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88327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_5篇(共18页)12200字.docx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

(一)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

栖霞山没有钟山高峻,但清幽怡静,风景迷人,名胜古迹,遍布诸峰,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

尤其是深秋的栖霞,枫林如火,漫山红遍,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风景名胜栖霞山驰名江南,因为不仅有一座栖霞寺,更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胜舍利塔,还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民间素有&;春牛首、秋栖霞&;。

  山西侧称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深秋的栖霞,红叶如火,象征全家红红火火,登高远望,甚为壮观,景色十分迷人。

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XXXX年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向东有月牙池,向前就来到栖霞寺大门。

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

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

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

  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在爱情不顺后于顺治十二年(XXXX年)的暮春独自来到栖霞山下,在一座寂静的道观里,出家为道士。

栖霞丹枫堪称金陵一绝,是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栖霞山上郁郁葱葱,林深谷幽,更兼漫山遍植树十种红叶树种,有枫香、红枫、鸡爪槭、羽毛枫、三角枫、黄连木等,每到深秋时节,枫叶如丹,层林尽染,宛如堆锦散绮,又如火染血涌,殷红夺目,历来便有&;秋栖霞&;之誉,有诗曰&;万树霜枫赤似霞,三峰高处夕阳斜,摄山秋色年年好,惹得人称二月花&;。

深秋时节,枫红如火,层林尽染,民间有&;春牛首,秋栖霞&;之俗。

南京栖霞山与北京香山、湖南岳麓山、苏州天平山并称为中国四大赏红胜地。

最佳旅游时间栖霞山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度性气候,平均气温介于13~16℃,春秋两季较适宜旅游。

秋天看枫叶,栖霞山为中国四大赏叶胜地之一。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

(二)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

  栖霞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拨286米,又名凤翔峰;东北一山,形若卧龙,名为龙山;西北一山,状如伏虎,名称虎山。

  栖霞山古迹名胜很多,她的深秋红叶,特别是XXXX年发现的&;东飞天&;石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栖霞山没有钟山高峻,但清幽怡静,风景迷人,名胜古迹,遍布诸峰,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

  尤其是深秋的栖霞,枫林如火,漫山红遍,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栖霞山驰名江南,因为不仅有一座栖霞寺,更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构舍利塔,还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民间素有&;春牛首、秋栖霞&;。

  山西侧称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深秋的栖霞,红叶如火,登高远望,甚为壮观,景色十分迷人。

  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XXXX年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向东有月牙池,向前就来到栖霞寺大门。

  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

  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

  栖霞寺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现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鉴真纪念堂等主体建筑。

  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

  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

  ),唐代时称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间,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

  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

  清光绪三十四年(XXXX年)重建,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摄翠楼、藏经楼等,为南京地区最大的寺庙。

  千佛岩在凤翔峰西南麓。

  闻名遐迩的&;东飞天&;就在中102号佛龛中。

  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绍之子与智度禅师合作开凿三圣像以纪念明僧绍。

  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

  又据传,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

  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开始与僧智度禅师在西壁上凿佛龛,镌刻了三尊佛像,这三佛合称&;西方三圣&;,该殿也称&;三圣殿&;。

  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

  佛像始有515尊,分凿于294个佛龛中,望之如峰房鸽舍,号称千佛崖。

  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

  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

  其中&;大佛阁&;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凿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

  XXXX年南京旅游界要说有什么大事恐怕只有栖霞山发现&;东飞天&;,各大媒体更是抓住这一热点进行大量报道,学术界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使&;东敦煌&;、&;东飞天&;蜚声海内外,很多人慕名而来。

  &;东飞天&;位于中102号佛龛中。

  这个洞龛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顶的两组飞天为橙色,线条清晰可辨,中间佛像头顶的火焰隐约可见。

  虽然仅有这么两对飞天,但这是我国所发现的最东部的&;敦煌遗迹&;。

  最近又传来消息称在千佛岩旁的舍利塔上又发现了飞天浮雕,其所用技法和人物线条皆与敦煌相似,据有关报道称,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东敦煌&;的文化内容。

  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始为木塔,后毁于唐武宗会昌年间。

  现存之塔系南唐时高越、林仁肇建造。

  从栖霞寺南侧围墙外山路向东行不远,就可看到舍利塔,该塔用白石砌成,五层八面,高约18米。

  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态生动传神。

  塔基上刻着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诞生、出游、苦行、坐禅、说法、降魔、涅般。

  该塔为五级八面密檐式石塔,高18.04米。

  塔基上浮雕释迦八相图和海石榴、鱼、龙、凤、花卉等图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贤骑象图和文殊菩萨像,像上还刻有&;匠人徐知谦&;等题名。

  塔檐下雕飞天、乐天、供养人等像。

  第二层以上每面都刻两个圆拱形龛,均内雕一酋跏趺坐佛,共计64尊,雕刻精细,甚为生动。

  全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细腻、精湛,装饰华丽,为佛教艺术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XXXX年舍利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

  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

  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

  南朝石刻

  体现南京南朝古都神韵的艺术瑰宝&;&;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苏省内共有32处,其中南京地区有19处,分布在江宁、栖霞等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XXXX年,19处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处,另有失考墓7处。

  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几种。

  镇墓神兽分双角天禄、独角麒麟与无角辟邪三种,形态基本相似,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神态威猛庄严。

  天禄与麒麟仅限用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王侯墓前。

  位于栖霞区狮子冲陈文帝陈倩永宁陵前的天禄、麒麟,是帝陵石兽的代表作。

  它们相向而立,造型矫健灵活,雕刻手法细致圆熟,已脱尽汉代简朴作风,给人以挺拔、丰满的印象。

  而位于仙鹤门张家库村的梁临川王萧宏墓,墓前的辟邪雄浑简练,雕刻技法娴熟,造型的整体和局部皆十分和谐,显示出一种匀称美,是王侯墓前石辟邪的代表作。

  神道石柱又称华表,以栖霞十月村吴平忠侯萧詹墓的碑文保存最为完整。

  南朝立碑较少,千百个碑毁散湮没,流传极少,而此碑巍然独存。

  石碑通高5.16米,分碑首、碑身、龟趺三部分。

  碑身镌刻当时著名书法家贝义渊所书XXXX年多字的楷体碑文,是十分罕见的书法艺术珍品。

  南朝陵墓石刻上承秦汉,下启隋唐,而与同时代的北朝石窟艺术遥相媲美,在中国石雕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杰作,也称得上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XXXX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禄、麒麟雕刻

  精美者,当属位于栖霞镇狮子冲的陈文帝永宁陵石刻。

  天禄又称&;天鹿&;,也称&;挑拨&;、&;符拨&;,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与&;天命&;和&;禄位&;有关。

  麒麟是传说中的&;仁兽&;,它的出现,往往被附会为圣贤的降生,是太平盛世的象征,永宁陵现存石天禄、麒麟各一只,昂首而立,凌空欲飞,富有动感,给人以挺拨、丰富的印象。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参观游览栖霞山。

  &;金陵名蓝三,牛首以山名,弘济以水名,兼山水之胜者,莫如栖霞&;。

栖霞山古称摄山,因山中盛产中草药,可以滋养摄生,故名。

栖霞山位于南京东北郊十八公里处,山有三峰,中峰最高,名三茅宫,又称凤翔峰,最高峰等,海拔286米;东峰绵延向东形似卧龙,名龙山;西峰突兀江边,状如伏虎,名虎山。

栖霞山外形似伞,因此古时又称为伞山。

至于&;栖霞&;名之由来,至少有两种说法:

一是山以寺名,二是因山中漫山红叶,每当深秋时,犹如晚霞栖落,蔚蔚壮观。

现栖霞山为我国五大红叶观赏风景区之一。

  古人云,&;会游游栖霞,不会游游天下&;。

可见栖霞山独具魅力,首先栖霞山兼山水之胜,被乾隆皇帝誉为&;第一金陵明秀山&;,且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

其次,栖霞山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被专家称为浓缩了半部金陵文化史,是南京六朝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见证地。

第三,栖霞山(古称摄山),自古以来以盛产中草药而闻名于世,在我国中草药资源宝库中独树一帜,葛玄、葛洪、李时珍等名人曾多次来栖霞山。

第四,对于国内外地质、地理工作者而言,栖霞山富有地质之胜,栖霞山是我国东半部地质情况中南方类型的&;模特儿&;,现在国际地质学界还把一些地层名字冠以&;栖霞&;二字,此外,栖霞山还盛产金、银、锰、锌等矿产。

第五,就自然景观而言,独特的山峦奇石,二涧四泉,加之春桃花、秋红叶,确实为一引人入胜的风景名胜地。

  乾隆皇帝与栖霞山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除了第一次外,后五次他都来过栖霞山,并在栖霞山行宫前后驻跸四十五天,描写栖霞山各名胜的诗有120首,匾联44副,佛赞一篇,对其偏爱的栖霞十景,行宫、彩虹明镜、紫峰阁、玲峰池、万松山房、珍珠泉、德云庵、叠浪岩、幽居庵、天开岩,不仅写出许多赞美的诗联,而且并画下这个十景当时的盛况。

乾隆皇帝第一次来栖霞山就写下了赞誉栖霞山美景的诗《游栖霞山》,&;第一金陵明秀山,所欣初遇足空前,画屏云庵紫峰阁,乳窦春淙白鹿泉,梵业镌碑尚隋代,净因舍宅自齐贤,更谁凿壁名纱帽,只恐平原意未然&;。

  哼哈殿

  哼哈殿位于景区主入口,于XXXX年9月15日建成。

一般寺庙都设有三个门,亦称&;山门&;,象征解脱人生、痛苦的入口。

殿内两侧通常供奉两尊金刚神像,威武骠悍、露牙睁目,就是&;哼哈二将&;。

他们的俗名一个叫郑伦,一个叫陈奇。

郑伦是商纣王的督粮大将,他只要用鼻子一哼,便能使人魂飞魄散,因得名&;哼将&;;陈奇原也是商朝的督粮官,他张嘴一哈,黄气喷出,嗅者当场丧命,二人一个哼鼻,一个哈气,各显神威,故称哼哈二将。

  他们是&;封神演义&;里的人物,后因得到了佛教的认可,也顺应了世俗百姓的习惯与爱好,所以就成为佛教中的守门神了。

  &;彩虹明镜&;与月牙池

  过了哼哈殿可见一个小巧的明镜湖,真象是透明的玻璃镶嵌在绿色的地毯上,当湖水盈盈之时,可见寺门及两侧岗丘前的古枫绿树倒映水中,涟猗骤起,波光浮动,山林古寺就象映在银幕上,景色比岸上更胜三分,即所谓&;彩虹明镜&;为栖霞之一景也。

  鼓楼

  明镜湖向前数步,可见钟鼓楼,栖霞鼓楼沿古寺主建筑中轴线与钟楼完全对称,而建筑结构、尺寸、材料、色调、外形与钟楼保持一致,形成南有千禧钟,北有太平鼓之完臻格局,钟楼之声更添古刹之庄严,实乃太平盛世之殊胜因缘也。

大鼓腰直径二点五米,鼓面直径二点一米,厚一点八米,重约四百公斤。

  钟楼

  栖霞山钟楼建于XXXX年12月,&;钟楼&;二字出自于著名书法家林散之之手,楼下供地藏王菩萨,佛教中认为他是地狱中的神,钟声响起时能解脱罪恶的灵魂,楼上的千禧大钟总重量为9.6吨,每年新年来临人们在此举行敲钟活动以祈祷来年平安幸福。

  寂然法师像

  在钟楼后方竖有一寂然法师像,寂然法师弱冠之年出家于寿圣寺,一九二一年来栖霞奉事剃度师振禅和尚,法师悉心照料体事入微,若舜和尚深为感动,遂请法师担任监院。

  一九三七年,南京沦陷,日军烧杀奸淫,暴行肆虐,寂然法师留守栖霞,得大本、志开二位法师建议与协助,以大慈悲之心,于寺中设佛教难民收容所达四月之久,救护难民二万三千余人,并掩护抗战将领安全脱险。

为赈济难民,又设法四处告贷募化。

一九三九年秋终因积劳成疾,心力交瘁,壮年早逝。

  法师一生,爱国护教、济世救民,实为佛门楷模。

  白莲池

  钟鼓楼向前数步为白莲池,呈半月形,故名月牙池,供游人或佛门信徒放生之用,俗名放生池,沿池的汉白玉栏杆,雕刻水禽花卉,颇有艺术情味。

关于放生池的由来,尚有典故可寻,这里从颜真卿说起,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梁武帝萧衍是历史上显赫一时的佛门天子,是一个以佛化治国的皇帝,在位时极为倡导佛教,主张天下僧民皆吃素食,但他借皇帝权威,自作&;断酒肉文&;,强令各地寺院执行,从此形成了中国佛教素食的制度。

放生池的设置亦在此时。

素食与放生是一脉相通的。

  二亿年前的碑材&;&;明征君碑

  栖霞寺山门广场左侧即是栖霞一宝明征君碑,明征君碑是唐代高宗皇帝李治在上元三年4月25日(公元676年)为纪念明征君(明僧绍)将自己的宅第捐献给佛门,创建栖霞寺而立,至今有XXXX年多年,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碑文为唐高宗(李治)所撰,出自唐初著名书法家高正臣手笔,笔法俊逸清秀,刚柔有致,可见当时风格特点,碑面除碑额篆书&;明征君碑&;四字外(四字为王知敬手书)均为行书,共二千三百七十六字,现尚存二千三百六十三字,仅缺十三字,字迹清晰可辨、碑阴有&;栖霞&;两个大字,据传为高宗亲笔。

其字体历来有两种说法,其一,笔力遒劲,雄浑;其二,字体并无遒劲,潇洒之感,倒有柔弱疲软之貌,如果说字如其人,那它不正是李治自身的写照么!

要不然他的政权怎么会落到武则天的手中去呢?

此碑也是南京地区保存得最完美的唐代碑刻,在全国现存唐碑中,是极罕见的珍品。

  栖霞寺历代僧人都称碑材为&;梅花石&;。

现此碑经古生物专家考证,属于沉积岩类的&;海百合茎石灰岩&;,朵朵梅花是海百合茎等动物化石,全碑正面约有海百合动物化石2万2千多个,距今已有2亿零5百多万年。

具有这么多可见的动物化石制成碑的如此大块的标本,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也是罕见的,因此,栖霞山的明征君碑不仅是文物古迹之珍品,而且也是地质界收藏的化石标本之珍品。

  六朝古刹&;栖霞寺

  栖霞寺座落于栖霞山中峰西麓,龙山、虎山相抱,前有南象山、北象山,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由隐居于此的高士明僧绍(字征君),舍宅为寺,始称栖霞精舍,由高僧法度居之,即栖霞寺之始创,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

唐高祖时规模宏大,与湖北玉泉、山东灵岩、浙江国清并称为我国&;四大丛林&;。

  栖霞寺寺内建筑

  步入山门过草坪登石阶,一派褚红的高墙迎面壁立,中间大门的额墙上书&;栖霞古寺&;,两侧门额上各书&;六朝胜迹&;和&;千佛名蓝&;八个字,黄金的字面被深兰色的底衬托出来,格外庄重耀眼,从此便把你引进这座已有XXXX年多年历史的古刹了。

走进山门即弥勒殿,迎面坐着一尊弥勒佛像,袒胸露腹,纵情大笑,令人想起平常在此佛龛两侧写着的一副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妙语警游人,使人大增游兴,弥勒像后站立着威武的韦陀天将,据说他是全寺的保卫者,两侧为天王殿。

  穿过弥勒殿是一方形宽敞的天井,两厢为客堂、斋堂及补助堂,向正中步上台阶,即宏伟的毗卢宝殿,金碧辉煌,佛象庄严,神台上端座毗卢遮那佛,象高近五米,连须弥座在内高达8.6米,通身贴金,庄严端重,其两侧侍立着梵天、帝释两菩萨,两边站立听经的二十诸天也是点金着彩,光泽耀眼,显示出一派肃穆的佛国景象。

殿后塑立着南海观世音,她站在鳌头上,其左右为善财和龙女像,足下海涛澎湃,头上彩云飞舞,她的背后是众多的大小菩萨,此为观音三十二应化身。

观音殿内再现瀛洲三山仙岛。

值得注意的是大殿后侧原来供文殊,普贤座像处是两座金光灿烂精工细雕的大型佛龛,到处是神龙飞舞的画面,一般民间寺庙是不曾见过如此豪华的建造,这是&;文化大革命&;后从中南海运来的皇家之物。

  对门即方丈室,门额上书&;方丈&;两字,这两块匾额出自近代著名书法家萧娴的手书,大门两侧一副篆书楹联&;狮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意思是指文殊,普贤两菩萨普救众生的事迹。

方丈中门进入藏经楼,藏经楼是全寺的最高处,藏经楼的正中佛龛的供奉着一座释迦牟尼玉佛。

由汉白玉雕琢而成,其形象与国内常见者颇异,这是缅甸僧人早年赠送的,室内两侧放置着整齐的木柜,即七十二函匣为藏经之处,有佛教的经、律、论书籍,其中最名贵的是贝叶经,采用多罗树叶烙印着梵文,但很少有人认识他。

  江苏栖霞山导游词五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南京栖霞寺旅游,首先我先给大家介绍下南京栖霞寺

  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

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

其中&;大佛阁&;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凿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

栖霞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拨286米,又名凤翔峰;东北一山,形若卧龙,名为龙山;西北一山,状如伏虎,名称虎山。

栖霞山古迹名胜很多,她的深秋红叶,特别是XXXX年发现的&;东飞天&;石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栖霞山没有钟山高峻,但清幽怡静,风景迷人,名胜古迹,遍布诸峰,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

尤其是深秋的栖霞,枫林如火,漫山红遍,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栖霞山驰名江南,因为不仅有一座栖霞寺,更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构舍利塔,还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民间素有&;春牛首、秋栖霞&;。

山西侧称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深秋的栖霞,红叶如火,登高远望,甚为壮观,景色十分迷人。

  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XXXX年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向东有月牙池,向前就来到栖霞寺大门。

  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

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

  栖霞寺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现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鉴真纪念堂等主体建筑。

  塔基上刻着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诞生、出游、苦行、坐禅、说法、降魔、涅般。

该塔为五级八面密檐式石塔,高18.04米。

塔基上浮雕释迦八相图和海石榴、鱼、龙、凤、花卉等图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贤骑象图和文殊菩萨像,像上还刻有&;匠人徐知谦&;等题名。

  阎都督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钦佩,连声称赞妙!

妙!

妙文难得!

&;。

王勃写完后,走到阎都督面前,谦逊他说:

出丑之作,望都督指教。

&;阎都督高兴他说:

你真是当今的奇才啊!

&;于是重新就座,净都督把王勃奉为&;上宾,并亲自陪坐。

但是他的女婿占着自己的记忆力非常强,当众否定王勃的文章为原创!

在阎都督女婿确定此序文没有诗文的情况下,王勃提笔写下了七言诗: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

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

),唐代时称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间,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

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

清光绪三十四年(XXXX年)重建,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摄翠楼、藏经楼等,为南京地区最大的寺庙。

  千佛岩在凤翔峰西南麓。

闻名遐迩的&;东飞天&;就在中102号佛龛中。

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绍之子与智度禅师合作开凿三圣像以纪念明僧绍。

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

又据传,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

  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开始与僧智度禅师在西壁上凿佛龛,镌刻了三尊佛像,这三佛合称&;西方三圣&;,该殿也称&;三圣殿&;。

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

佛像始有515尊,分凿于294个佛龛中,望之如峰房鸽舍,号称千佛崖。

  山门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通高3.5米,宽1.15米,碑额&;洛京白马寺祖庭记&;八字为篆书。

此碑立于元代至顺四年(公元XXXX年),由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撰文,内有&;上梦金人,自西飞至,身光炜,以迟旦告所梦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音、秦景等十八人,西访至天竺,遇沙门迦摄摩腾、竺法兰&;等句子,碑文称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并说&;释源居中天,权舆佛法之地&;,实为&;腾、兰二神僧开教之绪&;。

仲华文才后来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成为五台山名刹佑国寺的开山第一代主持。

这篇碑文,应是他卓锡白马寺时所撰。

碑文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秀骨,实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

因此碑不曾留下书丹者姓名,碑文毕竟出自谁手,遂成一桩悬案。

但字体为&;赵体&;。

  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

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

其中&;大佛阁&;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凿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

  XXXX年南京旅游界要说有什么大事恐怕只有栖霞山发现&;东飞天&;,各大媒体更是抓住这一热点进行大量报道,学术界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使&;东敦煌&;、&;东飞天&;蜚声海内外,很多人慕名而来。

&;东飞天&;位于中102号佛龛中。

  这个洞龛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顶的两组飞天为橙色,线条清晰可辨,中间佛像头顶的火焰隐约可见。

虽然仅有这么两对飞天,但这是我国所发现的最东部的&;敦煌遗迹&;。

最近又传来消息称在千佛岩旁的舍利塔上又发现了飞天浮雕,其所用技法和人物线条皆与敦煌相似,据有关报道称,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东敦煌&;的文化内容。

  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始为木塔,后毁于唐武宗会昌年间。

现存之塔系南唐时高越、林仁肇建造。

从栖霞寺南侧围墙外山路向东行不远,就可看到舍利塔,该塔用白石砌成,五层八面,高约18米。

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态生动传神。

  (二山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