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9030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47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潍柴国三发动机文档格式.docx

WPl0柴油机气缸体结合组中的飞轮壳为SAEl#飞轮壳,连接尺寸同WD615完全一致,只是增加了个转速传感器接口。

飞轮外缘一周每隔6。

打一个圆孔,共58个孔(2个盲孔,不打),用来测柴油机转速和曲轴相位。

2、活塞连杆组

为满足更高的排放要求,WPl0柴油机的燃烧室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了专用的活塞、活塞环。

3、气缸盖组

因采用高压共轨技术,WPl0柴油机的喷油器为电控喷油器,气缸盖上喷油器孔尺寸相应做了调整,卡车用柴油机标准配置带WEVB排气制动系统。

为便于高压油管通过,WPl0柴油机出水管高度比WD615略高,并预留了弧形空间。

4、燃油系统

燃油系统是柴油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燃油经过路线依次为粗滤器、输油泵(齿轮泵)、精滤器、高压油泵、共轨管、高压油管、喷油器、回油管等。

另外,ECU靠流动的燃油冷却,燃油出了粗滤器后经ECU后流向输油泵。

粗滤器上选装带有燃油预热器及手压泵,可以帮助柴油机更好起动。

高压油泵通过法兰与正时齿轮室连接,通过凸轮-柱塞系统往共轨管内打油。

共轨管上有两根高压油管与高压油泵连接,六根高压油管分别连接六个气缸上的喷油器进油口。

末消耗的燃油通过回油管经油泵流回油箱。

5、电气系统:

电气系统包括发电机、起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线束、电加热法兰,各种传感器等。

电子控制单元(ECU),是柴油机的中枢,掌管着整个柴油机的运转,,

ECU通过四个螺钉连接在气缸体上。

ECU有三个线束接口,分别连接整车线束、传感器线束、喷油器线束、喷油器线束末端与6个喷油器相连,还有一个末端连在油泵流量传感器上。

电加热法兰为可选装置,如果车辆常年在气温0℃以上地区运行,可以不用安装。

传感器线束末端连接了水温传感器、机油温度压力传感器、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等系列传感器。

6、进排气系统:

WPl0柴油机进气系统同WD615相比接口尺寸保持不变,只是增加了加热法兰。

排气系统采用带放气阀增压器。

 

第二章国Ⅲ系列柴油机总装技术条件

1、柴油机装配工艺

重用装配守则:

㈠、一般要求

1、所有零件内外表面清洁完好,不应有毛刺、磕碰伤、铁屑、铸砂、漆皮、油污等脏物,

不应有砂眼缺陷。

2、重量、尺寸选配或配对加工的零部件,装配时不得互换。

㈡、运动副装配

1、瓦片装配前要严格检查有无毛刺、锈蚀及磕碰伤、划痕等缺陷。

装入轴承座后应检查,油孔是否与轴承座上的油孔、油槽对正,相错1/5-1/4不予装配。

2、各运动副在装配前应擦净,并浇注足够的清洁润滑油或润滑脂,转动灵活。

①、涂润滑油的零部件:

曲轴、活塞、凸轮轴、挺柱、摇臂轴、增压器、主轴瓦、连

杆瓦、活塞销、机油滤清器部件。

②、涂润滑脂的零部件:

风扇皮带轮。

3、需要组装(冷装)的零部件,必须按文件规定的介质、设备、装置及工艺参数操作。

4、可分解式轴承,必须成套安装,不得任意互换。

装配时轴承上的打印标记朝外。

㈢、密封、涂胶、垫片、密封圈

1、垫片:

必须平整完好,不准缺边少料,有凸出并翘曲不平、飞边的要清理干净。

垫片外形与安装零件外形应相符,误差不大于lmm。

2、使用密封胶的部位:

涂敷前要进行脱脂处理。

3、密封圈:

装配前检查唇口是否完好无损。

4、过油螺钉装配:

压紧要适度,过力会造成垫片破损,漏油、漏水、漏气。

㈣、螺栓(高强度密封)

1、标准螺栓推荐力矩:

2、工艺要求:

涂润滑油的螺栓,注意支承面或肩部的涂刷。

3、必须保证主要螺栓的扭紧力矩和拧紧次序,螺栓在拧人前螺纹及支承面上应均匀刷

涂润滑油,高温区螺栓应涂防咬胶或二硫化钼粉+篦麻油(或机油)

㈤、密封胶涂敷工艺守则

1、平面:

(1)打磨;

(2)擦净;

(3)脱脂:

可以使用755清洗剂、酒精或碱液进行除油、脱脂。

2、涂敷原则:

①、圆柱表面

直接用密封胶瓶将密封胶以绳状挤在碗形塞、油道堵塞及轴承外壳上,并使其呈封闭环状,胶带直径以2~3mm为宜(可通过胶瓶喷嘴直径加以控制),然后用专用工具压人或打入

②、平面

为确保涂敷的装配质量,必须使用橡皮辊或泡沫塑料棍搅匀密封胶后再在两个互相

结合的密封平面上滚涂均匀,也可将密封胶先以绳状挤在密封平面上再用橡皮棍或

泡沫塑料棍滚涂均匀,中间不可间断。

③、螺纹表面

螺纹密封胶一般用胶瓶的喷嘴直接挤在螺栓或螺钉的旋入部位上,如果螺栓或螺钉

要旋入盲孔,则应在螺孔中也涂胶,并将气体排出。

密封胶在螺栓或螺钉上可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A、直线;

8、螺旋线;

C、密封环。

3、涂胶零件的装配:

涂胶表面与另一结合面贴合(即隔绝空气)后应立即按装配要求紧固,一般应在10~60秒内完成。

以免由于涂胶不均匀和被粘零件的平面度误差等原因使局部胶液先硬化而使粘结或密封失败。

螺纹涂胶防松部位,除按装配要求立即紧固外,l分钟后不允许补充转动。

(1)、在10~60S内紧固;

(2)、1分钟后,不允许补充转动。

4、涂胶连接的拆卸:

(1)、碗形塞:

可用钻、锪的方法;

(2)、平面胶:

拆开后用钢丝刷、铜丝刷和油石轻刮;

(3)螺纹胶:

242螺纹密封胶增加20%固持力;

262螺纹密封胶使用加热的方法拆卸250℃。

2、总装主要要求

1、柴油机总装及调整应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要求,并按照整机明细表、总装配图、各总成图、部件图及装配工艺的规定进行装配和验收。

零部件必须装配齐全。

2、一切零部件必须符合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并经检验合格(包括零部件的尺寸、

精度、图样技术要求、部件的性能、密封性、清洁度、外观质量等项目),方可投入装配。

单配或选配的零件要做好标记,分别存放,在装配前必须进行复检。

在装配前零部件必须清洗干净。

3、装配环境必须清洁。

4、零部件在装配前必须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铁屑、灰尘、油

污等,有清洁度的零部件,应满足清洁度要求。

5、配作表面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加工,加工后要清理干净。

6、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划伤,除有特殊要求外.零件的尖角和锐边必须倒钝。

7、相对运动的表面,装配前应涂符合要求的机油,油杯中要注符合要求的油脂。

8、弹簧不允许拉长或切短,不允许因装配不当而产生永久变形。

9、除图纸和工艺文件规定须经锉、刮、研、配钻、铰等外,在装配过程中禁止进行上述操作。

10、加工后的接合面、摩擦面不允许打印标记或涂油漆。

11、同一台柴油机上的同一种或同类型零部件应采用同一生产厂家生产的。

12、气缸盖总成需进行进、排气门密封性抽查,介质为煤油,时间1min,不得渗漏。

13、主要配合间隙必须保证,并尽可能采用中间尺寸(允差的中间值),并避免出现极

限状态。

14、必须保证主要螺栓的扭紧力矩和扭紧次序。

螺栓在扭紧前应在螺纹及支撑面上涂机

油,高温区螺栓防咬剂。

指定使用的扭力扳手要每日用扭矩校准仪进行校核。

15、一般螺栓连接注意遵守一定的装配顺序,应根据被联接件形状、螺栓的分布情况,

先中间后两侧,对称交叉逐次拧紧(一般分2~3次);

如有定位销,应从定位销的附

近开始拧紧。

16、进行热套,冷却装配的部件在装配前完成。

17、对于使用密封、防松等涂料的地方需清理干净并按规定使用。

18、柴油机装配过程应严格按装配工艺过程卡进行装配。

19、进,排气门冷态间隙调整完后,应检查一缸进气门开和排气门关,并在记录卡上作

好记录。

20、各种油封的装配只能用专用工具压入,不得直接敲击,以免损伤。

安装较紧的油封

时,应在轴上涂干净的机油。

压入骨架油封时,不得歪斜和凹凸不平,并保证油封

的刃口与轴颈良好地吻合。

21、外部零件的装配要整齐。

例如软管卡箍上的紧固螺钉要位于水平或垂直位置;

临近者要保持一致:

成组装配的皮带的相同记号要求对齐;

线束和传感器信号线要用塑料卡箍固定整齐等等。

22、总装生产过程中的气缸垫不允许重复使用。

23、柴油机不允许有漏油,漏水,漏气三漏现象。

24、必须按规定的编号规则打编号标记。

25、为了保证油面高度准确,尼龙油尺管应安装至油尺管下组件,不得留有空隙,油尺管

按要求固定后检查油标尺是否抽插方便。

26、曲轴装好之后,可用手感检查曲轴的转动灵活性。

27、下列按重量、尺寸选配或配对加工的零部件,装配中不允许混装或任意调换:

WPl0、WPl2系列柴油机:

①、配对组合加工的零部件--曲轴箱与机体、连杆盖与连杆体(每缸的连杆体和连杆盖用

相同的数字作出标记);

②、尺寸选配的零部件--缸套与活塞组。

③、质量分组的零部件--连杆总成、活塞(装配时同一台柴油机使用相同质量分组的零部

件)。

28、配合零件如所有的轴承、轴、齿轮、活塞和气缸套、骨架油封及主要的螺栓、螺柱等,

其配合面及摩擦表面不允许有锈蚀、划痕和磕碰伤,在装配前应擦净并涂以清洁的润

滑油或润滑脂。

29、各运动副装配后应灵活可靠,并保证必要的装配间隙。

30、过盈配合的衬套应用专用工具装入,如出现啃皮、粘结时应及时更换,不允许用铁锤

直接打人。

31、各种管路(燃油、润滑油管路及油孔、油道)在装配前应用压缩空气吹净内腔异物;

件各处油、水、气孔及各种管路均应清洁畅通。

32、对于使用密封、防松等涂料的地方需清理干净,并按规定使用。

在零件结合面涂抹密

封胶时,胶层应均匀连续完整,少而足量。

33、管路中使用管接头和压紧螺母的部位,必须用两把扳手拧紧。

34、与内腔相通的各外露口、法兰,在预装及总装后需用干净的软纸或专用堵盖进行封闭。

35、活塞环在环槽内应自由转动,三环的开口应互相错开l20°

,且开口避开活塞销孔方

向;

活塞有记号的一面朝上,不得装反。

36、气缸盖螺栓紧固前,要保证各缸进排气口、平整,装上进、排气管不得有漏气现象。

37、柴油机外部软管走向要合理、美观,并应进行必要的固定连结,以减轻管体振动;

软管安装时应避免同其它部位产生摩擦运动。

38、碗形塞安装时,应通过专用工具均匀地施加压力压入座孔中,压人后碗形塞应低于座孔端面l.5mm

39、安装气门阀杆密封套时应使用专用防护工具。

40、齿轮装配后应转动灵活,转动时应无振动和卡滞现象。

41、零部件需进行的密封性试验在总装前完成。

WP10系列柴油机主要零件的配合间隙

序号

项目

理论值(mm)

l

主轴承间隙

0.095~0.l71

2

连杆轴承间隙

0.059~0.135

3

曲轴轴向间隙

0.102~0.305

4

连杆平面轴向间隙

0.15~0.35

5

连杆小头衬套与活塞销间隙

0.04~0.O6l

6

活塞销座与活塞销间隙

0.005~0.018

7

冷态活塞环开口工作间隙

第一环

第二环

油环

0.35~O.55

0.4~0.6

0.2~0.4

8

冷态活塞环端面间隙

第二环

油环

0.O8~O.115

0.04~0.075

9

进气阀杆与气门导管问隙

0.02~0.048

10

排气阀杆与气门导管间隙

0.025~0.053

11

气阀底面凹入缸头平面值排气/进气

1.08~1.48/O.85~1.O5

12

缸套顶高出机身上平面值

0.O5~0.10

13

凸轮轴轴向间隙

0.1~0.4

14

凸轮轴轴承间隙

0.04~0.12

15

挺柱与挺柱孔间隙

0.025~0.089

16

缸套外径与机身缸套孔过盈及间隙

-O.O2~0.023

17

摇臂与摇臂轴间隙

0.012~0.066

18

正时齿轮与中间齿轮侧隙

0.015~O.33

19

气门间隙进气/排气/EVB(冷态)

0.3/0.4/0.25

WP10系列柴油机热装配和规范

名称

加热温度(℃)

推荐加热时间(min)

曲轴齿轮

电感加热,温度为l80

活塞(装活塞销)

60

lO

飞轮齿圈

150

曲轴前端法兰

电感加热,温度为290

注:

加温炉推荐用3.6kW6A380V50HZ最高加热温度400℃箱式电炉

WPl0系列柴油机施胶参考清单

牌号

主要用途

施胶部位列举

补充说明

乐泰242

涂在螺纹表面固持,防止震松,中等力度

正时齿轮室螺柱

凸轮轴止推片螺栓

凸轮轴正时齿轮螺栓

中间惰轮螺栓

滤清器座螺栓

机油冷却器螺栓

空压机轴端螺纹

主油道后螺塞

安全阀螺塞

主油道限压阀螺纹

集滤器螺栓

作为可选项,可以采用DriL-OC204螺纹预涂胶进行预涂,具体要求参见QWCGl07—2005螺纹预涂技术条件

乐泰262

涂在螺纹外表面锁紧、密封和防止震松

气缸盖副螺栓

乐泰271

防松紧固

付油道碗形塞

主油道碗形塞

压气机出口与连接弯管结合圆周

乐泰277

用于芯子与孔之间的密封

气缸体水腔碗形塞

凸轮轴孔碗形塞

气缸盖碗形塞

气缸盖铜套

进气管碗形塞

油气分离器通风弯管接入气缸

体部分

排气门弹簧下座底面

管接头组件接入水管接头部分

乐泰510

涂在光亮的金属表面起密封作用

气缸体与曲轴箱结合面

机体前后端面

空压机与正时齿轮室结合面

滤清器座与曲轴箱结合面

WPl0系列柴油机主要调整和控制参数

控制参数

冷态配气相位(进气门间隙0.3排气门间隙0.4)

进气阀开

进气阀关

排气阀开

排气阀关

上止点前34°

~39°

下止点后61°

~67°

下止点前76°

~81°

上止点后26°

~31°

冷态气门间隙(mm)

EVB机型气门摇臂活塞与排气门之间间隙

(调整方法见图纸612600050060)

0.30±

0.03

0.40±

缸盖密封性试验

加400~600kPa气压无渗漏,历时1min无渗漏

机身密封性试验

400~600kPa气压无渗漏

机油冷却器密封性试验

2100kPa油压9roin无渗漏

主油道调压阀压力试验

550±

50kpa开启,开启前无渗漏

机油泵安全阀压力试验

1500~1700kPa开启,开启前无渗漏

机油冷却器旁通阀要求

600±

36kPa开启(装机时不校验)

主要螺栓拧紧力矩和拧紧方法:

1、主轴承螺栓

1.114根Ml8螺栓螺纹及承压面装配前涂润滑油,按下图次序分三次拧紧。

第一次用低扭矩风动扳手拧紧;

第二次达到80N.m;

第三次达到250~280N.m

1.2主轴承螺栓采用多头机动扳手拧紧时,最终力矩控制在265±

25N.m。

2、气缸盖螺栓

2.l拧紧次序如下图的编号

拧紧编号l~7为Ml2的辅助螺栓(双头螺栓)拧紧编号22~45为Ml6的主螺栓(螺钉)

2.2用手动或单头气动扳手时

按顺序将气缸盖对中,将主螺栓螺纹部位、承压面、辅助螺栓螺母承压面及螺纹加润滑油后拧紧到30~50N.m。

辅助螺栓的螺母采用MF=100N.m按次序旋扭并在螺母上作标记。

主螺栓采用MF=200N.m按次序旋扭并在螺栓上作标记。

按次序将辅助螺栓螺母旋扭90°

,将螺母新位置作标记。

按次序将主螺栓旋扭90°

,并在新位置作标记。

按次序将辅助螺栓螺母再旋扭90°

,同时达到l20~160N.m。

按次序将主螺栓再旋扭90°

,同时达到240~340N.m。

2.3气缸盖螺栓采用多头机动扳手时:

首先将气缸垫和气缸盖擦净,将气缸盖螺栓螺纹表面、承压面涂油,然后按下列次序拧紧:

主螺栓6x4=24第一次以50N.m力矩预紧;

辅助螺栓7x1=7第一次以75N.m力矩预紧,然后转l25°

+5°

主螺栓6x4=24第二次以200N.m力矩旋扭,并再旋扭125°

辅助螺栓7x1=7第二次旋扭125°

,力矩达到90~160N.m,重复可用2次;

主螺栓6x4=24第三次再旋扭l25°

,力矩达到240~340N.m,重复可用3次。

3、连杆螺栓Ml4x1.5(两根)

手拧紧:

先拧靠再用120N.m的力矩对称拧紧,最后各转90°

±

,同时达到l70~250N.m

自动板手拧紧:

先拧靠再用80N·

m的力矩对称拧紧,最后各转l50°

,同时达到l55~230N.m对扭转角度后达不到扭矩的连杆螺栓应予以更换。

不允许重复使用。

连杆螺栓拧紧到位后,漆封。

漆封方法由生产厂确定。

4、飞轮螺栓Ml4x1.5(9根):

飞轮螺栓在螺纹及承压面加润滑油后,装入螺纹孔对角拧靠,拧紧力矩为60~80N.m然后转两个90°

5角,力矩同时达到230~280N.m。

对扭转角度后达不到扭矩的应予以更换。

重复可用2次。

自动扳手拧紧:

飞轮螺栓在螺纹及承压面加润滑油后,装入螺纹孔对角拧靠,拧紧力矩为

60N.m,;

然后转160°

角,力矩同时达到230~300N.m。

对扭转角

度后达不到扭矩的应予以更换。

5、飞轮壳与气缸体Ml2的连接螺栓:

拧靠后先用40~60N.m的力矩对称拧紧,再分别转l20°

,同时达到l10~140N.m。

拧靠后先用30N.m的力矩对称拧紧,再分别转65。

+5。

,同时达到l30~

170N.m。

对于后取力的机型,后齿轮室与气缸体的连接螺栓、飞轮壳与后齿轮室的连接螺栓在分步拧紧时,只控制拧紧力矩(数值同上),对转角不作要求。

6、中间齿轮螺栓:

装配力矩MF=60±

5N.m,转角为90°

,最小控制力矩为100N.m,最大控制力矩为

l25N.m,永久伸长量为0.2±

0.1mm,,使用乐泰胶242。

重复使用3次。

7、机油泵惰轮螺栓Ml0:

一次拧紧到60~65N.m。

8、摇臂座螺栓Ml2(12根):

一次拧紧到l00~110N.m。

9、张紧轮螺栓:

非偏心Ml6:

一次拧紧到l95~215N.m;

偏心.Ml2:

一次拧紧到ll0~120N.m。

10、油泵齿轮紧固螺母M24x1.5:

一次拧紧到250~300N.m。

11、凸轮轴齿轮螺栓M8(4根):

对称拧紧32~36N.m。

12、喷油器紧固螺栓M8(2根):

对称拧紧并注意侧隙一致l0~12N.m。

13、减震器(皮带轮)与曲轴连接螺栓Ml0(8根):

对称拧紧60~70N.m。

14、排气管螺栓M12(12根):

对称拧紧,力矩达到65~80N.m重复可用2次,螺纹部涂防

咬剂。

15、空压机齿轮紧固螺母拧紧力矩200~220N.m。

16、高压油管紧固螺母拧紧力矩喷油器端20~25N.m,轨端、油泵端25~35N.m。

17、曲轴转速传感器固定螺栓拧紧力矩为6~10N.m。

18、ECU固定螺栓拧紧力矩为10~l2N.m。

19、喷油器接线柱螺母拧紧力矩为l.5±

0.25N.m。

第三章WPl0国Ⅲ系列的装配

第一节、机体曲轴组的装配

一、机体曲轴组的组成

组件有:

机体、曲轴箱、缸套、主轴瓦、止推片、主轴承螺栓、曲轴、凸轮轴、喷嘴等。

二、装配要求及方法

1、主要控制尺寸及扭矩要求:

主轴瓦和主轴径的配合间隙:

径向间隙0.095~0.171mm,轴向间隙0.102~0.305mm

主轴承螺栓的拧紧力矩:

250~280N.m。

缸套外径与机体缸孔间隙:

-0.02~0.023mm。

缸套顶高出机体上平面值:

0.05~0.10mm。

凸轮轴配合间隙:

轴向0.1~0.40mm,径向0.04~0.12mm。

2、装配方法:

(1)、曲轴箱安装及主轴承螺栓的拧紧:

a.在曲轴箱两端装螺丝,两人合作搬起,翻转将曲轴箱装上,落平后,打入2个定

位销。

并用压油封工具压入后油封。

b.将主轴承螺栓两端涂油,放人螺孔。

其中有一个主轴承螺栓头部带有一小螺孔,

该螺栓应该装在第六主轴承靠高压油泵侧。

C.按要求拧紧各个主轴承螺栓。

注意拧紧顺序和扭矩。

14根主轴承螺栓拧紧时,必须按对称交叉法拧紧。

·

第一次用摇把板子或低扭矩风动工具拧靠

第二次拧紧80N.m

第三次扭紧250~280N.m

(2)、主轴承螺栓拧紧后转动曲轴360°

,检查转动是否自如,没有阻滞现象。

第二节活塞连杆组的装配

一、活塞连杆组的构成

主件有:

活塞、连杆、活塞销、连杆轴瓦、螺栓、活塞环、衬套、档圈,如图所示:

二、装配要求及方法

1.主要控制尺寸及扭矩要求:

配合间隙:

连杆瓦与曲轴连杆轴颈:

0.059~0.135mm。

活塞销与连杆小头衬套:

0.04~0.061mm。

连杆平面轴向间隙:

连杆螺栓拧紧扭矩为:

先拧l20Nm,然后各转90°

,同时达

到l70~250N.m。

活塞连杆部件及活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