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627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分类汇总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一、西周时期

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经济制度:

井田制;文化上:

礼乐制度。

二、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奴隶制瓦解时期

1、齐国管仲改革:

“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好坏征收赋税;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规定按亩纳税。

两次税制改革的意义是实质承认了土地私有,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直接目的是诸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体现了春秋时期分封制和井田制走向瓦解,但仍然存在,未被废除。

2、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私田大量开垦,争霸战争也使诸侯视疆域内土地为私产,土地转让关系频繁,井田荒芜,井田制走向瓦解。

3、私学兴起,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百家争鸣的现象开始出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老子创立道家学派。

2、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

1、公元前445年魏国李悝变法,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制订《法经》;

楚国吴起变法,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并变相没收旧贵族的土地,削减官吏俸禄建立军功爵制,严禁私门请托。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内容:

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秦国商鞅变法的局限性: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特别是连坐法加重了广大人民的痛苦;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如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2、战国时期改革与春秋时期改革的不同:

春秋时期的改革仅仅是经济上的税制改革,未废除旧制度,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战国时期改革是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的全面改革,改革废除了奴隶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政权,改革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改变了社会性质,以封建社会等级秩序取代了奴隶社会等级秩序。

但改革富国强兵的目的相同。

3、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形成“战国七雄”。

4、思想文化上,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用仁政回复扩充人的善性)、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礼法并用强调礼的法治功能);道家:

庄子;法家:

李悝、商鞅、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权术驾驭、权威震慑);墨家:

墨子(兼爱、节俭、尚贤、非攻)。

由于法家思想主张通过变法富国强兵,满足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主张君主专制迎合了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发展趋势,受到诸侯欢迎。

战国《石氏星表》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3、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与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东汉时期

1、秦朝:

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朝议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颁布《秦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驰道、灵渠、长城,大规模移民。

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思想上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

2、西汉初年奉行道家黄老思想,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政治制度实行郡国并行制。

西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经济上,盐铁官营,重农抑商(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的主流。

西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

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形成以皇帝直接控制的“内朝”(或中朝)掌管决策,宰相领导的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即“中外朝制度”;利用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三纲五常”思想加强君主专制。

两汉经济:

西汉武帝时赵过推广二牛三人耦犁、耧车和“代田法”;西汉后期,二牛一人取代二牛三人,东汉时,二牛一人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水利:

漕渠、白渠、龙首渠;手工业:

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西汉长安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西汉海上陆上两条“丝绸之路”。

两汉文化:

西汉前期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的“蔡侯纸”,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计数法,(战国问世)西汉编定《黄帝内经》,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汉朝,楚辞盛行,汉赋体现了大一统的恢弘气度。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治上,国家分裂,民族融合加剧,三省体制形成,门阀士(世)族控制政治,选用官吏采用九品中正制。

经济上,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注:

翻车东汉时期发明),商品经济发展,民营手工业受到摧残,南北朝“灌钢法”冶铁技术领先世界,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政权(如后赵、北魏)崇儒重教,使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纸成为最重要的书写材料。

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系统的农书。

士人群体的形成及其精神觉醒,使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楷书:

钟繇、王羲之;草书:

王羲之、王献之;行书:

王羲之),绘画理论不断创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产生(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5、隋唐时期

政治:

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世家大族没落,庶族地主兴起,隋炀帝时科举制度形成,唐朝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经济上:

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标志着犁耕的完善,唐朝创制了筒车。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丝织业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技法,隋唐户调的征收推动了民营手工业恢复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都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邸店、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经济中心逐渐南移,扬州成都成为最繁荣的大都会,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唐朝起,瓷器大量输出国外,在广州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绘画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文化上:

隋朝,三教合一;唐朝,三教并行。

唐诗繁荣,词出现。

隋唐雕版印刷出现。

唐末火药用于军事。

唐代楷书:

欧阳询。

颜真卿、柳公权;唐代草书:

张旭,怀素和尚;唐代行书:

颜真卿。

隋朝展子虔被后世视为“唐画之祖”,其代表作《游春图》标志着山水画即将进入成熟期;初唐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是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称为“画圣”,代表作《天王送子图》。

6、宋元时期

政治:

北宋通过地方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设禁军、文官制度、通判监督制、设转运使),但也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入不敷出,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元朝设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设宣政院辖地管辖西藏。

宰相权力很大。

经济:

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织锦吸收了花鸟画写实风格,城乡日用品均出自民营手工业。

商业空前繁荣,是重要财源,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坊市界线被打破,草市更加普遍,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早市夜市昼夜相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经济重心南移。

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

文化:

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民间兴起散曲,宋朝的话本把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两宋时,画学兴起,风俗画是最大亮点。

元朝郭守敬编《授时历》。

七、明清时期

政治上:

1、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

2、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时,内阁出现,明英宗时,票拟制度化。

3、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使皇权受到限制;康熙设南书房;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也得到进一步巩固。

经济上:

农业上,明清时出现圩田排涝的风力水车;手工业上青花瓷、彩瓷和珐琅彩争奇斗艳,瓷器的对外销量更大,缎是清代丝织品的代表,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统治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对外闭关锁国,限制海外贸易。

文化上:

文字狱;八股取士;市民文化繁荣(明清小说、京剧、文人画);西学东渐;儒家思想重新活跃(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中国近代史1840-1919年大事年表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1840到

1919年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标志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签订,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同时并举。

1855年石达开打败曾国藩湘军水师,取得湖口大捷,天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英法侵略者火烧圆明园。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它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895年4月公车上书。

不久《中外纪闻》创办。

8月北京强学会成立。

1896年初,强学会和《中外纪闻》被查封。

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1897年初,谭嗣同发表《仁学》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

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介绍《天演论》。

1898年维新派政治团体“保国会”成立。

1898年张之洞写《劝学篇》反对民权、自由、平等等西方政治观念,反对维新变法。

6月“百日维新”,9月“戊戌政变”。

1896-1899年,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900年义和团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它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901年—1911年清末新政。

1901-1905年推行的“新政”仍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改革。

1905年秋,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揭开了“预备立宪”的序幕。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7年夏清廷宣布中央设资政院,各省设咨议局。

1908年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期。

1905年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1911年4月27日,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

5月四川保路运动。

10月武昌起义爆发,湖北军政府成立改黄帝纪元,国号“中华民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3月《临时约法》颁布,针对袁世凯拟定责任内阁制。

1913年“二次革命”,1915-1916年护国运动,1917年6月“张勋复辟”,1917年孙中山领导反对段祺瑞的“第一次护法运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然占统治地位。

2、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3、丝、茶等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大量出口,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瓦解着自然经济。

4、1861-1895年洋务运动,产生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瓦解着本国的封建经济。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6、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开矿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7、甲午战后,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推动了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8、1901-1911年清末“新政”,清政府保护和奖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抛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此后,1949年前的历届中央政府都推行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

9、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日本、美国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

1、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编《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2、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3、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前期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4、1895-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呼吁新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变法图存,掀起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5、1906年《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6、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7年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1918年李大钊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时代特征

1、通过掌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概念把握时代特征。

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2、政治上,民族危机深重,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府腐败无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但资产阶级具有先天软弱性与妥协性。

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发展,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上,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中国人学习西方不断深入,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逐渐广泛传播并猛烈冲击封建思想正统地位,挽救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高潮迭起,中西文化激烈碰撞,汇合交融。

社会生活习俗上,受西方文化的冲击,社会生活习俗日益近代化,并在辛亥革命前后具有反清的革命色彩。

外交上,中国被动对外开放。

对西方文明由鄙夷、蔑视到推崇。

中国近代史1919-1949年大事年表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1919到1849年

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921年中共“一大”确立党的最高纲领,并决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1922年中共“二大”在列宁指导下制订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中共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1924-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

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

1926年5月北伐开始。

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27年“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右倾错误,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创建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的分子,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1933-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是中共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在上海奋起抵抗,1932年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1937年8月中共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同月平型关大捷,1938年徐州会战,李宗仁领导取得台儿庄大捷。

1940年百团大战。

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赴缅远征军到缅甸。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10月重庆谈判。

1946年1月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1947年春,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1947年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7年10月10日中共公布施行《中国土地法大纲》并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8年9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胜利。

元旦献词毛泽东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

1949年4-6月渡江战役。

4月23日解放南京。

1、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2、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农交通业,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3、抗战时期,国民党官僚借战时体制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4、1946年11月,《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简称《中美商约》。

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1、1920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共产党》月刊。

2、1925年12月毛泽东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1927年3月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的主张。

标志毛泽东思想萌芽

3、1928年10月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及同年11月写的《井冈山的斗争》创造性地提出并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4、1931年12月,《红色中华》在江西瑞金创刊。

5、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

《论持久战》(1938年)、《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撰写,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论联合政府》(1945年)。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21世纪初大事年表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1949到2008年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大职能,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1953年,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4年日内瓦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与更多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通过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基本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1971年10月26届联大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1年基辛格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上海《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中日建交。

接着,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1979年,中美建交。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确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把“一国两制”体现在根本大法中,标志“一国两制”思想正式形成。

1982年,中共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84年12月,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1987年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

2005年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促进了两岸关系新发展。

2008年两岸直接“三通”实现。

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2、新中国成立初期五种经济成分: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

3、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1956年中共“八大”。

5、1956-1965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6、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7、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

8、1962-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9、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197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10、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1、1978-1983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国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体制。

12、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3、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并向全面建设小康水平迈进。

14、1980年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地区。

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

1、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

2、1949年6月,毛泽东写了《轮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3、1956年4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同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5、1978年掀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6、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978-1982-1987-1992-1997。

7、2001年,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2年中共“十六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即手工工场时期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721年,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

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

1777年《邦联条例》颁布,建立统一中央政府,正式确立“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名,但邦联仅是个松散的联盟。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衡的民主共和制。

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

8月,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1791年君主立宪派颁布《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