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9726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docx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docx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

备课组

五年级数学组

主备人

李烜

备课时间

2017.5

课题

图形的运动(三)

教学内容

学习旋转的特征(课本第83页的例题1,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增强空间观念。

课前

准备

教师

教学课件

学生

教学方法

三环五步教学法

教学过程

授课者的修正、补充或即时感悟

一、课前自学

教师用课件演示:

(1)钟表的转动;

(2)风车的转动。

1.提问:

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教师:

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

(板书课题:

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

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3.师:

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

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课内导学

1.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

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

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

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

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

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

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2)教师:

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

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三、课后导练

完成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

设计

第1课时旋转

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学反思

备课组

五年级数学组

主备人

李烜

备课时间

2017.5

课题

欣赏与设计

教学内容

方格纸上的图形旋转变换(教材第84页例2、3,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课前

准备

教师

教学课件

学生

教学方法

三环五步教学法

教学过程

授课者的修正、补充或即时感悟

一、课前自学

1.要想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怎么说?

2.钟表上分针从12转到6,转了多少度?

这时时针转了多少度?

二、课内导学

1.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

教师:

刚才观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你怎样判断三角形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组织学生观察,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教师再次演示风车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

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汇报。

(教师注意引导)

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3)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

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

(①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②点O的位置没有变;③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④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如果我们将三角形在旋转后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那么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2.学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1)教师出示教材第84页例3。

教师:

怎样画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呢?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是怎样旋转的?

应该怎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①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O的距离是6格;②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③然后把点OA′,OB′,A′B′连接起来。

(2)组织学生在课本上画一画,然后相互交流检查。

3.完成第83页“做一做”。

4.完成课本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

先放手让学生独立画。

再全班汇报交流,最后教师小结。

结合生活中的数学介绍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后导练

1.完成课本第84页“做一做”

2.完成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

设计

第2课时欣赏与设计

变换旋转90°时,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他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向旋转;90°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不变,对应线段长度不变。

教学反思

备课组

五年级数学组

主备人

李烜

备课时间

2017.5

课题

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105页例1

教学

目标

1.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特征。

2.会根据统计图分析统计数据,对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3.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

会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绘制折线统计图

课前

准备

教师

教学课件

学生

教学方法

三环五步教学法

教学过程

授课者的修正、补充或即时感悟

一、课前自学

1.怎样画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学生讨论,进行口答。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二、课内导学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主题情境图。

师:

这是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教师归纳:

可以看出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每年参赛队伍的数量。

(2)提问:

为了既能反映每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又能反映每年参赛队伍支数的变化趋势,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右边的图(课件出示),观察后,你发现什么?

发现:

右边的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从2006-2012年参赛队伍呈上升趋势。

(3)小结:

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各个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增减势。

2.教学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

(1)先确定好横轴和纵轴及每一间隔表示的数量,画好方格图。

(2)根据横轴、纵轴对应的数据描点,在每一处标上数值。

(3)用直尺将这些点连起来。

三、课后导练

1.完成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08页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

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

设计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不仅能反映各个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教学反思

备课组

五年级数学组

主备人

李烜

备课时间

2017.5

课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页例2

教学

目标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并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分析,合理推测。

2.在对比、分析、绘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课前

准备

教师

教学课件

学生

教学方法

三环五步教学法

教学过程

授课者的修正、补充或即时感悟

一、课前自学

1.师:

同学们,你们已经学过哪些有关统计的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学过怎样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2.你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学过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二、课内导学

1.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和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及死亡人口数的折线统计图。

(2)从这两幅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从两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从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呈上升趋势,上升的幅度比较大,死亡人口也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比较缓慢,而且还能比较出每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情况,但比较麻烦。

(3)师:

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

谁能想出好办法?

小组同学充分讨论,并互相交流各种方法,比较得出:

可以把出生人口数统计图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

这个统计图叫复式折线统计图。

(4)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教师用课件动画呈现画图的过程。

(用图例“——”代表出生人口数统计图,用“---”代表死亡人口数统计图,出生人口数统计图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的连线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2.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点。

(1)教师提问:

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二者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讨论总结出:

复习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并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表示两组数据的点。

(2)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教材第107页例2中的问题。

三、课后导练

1.完成教材第109页第4题。

2.完成教材第109页第5题。

四、课堂小结

画复式折线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板书

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单式、复式)

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单式、复式)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