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673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3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docx

制冷装置电子教材

第一章、制冷系统方案设计(18)

第一节制冷系统基本构成

一、制冷系统的定义及分类

1.定义

任何使用外部能量不断把温度低的物质的热量移给温度较高的物质的系统称为制冷系统

2.分类

按上述定义,制冷系统可分为蒸汽制冷系统,空气制冷系统和热电制冷系统。

其中蒸汽制冷系统分为:

(1)蒸汽压缩式(本课程重点):

单级、双级、复叠式

(2)蒸汽喷射式

(3)蒸汽吸收式

二、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构成

1.单级压缩系统的基本构成

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是单级压缩系统必不可少的四大部件,这些设备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系统,如图1-1-1所示。

制冷剂在系统中经过压缩、冷凝、节流和汽化这样四个过程,完成一次循环。

2.双级压缩系统的基本构成

蒸发器、低压级压缩机(缸)、中间冷却器、高压级压缩机(缸)、冷凝器和节流阀是双级压缩系统比不可少的六个部件。

把它们依次用管道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双级压缩系统。

3.单、双级综合系统的基本构成

冷库中的蒸汽压缩制冷装置并不总是纯粹的单级或纯粹的双级压缩系统,更多的情况是两者并存的综合系统,综合系统实际上是单级系统和双级系统共同并联到一个冷凝器上的综合体。

从理论上来讲,一个系统只要有上述的基本部件就可以工作了,但在实际的制冷装置中,为了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和保证操作管理的安全可靠,除了这些部件外,还增设了许多其它的辅助设备,如油分离器、高压贮液器、汽液分离设施、排液桶、集油器、空气分离器、加氨站和各种高低压调节站。

这些设备和基本部件的关系见图1-1-4所示的制冷流程方框图。

本节重点:

1、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构成

2、制冷剂的主流程(循环回路)

第二节、蒸汽活塞压缩式制冷装置原理图

一、定义:

制冷系统原理图以平面的形式体现制冷装置中所有设备、容器、管阀及仪表的相互关系,它是表达整个系统全貌的关键图纸。

二、内容:

从原理图上可以看出:

(1)系统的规模和特性;

(2)设备的容量、数量和规格型号;(3)系统是否先进、合理等。

因此查阅系统原理图是了解制冷装置的重要手段。

在学会设计制冷系统之前应先学会阅读制冷系统原理图。

图1-1-5是个典型食品冷库的制冷系统原理图,正规的设计图纸,除了有图1-1-5的内容外,一般还应有图标、图例、设备一览表、备注等内容。

三、看图步骤:

了解图例,寻找制冷剂的主要循环,定循环的始点和终点。

1单级压缩回路:

蒸发器出口——回汽调节站——汽液分离设施——单级压缩机—油分离汽——冷凝器——高压贮液器——节流阀——重力桶(低循桶——氨泵)——低压液体调节站——蒸发器进口——蒸发器出口。

2双级压缩回路:

蒸发器出口——回汽调节站——汽液分离设施——低压级压缩机——(低压级油分)——中间冷却器——高压级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高压贮液器——中冷供液(包括节流及过冷两部分)——高压中温液体调节站——节流阀——重力桶(低循桶——氨泵)——低压液体调节站——蒸发器进口——蒸发器出口。

主循环搞清楚之后,接下来应探究各压缩机相互切换的可能性,把起多重作用的管路和阀门搞清楚。

最后才是寻找各种辅助流程,如放空气流程、放油流程、紧急泄氨和充注制冷剂流向等。

在弄懂了这些循环和流程之后,对整个系统就有了初步的印象。

再深究下去就是搞清各种阀门及仪表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结合一览表,还可了解各设备的尺寸、容量等。

本节重点:

制冷系统原理图内容,制冷剂流程及所有部件和管阀,仪表的作用。

第三节提高效率及保证安全的基本措施

一、提高效率的基本措施

(一)滑油的分离与回收:

为何分离,分离措施

(二)凝性气体的分离:

为何分离,分离措施

(三)高压液态制冷剂的过冷:

过冷的优点及方法

(四)蒸发器的除霜:

几种除霜方法

二、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

(一)缩机的安全保护

(1)机器上的安全保护装置

压缩机的安全保护装置主要有高低压保护、油压和油温保护、排气温度保护和水套断水保护等

(2)防止湿冲程的措施

(3)压缩机的安全启动(轻载启动)

(二)液泵的安全保护

(三)压力容器的安全保护

(四)制冷装置的紧急泄液

(五)(设备液面的控制和显示)

本节重点:

要求本节内容全部掌握

第四节制冷系统方案设计

一、制冷系统供液方式

(一)几种供液方式原理及特点

1.直流供液

(1)工作原理

直流供液就是将高压制冷剂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后,直接供到冷间蒸发器内它是以冷凝压力之差为动力。

(2)特点

直流供液系统简单,不需较多设备,整个装置紧凑。

但存在许多缺点。

1节流过程中产生的闪发气体将随液体进入蒸发器而影响传热效果。

2要将节流后的两相流体按设计要求均匀分配至多组并联的蒸发器中去很困难。

3压缩机吸入口处制冷剂的状态随蒸发器的负荷波动明显,且不易控制。

2.重力供液

(1)工作原理

向蒸发器的供液是以汽液分离器内的液体与蒸发器之间的静压差为动力。

(2)特点

由于供液和回汽都经过汽液分离器,因此,供液管内的制冷剂是液相,易实现配液

均匀,回汽经分离后被压缩机吸入,亦可保证压缩机安全运行。

但由于向蒸发器供液的动力是静液柱差ΔH,故必须保证气液分离器的安装高度,因此一般单层冷库需加建阁楼,增加了一次投资。

3.液泵供液

(1)工作原理

液泵供液是借助液泵的机械作用来克服管道阻力及静压力向蒸发器输送制冷剂液

体。

(2)特点

液泵供液方式同重力供液方式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①由于制冷剂的供液量大,在排管内循环速度高,使蒸发器内表面得以充分的润湿,

并能冲刷排管内的油膜,提高了蒸发器的传热系数;

②由于液泵的供液量为数倍的蒸发量,可充分利用冷却面积;同时回汽管为两相流体管,压缩机吸气过热度较小,从而提高了整个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

③融霜装置和除霜操作比较简单,装置可集中布置在机房内,便于监视、操作、维修,也便于实现自动化;

④由于设置液泵,设备费和维修费要相应增加,但同重力供液相比,不需另建阁楼或占用库房使用面积以及另设排液桶等,基建投资仍有所下降,但日常运行电耗要增加。

4.气泵供液

(1)工作原理

是以气体的压力能取代液泵的机械能,来实现向蒸发器供液的。

气泵供液系统一般有单罐间歇供液方式,双罐交替供液式和恒压桶连续供液式。

(2)特点

这种供液方式的特点是不需要消耗动力,不泄漏制冷剂,投资费用省,在自控元

件质量过关的前提下,只要增加一些加压罐和自控元件,就可取代频繁的人工调整操作,运行又平静安全。

(二)方案选择

按上述供液方式的优缺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供液方式。

二、制冷系统的供冷形式

1.集中供冷式

2.分散供冷式

三、制冷系统蒸发温度回路的方案确定

(一)蒸发温度的确定

(二)蒸发温度回路的概念

如果把制冷剂在循环时所经历的路径叫做“回路”,那么某种蒸发温度的制冷剂所对应的“回路”就算作一种‘蒸发温度回路’。

(三)蒸发温度回路的划分方案(画图说明)

1单温度回路

2双温度回路

四、制冷系统自控程度的确定

1.手动式

机器、设备及工艺流程的控制全部采用手动控制。

2.半自动式

(1)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一级二

(2)局部回路自控(液泵、冻结间、冷藏回路)级三

(3)压缩机指令开、停机,库房内冷却设备在机房遥控及库温遥测级

3.全自动式四

在半自动的基础上,加:

级五级

(1)压缩机自动开停机和能量调节

(2)辅助设备自控

(3)采用电脑进行最佳工况调节

(4)冷加工工艺流程自控

(5)库房管理自控

本节重点:

1、三种常见供液方式及特点

2、蒸发温度回路概念。

第五节制冷机器、设备的配置方案

一、压缩机部分

范围:

从压缩机入口处至油分离器入口处。

压缩机部分主要由压缩机、吸、排气管道和中冷器(双级压缩机)等组成。

1.单级压缩

(1)在机头阀上方要设检修阀。

(2)其中要求一台单级机设反抽阀;没有油压卸载启动装置的压缩机,应设启动辅助阀。

(3)在吸入管上增设切换阀

2.双级压缩

除需设检修阀、切换阀外,还要考虑双级机作单级机用时阀门如何设置

3.中间冷却器

搞清工作原理,再讨论管阀设置

二、高压侧部分的配置方案

范围:

从油分离器入口处至节流阀进口处。

(一)冷凝器的配置

1、水冷式(立式、卧式)

2、蒸发式

3、淋水式

一般都设有进气、出液、平衡、安全及放空气等管接口

(二)贮液器的配置

(三)油分离器的配置

(1)离心式油分离器:

(2)填料式油分离器:

(3)洗涤式油分离器:

(四)总调节站的配置方案

分配制冷剂液体,并可以根据负荷的变化,调节和控制供液量。

1.直流供液式的总调节站

2.重力供液和氨泵供液的总调节站

三、低压侧部分的配置方案

范围:

从节流阀出口处至第一级压缩机入口处。

(一)蒸发器部分管道配置方案

1.制冷剂流向的确定

(1)上进下出:

制冷剂从蒸发器上部进、下部出。

这种供液方式的优点是蒸发器内存液较少,因此静液柱的影响较小,停机后蒸发器内不存液,易实现自动化控制;且蒸发器内不易积油。

缺点是蒸发管内制冷剂流速较小,管内壁湿润性差,传热效果较差;而且,要求循环桶的位置要比蒸发器低。

(2)下进上出:

制冷剂从蒸发器的下部进,上部出。

其特点与上进下出相反:

蒸发管内壁湿润性较好,传热效果好,但蒸发器内静液柱影响较大,且器内易积油。

由于下进上出方式易实现蒸发器配液均匀,且传热效果好,而被广泛采用。

2.管道配置

下面以“下进上出”流向来说明蒸发器的管道配置方案。

(1)同类蒸发器

同类蒸发器指墙管与墙管,顶管与顶管或冷风机与冷风机等。

①串联(俗称“一条龙”)

②并联

蒸发器并联的接法主要有羊角弯和同程式,也可用分液器

(2)不同类蒸发器

这里主要指当冷库里要把墙管和顶管连在一起时,如何配液较为合理。

①串联:

先进顶管,后进墙管。

②并联:

合并后的供液、回汽总管要靠近顶管。

总而言之,蒸发器的连接方法多种多样,但实质只有一个,就是使各通路的阻力损失尽量接近相等,使各通路内的制冷剂流量接近一致。

(二)低压调节站的设置方案

1.单阀单流向供液、回汽调节站

2.双阀双流向供液、回汽调节站

3.液单、汽双调节站的搭配形式

4.利用回汽管排液的调节站(液双、汽单调节站)

(三)与供液方式相应的低压部分配置方案

1.直流供液

2.重力供液

3.液泵供液

四、独立部件部分

1.安全管网的配置

2.紧急泄氨器的配置

3.空气分离器的管道配置

4.集油器的配置

本节重点:

1、系统各部分机器设备的功能、作用。

2、单、双级压缩机上的各种配管极其作用。

3、各种机器设备和压力容器上的所有接管,阀门的作用。

第二章制冷负荷计算(6)

计算制冷负荷的目的,是为正确地选择制冷机器、设备和管道提供可靠的依据,它是设计冷库制冷装置的最初工作之一。

计算制冷负荷,首先应根据必要的基础资料和设计参数,求出在最不利条件下,各库房在单位时间内所必须取走的热量,即库房耗冷量。

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因素对库房的各类耗冷量进行适当的修正,从而确定出冷库的制冷负荷,即冷却设备负荷和压缩机负荷。

第一节计算的基础资料和一般规定

一、基础资料

1.建库地区的气象资料:

包括气温、相对湿度、水文、风向、潮位等等。

2.注明座向、尺寸和围护结构构造的库房平面图和剖面图

3.各冷间的进货量。

4.各冷间设计温度和相对湿度要求,这主要是由食品冷加工工艺条件,贮藏食品的性质,贮藏期限以及技术经济分析所决定的,可参见表2-1-1。

二、设计参数的确定

(一)室外计算温度(t外)的确定

1.计算围护结构传热量时,应取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为室外计算温度;地坪下设有通风加热装置时,其外测温度按1℃~2℃计算。

2.计算通风换气耗冷量时,应以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为室外计算温度;

(二)邻室计算温度(t邻)的确定

取邻室的最不利情况下的温度,即最高温度

(三)室外计算相对湿度的确定

1、在校核库房外围结构高温侧是否会结露以及根据两侧空气水蒸汽分压力计算隔汽层时需用的室外相对湿度,选用“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

2、在计算“通风换气”和“开门”热量时,相对湿度取“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四)货物进出库时温度的确定

(五)货物冷加工时间τ的确定

三、冷库的设计规模

 

重点:

室外(冷间外)温、湿度的取值规定

第二节各类冷间冷负荷的计算

库房耗冷量,即在单位时间里必须从库房内取走的热量,根据产生的热源不同,库房耗冷量可分为五类。

Q1——围护结构传入热;

Q2——货物放热量;

Q3——通风换气耗冷量;

Q4——电机运转热当量;

Q5——操作管理耗冷量;

但由于不同库房的作用不同,所以每间库房不一定会同时出现这五项热量,以下分别介绍各项热量的计算方法。

一、围护结构传入热Q1

Q1=K·F·a(tw-tn)(2-2-1)

二、货物放热量Q2

Q2=Q2a+Q2b+Q2c+Q2d

(2-2-4)

三、通风换气冷负荷Q3

(一)货物换气冷负荷

(W)(2-2-7)

(二)低温车间操作人员呼吸换气冷负荷

(W)(2-2-8)

四、电机运行热当量Q4

Q4=ΣNi·ξi·ρi×103(2-2-9)

五、操作管理冷负荷Q5

这部分热量主要包括:

库房内照明热量,出入库房时开启冷藏门冷负荷以及操作人员散发热量等三部分

(2-2-10)

0.125=3/24——工人每日操作时间系数;

nr——操作人员数量;

qr——每个操作人员每秒的放热量,库温高于或等于-5℃时

六、冷却设备负荷和机械负荷的计算

(一)、库房冷却设备负荷Qq

Qq=Q1+PQ2+Q3+Q4+Q5(2-4-1)

式中:

P—冷却或冻结加工负荷系数。

对冷却间和冻结间:

P=1.3;其它冷间:

P=1.0。

由于冷间冷却设备的配置都是以各自的制冷负荷为依据,所以在计算Qq时要逐间分别进行,由于各冷间的作用不同,所以各冷间冷却设备负荷的内容也不一样,计算时要按表2-4-1的形式分间汇总。

序号

类别

Q1

Q2

Q3

Q4

Q5

Qq

1

冷却间

Q1

2

冻结间

Q1

3

冷却物冷藏间

Q1

4

冻结物冷藏间

排管

Q1

冷风机

5

贮冰间

排管

Q1

冷风机

各冷间冷却设备负荷Qq汇总表

(二)、机械负荷Qj

Qj=R(n1∑Q1+n2∑Q2+n3∑Q3+n4∑Q4+n5∑Q5)(2-4-3)

式中:

R——制冷装置的管道和设备等冷量损耗补偿系数,对直接冷却系统取R=1.07;间接冷却系统取R=1.12;

n1——围护结构传热量的季节修正系数。

n2—机械负荷折减系数,与库房的性质以及同类库房的间数有关

3——同期换气次数

n4——冷间电动设备的同期运转系数;

n5——冷间同期操作系数,与库房间数有关,见表2-4-3。

对于制冰压缩机的负荷,只要考虑管道和设备冷量损耗补偿系数R即可,即:

(2-4-4)

第三章制冷机器设备的选型计算(3)

第一节压缩机工况、特性及选型计算

一、工况确定

(一)蒸发温度tz的确定

(二)冷凝温度tl的确定

立冷tS2=ts1+(1.5~3)℃卧冷tS2=ts1+(4~6)℃

tm:

制冷剂和冷却水之间的对数平均温差,按“规范”的推荐值为4~6℃

即壳管水冷式的冷凝温度可由上面的式子求出。

(三)吸入温度tx的确定

(四)过冷温度tg的确定

二、标准工况、名义工况及名义制冷量

P76~77表。

三、选型计算

(一)活塞式单级压缩机的选型计算

1.选型

qo=h1-h3

2.校核

(1)实际制冷量Qjc=ΣGC•q0

其中:

ΣVp——选用压缩机理论总输气量,m3/s。

(2)电动机功率

指示效率

Nm=Vp·PmNY=Nzs+Nm

电机轴功率Nz=NY/ηC配用电动机功率N=(1.10~1.15)·Nz

(二)活塞式双级压缩机的选型计算

设计制冷装置为双级压缩的前提是:

压力比Pl/Pz>8

1.配组式双级压缩机的选型计算

(1)确定中间温度tzj及压缩机选型

tzj-ξ线图(在tl和tz不变的情况下,tzj与ξ一一对应)

整理出tzj=f(ξ)

利用tzj-ξ线图或公式(3-1-22)求出tzjo所对应的ξ0;同时求出tzjo所对应的低压级输气容积Vpd0选低压级压缩机,使其输气容积Vpdc大于,并尽量接近Vpd0,选高压级压缩机使其输气容积Vpgc与低压机输气容积Vpdc的比值ξC尽量接近于ξ0这样便完成了压缩机的选型.

(2)校核制冷量

在实际容积比ξC已知的情况下,利用tzj-ξ线图或公式求出实际的中间温度后,就可以作出双级制冷循环图。

查出有关系数,目的是为了校核实际制冷量是否符合要求。

Qc=ΣVpd·λd·qV=ΣVpd·λd·(h1-h6)/v1要求:

Qc≥Qj

(3)校核电机功率

2.单机双级压缩机的选型

实际容积比ξC已知,利用tzj-ξ线图或公式求出实际的中间温度后,就可以作出双级制冷循环图,求Vpd0下面的步骤同配组式。

(三)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选型

1、型号标识

2、名义工况及机器的工作条件

3、计算与选型

ⅰ。

压缩机理论输气量

(3-2-1)

ⅱ。

压缩机的轴功率

N=G·(h1-h2)/ηad

ηad——压缩机的绝热效率,即考虑到摩擦功率和内效率等因素的压缩机总效率。

(四)压缩机的特性图表

不管活塞式或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其各种工况下的产冷量和功率都可通过实测得到。

把实测得到的产冷量和功率与工作温度的关系绘制成图或表,这种图表就是特性图表,供设计选型时直接使用。

本节重点:

1压缩机设计工况的确定(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吸汽温度和过冷温度以及双级机的中间温度)

2对选型计算公式中各参数的理解

 

第二节主要部件的选型

一、冷凝器的选型计算

(一)选型的一般原则

(二)选型计算

1、冷凝器热负荷计算Ql=[G·(h2-h3)]-15℃+[Gg·(h4-h5)]-33℃

2、冷凝面积的计算

式中:

K——表3-3-1取值;

二、冷却设备的选型计算

(一)、选型原则

1.冷却间、冻结间和冷却物冷藏间的冷却设备应采用冷风机;

2.冻结盘装,箱装或听装食品时,可采用搁架式排管或平板冻结设备;

3.冻结物冷藏间冷却设备宜选用墙排管、顶排管,当食品有良好包装时,也可采用冷风机;

4.包装间的冷却设备当室温低于-5℃时应选用排管;当室温高于-5℃时宜采用冷风机。

(二)、冷却面积计算

分别计算冷风机、搁架排管和蛇形盘管等各种蒸发器

计算时注意,Qq是按冷间汇总的,冷却设备的选型是以每个冷间为单位进行的。

传热系数K值的计算

1、排管K=K¹•C1•C2•C3

2、搁架

3、冷风机

计算温差Δt的确定

4、排管

5、搁架

6、冷风机

三、节流阀的选型计算

(一)、流量计算

对于具有5℃过冷度左右的制冷剂液体,通过各节流阀阀门通道的流量,可用下式计算:

R717:

CD=0.35

即:

使Gmax·q0在1.5~2.0Qon

(二)、选型

直接利用产品样本表格选型

第三节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

一、中间冷却器的选型计算

(一)桶径的选型计算:

(二)盘管面积的计算:

二、油分离器的选型计算:

三、贮液器的选型计算:

四、汽液分离器的选型计算

立式:

卧式:

Hef=3~4Def

五、低压循环桶的选型计算

1.低压循环桶径计算公式为:

立式:

卧式:

2.低压循环桶容积的计算:

(考虑三个部分:

V1、V2、V3)

(1)上进下出供液系统:

Vd=(∑θq·Vq+0.6Vh)/0.5

式中:

Vd——低压循环桶的容积,m3;

θq——冷却设备设计注氨量容积的百分比

Vq——冷却设备的内净容积,m3;

Vh——回汽管内净容积,m3。

(2)下进上出式供液系统

Vd=(0.2Vqmax+0.6Vh+τb·Vb)/0.7

 

六、氨泵的选型计算

氨泵的选型计算包括流量和扬程两部分

1.氨泵的流量:

(m3/s)

2.氨泵扬程的计算

ΔP=ΔPm+ΔPξ+ΔPh在蒸发器进液管截止阀前应保留50~100kPa的压头(Py)。

根据以上计算,即可得出氨泵的扬程

(m)

式中:

ρ——氨液密度,ρ=650 kg/m3;g——重力加速度,9.807 m/s2。

七、排液桶的选型计算

排液桶的容积,应能容纳注氨量最多的一间库房蒸发器融霜前的排液量和融霜过程热氨的凝液量,其计算公式为:

Gz——注氨量最多的一间库房蒸发器的注氨量,kg;

τr——融霜时间,15分钟左右。

Gr——融霜时热氨的流量。

kg/s

八、低压贮液器的选型

九、空气分离器的选型

十、集油器的选型

十一、过滤器的选型

第四章制冷管道设计计算(4)

第一节:

制冷管道的阻力计算

一、单相流体的阻力计算

(一)摩擦阻力计算

具体的函数关系式视雷诺数的大小而定。

雷诺数的计算式为:

(二)局部阻力计算

式中:

ξ——局部阻力系数,无因次;

Le——管件的当量管长,m。

所谓当量长度就是把局部阻力造成的压力降折算成流体在某一长度管道上流动的摩擦压力降。

一般当量长度常以管径的倍数(称当量直径)来表示,即:

Le=n·dn。

则密封系统单相流体的总阻力为:

二、两相流体的阻力计算

1、流动过程中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汽、液相的比例不变。

ΔP=ΔPm+ΔPξ

2、流动过程中与外界不断有热交换,流体的汽、液比例沿程发生变化ΔP=ΔPm+ΔPξ+ΔPa。

(一)对第一种流态,可用全液折算法。

(x=C)

式中:

ΔPye——假设管内是全液体时的阻力损失(Pa)

(二)第二种流态,管道中的阻力损失比第一种流态多一项“加速压力降”ΔPa,即:

ΔP=ΔPm+ΔPξ+ΔPa

式中:

Gw——重量流速,kg/s·m2;

Δv—管道进出口比容变化:

Δv=(x2-x1)(v"-v’)

第二节制冷管道选径计算

一、管径的选择计算

1.利用表格来确定管径的步骤为:

式中的[W]是经验值,为算dn的初值所需要的。

算出这一管径所对应的ΔP。

并把结果与表4-2-3中的[ΔP]进行比较。

沿着使ΔP与[ΔP]差值减少的方向修正dn。

2.建立计算机程序绘制计算图表。

在制冷剂种类和状态已知的情况下,压力降只是内径、管长和流量的函数,即:

ΔP=F1(dn,L,G)

而在工况给定的情况下,流量G与产冷量Q0有单一对应关系。

所以ΔP=F2(dn,L,Q0)

把表4-2-3中各种管段的限定压降[ΔP]引入此式,便可导出dn,L,Q0三者间的关系。

由计算机程序算出的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