这种灾殃报尽了,因为他今天的善行一定会得到昌盛昌达;

那么相反为恶不殃,必有余昌,昌尽必殃”就是这个人做了很多的恶事,但是还没有受到灾殃。

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他们的祖宗积德很厚,这个德行庇荫着他的子孙,但是如果他作恶多端,把祖先积的德给享完了,结果怎么样呢?

因为今天的恶行也一定会受到灾殃。

所以我们看问题也要看得远一点,不要论一时,而要论久远,就像我们看电影,结果我们迟到了,我们看到一个人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一掷千金,结果还作威作福,还受到领导的赏识,还一呼百应。

结果我们看到这里的时候,有人打了一个电话,你出去接电话了,后面的一段你就没有看到。

前面你进来晚了,前面那一段你没有看到。

前面那一段是什么呢?

这个人从小家境贫寒,他很有志气,为了能够脱贫致富,所以他就历尽了艰难险阻,刻苦攻读,然后吃了很多人所不能吃的那些苦,最后呢经过一番奋斗才有今天的飞黄腾达,但是他有了钱有了势之后就忘记了以前的贫苦,结果就开始骄奢淫逸了。

后面一段你出去了又没有看到他的结果是什么。

后面的结果就是他因为今天的骄奢淫逸,最后把自己的家产被败落了,最后家境越来越衰败,最后也是沦为乞丐。

所以我们只看了中间这一段,所以觉得一个人作恶多端,阴谋诡计还可以昌达,这个就是错乱了因果。

如果大家还是不相信,还可以再看一本书,那就是聂云台先生写的《保富法》。

这个聂云台先生是清末明初的上海商会的会长,他就是曾国藩的外孙,因为他是曾国藩的外孙又出任上海商会的会长,他和晚清末年那些权贵的后人交往很多,耳闻目睹了他们后代子孙起起落落的情形,就把这些案例都总结出来,写了这本书,叫《保富法》。

也就是说他看到一个人贪财容易,赚钱容易,但是要能保持富贵那可就难了。

在这本书中,他给我们举了很多的案例,比如说他讲到了林则徐,说林则徐当时为什么要极力戒烟呢?

因为当时的外国人来到中国看到中国的士兵一边背着步枪,一边背着烟枪,觉得这样的士兵怎么可以打仗呢?

就觉得中国有机可乘,于是就想挑起鸦片战争。

当时林则徐看到的是民族的危亡,他讲如果再不去禁烟,那中国人确实就像东亚病夫了,所以他极力上书要求清政府禁烟,那么清政府也就采纳林则徐的建议,派他作钦差大臣,到广州去禁烟,这一路走来有很多人给他行贿,让他网开一面,但是林则徐看到的是民族的危亡,他就是严格的拒绝收受贿赂,而且是严厉的禁烟。

结果后来鸦片战争失败了,为了满足八国联军的要求,清政府就把林则徐充军边疆,大家看到这儿的时候就会嘲笑林则徐说你看如果你一边去禁烟一边又收受贿赂,你收到的财是上百万的银两,而且还不至于被弄一个充军边疆的结果,你这是何苦呢?

聂云台先生说三代过去了,林家的后代各个都是书香不断,而且还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很多人都坐到了很高的位置。

当时同样在广州有三家富商,他们家是富可敌国,富裕得很,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就是靠贩卖鸦片发了国难财。

说起他们家的富裕呢,穿的是绫罗绸缎,坐的是宝马香车,他们家的家具都是最高档的楠木家具,很多的字画也刻着他们三家的图章,说明他们家很有钱,很多名贵的字画都是经过他们收藏过。

但是三代过去了怎么样呢?

他说你再看一看这三家富商的后代没有一家的一个子弟是非常贤达的有出息的,他们的家风都败落了,而且这个名贵的字画都流散到民间,这个楠木家具也被别人搬走了。

更加可笑的是还有很多的子孙都沦为乞丐。

所以你再看一看,他说你才明白,原来林则徐林公是最聪明的人,而三家富商是最愚钝的人。

当然在这里面他还讲到了历史上很多的案例,比如说孔子,还有范仲淹,都是使家风承传上千年而不衰。

那么,这个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去贪财,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都从小读四书五经,都明白这一个道理,所以你送给他钱,他都不敢贪。

比如说东汉的时候有一个着名的官员叫做杨震,他在去赴任东阳太守的时候路过了昌邑县,这个县令王密(音)就是杨震举荐他做秀才的。

这个王密听说自己的知遇之恩的恩人要路过此地,所以就趁着夜色带了十斤黄金要呈现给杨震。

杨震就叹了一口气说唉,我了解你,可惜你不了解我啊!

这个王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以为杨震怕这件事有人知道才不愿意接受的,所以他说:

恩公啊,这一件事没有人知道,你就放心的接受了吧。

结果杨震说这件事有天知,有神知,有你知,有我知,这叫四知财,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所以杨震就拒不接受这四知财。

那他因为一生很廉洁,后来到老的时候也没有很多家产留给子孙,那很多的同事就问他说难道你不给你的子孙留下一点财产吗?

杨震怎么回答呢?

他说我留给我子孙最好的财富就是他们是廉洁官员的后代,这就是我留给他们最好的财富。

结果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子孙曾孙都非常贤达,而且都坐到了三公的位置,可以说是权倾一时,那么他的后代子孙为了纪念祖先的这种廉洁家风就把他们家的房屋取名为四知堂。

什么叫四知堂呢?

就是看到这个匾额就能够提醒后代子孙,他们的祖先很廉洁,不收四知财。

像这样的例子其实在历史上数不胜数,可惜我们没有把这种廉洁的风范给表演出来,给拍出,我们拍的全都是贪官污吏的故事。

比如说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司成官叫子罕,他负责一个国家的建筑工程,结果就会有很多的人给他行贿。

结果有一次一个人带着一块儿美玉要呈现给子罕,子罕也是拒不接受,送给他玉的人就这样说,这块儿美玉是农民是耕田的时候发现的,我们经过专家鉴定了确实是一个价值连城的美玉,我才敢呈现给您的。

子罕怎么回答呢?

子罕说你以美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美玉,那我们两个人不是各失其宝了吗?

不如你守住你的美玉,而我守住我的廉洁。

所以他就拒不接受这样的贿赂。

所以中国人有句话叫君子爱才,取之有道。

即使是老百姓没有读过圣贤书的人也都知道这个不义之财是凶财。

就是你拿了它给你带来的不是吉祥如意,而是不尽的灾难。

那你获得勤劳致富获得的钱财那才是吉财,给你带来的是吉祥如意。

当然,有的人比较想得开,觉得我即使贪了再多的钱,也不过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而已。

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人再有钱,买了好几栋的别墅,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能够同时出现在两栋别墅吗?

所以我们看现在很多有钱的人在海边买了一个海边别墅,又在一个好的地方买了一个花园别墅,结果自己一年四季去住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大部分时间都是保姆阿姨在那儿打扫照看,所以究竟谁比较有福呢?

我们要看清楚。

你看这个人还要为了赚钱去奔波,每一天飞来飞去的。

结果这个花园别墅、海边别墅也享受不了,而这个阿姨保姆只要把自己的别墅打扫好,就可以在里边享受花园别墅的待遇。

所以我们中国人讲不要把这个身外之物看得太重。

为什么把这些财色名利称为身外之物呢?

这个很有味道的,就是说你连自己的身体都不能控制,也就是说我们想年年十八,青春永驻,我们还能够做得到吗?

我们还是一天一天的衰老,脸上起了皱纹,我们希望自己记忆力很好,智慧很高,但是别人告诉我们一件事我们转头即忘,记忆力还是很差,也就是说我们连自己的身体都控制不了,无能为力,请问还有什么东西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呢?

那么对于那些身外之物不能控制的东西你非得想要去控制,想要去占有,你这不是跟自己为难吗?

和自己过不去吗?

所以为什么很多人有压力,为什么有烦恼,原因就是不明理。

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理得心安,所以这个财富够花就可以了,不用为了这些身外之物去贪琢。

有的人不去贪财了,就开始去贪图享受,结果就开始贪色。

中国古人对于这一件事是怎么说的呢?

古人说色字头上一把刀。

你看这个字写得就很有智慧,也就是提醒你过分的贪图美色、女色会因为这一把刀把你所有的功名利禄给你削得平平的,让你一无所有。

那么这一句话也并不是夸张,也不是形容,我们现在看一看我们现代社会上有很多的高官本来都坐到了省部级的高官,但是怎么样呢?

最后锒铛入狱了,又被拽下来了。

我们再去调查一下背后基本上都有女色的原因。

所以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天道祸淫最速”,什么叫天道呢?

就是自然而然的规律,自然而然的规律就是给那些淫乱的人放纵的人过分的人带来灾祸是最迅速最迅速的。

所以我们古代读书人对于这一个字就是更加的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半步。

那么关于这个福善祸淫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看一看《太上感应篇》这里面有大量的事实给我们讲了贪爱女色招致的灾祸。

那么其实我们的官位已经很高了,自己和自己家人的用度都不缺乏,都能够满足,那为什么还要不停的去贪不停的去占呢?

就是因为贪琢了美色要满足这些人不断膨胀的欲望才促使他不断的去贪,最后把自己关进了监狱。

后悔后悔那是到后面才悔,已经悔之晚矣了。

那么有的人可能对财色不是很贪琢,就是喜欢出名,特别是知识分子更是喜欢想方设法的出名。

对于这一件事呢,古人是怎么说的呢?

在《了凡四训》这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说“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就是在世间享受很盛大的名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但是却怎么样呢?

却名不副实,古人也成为德不配位。

什么叫德不配位呢?

就是你的德行和你的位置不相匹配。

这样的人怎么样呢?

多有奇祸,多有突如其来的,意想不到的灾祸。

那我们看一看是不是这样呢?

在前不久我们看到很多的名人身败名裂,为什么呢?

因为他制造了很多伪的证据说自己有什么学历有什么经验,是什么职称。

结果被记者调查发现全都是伪造的,结果被揭示出来,最后怎么样呢?

最后就身败名裂了。

我们再看在世间有很多的歌星影星说起他们的名字是不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呢?

确实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现在的歌曲大部分都是靡靡之音,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孩子喜欢唱的歌都是什么歌呢?

是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

结果如果我们的孩子整天喜欢唱这样的歌,那保证他的心思精力就不会花费在学习之上。

因为他走在路上还走到我们的异性同学都在看我呢,而且是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所以我一定要把我的外表装饰得很精致,结果现在的女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