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681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三》教案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难点:

理解算理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8+9+57+3+6

19-6-717-9-5

2、用竖式计算

19+2790-25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

这怎么算呢?

19+27+26=

2、探索新知

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用你喜欢的方法让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90-25-28=

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

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连续竖式比

两步竖式更简便。

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19+27+26=72(只)

 

90-25-28=37

 

教学反思: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必然反映。

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计算教学于本来面目。

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

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作出选择优化,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进而实现算法的优化。

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2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难点:

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45+28+1692-44-23

2、9+4-616-7+8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

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60-38+40= 

把你的算法和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的什么,又算的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

先算38加42,再减33,结果等于47。

如果出现先算42-33,再加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谈谈看法。

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谁愿意把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主动介绍。

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学试一试。

同学们看这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题,请你自己算一算,检查一下加减混合运算知识学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

教材第3页“试一试”。

教师巡视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做完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集体评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38+42-33=47(只)

  

60-38+40=62

  

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教师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重新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不必做过多的铺垫,不用多余的提问引导。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练习。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4+2635-735+6

45-2068+970-8

二、算出每条线上3个数的和,填在()里。

(出示P5第3题)

1、指名说出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并集体评议。

三、解决问题。

(出示P5第4、5题)

1、学生认真读题。

2、指名回答,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3、集体回答,问题是什么?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并指名板演。

5、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

集体评议(注意答题格式)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方面,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4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6—8页。

教学目标:

1、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

2、是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

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班要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吗?

一队10人,二队6人,行吗?

为什么?

怎么样就公平了?

你们喜欢玩串珠吗?

今天就来研究关于串珠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3。

提问:

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先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三种方法。

第一种:

小军再穿4个彩珠。

第二种:

把芳芳穿的2个彩珠拿走4个。

第三种:

拿出芳芳穿彩珠给小军2个。

总结,加强对比:

你有什么体会?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

只要抓住两串相差4个,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出示直条图,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让同时多,要先知道什么,但要引导比较,认识到应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

3、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学生在头脑里把两个数量排一排,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解题,集体讲评。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5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8—10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计算验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

领悟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8个圆和5个三角形,提问:

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独立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4

提问:

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

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

2、指导学生解答:

小华做了多少朵?

用圆片摆出来,第一排摆多少个圆片?

启发:

对照刚才摆的过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小华摆多少朵?

11+4=14(朵)

3、列式后解答后追问:

算出的得数与摆出的结果一样吗?

尝试解答:

小平做了多少朵?

先用圆片摆一摆,小组合作,再计算

4、讨论:

第一排摆了多少?

第二排怎么摆?

5、明确:

对应摆,最后空3个位置不摆。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动手画一画,再填空。

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学生独立解答。

3、想想做做第3题

看清条件,问题,有困难的用学具摆摆。

强调:

上下要对齐。

思考:

算出的数会不会比32个少?

为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图后指名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求小灰兔拔了多少个,怎么求?

独立

完成。

汇报:

你是怎么做的。

25+7=32(个)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小华做了多少朵?

11+3=14(朵)

(2)小平做了多少朵?

11-3=8(朵)

教学反思: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比较隐蔽,解答这类问题时,借助“同样多”把这类问题转化成求总数(求剩余)的问题,再用加(减)法计算。

这种推理方法,逻辑性较强,但学生难以理解。

这节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分解摆圆片的操作过程,把隐蔽的数量关系在物化活动中外显出来,使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并以这种表象为基础,利用已有的知识,直接确定计算方法。

这种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便于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给学生足够开放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结合动手操作的经验,总结规律,既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交流中不断进步,在合作中整体提高。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6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活动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

难点:

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学过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呢?

二、自主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总结得真棒!

接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怎么样?

1、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重点汇报第(3)的解题思路。

2、练习二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订正。

3、练习二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4、练习二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第

(1)题,再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解答。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和整理,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练 习 二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教学反思:

启发引导学生,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很多数学知识,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遥远,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要遵循“生活—数学—生活”的规律,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所以在学生进行了知识点的整理之后要进行相应的练习,既能使学生在训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