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和单元本科.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9899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和单元本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和单元本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和单元本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和单元本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和单元本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和单元本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和单元本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和单元本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和单元本科.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和单元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和单元本科.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和单元本科.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和单元本科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和单元本科

一、本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总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理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理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绘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简用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实施措施

1.笔算数学与解决问题数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

单元备课教案

2012至2013学年度第一学二年级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单元教学内容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比如,学生形成了1厘米、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就不至于产生“1米=10厘米”的错误,才有可能利用表象进行一些简单的估测,如估计窗的宽和高约是几米。

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的观念。

线段的概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无法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采取给出线段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单元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2、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

本单元课时数

4课时

单元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中算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的估算等内容。

单元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并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并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课时数

13课时

单元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单元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

2、帮助学生建立角、直角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课时数

2课时

单元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1、第一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2、第二、三、六课时《2-6的乘法口诀》3、第四课时:

《乘加、乘减》4、第五课时:

《用数学》单元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本单元课时数

13课时

单元备课教案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

教学重点、难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单元课时数

4课时

单元备课教案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7的乘法口诀之后,设计了3个例题:

先用摆图形的实例,说明“什么是一个数的几倍”;再用摆物与推想,说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该怎样计算;最后用现实情景,结合线段图,教学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8的口诀之后,只在练习中以情境的方式,说明条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现实问题。

9的乘法口诀之后,在情境图中,由学生自己组织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在设计上,逐步增加思维的抽象性和独立性。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难点是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本单元课时数

13课时

单元备课教案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

分析本单元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让学生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动物卡片的数量、统计学生喜欢看什么体育比赛、喜欢什么玩具、天气情况,调查同学们的家庭人口数、早餐吃什么主食等。

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学习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对身边有趣事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调查。

本单元课时数

2课时

单元备课教案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难点:

1、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用数字、字母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本单元课时数

3课时

单元备课教案

第九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共分为五部分: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

本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2、熟记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求积。

3、会量、会画线段。

4、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空间观念。

5、理解用一格表示两个物体的方法,并能在制作统计图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本单元课时数5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