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373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docx

花开花谢花非花花谢花开不执著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

  

 

 

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谢花开不执著

 

世间的万事万物,不论是山川大地、环境中的任何事物与现象、我们的身体、思想、心理反应、……等,都是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甚至包括所谓的原则、真理,也会随着时空的不同,而阶段性的有差异。

到了该改变的那一刻,应该要放下的就要放下,不需执着。

  

  但是要做到不执着谈何容易,该如何去除执着呢?

不妨试着从理性的分析,和对自己身心的体验,来练习去除执着。

  

  所谓理性的分析,就是用“因缘”的观念,来理解事物的真相。

因缘是指一切的现象,不论生理的、心理的或自然社会的现象,都是时间和空间之下所产生的种种关系,是由许许多多因缘条件和合而生的,无法单独发生,也不会突然出现,更不会永远不变地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缘条件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原本你以为绝对不会变的事物,就会有了变化。

 

  另外一种则是用体验的方式。

我们体验自己生命的过程,会发现人的生命从小一直到老,到死为止,都在不停地变化,自己的身体、生理在变,观念也在变。

  

  例如一个人,本来是小男孩、小女孩,然后是少男少女,然后变成中年男子妇女,最后变成老先生、老妇人,不断、不断地在变,如果要执着,究竟要执着哪一个呢?

究竟是十六岁的是我呢?

还是八十岁的才是我?

其实都不是,因为十六岁的时候已经过去,八十岁的现在也会过去,所以根本不需要执着。

  

  从身体的变化可以更进一步来体验心理和观念的改变。

从小开始,我们就不断在受教育,也不断受到环境、父母、老师以及时代变迁的影响,几乎没有一个观念是属于自己的,都是外来讯息的累积,然后才成为自己的想法。

  

  而这些想法也是会变的,例如当你和别人谈话,对方提出一个你前所未闻的新观念,你听了以后,脑中的想法可能因此转变,不要说昨天的看法和今天的看法不同,可能这一刻的你和前一刻的你就不一样了。

  

  不论从理论上来分析,还是从对自己的体验,都可以证明,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甚至没有一个“我”存在,那又有什么好执着的呢?

  

  不过虽然因缘在变化,但是当下还是有暂时的现象存在。

就像一朵花,你今天看它可能好漂亮、好可爱,可是过了几天,它就会凋谢,不漂亮、不可爱了,可能要换另外一朵花。

既然知道事实如此,就不需要对这朵花太执着。

因为花开、花谢,是自然现象,不需要太多的执着。

 

 1、我见,就是与生俱来与后天形成的自我执着之见。

  

  2、边执见,就是对人生与客观事物的只执单边片面见解。

边执见有常见与断见二种。

常见,就是执着认为人生与宇宙万物是固有的恒常不变的观点。

断见,就是执着认为人生与万物的存在是独立自成的,个体与外界无什么关系,生是自体生成存在,死就永远消亡。

边执见也是由先天与后天因素形成的。

  

  3、邪见,就是否定因果规律的见解,不承认宇宙人生万物的前因后果的自然规律,因而做事不会瞻前顾后,只看眼前,盲目行为,善与恶、苦与乐皆颠倒错位。

  

  4、见取见,就是认为自己的观点相比其他种种观点是最好最正确的,但实际并非如此,仅仅是个人的一种主观想象而已。

  

  5、戒禁见,就是一种不正确的不符合因果规律的戒律止禁,是一种错误的执着。

五种不正见的善恶性质分为二类:

第一类包括我见和边执见,属于非善非恶性质,但会引起烦恼障碍。

第二类包括邪见、见取见、戒禁见,属于不善性,依此见而行为就造成恶业。

  

  这五种不正见,若属后天形成的,只要经过善知识的教学,把颠倒的见解反转过来,就可消除。

若属先天带来的我见与边执见,须切实修行才能断除。

  

  (七)无惭无愧

  

  1、无惭,就是对自己的罪恶行为,内心无半点悔意,甚至自鸣得意的心理。

  

  2、无愧,就是对自己或别人损害他人或公益的罪行,不否定、无羞愧,反而赞赏的心理。

  无惭表示一个人不能认识自己,不能把握自己的人格,所以会做出一些犯罪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犯罪行为缺乏清醒的认识,不能自觉排斥与遣责,势必导致世风日下,祸患越来越多、越来越烈。

所以无惭无愧的心理是产生犯罪行为的根本。

  

  时时刻刻,看清自己心内的种种烦恼,以戒定慧三无漏学,修正身心,使自己心中的种种烦恼,得到消除,并转烦恼为菩提,直至修证成佛!

 嗔恨心就是对不喜欢的事物产生厌恶的心理。

其相应的心理有多种,如忿、恨、恼、嫉、复、害。

  

  1﹑忿,就是愤怒、暴恶。

  

  2、恨,就是怨恨。

由忿为先,怀恶不舍,怨结不解,耿耿于怀,甚至一辈子不忘。

  

  3、恼,就是热恼。

由忿恨为前导,种下嗔恨的种子,一触及现前违逆的情境,旧恨新仇,火起三千丈,欲恼乱对方使不得安宁。

  

  4、嫉,就是嫉妒,嫌贫爱富。

对于金钱、美女、名利、地位等等,为什么自己不如他人?

心内愤愤不平。

  

  5、复,就是报复心理。

以牙还牙,你做初一我做十

  

  五,此仇不报非君子的心理。

  

  6、害,就是损害。

由于上述的忿、恨、恼、嫉、复的前因后果,有仇报仇,有恨解恨的极端心理,弯弓搭箭,一触即发。

古今中外的人间灾变祸患就是因此而没完没了。

  

    由此可见,贪心、嗔恨心的极端发展,就引发杀盗淫妄种种的恶行。

  

(三)痴

  

  痴,就是无明,即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心理。

人们因为不了解因果,所以产生很多错误的观念,会不择手段去干一切事,自以为理所当然的好事,实际却完全是坏事。

所以,痴是产生罪恶行为的根本。

正因为痴迷,才有无惭无愧的表现,为什么面对罪恶会无惭无愧呢?

就因为失念和不正知。

  

  1、失念,就是掉失了善念,忘失善法。

为什么失念呢?

因为不正知。

  

  2、不正知,就是知见不正当。

对客观存在的种种事物境界知见不当,产生种种错误的见解,是非颠倒,善恶错乱,成为邪恶的染污的智慧,障碍正知的生起,自不免就会做出毁坏人生、伤害众生正当利益,毁犯法纪、戒律的行为,造成许多罪恶。

  

  (四)慢

  

  慢,就是傲慢的心理。

自高自大,老子天生第一,看不起别人。

这是以我为中心的根本心理之一,具体表现有七种:

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

与之相应的心理是无惭。

慢的七种表现可分为三类:

  

  1、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卑慢合为一类,是自己与他人不同差别的比较下,自以为是、自鸣得意,无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无法提高自己,团结他人的障碍心理。

  

  2、增上慢,是指修行人稍有一点感应,但未有实证,就自以为出神通得圣果,自立山头、开宗立派,妄自圣明的心理。

  

  3、邪慢,是无德的人妄称有德,以掩人耳目、虚伪包装的心理。

  

  (五)疑

  

  疑就是怀疑的心理。

怀疑一切,包括他人、事实、真理。

疑的表现就是不信。

  

  1、不信人,把好人也视作坏人,不相信任何人,认为天下的好人都失踪了。

  

  2、不信事实,主观虚妄臆想,不顾客观实际情况,自以为是的心理。

  

  3、不信真理,真理是宇宙人生的真实规律,人若能相信真理,就如顺水行舟而得心应手、一路平安。

人若不相信真理,不依真实的规律办事,就如逆水行舟,必然艰难凶险,祸患连连。

  

  

  诸种规律可概括为五大类,也称为五明:

  

  ①声明,就是研究语言声音方面的学问。

  

  ②工巧明,就是物质生产的各种科学技术。

  

  ③医方明,就是人体治病保健的科学。

  

  ④因明,就是逻辑科学,是人类高级思维探索真理的思想武器。

  

  ⑤内明,就是佛教彻悟宇宙人生根本的科学真理。

  

  

  五明可分为三种层次:

①②③属基本层次,④属中等层次,⑤属高级层次。

三层次架构相当于金字塔,基础不可缺,没有中层不可能发展到高层。

  

  (六)不正见

  

  不正见,就是对真理颠倒推度的心理。

把正看作邪,把邪当作正的颠倒见解。

与之相应的心理是无愧。

不正见的具体表现有五种:

  

  1、我见,就是与生俱来与后天形成的自我执着之见。

  

  2、边执见,就是对人生与客观事物的只执单边片面见解。

边执见有常见与断见二种。

常见,就是执着认为人生与宇宙万物是固有的恒常不变的观点。

断见,就是执着认为人生与万物的存在是独立自成的,个体与外界无什么关系,生是自体生成存在,死就永远消亡。

边执见也是由先天与后天因素形成的。

  

  3、邪见,就是否定因果规律的见解,不承认宇宙人生万物的前因后果的自然规律,因而做事不会瞻前顾后,只看眼前,盲目行为,善与恶、苦与乐皆颠倒错位。

  

  4、见取见,就是认为自己的观点相比其他种种观点是最好最正确的,但实际并非如此,仅仅是个人的一种主观想象而已。

  

  5、戒禁见,就是一种不正确的不符合因果规律的戒律止禁,是一种错误的执着。

    

  五种不正见的善恶性质分为二类:

第一类包括我见和边执见,属于非善非恶性质,但会引起烦恼障碍。

第二类包括邪见、见取见、戒禁见,属于不善性,依此见而行为就造成恶业。

  

人人有种种烦恼,烦就是烦闷、烦扰;恼是恼乱、热恼。

烦恼就是感到烦闷苦痛、心神高度不安的心理。

烦恼不去除,人无法自在。

要断烦恼就得先认识烦恼,看看烦恼究竟是什么性质,在身心中发生什么活动,然后针对它予以有效的扑灭,身心就可得到清净,精神就可得安宁。

所以对烦恼的认识,是极端重要的。

烦恼如湍急的水流,如得不到截流、疏导,任其顺势而下,必将变成汹涌的激流,其破坏力量极为可怕,会导致危害自己与社会的犯罪后果。

因此对烦恼引起的犯罪心理防微杜渐,尤为必要。

  

(一)贪心

  

  贪心,简单说是对喜欢的东西的占有和执着的心理。

贪就是贪爱,总是不满足于己有的而要求更新的,欲求无限。

一方面回恋过去旧的,一方面又拼命追求未来新的,俗话叫“贪得无厌”。

有人说,人的爱以男女性爱为根本。

其实不尽然,情爱的根本应为“自体爱”,自体爱又称“我爱”。

有了我,我要作主宰,要作自由支配者。

我爱又必然引起对境界的爱著,即“我所爱”——境界爱。

我的家庭、身体、衣物、事业、朋友、国家、名誉、意见……由于对我爱著,想自立、想主宰、控制他人,想使与自我有关的一切从属于我。

 但是每个人都会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喜欢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于是这种贪心就可能引发出杀、盗、淫、妄种种罪行。

  

  与贪心相应的心理有以下几种。

1、骄,骄就是骄傲,自高自大,是贪爱自体的相应心理。

如认为自己相貌好、体格强、富裕、尊贵、才学高……看不起别人。

  

  2、悭,悭就是吝惜的心理,是与我所爱相应的心理,认为自己的财富学识是独有的,绝不可施舍于他人。

  

  3、诳,诳就是欺骗、欺诳,即骗子的心理。

贪爱未得时,想通过种种欺骗手段巧取的心理。

有人为名闻利养而沽名钓誉,诡诈虚伪诳惑于人,邪命自活。

今天假烟、假酒、假奶粉、假药、假票、假证、假乞丐、假和尚、假医、假警、假官、假公文、假政绩、假婚姻、假公司、假股票……满天飞,从官员到商人,从学者到农民,从精神到物质,从官场到市场,盛刮假风。

所以,人人都得为道德沦丧负责。

人们是怎样走上这样一条没有诚信、没有声誉、没有畏惧、没有神圣的绝路上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财色名食睡,成为人们疯狂追逐的目的时,于是干什么都不再需要规矩,不再需要负责任,不再需要畏惧了。

当一个人什么都不怕了,就是最可怕的事。

  

  4、谄,谄就是作伪的心理,隐藏自己过失并奉承他人,以免名利有损,如拍马屁、行贿等。

诳与谄的不同是,诳以欺骗来争取名利;谄以奉承来保存与赚取名利。

行谄者,行为不光明,擅长巧言令色、奴颜婢膝、取悦于人,一味迎合他人心意欲望,以迷惑他人,曲心掩饰丑恶。

谄具有贪与愚痴混合的心理。

如矫设奇异的威仪,或财粗或色艳,以博人喜而谋私利;或伪装自己才德高超,谄媚于世。

谄是专制制度的一大特色。

  

(二)嗔恨心

  

  嗔恨心就是对不喜欢的事物产生厌恶的心理。

其相应的心理有多种,如忿、恨、恼、嫉、复、害。

  

  1﹑忿,就是愤怒、暴恶。

  

  2、恨,就是怨恨。

由忿为先,怀恶不舍,怨结不解,耿耿于怀,甚至一辈子不忘。

  

  3、恼,就是热恼。

由忿恨为前导,种下嗔恨的种子,一触及现前违逆的情境,旧恨新仇,火起三千丈,欲恼乱对方使不得安宁。

  

  4、嫉,就是嫉妒,嫌贫爱富。

对于金钱、美女、名利、地位等等,为什么自己不如他人?

心内愤愤不平。

  

  5、复,就是报复心理。

以牙还牙,你做初一我做十

  

五,此仇不报非君子的心理。

  

  6、害,就是损害。

由于上述的忿、恨、恼、嫉、复的前因后果,有仇报仇,有恨解恨的极端心理,弯弓搭箭,一触即发。

古今中外的人间灾变祸患就是因此而没完没了。

  

    由此可见,贪心、嗔恨心的极端发展,就引发杀盗淫妄种种的恶行。

  

(三)痴

  

  痴,就是无明,即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心理。

人们因为不了解因果,所以产生很多错误的观念,会不择手段去干一切事,自以为理所当然的好事,实际却完全是坏事。

所以,痴是产生罪恶行为的根本。

正因为痴迷,才有无惭无愧的表现,为什么面对罪恶会无惭无愧呢?

就因为失念和不正知。

  

  1、失念,就是掉失了善念,忘失善法。

为什么失念呢?

因为不正知。

  

  2、不正知,就是知见不正当。

对客观存在的种种事物境界知见不当,产生种种错误的见解,是非颠倒,善恶错乱,成为邪恶的染污的智慧,障碍正知的生起,自不免就会做出毁坏人生、伤害众生正当利益,毁犯法纪、戒律的行为,造成许多罪恶。

  

  (四)慢

  

  慢,就是傲慢的心理。

自高自大,老子天生第一,看不起别人。

这是以我为中心的根本心理之一,具体表现有七种:

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

与之相应的心理是无惭。

慢的七种表现可分为三类:

  

  1、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卑慢合为一类,是自己与他人不同差别的比较下,自以为是、自鸣得意,无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无法提高自己,团结他人的障碍心理。

  

  2、增上慢,是指修行人稍有一点感应,但未有实证,就自以为出神通得圣果,自立山头、开宗立派,妄自圣明的心理。

  

  3、邪慢,是无德的人妄称有德,以掩人耳目、虚伪包装的心理。

(五)疑

  

  疑就是怀疑的心理。

怀疑一切,包括他人、事实、真理。

疑的表现就是不信。

  

  1、不信人,把好人也视作坏人,不相信任何人,认为天下的好人都失踪了。

  

  2、不信事实,主观虚妄臆想,不顾客观实际情况,自以为是的心理。

  

  3、不信真理,真理是宇宙人生的真实规律,人若能相信真理,就如顺水行舟而得心应手、一路平安。

人若不相信真理,不依真实的规律办事,就如逆水行舟,必然艰难凶险,祸患连连。

  

  

  诸种规律可概括为五大类,也称为五明:

  

  ①声明,就是研究语言声音方面的学问。

  

  ②工巧明,就是物质生产的各种科学技术。

  

  ③医方明,就是人体治病保健的科学。

  

  ④因明,就是逻辑科学,是人类高级思维探索真理的思想武器。

  

  ⑤内明,就是佛教彻悟宇宙人生根本的科学真理。

  

五明可分为三种层次:

①②③属基本层次,④属中等层次,⑤属高级层次。

三层次架构相当于金字塔,基础不可缺,没有中层不可能发展到高层。

  

  (六)不正见

  

  不正见,就是对真理颠倒推度的心理。

把正看作邪,把邪当作正的颠倒见解。

与之相应的心理是无愧。

不正见的具体表现有五种:

  

  1、我见,就是与生俱来与后天形成的自我执着之见。

  

  2、边执见,就是对人生与客观事物的只执单边片面见解。

边执见有常见与断见二种。

常见,就是执着认为人生与宇宙万物是固有的恒常不变的观点。

断见,就是执着认为人生与万物的存在是独立自成的,个体与外界无什么关系,生是自体生成存在,死就永远消亡。

边执见也是由先天与后天因素形成的。

  

  3、邪见,就是否定因果规律的见解,不承认宇宙人生万物的前因后果的自然规律,因而做事不会瞻前顾后,只看眼前,盲目行为,善与恶、苦与乐皆颠倒错位。

  

  4、见取见,就是认为自己的观点相比其他种种观点是最好最正确的,但实际并非如此,仅仅是个人的一种主观想象而已。

  

  5、戒禁见,就是一种不正确的不符合因果规律的戒律止禁,是一种错误的执着。

五种不正见的善恶性质分为二类:

第一类包括我见和边执见,属于非善非恶性质,但会引起烦恼障碍。

第二类包括邪见、见取见、戒禁见,属于不善性,依此见而行为就造成恶业。

  

  这五种不正见,若属后天形成的,只要经过善知识的教学,把颠倒的见解反转过来,就可消除。

若属先天带来的我见与边执见,须切实修行才能断除。

  

  (七)无惭无愧

  

  1、无惭,就是对自己的罪恶行为,内心无半点悔意,甚至自鸣得意的心理。

  

  2、无愧,就是对自己或别人损害他人或公益的罪行,不否定、无羞愧,反而赞赏的心理。

  无惭表示一个人不能认识自己,不能把握自己的人格,所以会做出一些犯罪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犯罪行为缺乏清醒的认识,不能自觉排斥与遣责,势必导致世风日下,祸患越来越多、越来越烈。

所以无惭无愧的心理是产生犯罪行为的根本。

  

  时时刻刻,看清自己心内的种种烦恼,以戒定慧三无漏学,修正身心,使自己心中的种种烦恼,得到消除,并转烦恼为菩提,直至修证成佛!

看清自己心内的种种烦恼

 

  人有种种烦恼,烦就是烦闷、烦扰;恼是恼乱、热恼。

烦恼就是感到烦闷苦痛、心神高度不安的心理。

烦恼不去除,人无法自在。

要断烦恼就得先认识烦恼,看看烦恼究竟是什么性质,在身心中发生什么活动,然后针对它予以有效的扑灭,身心就可得到清净,精神就可得安宁。

所以对烦恼的认识,是极端重要的。

烦恼如湍急的水流,如得不到截流、疏导,任其顺势而下,必将变成汹涌的激流,其破坏力量极为可怕,会导致危害自己与社会的犯罪后果。

因此对烦恼引起的犯罪心理防微杜渐,尤为必要。

  

  

(一)贪心

  

  贪心,简单说是对喜欢的东西的占有和执着的心理。

贪就是贪爱,总是不满足于己有的而要求更新的,欲求无限。

一方面回恋过去旧的,一方面又拼命追求未来新的,俗话叫“贪得无厌”。

有人说,人的爱以男女性爱为根本。

其实不尽然,情爱的根本应为“自体爱”,自体爱又称“我爱”。

有了我,我要作主宰,要作自由支配者。

我爱又必然引起对境界的爱著,即“我所爱”——境界爱。

我的家庭、身体、衣物、事业、朋友、国家、名誉、意见……由于对我爱著,想自立、想主宰、控制他人,想使与自我有关的一切从属于我。

  

  但是每个人都会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喜欢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于是这种贪心就可能引发出杀、盗、淫、妄种种罪行。

  

  与贪心相应的心理有以下几种。

  

  1、骄,骄就是骄傲,自高自大,是贪爱自体的相应心理。

如认为自己相貌好、体格强、富裕、尊贵、才学高……看不起别人。

  

  2、悭,悭就是吝惜的心理,是与我所爱相应的心理,认为自己的财富学识是独有的,绝不可施舍于他人。

  

  3、诳,诳就是欺骗、欺诳,即骗子的心理。

贪爱未得时,想通过种种欺骗手段巧取的心理。

有人为名闻利养而沽名钓誉,诡诈虚伪诳惑于人,邪命自活。

今天假烟、假酒、假奶粉、假药、假票、假证、假乞丐、假和尚、假医、假警、假官、假公文、假政绩、假婚姻、假公司、假股票……满天飞,从官员到商人,从学者到农民,从精神到物质,从官场到市场,盛刮假风。

所以,人人都得为道德沦丧负责。

  

  人们是怎样走上这样一条没有诚信、没有声誉、没有畏惧、没有神圣的绝路上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财色名食睡,成为人们疯狂追逐的目的时,于是干什么都不再需要规矩,不再需要负责任,不再需要畏惧了。

当一个人什么都不怕了,就是最可怕的事。

  

  4、谄,谄就是作伪的心理,隐藏自己过失并奉承他人,以免名利有损,如拍马屁、行贿等。

诳与谄的不同是,诳以欺骗来争取名利;谄以奉承来保存与赚取名利。

行谄者,行为不光明,擅长巧言令色、奴颜婢膝、取悦于人,一味迎合他人心意欲望,以迷惑他人,曲心掩饰丑恶。

谄具有贪与愚痴混合的心理。

如矫设奇异的威仪,或财粗或色艳,以博人喜而谋私利;或伪装自己才德高超,谄媚于世。

谄是专制制度的一大特色。

  

  

(二)嗔恨心

  

  嗔恨心就是对不喜欢的事物产生厌恶的心理。

其相应的心理有多种,如忿、恨、恼、嫉、复、害。

  

  1﹑忿,就是愤怒、暴恶。

  

  2、恨,就是怨恨。

由忿为先,怀恶不舍,怨结不解,耿耿于怀,甚至一辈子不忘。

  

  3、恼,就是热恼。

由忿恨为前导,种下嗔恨的种子,一触及现前违逆的情境,旧恨新仇,火起三千丈,欲恼乱对方使不得安宁。

  

  4、嫉,就是嫉妒,嫌贫爱富。

对于金钱、美女、名利、地位等等,为什么自己不如他人?

心内愤愤不平。

  

  5、复,就是报复心理。

以牙还牙,你做初一我做十

  

  五,此仇不报非君子的心理。

  

  6、害,就是损害。

由于上述的忿、恨、恼、嫉、复的前因后果,有仇报仇,有恨解恨的极端心理,弯弓搭箭,一触即发。

古今中外的人间灾变祸患就是因此而没完没了。

  

    由此可见,贪心、嗔恨心的极端发展,就引发杀盗淫妄种种的恶行。

  

(三)痴

  

  痴,就是无明,即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心理。

人们因为不了解因果,所以产生很多错误的观念,会不择手段去干一切事,自以为理所当然的好事,实际却完全是坏事。

所以,痴是产生罪恶行为的根本。

正因为痴迷,才有无惭无愧的表现,为什么面对罪恶会无惭无愧呢?

就因为失念和不正知。

  

  1、失念,就是掉失了善念,忘失善法。

为什么失念呢?

因为不正知。

  

  2、不正知,就是知见不正当。

对客观存在的种种事物境界知见不当,产生种种错误的见解,是非颠倒,善恶错乱,成为邪恶的染污的智慧,障碍正知的生起,自不免就会做出毁坏人生、伤害众生正当利益,毁犯法纪、戒律的行为,造成许多罪恶。

  

  (四)慢

  

  慢,就是傲慢的心理。

自高自大,老子天生第一,看不起别人。

这是以我为中心的根本心理之一,具体表现有七种:

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

与之相应的心理是无惭。

慢的七种表现可分为三类:

  

  1、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卑慢合为一类,是自己与他人不同差别的比较下,自以为是、自鸣得意,无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无法提高自己,团结他人的障碍心理。

  

  2、增上慢,是指修行人稍有一点感应,但未有实证,就自以为出神通得圣果,自立山头、开宗立派,妄自圣明的心理。

  

  3、邪慢,是无德的人妄称有德,以掩人耳目、虚伪包装的心理。

  

  (五)疑

  

  疑就是怀疑的心理。

怀疑一切,包括他人、事实、真理。

疑的表现就是不信。

  

  1、不信人,把好人也视作坏人,不相信任何人,认为天下的好人都失踪了。

  

  2、不信事实,主观虚妄臆想,不顾客观实际情况,自以为是的心理。

  

  3、不信真理,真理是宇宙人生的真实规律,人若能相信真理,就如顺水行舟而得心应手、一路平安。

人若不相信真理,不依真实的规律办事,就如逆水行舟,必然艰难凶险,祸患连连。

  

  

  诸种规律可概括为五大类,也称为五明:

  

  ①声明,就是研究语言声音方面的学问。

  

  ②工巧明,就是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