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400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docx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12课时教案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

一、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以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分为两部分:

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6的乘法口诀。

突出了乘法的意义,尊重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认知规律,重视了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的教学,重视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

3、使学生能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用加、减、乘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4、感受用乘法表示同数连加的简洁性,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

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并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单元教学难点:

4、6的乘法口诀。

五、单元教学措施:

1、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2、设计丰富有趣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3、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考与表达,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六、课时安排:

1、乘法的初步认识………………………………2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8课时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总第26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4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3、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电子课本投影、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电子课本投影第46页情境图,仔细观察图,说一说从图上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引导观察: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游乐场)

(2)从上往下看,游乐场里都有些什么?

(过山车、小火车、小飞机、木马、商店)

(3)商店里都有些什么?

(气球、饮料、毛巾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电子课本放大投影——小飞机图。

①问:

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②引导列式计算,并板书。

③观察算式:

3个5相加等于15。

(2)电子课本放大投影——小火车图。

①问:

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②引导列式计算,并板书。

③观察算式:

4个6相加等于24。

(3)电子课本放大投影——过山车图。

①问: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②引导列式计算,并板书。

③观察算式:

7个2相加等于14。

(4)对比所有算式,发现特点:

加数相同。

(5)思维导向:

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6)示范把第一式改写成乘法,并板书。

(7)指导学生把其他算式改写成乘法,并板书。

(8)引导比较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谁简便些?

(9)小结:

乘法的意义:

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2、教学例2。

(1)电子课本放大投影——过山车图,同上法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2)指导乘法算式的读法:

几乘几等于几。

(3)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算式中间的符号叫乘号;

乘号左边的数称为乘数,乘号右边的数也称为乘数,它们相乘的结果称为积。

(4)问:

在板书的所有乘法算式中,各数分别叫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48页的“做一做”。

1题:

指导学生在桌面上方摆小棒,再填写加法算式。

2题:

每串都有几把钥匙?

一共有几串钥匙?

一共有几把钥匙?

一3二3地数,有几个3?

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认识了乘法,知道乘法的意义是表示几个几相加,知道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学习了把同数相加的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几个几加就改成几乘几。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5+5+5=155×3=15

3×5=15

乘号

乘数乘数积

第2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

(总第27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51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2、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加法与乘法关系的转化,了解各部分数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和转化。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电子课本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P49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P49第2题:

指导理解题意,提示摆放整齐。

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3、P49第3题:

指导一个,自主完成其他的,集体订正。

4、P49第4题:

点名读。

二、题型练习。

第5题:

指导1二2二地数,并填空、写乘法算式。

(本可以写两个,随写一。

第6题:

在题上写出加法并口算。

联系

(1)题想

(2)题。

第7题:

每盘几个,有几盘,也就是有几个几。

读乘法算式。

第8题:

独立完成,表扬画得整齐的。

第9题:

在线上写,后点名读。

第10题:

理解题意后点名说能不能改写,并说为什么。

(不是同数相加。

第11题:

先口算,再在本子上竖式笔算。

集体订正。

第12题:

逐个指导判断、连线。

第13题:

理解题意:

用图来表示乘法算式的含义,怎么画?

第14题:

在本子上用加法横式口算或用竖式笔算,订正后启发:

要是和加减法表一样,有个方法能记住所有几乘几的得数就好了。

(激发对乘法口诀的兴趣。

三、全课小结:

乘法的意义、加法改写乘法、有乘法口诀多好。

四、课堂作业:

第3课时5的乘法口诀

(总第28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5的乘法口诀。

3、应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

教学重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应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

教学准备:

电子课本投影、课件4-3。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见课件4-3)。

二、新授。

1、导语:

前两节课我们把很多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你记住这些乘法的得数了吗?

考考你,(师随机说出写过的乘法)。

那么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口算乘法呢?

这就需要记住乘法口诀。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乘法的口诀。

(板书课题:

5的乘法口诀。

2、教学例1,编写5的乘法口诀。

(1)投影52面主题图——福娃。

问:

一共有多少个福娃?

(2)启发学生可以在图上一五一十地数出,也可以利用连加口算。

(3)根据点子图写乘法,编写乘法口诀。

(先看清楚每张点子图有几个点。

①学习乘法口诀:

一五得五。

提问:

1张点子图有几个点?

(5个)

是几个5?

(1个5)

1个5怎样列乘法算式?

(板书:

1×5=55×1=5)

编成乘法口诀是:

一五得五。

(板书口诀。

)全班齐读口诀两遍。

②学习乘法口诀:

二五一十。

提问:

2张点子图有几个点?

(10个)

是几个5?

(2个5)

2个5怎样列乘法算式?

(板书:

2×5=105×2=10)

编成乘法口诀是:

二五一十。

(板书口诀。

)全班齐读口诀两遍。

③同法引导编写余下乘法口诀,并板书乘法算式及口诀。

(4)为什么5个5相加只能列出一个乘法算式?

(两个乘数相同,交换还是一样的。

3、对比左右板书的乘法算式,发现规律:

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4、理解乘法口诀的文字意义:

二五一十表示:

2×5或5×2的得数是10。

一五……五五的前一个字小,后一个字大。

没有五一、五二……等。

5、熟读成诵。

6、对口诀游戏。

7、乘法口诀怎样指导乘法口算:

一句口诀可以指导两个乘法算式。

在乘法算式中先找小数字,再找大数字,小的大的连起来。

例如:

看到2×5=,就想小的是2,大的是5,就用口诀二五一十;

看到5×2=,就想小的是2,大的是5,还是二五一十。

三、巩固练习。

1、第52面“做一做”第2题。

2、第53面练习十。

(每题都强调用了那句口诀。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

要想乘法计算得又对又快,就要熟记乘法口诀。

大家再把口诀齐读一遍,能背的背。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5=5一五得五5×1=5

2×5=10二五一十5×2=10

3×5=15三五一十五5×3=15

4×5=20四五二十5×4=20

5×5=25五五二十五5×5=25

教学反思:

第4课时2、3、4的乘法口诀

(总第29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2、3、4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学会计算5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

熟记2、3、4、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学会计算5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准备:

电子课本投影、课件4-4。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见课件4-4)。

二、新授。

1、导入:

我们已经学会了5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要学习1-4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

2、3、4的乘法口诀。

2、教学例2。

(1)投影放大例2主题图。

(2)一副乒乓球拍有几只?

就是几个几?

写成乘法是怎样的?

怎样编乘法口诀?

板书:

1×2=2一二得二2×1=2

(3)二副乒乓球拍有几只?

就是几个几?

写成乘法是怎样的?

怎样编乘法口诀?

板书:

2×2=4二二得四

(4)小结:

2的乘法口诀有两句:

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齐声诵读。

3、教学例3。

(1)投影放大例3主题图。

(2)一捆棒棒糖有几根?

就是几个几?

写成乘法是怎样的?

怎样编口诀?

板书:

1×3=3一三得三3×1=3

(3)二捆棒棒糖有几根?

就是几个几?

写成乘法是怎样的?

怎样编口诀?

板书:

2×3=6二三得六3×2=6

(4)三捆棒棒糖有几根?

就是几个几?

写成乘法是怎样的?

怎样编口诀?

板书:

3×3=9三三得九

(5)小结:

3的乘法口诀有三句,齐声诵读。

4、先背一背2、3的乘法口诀,再用一用乘法口诀:

完成54面做一做。

5、教学例4。

(1)投影放大例4主题图。

(2)一排汤圆有几个?

就是几个几?

写成乘法是怎样的?

怎样编口诀?

板书:

1×4=4一四得四4×1=4

(3)二排汤圆有几个?

就是几个几?

写成乘法是怎样的?

怎样编口诀?

板书:

2×4=8二四得八4×2=8

(4)三排汤圆有几个?

就是几个几?

写成乘法是怎样的?

怎样编口诀?

板书:

3×4=12三四十二4×3=12

(5)四排汤圆有几个?

就是几个几?

写成乘法是怎样的?

怎样编口诀?

板书:

4×4=16四四十六4×4=16

(6)小结:

4的乘法口诀有三句,齐声诵读。

6、想一想:

1的乘法口诀怎么编?

(用一根手指引导理解几个几。

7、通读1至5的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1、游戏:

对口诀。

2、课本55面做一做第2题:

列乘法算式计算。

四、全课小结:

现在我们已经学完1到5的乘法口诀,并学会用口诀口算,知道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所以,一定要及时背熟,不能和加减法那样靠扳手指头。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2、3、4的乘法口诀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教学反思:

第5课时乘法口诀应用练习

(总第30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记住1至5的乘法口诀。

2、初步学会计算5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

熟记1至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学会计算5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准备:

电子课本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1至5的乘法口诀。

2、课本56面第2题。

二、题型练习:

课本56-57面。

1题:

理解题意,(动物每次跳几格,用乘法口诀说跳一次到几。

引导学生完成。

3题:

仔细看清楚题型:

口算,有加法、乘法。

提示:

已学过加法、减法、乘法,运算符号要看清楚。

逐式点名口算,遇乘法问用哪句口诀算的。

4题:

看图写算式和所用的口诀,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5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小动物过河,河里有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

小动物有数牌,专走得数是自己数字一致的石头。

引导梅花鹿过河:

找出得数是20的口诀或乘法,连线过河。

学生独立完成余下的。

6题:

理解题意:

用花心里的数字乘外圈的数字,得数写在对应的花瓣上。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题:

引导用口诀填写。

第6课时乘加乘减

(总第3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58—59面。

教学目标:

1、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通过学会乘加式题的计算使学生能推导出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

3、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的联系。

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

电子课本投影,课件4-6。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开火车口算,(见课件4-6)。

3、把可以直接改成乘法算式的改写出来,点名回答。

(见课件4-6,后一个留悬念)。

二、探求新知。

1、导语:

刚才最后一个算式,我们不能直接把它改成乘法,但是它还是能改成有乘法的形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知识。

2、教学例5.

(1)设置情境,电子课本投影主题图,提出问题。

(2)观察情境图,把握情境特征:

有3个木马都是3人,另一个木马是2人。

(3)你能用含有乘法的算式列式吗?

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加、减、乘法列出算式。

(4)点名反馈,了解学生的创造性理解。

(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引导思考:

有3个木马都是3人,另一个木马是2人。

可以想成:

3个3加上2个,列式为:

3×3+2=

还可想成:

4个3减去1个,列式为:

3×4-1=(板书算式)

(6)结合主题图引导理解算式的意义,并反复点名复述算式的意义。

(7)你认为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8)小结:

图上数量不再都是几个几的乘法,而是几个几再加几的先乘后加或几个几减几的先乘后减。

三、巩固练习。

1、P58面做一做1题:

(1)引导看懂图的情境特征后,点名说可以怎样理解?

(4个3再加上1个,或5个3再减去2个

(2)点名说该怎样计算。

2、P58面做一做2题:

(1)点名演板,其余同学在书上做。

(2)集体订正后,引导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如:

4个3加上1个4。

(3)重点引导:

5×5+5相当于6个5,5×6。

3、P59面1题:

对比上下两个算式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得数却是相同的?

例如1式的意义:

上面是3个5减去1个5,下面是2个5;因为3个5减去1个5其实就是2个5。

4、P59面2题:

引导看图,数出每排树有几棵,能直接用乘法列式。

5、P59面3题:

看懂题意(还是乘加、乘减,只是数目变大了,算法还是一样的)。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6、P59面4题:

这个图看成横排好还是看成竖行好?

(都可以)。

你是怎么看的?

(不同点角度观察有不同的理解和算式。

)引导横竖看一遍。

7、P59面5题:

理解题意(比较黑框的多少),可以数出来,但是学了乘加乘减,要用乘减乘加算出左右图各有多少个。

四、全课小结:

学了哪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计算式时先算什么?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例53+3+3+2=11

3×3+2=114×3—1=11

教学反思:

第7课时6的乘法口诀

(总第3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60—61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熟练运用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根据算式想出乘法口诀,指导计算。

教学准备:

电子课本投影,课件4-7。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件展示。

1、开火车口算。

3×5=  2×3=  4×2=  5×5=1×3=

2×5=  5×1=  5×3=  5×2=3×4=

2、看谁算得快,并点名介绍算得快的方法。

4+4+4+4=  3+3+3=  2+2+2=5+5+5+4=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

(1)电子课本投影主题图,了解情境图与统计表的意思:

1个豆荚有几颗豆子?

2个豆荚有几颗豆子……

(2)引导用加法完成表格。

(3)读一读:

1个豆荚6颗豆子?

2个豆荚12颗豆子……

(4)在豆荚上虚画圆圈,引导口说:

1个6是6,2个6是12……

(5)填写左右乘法得数。

(6)点名编写口诀,引导学生填写。

(7)说说每句口诀的意义。

2、熟读口诀。

3、记忆口诀:

开火车、对口令。

4、点名背诵。

三、巩固练习。

1、P60面做一做1题:

指导完成。

2、P60面做一做2题:

看懂题意,指导用乘法列式。

3、P61面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点名说说上下两式的意义。

引导找出上下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

4、第2题:

把题目故事化、趣味化,(帮助动物摘苹果)。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1×6=6一六得六

2×6=12二六十二

3×6=18三六十八

4×6=24四六二十四

5×6=30五六三十

6×6=36六六三十六

教学反思:

第8课时6的乘法口诀练习

(总第3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62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

2、会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西题和解答有关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

会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

教学难点:

解答有关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

电子课本投影,课件4-8。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乘法口诀。

(1)背诵6的乘法口诀,全班背、小组背、点名背。

(2)背诵1-6的乘法口诀。

2、把口诀说完整。

一六()二六()()六二十四

三六()()六三十()六三十六

3、写出乘法算式,再把算式读出来。

(1)3个6相加是多少?

(2)6个5相加是多少?

(3)一个乘数是4,另一个乘数是6,积是多少?

二、题型练习。

第3题:

看懂题型,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4题:

看图列式,引导用口诀算出。

第5题:

依据文字直接想,3只蚂蚁就是3个几?

3个6就是3×6,得几?

第6题:

点名演板,教师巡视,找出问题:

是不记得口诀,还是不会看到算式想对应的口诀?

第7题:

了解题型,用表格算乘法,引导竖向完成,边读算式边说口诀边填写。

第8题:

理解题意,根据得数判断是加、减,还是乘。

引导完成两个,余下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后,读一读算式。

第9题:

讲解游戏方法,分组完成。

第10题:

理解“一套有6枚”的意思。

问:

一套有6枚,4套就是几个6?

怎么列式?

要用哪句口诀?

得数是多少?

三、课堂小结:

已经学了1-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会用乘法解决问题。

四、课堂作业: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9课时解决问题

(总第34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面例7,第64面第1、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提高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2、灵活分辨用加法、减法、乘法解决问题的不同模型结构。

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

会用加法、减法、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画图、语言描述的方式表征数学问题,区别问题模型的不同。

教学准备:

电子课本投影,课件4-9。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件引导完成。

1、开火车背诵1-6的乘法口诀。

2、开火车口算:

3×5=  2×3=  4×2=  5×5=1×3=

2×6=  6×1=  3×6=  6×6=3×4=

3×2=  2×4=  6×2=  6×5=5×4=

3、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下面算式的意义吗?

6×35+4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7。

1、出示问题,理解题意:

比较两个问题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

2、初步分析:

(1)导读第一个问题,问:

知道了什么?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导读第二个问题,问:

知道了什么?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比较这两个问题的相同点:

说桌子,都有4和5两个数,求一共多少张。

(4)比较这两个问题的不同点:

“有4排桌子,每排5张”和“有2排桌子,一排5张,一排4张”的含义不同。

3、课件引导表征问题:

(1)谁能用图画表示这两句话的含义?

点名上台画图,其余在本子上画。

(2)课件简图对照,根据直观图,小结两句话的含义:

“有4排桌子,每排5张”是说有4个5,就是5×4。

“有2排桌子,一排5张,一排4张”是说把5和4合起来,就是5+4。

4、列式计算。

5、回顾反思:

先检查图画得是否符合题意,再检查算式是否符合图意。

6、小结:

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几和几合起来用加法。

三、巩固练习,P64第1、5题。

1、第1题,课件引导:

(1)引导读题,并初步分析已知和所求。

(2)课件出示简图,判断哪幅图符合题意,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

(3)为什么用乘法?

(求6个5是多少)。

2、第5题。

(1)引导读题后,让学生自主画简图表示刘奶奶家的鸡和鸭。

(2)展示代表性的图画,课件引导检查简图是否符合题意。

(3)引导列式计算。

(4)鸡为什么用加法?

鸭为什么用乘法?

(鸡是把3和6合起来,鸭是3个6。

四、补充练习。

1、课件出示三张图片,并布置任务:

根据图片,用6×4、6+4、6-4讲个小故事。

2、任选一个算式,你还能编其他的故事吗?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加法和乘法解决问题,求什么用加法?

求什么用乘法?

如果分不清是加法还是乘法时,有什么好办法帮助我们?

六、课堂作业: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求几个几是多少把几和几合起来

用乘法用加法

教学反思:

第10课时解决问题练习

(总第35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5面。

教学目标:

1、通过题型练习,理解用加法和乘法计算问题的不同结构和数量关系,提高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2、学习从比较多的信息和问题中,灵活获取对应的信息逐个解决问题,并学会找出隐蔽条件。

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

会用加法、减法、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画图或语言描述的方式表征数学问题,区别问题模型的不同。

教学准备:

电子课本投影,课件4-10。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第3题:

(1)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