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352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论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docx

《论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docx

论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论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摘要:

长征精神是我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

长征精神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对当代青年进行信仰教育的重要资源,对于当代青年的成才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

长征精神;信仰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3-949X(2015)-09-0044-02

  1934年~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即将迎来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不难发现,长征不但锻造了一个伟大的党、一支伟大的军队、一个伟大的领袖,更孕育了一种伟大的精神――长征精神。

长征的胜利,是精神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

抚今追昔,深刻挖掘长征精神的信仰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对于加强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锻造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脊梁无疑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长征精神的信仰内涵

  

(一)为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中的终极社会理想追求,是无数共产党人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尽管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由于党内出现的“左”倾错误,革命根据地基本丧失,中国革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但是靠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追求,党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继续在探寻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战略大转移;尽管在长征的过程中处处都是险途,不仅要面对险峻的自然环境,还要面临敌人精心设计的围歼计划,但是中国红军并没有畏缩不前,而是依靠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获得了长征的胜利,创造了历史的伟大奇迹。

  

(二)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长征是在十分险峻的自然环境和战争环境下进行的。

在漫漫的长征途中,红军遇到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和险阻。

在艰险和困难面前,红军战士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一切困难;在生与死的关头,红军战士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为所信仰的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三)人民利益高于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紧密依靠群众,是长征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中国红军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心和爱护人民群众,在红军所到之处,严格遵守军队纪律,不侵占民宅,不私拿群众物品,而是切实解决当地群众困难,帮助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正因为红军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涌现出了红军女战士龙思泉的感人故事,这位红军卫生员被遵义当地人尊称为红军“女菩萨”,深受当地人的爱戴;正是因为红军一切为了人民,才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尊重当地民族风俗,和少数民族真心交朋友,才有了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为兄弟的佳话。

红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最终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戴,在红军长征过程中,人民群众以各种方式支持红军作战,成就了中国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传奇。

  (四)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

  长征途中,凭着讲团结、顾大局的革命精神,各路红军并肩作战,团结协作,红军各主力部队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支援,形成了强大的集体凝聚力,红军齐心协力打败了强大的国民党军队;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拥兵自重,妄图分裂党和红军,提出南下的错误主张,在危急关头,凭着讲团结、顾大局的革命精神,红军官兵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路线,粉粹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中央的阴谋,实现了全党的团结;在艰险的长征途中,红军之间形成的是舍生忘死的同志情义,战士之间、将士和战士之间相互关爱、互相帮助,在危难面前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才涌现出了彭德怀杀战马、一袋干粮的感人故事。

这种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使得中国红军凝聚成坚不可摧的集体,具有强大的战斗力,一步一步走向革命的胜利。

  二、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价值

  

(一)内容契合

  长征精神是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内容是信仰教育目标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本身就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内容也必然是一个渐进的、完整的体系。

具体来讲,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内容体系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生命观、马克思主义道德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四者的有机统一。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要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能够勇于面对死亡,能够正确把握生命幸福的本质,敢于面对人生的挫折;当代青年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必须在道德观上:

不断进取,拼搏奋斗,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热爱集体,团结协作,以社会贡献为己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代大学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必须在社会理想上,确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实目标的有机统一;当代大学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还必须有正确的宗教观。

长征精神的内涵和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内容有着高度的统一和契合,长征精神蕴含的四层精神特质是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充分认识长征精神和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内容的吻合性,才能把长征精神置于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总体框架下,充分挖掘出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中价值和功能。

  

(二)情感共鸣

  长征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情感共鸣的重要支撑点。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共鸣是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

任何一种信仰的形成和选择,都有赖于信仰主体对信仰对象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能够和信仰对象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会导致信仰主体对信仰对象的情感认同,成为信仰主体形成信仰的关键因素之一。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与确立,尽管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同样也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认同。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共鸣包括:

对人的生命和人类的热爱,自信、乐观奋斗的情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和强烈的公平感和正义感。

而长征精神恰恰体现了这样的情感,中国红军正是怀着对人类的爱,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才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类解放的事业,正是凭借自信、乐观奋斗的情感,中国红军才未曾放弃对革命胜利的希望,在险恶的环境中走向了长征的胜利,正是由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红军战士才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的联在了一起;正是凭着强烈的公平感和正义感,中国红军才有了打破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追求。

长征精神蕴含着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情感,将使当代大学生在传承长征精神时深化对这些情感的认识,从而培育起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的情感,产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认同。

  (三)榜样感召

  实现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从抽象理论规范向形象榜样示范的转化。

任何一种信仰的确立都离不开信仰的践行者的感召作用。

信仰的时代呼唤英雄,在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过程中,信仰就像一盏明灯,信仰就像方向标,引领着无数的革命先烈和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这些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坚守了信仰,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华民族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崇高的爱国热情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长征精神的中国红军战士成为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锋模范。

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过程,必须要重视榜样的力量,宣传和塑造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者的英雄性形象,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者的感召作用。

当然,在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者英雄性形象的塑造中,既不能把英雄神化,把英雄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忽视了英雄身上的人性光辉;又不能把英雄庸俗化,把属于基本的道德行为上升到道德典范的行为。

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中,应该深入挖掘在长征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大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者,通过具体、形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者的人格形象,实现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从抽象的理论规范向形象的榜样示范转化。

  三、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价值实现路径

  

(一)以长征精神为依托,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加强当代青年信仰教育,必须构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课程体系。

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课程建设,需要把全国统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性和多样化的结合。

目前,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课程主要是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实行的是05方案。

在05方案中,尽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做出了统一、规范的安排,各高校还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地缘优势、学校的人文精神传统、学生自身的特点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统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补充。

部分具有地缘优势的高校应该以长征精神为依托,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长征文化校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使当代大学生在具有特色的校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深刻感受长征精神的魅力,并且能够在长征精神的感召下指引自身的成长。

  

(二)通过艺术路径,成功实现长征精神向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资源的转化。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价值多元,依靠简单的理论说教难以实现信仰教育的目的。

在进行信仰教育时,必须改进和创新信仰教育的方法、方式,增强信仰信仰的实效性。

艺术形式是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形象性、审美性、情感性深受当代青年的欢迎。

把长征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必须重视通过艺术路径实现长征精神向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资源的转化。

在转化过程中,要突显长征精神的信仰教育功能,使当代大学生在欣赏红色艺术作品时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洗礼,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力量,从而激起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动追求,实现信仰的内在感化。

  (三)积极打造具有特色的长征文化红色社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红色社团是指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心的理论学习型学生社团,红色社团旨在通过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社团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精神境界,使其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红色社团是发挥当前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具有的鲜明的政治性使之成为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重要载体。

长征精神要融入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就必须依托红色社团的建设,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团自身的建设规律有效的开展长征文化的理论研究,利用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热情调动当代青年对长征精神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阅读长征文化的经典著作,在理论的高度深入把握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和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自觉的进行精神的升华,进一步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四)把长征精神融入红色文化网络平台,实现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时代化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信息社会,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无不受到网络的影响,要充分弘扬长征精神,就必须把长征精神融入红色文化网络平台的构建,依托新兴网络媒体进行长征精神的传承,充分发挥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价值。

把长征精神融入红色文化网络平台的创建,将有利于拓展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平台,使得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空间更为广阔;红色文化网络平台所具有的开放性和交流性,将充分调动当代大学生的主动性,在网络上当代大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价值取向,在网络上大学生能够和教师进行平等性的交流,通过调动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知,从而实现信仰教育的有效互动;红色文化网络平台所包含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能极大的调动当代大学生对长征精神学习的兴趣,有效的改进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提升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与生命力。

  基金项目:

贵州省社科规划办青年课题(14GZQN02),负责人曾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遵义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研究项目,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重点支持项目(14KRIZY02),负责人曾杰;贵州省教育厅基金项目(12SZK014),负责人曾杰。

  参考文献:

  [1]邬家能,孙志清.《坚持信念逆境奋斗――解读长征精神》[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5(10).

  [2]李毅弘.《长征精神的时代意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9).

  [3]杨建辉.《试论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4]王明霞.《依托红色文化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考》[J].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4(9).

  [5]王海建.《论红色教育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契合[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