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377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

1.为延长舰船服役寿命可采用的电化学防腐的方法有①舰体与直流电源相连②舰体上镶嵌某种金属块。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方法①中舰体应连电源的正极B.方法②中镶嵌金属块可以是锌

C.方法①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方法②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B

【解析】

舰体是由钢板做的。

方法①,舰体与电源相连,必须与电源负极相连,故A错;B.方法②舰体镶嵌一些金属块,必须是比铁活泼的金属,构成原电池做负极,如锌等,故B正确;C.方法②舰体镶嵌一些金属块,这种方法叫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C错误;D.方法①,航母舰体与电源相连,这种方法叫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故D错误;答案:

B。

2.元素R、X、T、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

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

 X

 X2-

C.R与Q的原子序数相差16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T

【答案】C

【解析】

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R是F元素,由元素R、X、T、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以知道X是S元素、T是Cl元素、Q是Br元素。

A.同一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所以X;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R>T,,所以非金属性X,故A正确;B.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特征,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Q-为Br是第四周期元素,X是S元素为第三周期元素,所以简单离子半径:

X2--,故B正确;C.R的原子序数是9、Q的原子序数是35,则R与Q的电子数的差=35-9=26,故C错误;D.HT的分子式为HCl,HR的分子式为HF,因为非金属性F>Cl,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T,故D正确;答案:

C。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的位构性的知识。

根据元素周期表和物质的性质即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判断元素的种类,根据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

3.结合下表已知信息,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物质及其编号

分子式

沸点/℃

水溶性

甘油

C3H8O3

259

1.2-丙二醇

C3H8O2

188

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乙醇

C2H6O

197.3

丙烷

C3H8

-42.1

难溶于水

 

A.①、②、③属于一元饱和醇

B.可推测出乙二醇的沸点应低于乙醇的沸点

C.用蒸馏法可将②与③从其混合液中分离出来

D.醇分子之间、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均能形成氢键

【答案】D

【解析】

A.①甘油为丙三醇属于三元醇、②1,2-丙二醇为二元醇、③乙醇属于一元饱和醇,故A错误;B.氢键越多沸点越高,即羟基越多沸点越高乙二醇分子中的羟基数目比乙醇多,其分子之间可以形成的氢键多,所以其沸点高于乙醇的沸点,B错误;C.因为②为1,2-丙二醇,其沸点为188℃、③为乙醇其沸点为197.3℃,沸点相差不大,不可用蒸馏法可将②与③从其混合液中分离出来,故C错误;D.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所以醇分子之间、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均能形成氢键,故D正确;答案:

D。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分离的方法。

有机物的分离根据沸点的不同,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物质的溶解性和沸点与氢键有关,氢键越多,物质的溶解性越大,沸点越高。

4.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加人试剂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选项

离子组

加入试剂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

Fe3+、I-、Cl-

NaOH溶液

Fe3++30H-=Fe(OH)3↓

B

K+、ClO-、SO42-

盐酸

H++C10-=HClO

C

K+、OH-、Cl-

过量SO2

SO2+0H-=HSO3-

D

H+、Fe2+、SO42-

Ba(NO3)2溶液

S042-+Ba2+=BaSO4↓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因为Fe3+具有强氧化性,I-具有强还原性,两者不能共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所以加NaOH溶液后,不会发生Fe3++3OH-=Fe(OH)3↓,故A错误;B.因为H++ClO-

HClO为可逆反应,故B错误;C过量SO2与OH-反应的方程式为:

SO2+OH-=HSO3-故C正确;D.因为H+、Fe2+、SO42-加入Ba(NO3)2溶液后发生反应为:

4H++3Fe2++SO42-+NO3-+Ba2+=3Fe3++BaSO4↓+NO

+2H2O,故D错误;答案:

C。

点睛:

考查离子共存的知识。

离子共存的条件是:

离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能发生双水解的离子、能形成络合物的离子之间不能共存。

解答此题时抓住这些条件即可。

5.用下图装置进行①中实验,对应②中现象正确,且能达成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①中实验

②中现象

实验目的

A

将浸透石蜡油的石棉加热

Br2的CCl4溶液褪色

石蜡裂解产物中含有烯烃

B

加热NH4Cl固体

酚酞溶液变红

制备氨气并检验氨气性质

C

加热NaHCO3与Na2CO3混合粉末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验证 NaHCO3具有热不稳定性

D

加热铁粉及湿棉花

肥皂水中有气泡冒出

Fe 与H2O发生了置换反应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A.Br2的CCl4溶液褪色说明石蜡油分解产生了不饱和烃发生了加成反应的,故A正确;B.加热NH4Cl固体分解生成NH3和HCl混合气体,所以不能用加热NH4Cl固体分解制取NH3,故B错误;C加热NaHCO3与Na2CO3混合粉末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不可以证明是NaHCO3固体受热发生分解,故C错误;D.加热试管气体体积膨胀也会导致肥皂水中产生气泡并上浮,不能说明铁粉与水蒸气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H2,故D错误;答案:

A。

6.已知液氨的性质与水相似。

T℃时,NH3 + NH3 

NH4++NH2- ,NH4+的平衡浓度为1×10-15mol/L,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此温度下液氨的离子积为1×10-17

B.在液氨中放入金属钠,可生成NaNH2

C.恒温下,在液氨中加入NH4Cl,可使液氨的离子积减小

D.降温,可使液氨电离平衡逆向移动,且c(NH4+)

【答案】B

【解析】

A.由电离方程式知,NH4+与NH2-的离子平衡浓度相等都为1×10-15mol/L,根据水的离子积得液氨的离子积K=c(NH2-).c(NH4+)=1×10-30,故A错误;B.由钠与水反应可推知,2Na+2NH3=2NaNH2+H2↑,故B正确;C、虽然加入NH4Cl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H4+的浓度增大,但由水的离子积可以知道,其大小只与温度有关,与离子浓度无关,故C错误;D、因为电离是吸热反应,所以降温NH3+NH3

NH4++NH2-平衡向逆向移动,c(NH4+)=c(NH2-)都减小,故D错误;答案:

B。

7.Al、Mg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I.用废铝渣制备Al(OH)3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假设反应①杂质不反应。

(1)A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试剂X的名称______。

(2)溶液A显酸性的原因可能是(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盐酸过量;b.____________。

II.用镁硅酸盐矿石制备高纯度Mg(OH)2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①溶液M中除含Mg2+、SO42-外,还含少量Fe3+、Al3+、Fe2+等离子;

②Mg2+与氨水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1)向溶液M中先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产生的沉淀有_____。

H2O2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N中Mg2+的装化率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T1之后,Mg,2+的转化率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三周期第IIIA族

(2).氨水(3).Al3++3H2O

Al(OH)3+3H+(4).H2O2溶液(5).Al(OH)3、Fe(OH)3(6).2Fe2++2H++H2O2=2Fe3++2H2O(7).体系温度升高,NH3·H2O 分解而致浓度降低,故Mg2+转化率降低

【解析】

I.

(1)Al为13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1,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IIIA族。

因为Al(OH)3能溶于过量的强碱,不溶于弱碱,所以根据图分析试剂X应为氨水。

(2)因为溶液A中含有的离子为Al3+和Mg2+,还可能是盐酸过量,所以溶液显酸性的原因可能是 a.盐酸过量;也可能是Al3+发生水解反应了,其方程式为Al3++3H2O

Al(OH)3+3H+。

II.

(1)因为①溶液M中除含Mg2+、SO42-外,还含少量Fe3+、 Al3+、Fe2+等离子,为了除去Fe3+、 Al3+、Fe2+应先把Fe2+氧化成Fe3+,又不能增加新杂质,所以向溶液M中先加入H2O2溶液氧化Fe2+,其反应方程式为:

2Fe2++2H++H2O2=2Fe3++2H2O;加MgO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使Fe3+、Al3+产生Al(OH)3、Fe(OH)3的沉淀。

答案:

H2O2溶液Al(OH)3、Fe(OH)32Fe2++2H++H2O2=2Fe3++2H2O。

(2)据Mg2+转化率随温度t的变化示意图可以知道,因为氨水与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镁离子的转化率增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NH3·H2O分解而致浓度降低,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氨水的浓度减小,所以T1之后会导致Mg2+转化率减小。

答案:

体系温度升高,NH3·H2O 分解而致浓度降低,故Mg2+转化率降低。

8.有机物N是制备某药品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产物和条件已略):

已知:

 RCN

RCOOH

RCOCl

RCOOR'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其分子共平面的原子数目为____________。

(2)B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F的名称为_______。

(3) P是比A相对分子质量大28的同系物,P的所有可能的结构(含p)数目为______。

写出P的属于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5)已知:

參照上述流程,设计以G为原料制备K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H2=CH2

(2).6(3).羟基(4).氧化反应(5).甲苯(6).5(7).

(8).

(9).

【解析】

(1)已知A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则A的摩尔重量为M=p.VM=1.25g/L

22.4L/mol=28g/mol

因为A为烯烃,所以的分子式为C2H4,其结构简式为CH2=CH2,空间构型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共面;所以乙烯的分子共平面的原子数目为6。

答案:

CH2=CH26。

(2)由图

A的结构简式为CH2=CH2,与水发生了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所以B的官能团名称为羟基。

根据条件知 ①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所以①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F为芳香烃,分子式为C7H8符合苯同系物通式,所以F的名称为甲苯。

答案:

羟基氧化反应甲苯。

(3)因为 P是比A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大28的同系物,所以P的分子式为C4H8,同分异构体有1-丁烯,2-丁烯,2-甲基丙烯,环丁烷、甲基环丙烷五种。

P的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答案:

5

(4)由框图条件分析知道A为乙烯,B为乙醇,C为乙醛,D为乙酸,再根据已知

知E为CH3COCl;由

逆推知M为

逆推知K为

,所以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5)由已知:

參照上述流程,知以G为原料制备K的合成路线

9.利用酸解法制钛白粉产生的废液生产铁红(Fe2O3) 和补血剂乳酸亚铁的生产工业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TiOSO4在大量水中加热条件下可完全水解成为TiO2·xH2O沉淀。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加入适量铁屑的目的是_________。

TiOSO4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步骤②的系列操作中,需要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再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其中洗涤液选用稀硫酸替代水的优点有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4)某兴趣小组学生以铁屑、稀硫酸、NH4HCO3 溶液为原料,欲用下图装置,利用步骤④反应,达到制备FeCO3的目的。

i. NH4HCO3溶液应盛放在装置(填字母)_______中。

 该装置中涉及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ii.达成步骤④反应的操作是__________。

(5)测定步骤②中所得晶体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

称取ag晶体样品,配成100.00 mL溶液,取出25.00 mL溶液,用硫酸酸化的0. 1000 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杂质不与KMnO4溶液反应)。

平行有效实验滴定消耗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 mL。

则所得晶体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设M(FeSO4·7H2O)= b g/mol,用含a、b的表达式表示】_________。

【答案】

(1).将Fe3+还原为Fe2+ ,消耗部分H+

(2).TiOSO4+(x+1)H2O(过量)

TiO2·xH2O↓+H2SO4(3).氮气氛围或铁粉过量(4).硫酸过量(5).减少晶体的溶解,提高产率(6).4FeSO4+O2

2Fe2O3+4SO3(7).C(8).Fe2++2HCO3-=FeCO3↓+H2O+CO2↑(9).待检验D导管导出的气体纯净后,关闭活塞3,打开活塞2(10).(0.04b/a) x100%

【解析】

(1)由实验目的知要制乳酸亚铁就得把Fe3+还原为Fe2,步骤①加入适量铁屑的目的是将Fe3+还原为Fe2+,同时铁还可以和酸反应消耗部分H+。

TiOSO4完全水解生成TiO2·xH2O和H2SO4,其化学方程式为TiOSO4+(x+1)H2O(过量)

TiO2·xH2O↓+H2SO4。

(2)为了防止在加热过程中Fe2+ 被氧化和水解,所以步骤②操作中需要控制在氮气氛围或铁粉过量或硫酸过量的条件下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其中洗涤液选用稀硫酸替代水的优点有减少晶体的溶解,提高产率。

(3)步骤③是生成的的FeSO4被氧气氧化制铁红的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FeSO4+O2

2Fe2O3+4SO3。

i步骤④反应是FeSO4和NH4HCO3反应制取FeCO3。

所以NH4HCO3溶液应盛放在C装置中。

该装置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2HCO3-=FeCO3↓+H2O+CO2↑。

ii.因为亚铁离子很不稳定,容易被氧气氧化,因此要完成步骤④必须先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所以达成步骤④反应的操作是待检验D导管导出的气体纯净后,关闭活塞3,打开活塞2即可。

(5)亚铁离子会被高锰酸钾氧化为三价铁离子,KMnO4被还原为+2价的锰离子,根据电子守恒,即FeSO4·7H2O-KMnO4,消耗0.1000mol/LKMnO4溶液20.00mL,所以晶体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0.1000mol/L

0.02

b

)/ag]

100%=(0.04b/a)x100%,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0.04b/a)x100%。

10.合成氨在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N2(g)+3H2(g)

2NH3(g)△H<0。

向恒温恒容密闭的反应容器中投料1 mol N2、3 mol H2,在不同温度下分别达平衡时,混合气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曲线A、B、C对应的温度是由低到高依次是(填代表曲线的字母)_______。

图中X、Y、Z点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填“>”“<”或“=”):

 K(X)__K(Y)_____K(Z).

②既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有能提高H2的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

③Y点对应的H2的转化率是_______;若仅将起始投料均加倍,其他条件不变,达新平衡时,则H2的转化率将会(填“升高”、“降低”或“不变”)_______。

(2)电解法合成氨因其原料转化率大幅度提高,有望代替传统的工业合成氨工艺。

电解法合成氨的两种原理及装置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①图甲a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图乙d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若图甲和图乙装置的通电时间相同、电流强度相等,电解效率分别为80%和60%,则两种装置中产生氨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答案】

(1).A

(2).=(3).>(4).加压或增大N2的浓度(5).75%(6).升高(7).H2-2e-=2H+(8).N2+3H2O+6e-=2NH3+3O2-(9).4:

3

【解析】

(1)因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相同压强下,投料相同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氨气的含量减小,所以①曲线A、B、C对应的温度是由低到高依次是.A

因为K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化学反应平衡常数不变,图中X、Y在同一条曲线上所以平衡常数相等,Z点氨的转化率低,所以温度高,因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降低,所以X、Y、Z点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 K(X)=K(Y)>K(Z)。

②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升高温度,增大压强、提高浓度,加催化剂;要提高H2的转化率需要化学平衡正向移动,结合两方面因素,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压或增大N2的浓度。

③根据反应:

N2(g)+3H2(g)

2NH3(g)

初始量(mol)130

变化量(mol)x3x2x

Y点量(mol)1-x3-3x2x

Y点时氨气的质量分数为60%,所以[2x/(1-x+3-3x+2x)]

100%=60%x=0.75mol,Y点对应的H2的转化率是为[(3

0.75mol)/3mol]

100%=75%。

若仅将起始投料均加倍,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增加起始投料达新平衡时,则H2的转化率将升高。

答案:

75%升高。

(2)①根据图示甲可知电解时a为阳极,氢气在阳极放电生成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H2-2e-=2H+,据图示乙可知电解时d电极为阴极,氮气和水在阴极放电生成氨气和O2-,电极反应式为:

N2+3H2O+6e- =2NH3+3O2-;

②图甲中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N2+6e-+6H+=2NH3,图乙中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N2+3H2O+6e-=2NH3+3O2-,生成1mol氨气,反应均转移3mol电子,则通电时间相同、电流强度相等,电解效率分别为80%和60%时,图甲和图乙装置生成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之比1×80%:

1×60%=4: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