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9767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docx

《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docx

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

附件2

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

1、范围

适用于本省现有排污单位污(废)水排放口的规范化整治和新建、扩建及改建项目污(废)水排放口的规范化建设。

2、引用标准

以下标准和规范所含条文,在本要求中被引用即构成本要求的条文,与本要求同效。

GB15562.1—199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HJ/T96-2003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15-1996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

JJG711-90明渠堰槽流量计

CJ/T3008.1~5—93城市排水流量堰槽测量标准

HJ/T191-2005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

HBC6-2001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要求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定义

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指对污(废)水排放口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及排放方式进行规范化管理,使其达到便于采集样品、便于自动监控、便于日常监督检查的目的。

4、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的原则

4.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排污单位,优先对排放口进行规范化整治或规范化建设,并安装流量计测量流量,同时做好在线监测的基础工作:

4.1.1国家环保总局确定的重点污染源

4.1.2省环保总局确定的重点污染源

4.1.3城市(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包括工业集中地)的污水处理厂

4.2列入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的排放口,应当首先进行规范化整治或规范化建设

4.3污水排放中含第一类污染物的,应在车间或车间废水处理设施排放口设置规范的采样点位。

5、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的步骤和内容

5.1污染源排放口的现状调查

排污单位对其每一个污(废)水排放口(点)进行污染源调查,了解排放口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排放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数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对周围的环境影响等。

5.2排放口规范化的工程设计与施工

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编制排放口工程设计方案、绘制工程图纸,编制各排放口整治的预计费用、施工期、竣工日期。

设计方案应符合本要求第6条的要求。

5.3规范化排放口登记证的填写及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的设置

排污单位按照国家标准GB15562.1-1995的要求,在各排放口规定的位置竖立标志牌。

由区、县环保局组织填写并签发《规范化排放口登记证》,完成排放口的立标工作。

每个登记证应附有安装标志牌位置的照片,并上报市环保局备案。

5.4排放口规范化的档案建立

为满足以后的污染源监督管理工作需要,立标之后还应建立各排放口相应的监督管理档案,内容包括排污单位名称,排放口性质及编号,排放口的地理位置,排放口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及排放去向,立标情况,设施运行及日常现场监督检查记录等有关资料和记录。

5.5排放口规范化的验收

排污单位在排放口规范化整治设备投入运行前,应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申请验收,并提交相关资料。

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在收到验收申请后,对符合验收条件的单位,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排放口规范化整治的,其验收工作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同时进行。

6、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6.1仪器间建设

(1)仪器间一般建设面积为9m2左右,高3m,材料为砖混或彩钢。

(2)仪器间应建在采样口附近,原则上距离不应超过5m。

(3)引入电源电压为220V,50HZ。

电源供给要求稳定,满足设备运行需要。

至少提供2KW的稳压电源。

(4)设备工作温度一般在15~35℃。

房内应配备功率1000W左右的空调。

冬季采暖可以使用空调或电暖气,以保证工作温度。

(5)为保证设备无线通讯信号良好,仪器间应远离电磁辐射源和高大金属建筑。

(6)仪器间应注意防雷保护。

电气应接地保护。

(7)仪器间外应悬挂名牌和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6.2凡生产经营场所集中在一个地点的单位,原则上只允许设污水和“清下水”排放口各一个;生产经营场所不在同一地点的单位,每个地点原则上只允许设一个排放口。

个别单位确因特殊原因,其排放口设置需要超过允许数量的,须报经当地环保部门审核同意。

排污单位已有多个排放口的,必须结合清污分流和污水合理调整,进行管网归并整治。

6.3应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12997—1996)的规定,对一类污染物的监测,在车间或车间废水处理设施排放口设置采样点;对二类污染物的监测,在排污单位的总排放口设置采样点。

总排口位置原则上设在厂界处。

对不具备条件的,必须经区、县环保部门批准。

6.4采样点上应能满足采样要求。

用暗管或暗渠排污的,要设置能满足采样条件的竖井或修建一段明渠。

污水面在地面以下超过1米的,应配建取样台阶或梯架。

压力管道式排放口应安装取样阀门。

6.5凡符合本要求第4.1,4.2条的单位,必须在单位总排放口上游能对全部污水束流的位置,根据地形和排水方式及排水量大小,修建一段特殊渠(管)道(测流段),以满足测量流量的要求:

A.计量水槽的选择原则

a.当排水量大于50立方米/小时,且地形条件较宽阔,适合建明渠内镶巴歇尔水槽。

b.当排水量不大于50立方米/小时,且地形条件较狭窄,适合小型渠内镶三角堰或矩形堰。

c.泵排水一般瞬时流量大,因此不管日排水量多少,都应加装缓冲堰板,使水流匀速流入计量水槽。

B.计量水槽测流段应符合下列规定:

a.选用堰槽法或基于堰槽的流量计测流,须修建一段满足《城市排水流量堰槽测量标准》(CJ/T3008.1~5—93)的明渠。

b.选用流速仪法测流,须修建一段截面底部硬质平滑、截面形状为规则几何形,长度不小于3~5米的平直过渡水段,设计水深不小于0.1米(安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水深应不小于0.3米)、流速不小于0.05米/秒。

具体要求以流速仪使用说明为准。

c.选用浮标法测流,应有一段横断面规则、沟底纵向无坡度、无弯曲、水流平稳、有一定液面高度的不短于10米的明渠。

d.选用容器法测流,溢流口与受纳水体应有适当落差或能用导水管形成落差,且流量较小。

e.对于排污管道,测流段需加装管道专用电磁流量计,但安装流量计时管道必须凹进地面,在凹进底部安装流量计,以达到满量程计算。

6.6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的采样位置应尽量设在计量水槽流路的中央,采样口距水面10~20厘米以下。

对漂浮物较多的污水可采用10~20目的金属筛网阻隔,避免漂浮物堵塞采样口。

6.7一般排污单位的排放口也应尽量安装污水流量计,有困难的可安装堰槽式测流装置或其它计量装置。

堰槽式测流装置应满足《明渠堰槽流量计》(JJG711-90)标准要求。

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应满足《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HJ/T15-1996)标准要求。

6.8确因情况特殊,不能修建测流段并安装污水流量计的排污单位,应向环保部门申明原因,其污(废)水流量计算方法应得到环保部门的认可。

6.9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技术要求应符合《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HJ/T15-1996)、《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96-2003)、《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要求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HBC6-2001)以及《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HJ/T191-2005)等标准的要求。

6.10废水排放口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应设在排放口附近醒目处。

若排放口隐蔽或在厂界外,则标志牌也可设在监测采样点附近醒目处。

6.11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设置

6.11.1一切排污单位的污(废)水排放口(源),必须实行规范化整治,按照国家标准《环境保护图形标志》(GB15562.1-1995)的规定,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6.11.2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设置位置应距污(废)水排放口(源)或采样点较近且醒目处,并能长久保留。

设置高度一般为: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上缘距离地面2米。

6.11.3重点排污单位的污(废)水排放口(源),以设置立式标志牌为主;一般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口(源),可根据情况分别选择设置立式或平面固定式标志牌。

6.11.4一般性污(废)水排放口(源),设置提示性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排放剧毒、致癌物及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物质的污(废)水排放口(源),设置警告性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6.11.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按照国家标准《环境保护图形标志》(GB15562.1-1995)实行定点制作并由市环保局监制。

a.标志牌的形状及尺寸

警告标志牌形状为三角形边框,提示标志牌形状为正方形边框。

平面固定式标志牌外形尺寸:

警告标志牌边长0.42米,提示标志牌长0.48米、宽0.3米;立式固定式标志牌外形尺寸:

警告标志牌边长0.56米,提示标志牌长0.42米、宽0.42米,立柱高度为标志牌最上端距地面2米、地下0.3米。

b.标志牌采用1.5~2毫米冷札钢板,立柱采用38×4无缝钢管,表面采用专用防伪膜。

c.标志牌颜色

警告标志牌的背景和立柱为黄色,图案、边框、支架和辅助标志的文字为黑色;提示标志牌的背景和立柱为绿色,图案、边框、支架和辅助标志的文字为白色,文字字型为黑体字。

d.标志牌辅助标志内容格式:

第一行为企业名称,第二行为排放口编号,第三行为污染物种类。

标志牌辅助标志内容必须与排污申报登记表中相关内容一致。

排放口编号格式统一规定如下:

污水WS—×××××

编号的前两个字母为排污类别代号,后五位为排放口顺序编号。

排放口的顺序编号数字由当地环保部门自行规定。

6.10.6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的辅助标志上,需要填写的栏目,应由市环境保护局统一规定填写,要求字迹工整,字的颜色与标志牌颜色要总体协调。

6.12排放口规范化的档案建立

6.12.1各级环保部门和排污单位均需使用由市环保局统一印制的《规范化排放口登记证》,并按要求认真填写有关内容。

6.12.2登记证与标志牌配套使用,由当地环保局签发给有关排污单位。

登记证的一览表中的标志牌编号及登记卡上标志牌的编号应与标志牌辅助标志上的编号相一致。

6.12.3当地环保局根据登记证的内容建立排放口管理档案,如:

排污单位名称,排放口性质及编号,排放口地理位置、排放主要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去向,立标情况,设施运行情况及整改意见等。

7、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的质量保证

7.1排放口规范化要求安装的自动监控设备的计量认证

7.1.1排污单位应选择使用进入国家环保总局和市环保局在线监测仪器设备名录的自动监控设备,并将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配套设施的技术方案报市环保局备案。

7.1.2污水流量计投入运行后,排污单位每年应向当地计量部门申请检定,领取计量检定证书。

7.1.3暂时不能进行计量认证的自动监控设备应委托有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对比监测校验,且每年不得少于二次。

7.2自动监控设备的运营管理

安装流量计及其它自动监控设备的排污单位,应优先选择具有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的单位负责自动监控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8、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的验收

8.1验收条件

a.每一独立厂区废水总排放口不超过两个。

b.需清污分流的单位实施了清污分流。

c.污(废)水总排放口、废水处理设施的进水、出水口均设置了具备便于采样和流量测定条件的采样口;排放一类污染物的车间排放口设置了具备便于采样的采样口。

d.污(废)水总排放口的采样口设在厂界处(特殊情况除外)。

e.符合本要求第4.1,4.2条的重点排污单位的规范化排放口安装了通过国家产品认证的流量计或在线监测装置。

在线监测仪器应满足《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HJ/T15-1996)、《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96-2003)、《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要求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HBC6-2001)以及《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HJ/T191-2005)等标准的要求。

监控数据应实现排污单位,县、市环保局和省环保局三级联网。

f.一般整治单位的各废水采样口设置了符合标准计量要求的三角堰、矩形堰、测流槽等计量和记录装置。

8.2排放口立标

a.所有污(废)水排放口(源)都设置了符合国家标准《环境保护图形标志》(GB15562.1-1995)要求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b.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设置在距采样点(监测点)较近且醒目处,能长久保留。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上缘距地面2米。

c.一般性污(废)水排放口(源)设置提示性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排放剧毒、致癌物及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物质的污(废)水排放口(源)设置警告性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8.3排放口建档

a.使用《规范化排放口登记证》,并按要求填写有关内容。

b.根据登记证的内容建立了排放口管理档案(也括排污单位名称、排放口性质及编号、排放口地理位置、排放主要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去向、立标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等)。

8.4验收程序

8.4.1资料审查

排污单位提供的排放口规范化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A.基本情况

行业类别、主管部门、企业规模、主要产品、产量、原、辅材料及用量、本单位全年用水、用煤(油)量等。

附图:

主要产品及原、辅材料表;单位方位及平面布置图。

B.主要生产工艺

主要产品生产工艺。

附图:

生产工艺流程图。

C.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污染物种类、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点源、排放频率、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口位置、污染物处理设施情况。

D.污(废)水排放口整治内容

污(废)水总排放口、排放一类污染物车间排放口、各类污水处理设施进水口、出水口数量、位置;各采样点、采样平台设置情况、测流段位置;测流装置或计量装置类型、流量计型号、数量、整治时间;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数量,立标位置。

附图:

污(废)水排放口地理位置平面示意图、排放口照片;取样、用水、排水流程及水平衡图(需注明各废水排放口及采样点、测流段位置)。

E.自动监控设备及配套设施

a.自动监控设备验收申请报告、验收申请表、项目总结、项目资金决算书、有资质的监测单位提供的设备验收对比测试报告。

b.设备试运行30日的自动监测汇总打印数据,自动监控设备调试、校准以及检测等技术资料。

c.自动监控设备运行管理制度。

d.符合验收技术规定和要求的其它有关资料。

e.自动监控设备由第三方社会化运营管理的,排污单位需提供受委托社会化运营单位管理自动监控设备的合同。

F.排放口规范化档案

规范化排放口登记证主证和副证复印件;排放口规范化整治情况汇总表;排放口规范化整治验收表。

8.4.2现场检查

由县、市环保局调取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单位实时监控数据;到排污单位排放口规范化整治现场进行检查。

8.4.3验收意见

根据资料审查和现场检查结果,形成验收意见。

对验收不合格的排污单位提出整改要求。

8.5验收结果

8.5.1验收合格的排污单位须将验收材料报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其排放口规范化整治设备即可投入正常运行。

8.5.2对实际未达到排放口规范化整治验收条件的排污单位,由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法规、规章予以处罚。

9、污(废)排放口规范化设施的管理

9.1运行管理

9.1.1排污单位应将规范化排放口的相关设施纳入本单位设备管理范围,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选派责任心强,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兼、专职人员对排放口进行管理,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9.1.2排污单位应负责排放口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保持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的清晰完整,采样口及在线监测仪器和设备的正常使用,确保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9.1.3在排放口位置和污染物种类等有变化时,排污单位应及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经批准后变更标志牌和登记证相应的内容。

9.2监督管理

9.2.1规范化排放口的相关设施(如:

计量、监控装置,标志牌等)属污染治理设施的组成部分,各地环境保护部门应按照有关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督管理规定,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9.2.2环境保护图形标志设置安装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移动和涂改。

9.2.3自动监控设备安装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闲置和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