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674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优化训练含答案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18浙江衢州中考)小柯给校园里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植物施用尿素CO(NH2)2,尿素是一种(  )

                

A.复合肥

B.氮肥

C.磷肥

D.钾肥

答案B

2.(2018山东青岛中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

下图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D

3.(2018长沙中考)使用下列试剂能将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

A.稀硫酸B.氯化钠溶液

C.铁片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4.(2018南京中考)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

B.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C.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

D.蒸发时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答案A

5.(2018湖北荆州中考)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

为了鉴别它们,将上述溶液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做如下实验:

各取少许,将甲分别滴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观察到乙和丁中产生白色沉淀,丙中无明显现象。

据此可判断甲是(  )

A.碳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稀盐酸

答案B

6.(2018重庆中考)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下列固体,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D

7.(2018湖南衡阳中考)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g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CaCl2+Na2CO3

2NaCl+CaCO3↓

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bg时,溶液中含三种溶质

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g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g时,溶液呈中性

答案B

8.(2018山东临沂中考改编)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

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对比分析M、N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对比分析P、Q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更快

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

答案

(1)CaCO3+2HCl

CaCl2+H2O+CO2↑

(2)B

9.(2018湖南邵阳中考)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

(1)其主要操作步骤顺序是       。

 

①过滤 ②溶解 ③蒸发 ④计算产率

(2)图1是某同学过滤的操作图,指出图中明显错误               ;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一种情况即可)。

 

(3)蒸发时,蒸发皿内出现        时应停止加热。

 

(4)通过以上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得到纯净的NaCl,可采用如图2所示流程。

①图中所用甲、乙、丙三种试剂依次是    。

 

A.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

B.Na2CO3溶液、KOH溶液、稀盐酸

C.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硫酸

②反思交流:

通过以上规范操作,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所含氯化钠的质量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答案

(1)②①③④

(2)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 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3)较多量固体

(4)①A ②增多

模拟预测

1.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下列有关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工业上可以用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

B.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可以提高肥效

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制碱法”生产

D.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解析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纯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A项正确;草木灰(含K2CO3)溶于水呈碱性,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会造成肥效降低,B项错误;纯碱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取,也可以通过化学方法生产,C项正确;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混合配制波尔多液,D项正确。

答案B

2.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是②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操作是⑤

B.②④⑤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按①③②的步骤进行实验,可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但步骤③产生误差

D.按①③②的步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若②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不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即步骤是②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过滤④,A项错误;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能够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B项错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步骤③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导致读数大于实际值,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C项正确;实验中,若步骤②所用烧杯内壁沾有水,会造成溶剂的质量偏大,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D项错误。

答案C

3.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试剂甲和乙可能是(  )

A.甲:

水,乙:

氢氧化钠

B.甲:

氯化钠,乙:

稀硫酸

C.甲:

稀盐酸,乙:

氯化钠

D.甲:

熟石灰,乙:

稀盐酸

解析加入试剂甲,碳酸氢铵和氯化铵能产生氨气,说明试剂甲显碱性;加入试剂乙,碳酸氢铵能产生气泡,说明试剂乙呈酸性。

答案D

4.(双选)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Cl(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

溶液、过滤

B

CaO(CaCO3)

加入水、过滤

C

Cu(Fe)

加入过量CuSO4溶液、过滤

D

HNO3(H2SO4)

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解析A中加入Ca(OH)2溶液会生成新的杂质NaOH;B中加水,碳酸钙不溶解,但是CaO与H2O生成Ca(OH)2;C中加入过量CuSO4溶液,将铁充分反应完,过滤得到Cu;D中加入适量Ba(NO3)2把H2SO4反应完,生成HNO3。

答案CD

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H+、Cl-、HC

B.Ca2+、C

、Cl-

C.K+、OH-、Na+

D.Cu2+、S

、Na+

解析H+、HC

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共存,A项错误;Ca2+、C

会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不能共存,B项错误;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C项正确;铜离子溶于水为蓝色,D项错误。

答案C

6.下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圈Ⅰ中发生的反应可能都是分解反应

B.利用反应②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解析

正误

解释

A

圈Ⅰ中2H2O

2H2↑+O2↑、2H2O2

2H2O+O2↑都是分解反应

B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是二氧化碳的特性,故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

×

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

D

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故可以利用①制得烧碱

答案C

7.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H2SO4、BaCl2、Na2CO3溶液中的一种。

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

溶液

甲+乙

乙+丙

丙+丁

甲+丁

现象

无明显

现象

白色

沉淀

白色

沉淀

无色

气体

A.HCl、BaCl2、H2SO4、Na2CO3

B.H2SO4、HCl、BaCl2、Na2CO3

C.HCl、H2SO4、BaCl2、Na2CO3

D.H2SO4、Na2CO3、HCl、BaCl2

解析四物质中只有BaCl2与H2SO4和Na2CO3会生成白色沉淀,因此丙为BaCl2,则乙和丁分别是H2SO4、Na2CO3中的一种,故甲是HCl。

HCl分别与H2SO4、Na2CO3混合,产生的现象分别为无明显现象和无色气体,故乙是H2SO4,丁是Na2CO3。

答案C

8.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其模拟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操作a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4)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

 。

 

解析

(1)由图示信息可知,碳酸钙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②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纯碱、CO2和H2O,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

(2)工业上利用氮气、氧气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氮气,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3)操作a是将碳酸氢钠固体和氯化铵溶液分离,故采用过滤的方法;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4)NH4Cl含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氮元素,故可以用作氮肥。

答案

(1)CaCO3

CaO+CO2↑ 分解反应 

(2)物理

(3)过滤 漏斗 (4)可以用作氮肥

9.小煜通过学习知道:

Na2CO3、NaHCO3均能与盐酸反应,Na2CO3溶液还会与石灰水反应。

【产生疑问】NaHCO3溶液也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吗?

如果能反应,生成物可能是什么?

【进行实验】小煜将NaHCO3溶液与石灰水混合,结果产生白色沉淀,已知Ca(HCO3)2能溶于水,碳酸氢盐在碱溶液中会生成碳酸盐。

此白色沉淀是       ,证明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也能发生反应。

为了进一步了解生成的含钠化合物有什么,继续探究:

 

【作出猜想】①只有NaOH ②有Na2CO3和NaOH ③

【实验设计】步骤1:

取少量上述实验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再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中性),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可知生成的含钠化合物一定含有    ; 

步骤2:

将步骤1中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往滤液中先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情况为             ,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气泡产生,由此可知猜想②成立。

 

【拓展提高】若步骤1中未出现白色沉淀,则此时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对生成的含钠化合物进行猜想有三种情况:

只有NaOH,只有Na2CO3和Na2CO3、NaOH的混合物;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生成的含钠化合物一定有Na2CO3,再取滤液滴加酚酞溶液和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再由红色变无色,说明有NaOH和Na2CO3;步骤1未出现白色沉淀,故无Na2CO3生成,而生成CaCO3、NaOH和H2O。

答案【进行实验】CaCO3(或碳酸钙)

【作出猜想】只有Na2CO3

【实验设计】Na2CO3 溶液先由无色变红色,然后由红色变无色

【拓展提高】Ca(OH)2+NaHCO3

CaCO3↓+NaOH+H2O

10.某复合肥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

请回答:

(1)从肥效的角度看,共有   种有效元素。

 

(2)该复合肥的有效成分之一是尿素[CO(NH2)2],则尿素中碳、氧、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

 

(3)一袋该化肥至少含P2O5   kg。

 

(4)从“注意事项”看,该复合肥料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

(各写一种) 

解析

(1)从肥效的角度看,共有氮、磷、钾三种有效元素。

(2)1个尿素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则碳、氧、氮、氢四种原子个数比为1∶1∶2∶4。

(3)一袋该化肥至少含P2O5的质量为50kg×25%×

=2.5kg。

(4)从“注意事项”看,该复合肥料的物理性质是易潮解,化学性质是受热易分解。

答案

(1)3 

(2)1∶1∶2∶4 (3)2.5 (4)易潮解 受热易分解

11.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2SO4、Na2CO3、CaCl2、CuSO4、KCl和KOH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

【资料】CaCl2、BaCl2、KCl三种溶液均呈中性。

(1)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    (填化学式)。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    。

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答案

(1)CuSO4 

(2)Na2CO3+BaCl2

BaCO3↓+2NaCl (3)Na2CO3、KOH KCl 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中一定含有KCl,否则不含KCl

12.尿素[CO(NH2)2]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含氮量高,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

计算:

(1)CO(NH2)2中共含有      (写数字)种元素; 

(2)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若CO(NH2)2中含有3g氮元素,则该CO(NH2)2的质量为      g(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答案

(1)4 

(2)60 (3)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