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8853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6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输送机司机复训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安全投入、促进安全状况好转

4.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

5.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6.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

1-2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新发展

一、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及意义

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达到一定目标而确定的指导思想和遵循原则。

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是党和国家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而确立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原则,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是强调安全、突出安全、安全优先,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要求各级政府和煤矿领导及职工把安全生产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当生产建设于安全发生矛盾时安全是第一位的,要树立人是最宝贵的思想,努力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处理不生产、措施不落实不生产;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产经营的各项指标。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前提条件。

要实现安全第一,必须以预防为主。

要不断地查找隐患,谋事在先,尊重科学,探索规律,采取有效的事前控制措施,防微杜溅、防患于未然,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目标原则和手段措施的关系。

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很难落实;

坚持安全第一才能自觉地或科学地预防,达到预期目的;

反之只有坚持预防为主,才能减少事故、消灭隐患,才能做到安全生产。

综合治理:

是指预防事故和危害的一种最佳方法。

它是从系统工程的原理出发,全方位多因素地研究事故的预防方法和根治措施。

“综合治理”包括改善行政、技术、安全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采用新技术、新装备以及开展科研和教育培训。

整体推进:

是指贯彻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三并重原则,实行综合治理后要达到的目的。

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安全生产抓好了,以此推动煤矿各项工作。

以安全促生产、以安全促效益、以安全促稳定,促进煤矿的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课堂小结:

简单介绍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讨论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讲授了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及意义。

希望学员对我国的煤矿安全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布置作业:

1.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2.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的对策?

3、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内容是什么?

1-3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1、了解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2、熟悉和理解主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立法目的、意义和内容

3、理解和掌握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违法行为及法律制度。

1、主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立法目的、意义和内容。

2、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违法行为及法律制度。

主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立法目的、意义和内容。

一、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发展较快,煤矿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

主要有四个部分:

一是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

二是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

三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地方性法规;

四是国务院有关部委、省级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和地方规章。

二、主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一)《安全生产法》

1、立法的目的和意义

《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由第九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同日由国家主席江泽民签发命令予以公布,于2002年11月1日实施。

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促进经济的发展。

其意义是四个需要,即:

一是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安全监察依法行政的需要;

二是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的需要,三是依法制裁安全生产违法犯罪的需要;

四是建立和完善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需要。

2、《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

3、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二)《矿山安全法》

1、立法的目的;

防止矿山事故,保护矿山职工的人身安全,促进采矿工业健康发展,健全矿山法规。

2、《矿山安全法》的指导思想

坚持保护矿山职工生命安全的宗旨,从实际出发,做到劳动部门监督与矿山企业主管部门的管理结合、国家监督和民众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级生产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

该法共8章50条。

(三)《煤炭法》

目的:

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煤炭资源,规范煤炭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和保障煤炭行业的发展。

意义:

是为煤炭的生产、经营活动确立了基本原则,从而使煤炭行业在法制轨道上健康发展。

2、《煤炭法》的主要内容:

该法共八章81条。

(四)《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1、《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的立法背景和立法目的

背景:

一是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是煤矿安全检察机构开展工作的需要;

三是改革和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客观需要。

2、《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的主要内容:

共有五章50条。

(五)《煤矿安全规程》

1、《煤矿安全规程》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的安全,防止煤矿事故。

是规范煤矿工作,加强管理和监察执法,遏止重大、特大事故、保护职工安全和健康,保证和促进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和煤矿安全状况稳定好转,为国家步入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2、《煤矿安全规程》的主要内容:

共有四篇751条。

(六)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1、立法的目的及适用范围

为了制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规范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工作保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进行安全生产。

适用条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程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2、主要内容:

《处罚办法》共有6章78条。

三、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违法行为及法律制度

1、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定义务或者做出的法律禁止的行为.

2、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者对其违法所造成的对社会和受害者的危害应承担的法律效果。

3、法律制裁是有国家专门机关根据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所实施的惩罚性制裁措施。

法律制裁可分为:

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

4、犯罪极其特征

1)犯罪:

凡是违反刑法危害社会而应受到刑事处罚的称为犯罪。

2)犯罪的分类:

根据犯罪的主观心态可分为:

①故意犯罪;

②过失犯罪。

3)犯罪的特征:

①具有社会危害性;

②刑事违法性;

③应受惩罚性。

5、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违法行为举例

本次课主要讲授了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违法行为及法律制裁等内容,要求理解和掌握。

1、《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什么?

2、《煤矿安全规程》制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3、什么是违法、法律制裁和犯罪?

 

3

2-1矿井通风

2-2矿井瓦斯防治

1、了解井下空气主要成分及其性质,掌握井下有害气体。

2、了解矿井气候条件及《规程》的相关规定。

3、理解和掌握矿井通风的任务、方法和网络设施。

4、了解瓦斯的基本概念、存在状态及其性质。

5、理解并掌握矿井瓦斯的涌出及危害。

6、理解和掌握瓦斯爆炸的条件、预防瓦斯积聚的措施。

1、井下有害气体。

2、理解和掌握瓦斯爆炸的条件、预防瓦斯积聚的措施。

理解和掌握瓦斯爆炸的条件、预防瓦斯积聚的措施

2-1矿井通风

一、井下空气主要成分

1、地面空气主要成分

地面空气的主要成分是:

氧气占20.96%,氮气占79%,二氧化碳占0.04%。

2、井下空气主要成分及性质

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因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和煤岩中涌出各种气体,其成分种类将增多,各成分的浓度也会发生变化。

氧气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

人静止时的耗氧量为0.25l/min,在工作时的耗氧量为1~3l/min。

当氧气浓度小于17%时,呼吸困难,心跳加快;

当氧气浓度小于15%时,无力进行劳动;

当氧气浓度小于12%时,有生命危险。

当氧气浓度小于3%时,立即死亡。

氧气能助燃。

《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20%。

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会发生下列变化:

(1)氧气浓度减少;

(2)混入各种有害和爆炸气体;

(3)混入煤尘、岩尘等固体颗粒;

(4)空气温度、湿度和压力发生变化。

3、矿井中的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氨气(NH3)、硫化氢(H2S)。

《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做了规定,见表。

4、煤矿井下爆破中产生的有害气体

在井下爆破作业中,常常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等气体,其中有的有毒,有的能燃烧或爆炸。

二、矿井气候条件

矿井气候条件是温度、湿度风速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1、温度。

井下空气的温度直接影响人体的散热。

《规程》规定,进风井口空气的温度必须大于20C,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的温度不得超过260C,机电硐室的温度不得超过300C。

对人最有利的温度为15~200C。

2、湿度。

井下空气的湿度较大,甚至达100%,对人最有利的湿度为50~60%。

3、风速。

风速的大小直接影响散热的效果,风速不应该超过8m/s,因而,《规程》对风速做了相应的规定。

见表。

三、矿井通风

1、通风的任务

(1)保证人员的呼吸

(2)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3)调节矿井气候条件。

2、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法、通风方式、通风网路的总称。

通风方式:

指进、回风井的布置方式。

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区域式。

通风方法:

主要通风机对矿井供风的方式。

分为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

通风网路:

巷道的连接方式。

有串联、并联和角连。

3、采煤工作面的通风有上行风和下行风。

我国采煤工作面为壁式开采。

常采用U、Y、W等通风方式。

4、局部通风:

对掘进巷道的通风叫局部通风。

有全风压通风、引射器通风和局扇通风。

局部风机通风又分为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

5、通风设施。

风桥,在进、回风交叉处,使进、回风流不相混合的设施。

风门,让人、车通过而不让风流通过的设施。

密闭,既不让人、车通过又不让风流通过的设施。

一、瓦斯的性质及赋存状态

1、瓦斯:

瓦斯是成煤过程中,以瓦斯为主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

2、瓦斯的性质:

瓦斯通常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比空气轻,扩散性强,当无瓦斯源时,瓦斯在巷道内分布是均匀的,当有瓦斯源时,其涌出的侧壁附近瓦斯浓度增高,巷道顶板、冒落区顶部往往积聚高浓度的瓦斯。

瓦斯具有窒息性,瓦斯具有燃烧性和爆炸性。

3、瓦斯的赋存状态

瓦斯在煤体内以吸附状态和游离状态存在。

4、煤层瓦斯含量及影响因素

煤的瓦斯含量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煤在自然状态下所含有的瓦斯量(标准状态下的瓦斯体积),单位为m3/m3(cm3/cm3)或m3/t(cm3/g)。

1)影响瓦斯生成量的因素:

①成煤前的植物遗体中含有机质越多,含杂质越少,瓦斯的生成量越多;

②煤的炭化程度越高,含固定炭成分越多,瓦斯的生成量越多;

③古老煤田成煤时间越早,瓦斯生成量就越多。

2)影响瓦斯的保存和放散的条件:

(1)煤的性质

(2)煤层的赋存条件(3)围岩的性质(4)地质构造

二、矿井瓦斯涌出及危害

1、矿井瓦斯涌出的概念及涌出形式

1)瓦斯涌出:

在煤层中或其附近进行采掘工作时,在采动影响下煤层、岩层及采落的煤炭、矸石向井下空掘空间释放出瓦斯的现象。

2)涌出形式:

根据瓦斯涌出的特性不同,瓦斯涌出可分为普通涌出和特殊涌出。

瓦斯的特殊涌出包括瓦斯的喷出和突出。

3、瓦斯涌出量:

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单位时间内,从煤层本身及围岩和邻近煤层涌出瓦斯数量的总和。

它仅指普通涌出。

4、影响矿井瓦斯涌出量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1)煤层和围岩的瓦斯含量。

(2地面大气压变化。

(3)地质构造。

(4)地质构造。

(5)开采规模。

2)开采技术因素:

(1)开采顺序与回采方法

(2)生产工艺(3)风量变化(4)采空区的密闭质量

5、矿井瓦斯等级的划分

一个矿井中,只要有一个煤(岩)层出现瓦斯就定为瓦斯矿井,并依照矿井瓦斯等级的工作制度进行管理。

矿井瓦斯等级,按照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相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为:

(1)低瓦斯矿井:

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且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m3/min的矿井;

(2)高瓦斯矿井:

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t,或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40m3/min的矿井;

(3)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

6、矿井瓦斯的危害

三、瓦斯爆炸及其防治

1、瓦斯爆炸的基本条件:

①瓦斯浓度在爆炸范围内;

②高于最低点燃能量的热源且存在时间大于瓦斯的引火感应期;

③瓦斯与空气混合气体中的氧气浓度大于12%。

2、影响瓦斯爆炸的因素:

主要因素有可燃性气体的混入、爆炸性煤尘的混入、惰性气体的混入、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瓦斯浓度与引火温度、混合气体的压力等

3、防止引爆(燃)瓦斯的措施

四、《规程》对井下各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的规定和要求

五、局部瓦斯积聚

1、局部瓦斯积聚的概念

所谓瓦斯积聚是指瓦斯浓度超过2%,其体积超过0.5m3的现象。

防止瓦斯积聚就是要把采掘工作面及井下其他各处的瓦斯浓度冲淡到或控制在《规程》规定的浓度以下。

2、易发生局部瓦斯积聚的地点

3、瓦斯积聚的危害

4、预防局部瓦斯积聚的具体措施有:

(1)加强通风及其管理

(2)加强检查

(3)及时处理局部积存的瓦斯

六、煤与瓦斯突出

1、煤与瓦斯突出的概念

2、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

3、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

4、煤与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

5、防突的措施

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讲述了矿井通风的基本知识,了解了矿井通风的重要性,掌握采煤工作面的通风方式和掘进通风的基本知识。

讲述了瓦斯的基本知识,了解了瓦斯的基本性质掌握瓦斯爆炸的基本条件和预防措施。

布置作业

1、矿井通风的任务是什么?

2、煤矿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有害气体有哪些?

3、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有哪些?

4、什么是局部瓦斯积聚?

预防瓦斯积聚的措施有哪些?

4

2-3矿尘防治

2-4矿井火灾防治

1、了解矿尘防治的分类及危害。

2、理解并掌握煤尘爆炸及其影响因素。

3、理解和掌握防尘措施。

4、了解矿井火灾的分类及危害。

5、理解并掌握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及易发地点。

6、理解和掌握矿井火灾的预防及灭火方法。

1、矿尘的产生、种类及其危害。

2、煤尘爆炸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以及防尘措施。

煤尘爆炸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以及防尘措施。

一、概述

矿尘:

在矿井生产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细微颗粒的总称。

矿尘可分为煤尘和岩尘;

浮尘和落尘;

硅尘和非硅尘。

矿尘的来源于井下生产和运输的各个环节。

矿尘的主要性质有密度、游离的二氧化硅的含量、表面积、可见度、悬浮性、凝聚性、润湿性、自燃性、爆炸性和荷电性。

矿尘的危害:

(1)会造成煤矿职工患有尘肺病。

(2)煤尘遇到外界火源时,会发生爆炸。

二、煤尘爆炸

(一)煤尘爆炸的基本条件

(1)可爆性的煤尘在空气中漂浮达到一定的范围(45g/m3--2000g/m3。

(2)引爆火源的温度为7000c_8000c。

(3)氧气浓度不低于18%.

煤尘爆炸的主要特征是产生高温,高压冲击波;

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是造成大量伤亡的的主要原因。

有“皮渣”和“粘块”。

(二)预防煤尘爆炸的技术措施

预防煤尘爆炸的技术措施有三类:

防尘措施、防爆措施和隔爆措施。

三、矿尘防治措施的要点

(一)通风除尘稀释和排出工作地点悬浮矿尘,防止矿尘浓度过高,浮尘过量积聚的有效措施。

1、矿尘的质量分布

一部分浮尘随风流带到地面,大部分留在井下,回风巷内积存多。

底板上多,两帮次之,顶板量少。

2、矿尘飞扬矿尘飞扬主要受控于风流。

3、排尘风速

最低排尘风速为0.25m/s—0.5m/s。

最优排尘风速为1.2—1.6m/s。

(二)湿式作业

1、湿式掘岩在掘岩过程中,将压力水通过掘岩机送入孔底,以湿润、冲洗和排出产生的矿尘。

2、湿式钻眼就是用湿式煤电钻在煤层中打眼。

3、洒水防尘用水湿润沉积于煤、岩堆、巷道周壁、支架等处的矿尘。

4、喷雾捕获矿尘

3、使用水炮泥。

(三)净化风流

(四)《规程》规定的防尘措施

(1)掘进中必须采用湿式打眼。

(2)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煤层注水措施。

(3)采煤机和掘进机必须有喷雾装置。

(4)综放工作面必须有喷雾洒水。

(5)难于采用湿式作业的工作面必须用专门的方法除尘。

一、矿井火灾的发生

矿井火灾是指发生在井下,或发生在地面井口附近,并能直接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火灾。

(一)造成矿井火灾的原因

(1)可燃物。

被氧化剂所氧化的物质。

(2)热源。

具有一定温度和放出很多热量的火源。

(3)空气供给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使火灾得以继续和发展。

(二)矿井火灾的灾害

(1)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2)引起瓦斯和煤尘爆炸。

(3)产生火风压。

(4)产生再生火源。

二、矿井火灾的分类

1、外因火灾是指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

特点是:

突然发生、火势凶猛、可防性差,可发生在井下任何地点。

多数发生在井口房和通风容易的工作地点。

2、内因火灾是由于煤炭或其他物质的自身氧化和发热,发生燃烧引起的火灾。

特点是发生在有限的条件下,有预兆,燃烧过程缓慢,伴有有害气体发生。

3、煤的自然发火具有三个基本条件

1)具有低温氧化的特性,呈碎裂状态。

2)通风供氧维持氧化过程的进行。

3)大量热量的积聚,难以释放。

煤自然发火经过三个阶段,煤的低温氧化阶段,自热期和自燃期。

三、矿井火灾易发地点

四、矿井火灾的预防

预防矿井火灾的原则是“预防为主,消防并举”

(一)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1、杜绝产生火源

(1)井下严禁使用明火源。

(2)井下进行电焊和气焊时,遵守有关规定。

(3)使用煤矿许用的雷管和炸药。

(4)采用矿用防爆电器。

(5)机械设备应灵活可靠。

2、设置防火门

3、设置消防器材和灭火设备

4、设置消防供水系统

(二)内因火灾的预防

(1)减少各种发火的隐患采矿技术方面,正确的选择矿井开拓方式,合理布置采区,少切割煤层,采用阻化剂防火。

通风技术方面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

(2)掌握自然发火预兆。

(3)对隐患及时处理。

五、矿井火灾的处理

(一)发生火灾时人的行为原则

1、发生火灾时,现场职工要将火灾的性质、范围报调度室。

2、要迅速采取措施灭火。

3、调度室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灭火和抢险。

4、灭火时要注意安全

5、设置一氧化碳等监测仪器。

(二)直接灭火方法

用水、砂子、岩粉、化学灭火器等在火源附近直接灭火或挖出火源的方法。

1、用水灭火法:

利用水枪射出强力水流扑灭燃烧物的火源。

注意事项:

(1)供水充足;

(2)随时检查瓦斯浓度和一氧化碳浓度。

(3)不能用水直接电气和油料火灾。

(4)灭火时,人员应站在上风侧。

2、用砂子或岩粉灭火:

直接覆盖在燃烧物上,阻止火灾的进行。

3、用化学蠛火器灭火

4、挖出火源

(三)隔绝灭火

利用各种灭火墙,把通向火区的所有的巷道封闭,将火区与空气严密隔绝,断绝供氧来源,使火自行熄灭。

密闭墙一般有三种:

临时密闭墙、耐爆密闭墙、永久密闭墙。

本次课主要讲述了矿尘的产生、矿尘的危害及应采取的防尘措施。

讲授了矿井火灾的分类和矿井火灾的危害及灭火的方法。

1、矿尘有哪些危害?

矿尘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2、井下常用的防尘措施有哪些?

3、直接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直接灭火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5

2-5矿井水灾防治

2-6顶板灾害防治

1、了解矿井水灾发生的原因及危害。

2、理解并掌握井下发生透水的预兆。

3、理解和掌握矿井水害的防治措施。

4、顶板事故分类及冒顶预兆

5、顶板事故的防治及冒顶事故时的避灾自救

1、井下发生透水的预兆。

2、顶板事故的防治及冒顶事故时的避灾自救

矿井水害的防治措施及透水预兆。

一、矿井涌水源及危害

矿井水来源于地表水和地下水。

1、地表水主要是指矿区附近地面的江、河、湖泊、水库、废弃的露填坑、塌陷区积水以及与水和冰雪融化汇集的积水。

降雨和春季冰雪融化是地表水的主要来源。

对开采浅部矿井的的生产威胁较大。

矿区附近的积水可通过断层、裂隙等进入井下。

2、地下水:

主要指含水层水、断层水和老空水,是主要水源。

3、矿井水的危害

(1)空气潮湿,人容易患病;

(2)会腐蚀各种金属设备;

(3)若发生水灾,可造成损失和人员的伤亡。

二、矿井透水事故的危害

(一)地表水的防治

地表水的综合治理是指地面修筑防排水工程,填堵塌陷区、洼地和隔水防渗等措施,防止、减少地面水大量流入矿井的措施。

(1)疏。

矿区地表水和降水流不出去,可开掘泄洪道,排出矿井外。

(2)防。

矿井井口的标高、地面建筑物的基础标高,都应高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