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601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docx

《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docx

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

  

 

  

西藏2010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

 

  

 

 

 

 

 

 

 

   

 

 

 

 

 

一西藏2010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

2010年,西藏生态文明指数(ECI)综合得分为85.02,全国排名第20位。

去除“转移贡献”指标,西藏自身生态文明指数(SECI)得分为71.43,全国排名第19位。

去除“社会发展”和“转移贡献”两项二级指标,绿色生态文明指数(GECI)得分54.73,全国排名第20位。

2010年西藏各项二级指标的得分、排名和等级情况如表32-1所示。

其基本特征是,环境质量居全国上游水平,生态活力、社会发展和转移贡献居全国中下游水平,协调程度居全国下游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特征仍属于环境优势型(如图32-1所示)。

表32-1西藏2010年生态文明建设二级指标评价结果

图32-12010年西藏生态文明建设评价雷达图

具体从各项三级指标来看(如表32-3所示),西藏2010年排名前10位的有9个指标,其中继续稳居全国第一的有3项,分别是:

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用水自给率;农药施用强调较小,居全国第二位;地表水体质量、环境空气质量、服务业产值占GDP比例、人均教育经费投入均居全国第3位,其中环境空气质量和人均教育经费投入都比上一年度上升了1位。

表32-3西藏2010年生态文明建设三级指标评价结果

续表

二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态势分析

(一)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发展态势

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发展定量分析显示,2003~2010年全区生态文明水平持续提高,整体上升幅度为9.81%。

各年度中,2008~2009年度生态文明进步幅度最大,达66.24%,主要是由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协调程度的大幅度提高;2009~2010年度退步幅度最大,为6.19%,是由于生态活力、环境质量和协调程度均略有退步所致。

由于国家统一发布的数据中,西藏自治区数据缺失值较多,定量分析时有缺失值的指标都默认为没有进步也没有退步,与西藏的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会造成一定误差。

具体各年度进步态势如图32-2所示。

图32-2西藏生态文明进步态势

从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四个方面来看,西藏生态活力、环境质量和协调程度发展走势较一致,它们的进步指数都经历了一个起伏的过程,整体生态活力有小幅增强,而环境质量和协调程度则进步缓慢。

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但提高速度逐渐变缓。

(二)生态活力发展态势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峻,地理位置特殊,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随着自治区天然林资源保护,退牧还草、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工程,城市造林绿化工程,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实施,西藏生态建设事业快速发展。

生态活力进步定量分析显示,2003~2010年西藏生态活力呈增强的走势,整体生态活力水平提高4.87个百分点。

各年度中,2008~2009年度生态活力进步幅度最大,为4.79%,主要得益于植树造林面积的扩大和城市绿化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了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提高。

但2009~2010年度的生态活力退步明显,为-2.63%,主要是由于城镇建设速度加快,而绿化工程未能及时配套,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下降以及自然保护区面积的减少所致。

各年度进步态势如图32-3所示。

图32-3西藏生态活力进步态势

2003~201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显著上升,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湿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海拔高,高寒缺氧以及常年大风,西藏植物生长困难,除自然保护区占辖区面积比重绝对值较高外,生态活力其余方面绝对水平均相对较低,整体生态活力较脆弱。

应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开展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地区生态安全。

(三)环境质量发展态势

西藏工业企业较少,工业污染问题尚不突出,并且自治区政府在工业发展中始终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因此当地环境质量所受影响较小,基本保持了原生态。

辖区内地表水体质量基本稳定,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河长比例保持在较高水平。

为保证环境空气质量,西藏在城镇中积极推广采用无污染能源,逐步淘汰燃煤、燃油、柴草、牛粪等传统居民生活燃料。

首府拉萨环境空气质量基本稳定,好于二级天气天数占全年比例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西藏属高寒草甸和草原区,水土保持能力较差。

近年来,通过植树造林、兴修水利等措施,当地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西藏农业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粮食产出水平较低,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快速上升,对当地的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环境质量发展定量分析显示,2003~2010年西藏自治区环境质量持续退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整体环境质量退步13.79%。

各年度中,2003~2004年度环境质量退步幅度最大,为-5.84%,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药施用强度快速上升所致;2008~2009年度进步幅度最大,为10%,主要是由于环境空气质量的提高和农药施用强度的大幅降低。

各年度进步态势如图32-4所示。

西藏生态环境地位特殊,由于高寒、干旱等气候特征,其原生态的环境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恢复难度极大。

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与环境保护同行,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发展生态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