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90825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影视照明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ppt

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在电视照明中,对光的分类有三种方法:

按造型作用分类,按光线投射方向分类,按性质分类。

1.按造型作用分类:

主光、辅助光、环境光、修饰光、效果光,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A、主光,主光是塑造被摄对象主体形象的主要光线。

主光是画面中较明亮的光线,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它是画面造型、构图的重要因素。

主光必须有光源依据,是直接来自环境中的主要光源,主光产生的影子是画面中唯一允许存在的影子,因此,主光是电视照明人员必须首先考虑的光线,主光确定之后,整个画面光效和氛围随着确定。

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A、主光,主光一般采用菲涅尔聚光灯。

主光的方位在被摄物的前面,与摄像机镜头轴线成0-45度水平角,主光的高度与摄像机镜头轴线成15-45度垂直角,主光的水平角与垂直角的角度越大,被摄物的立体感越强;反之,造型越平淡。

主光的水平角度,主光的垂直角度,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A、主光,主光水平灯位的配置,主光垂直灯位的配置,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A、主光,07级学生作业,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B、辅助光(副光或补助光),辅助光也称副光,是照亮主光未照射到的背光面的光,可消去主光所留下的浓重的阴影,增强主体的暗部质感和层次感,在主体造型上起辅助作用。

辅助光一般用散射光照明,不能在物体上形成影子,辅助光的强度低于主光。

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B、辅助光(副光或补助光),辅助光一般采用散光灯。

辅光的方位在主光和摄像机的另一侧,与摄像机镜头的轴线成530度水平角。

辅光的高度与摄像机镜头的轴线成020度垂直角。

辅光的亮度和角度,以冲淡主光的影子和避免产生第二个影子为宜。

辅助光灯位的配置,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B、辅助光(副光或补助光),07级学生作业,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环境光是对主体周围环境进行照明的光线,环境光决定着画面的影调、色调和环境气氛。

环境光由光源的性质、方向、时间、建筑结构、室内照明情况、所需要营造的气氛效果决定。

D、修饰光,修饰光对被摄主体某些局部细节进行加工和润色的光线,使画面造型、影调层次、色彩等更加完美。

如轮廓光,眼神光,服饰光等,其中轮廓光是常用到的修饰光,它是从主体的后侧照亮主体的轮廓形状的。

C、环境光,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D、修饰光,修饰光中的轮廓光一般采用回光灯和聚光灯。

轮廓光的方位在被摄物的后面,与摄像机镜头的轴线成30度水平角。

轮廓光的高度与摄像机镜头的轴线成3060度垂直角。

水平角太小,落地灯架会被摄入画面;垂直角太小,光线会射入摄像机镜头,使画面产生光晕现象。

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D、修饰光,轮廓光灯位的配置图,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D、修饰光,07级学生作业轮廓光,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E、效果光(5)效果光:

光源效果光、情绪效果光泛指特殊的光线效果。

在影视艺术中有两类:

某些光源的效果光和情绪气氛效果光。

光源效果光环境中往往同时存在几种光源,除做主光使用的主要光源外,其他光源光的再现都属于效果光范畴。

如烛光、台灯光、移动的灯光、开灯关灯等,行驶的车灯光、霓虹灯光、火光、闪电光、水面反射光等;如特殊的时间光效:

夜景、日出、日落、黄昏等;特定空间的光效:

昏暗的山洞、阴暗的牢房等,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情绪效果光为了获得戏剧效果使用的各种特殊光线处理都是效果光。

如:

电视台节日晚会,用彩色电脑灯光造成各种运动,制造的各种节奏。

又如,一个人突然发出危险而惊恐眼神,这时摄影常常使用两个小的光斑单独把眼睛照亮的光线效果。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的吸血僵尸,魔鬼吸血时两眼发出红光就是用“特图利”小灯制造出来的。

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2、按投射方向分(光位):

正面光、斜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脚光、夹板光。

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2、按投射方向分类(光位)

(1)正面光(平光、顺光):

光源从摄影机方向照明物体

(1),物体上只能看到受光面。

背光面和投影被自身遮挡,看不见。

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正面光不能表现出物体表面凸凹不平的结构,缺乏立体感。

它不适合表现大气透视现象,景物空间感不强。

正面光多用在高调画面的光线处理中。

较暗的正面光主要作副光使用。

顺光1,顺光3,顺光2,顺光照明实例,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2、按投射方向分类(光位)

(2)斜侧光(前侧光):

又叫前侧光,光源、被摄体和摄影机在水平面上约成45度角叫斜侧光

(2),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被摄体具有较大的受光面和较小的背光面,既能看清全貌又具有一定的立体感,有显著的明暗差别,能较好地表现质感和形态感。

斜侧光是摄影艺术中运用较多的光线。

斜侧光主要作主光使用。

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2、按投射方向分类(光位)(3)侧光:

光源、被摄体和摄影机在水平面上成90度角时叫侧光(3),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在侧光照明下,被摄体受光面、背光面各占一半,投影在一侧。

虽然物体看不清全貌,但明暗层次丰富,立体感较强。

侧光作修饰光使用时,能突出对象局部细节和形态。

如修饰服装的光线等。

如果人的鼻斜嘴歪,用半面光就能适当的调整过来。

侧光1,侧光3,侧光2,侧光照明实例,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2、按投射方向分类(光位)(4)侧逆光(后侧光):

光线来自对象后侧方向。

光源、被摄体和摄影机约成135度水平角(4),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又叫后侧光,被摄体大部分背向光源,受光面呈现为一个较小的亮斑,或勾划出对象的轮廓和形态,使之与背景分离,使画面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在人物摄像中,用侧逆光照明,适当拉大光比,可造成轮廓鲜明、线条强劲的造型效果,有利于表达人物特定情绪。

侧逆光,侧逆光照明实例,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2、按投射方向分类(光位)(5)逆光:

逆光是从摄影机相对方向投射的光线。

光源、被摄体和摄影机约成180度水平角(5),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物体在逆光条件下只能看到背光面而看不见受光面,缺乏立体感和质感表现,但物体具有明亮的轮廓光照明,轮廓形态鲜明。

此光种多用于拍色黄昏、日出、黑夜,塑造少女、儿童、敌特务或描写特定环境与气氛。

如野外拍摄夜景隧道、山坡下的远景、小巷狭路相逢的相持、造成悬念的镜头。

逆光1,逆光照明实例,逆光2,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2、按投射方向分类(光位)(6)顶光:

来自被摄体顶部的光线,当光源的高度超过60度以上时,就成了顶光效果,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顶光下的环境,水平面照度较大,垂直面照度较小,反差较大。

缺乏中间过度层次。

照明人物时使头顶、眉弓骨、鼻梁、颚骨、上颧骨等部分明亮,而眼窝、鼻下、两颊处等较暗,形成骷髅形象,丑化人物。

顶光是反常的光线,但是在自然光效法中,只要把光比处理得合适,不一定形成反常效果,有时能表现出自然光的真实感觉。

在电视摄像中时常用低照度的散射光,从顶部普遍照明景物,作为底子光,以达到画面和谐的照度,电视画面更有层次感。

顶光1,顶光照明实例,顶光2,顶光3,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2、按投射方向分类(光位)(7)脚光:

来自被摄体下方的光线,光源在低于视线,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顶光同样是反常光线,在传统光线处理中,脚光丑化人物形象。

在自然光效法中,用来表现特定光源光线特征,如夜晚在地面上的灯光、篝火光效等。

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2、按投射方向分类(光位)(8)夹板光:

顾名思义,两个光源同时从

(2)两侧方向投在一个物体上,如同夹板一样,将被摄体夹上。

容易把人脸打肿。

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一、光的分类,3、按性质分类:

直射光、散射光、高色温光、低色温光。

(1)直射光直接来自光源的光线,中途没有经过其他介质干扰,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能在物体上形成明显的受光面、背光面和影子。

(2)散射光光源发出的直射光在传播过程中,经过漫反射和漫透射后产生的光叫散射光。

(3)高色温光:

色温为5600k(电影为5500k)如滴钬灯(金属卤化物灯),多用于室外与阳光合用。

(4)低色温光:

色温为3200k,如碘钨灯,多用于内景拍摄。

(第二次1234),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光的分类:

1、按造型作用分类:

主光、辅助光、环境光、修饰光、效果光。

2、按投射方向分(光位):

正面光、斜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脚光、夹板光。

3、按性质分类:

直射光、散射光、高色温光、低色温光。

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二、光影结构,光线是画面造型的基本手段。

被摄物在影视画面中的造型是由光影结构所决定的,而光影结构则由被摄物、光源和摄像机机位三者的位置关系决定。

光影结构主要有下面几种模式:

顺光造型、侧光造型、顶光造型、逆光造型。

决定画面造型的有主光、辅助光和修饰光等,但决定其光影结构的主要是主光。

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三、影调,画面的影调分类:

1.亮调是指画面中各形象实体中趋向与较高亮度等级的部分占较大面积的光影结构模式。

又称明调,浅调。

2.暗调是指画面中各形象实体中趋向与较低亮度等级的部分占较大面积的光影结构模式。

又称深,黑调。

亮调画面,暗调画面,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三、影调,3.全调是指画面中各形象实体中各种亮度等级所占的面积相当的光影结构。

又称中间调,灰调。

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三、影调,4.硬调是指画面中各形象实体中各部分的亮度等级或趋向于高或趋向于低、没有或较少中间亮度等级的光影结构模式。

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三、影调,5.软调是指画面中各形象实体中具有各种亮度等级的部分面积相当的光影结构模式。

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四、照明与画面造型,从电视照明的角度来讲,被摄物的立体感主要是通过造型光线在其表面形成的亮度层次的丰富程度和亮暗对比程度决定。

在电视画面中,物体表面的亮度层次越丰富,其立体感越强;物体表面亮度对比越强烈,其立体感也越强。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恰当地选择和安排摄像机的机位、光线的方向和软硬等去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从光线方向的角度来看,对于物体的立体感的表现,最适宜采用侧光和斜侧光照明。

对于光线的软硬的确定,通常选择直射光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的效果要比散射光的效果好,但在表现物体的质感方面,选择散射光好。

1、照明与物体的立体形状,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四、照明与画面造型,物体的表面结构主要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结构通常分为四类:

粗糙的、光滑的、透明的和镜面的。

对于不同的表面结构选择不同的光线。

2、照明与物体的表面结构,

(1)粗糙的表面结构,如老人的皮肤、干裂的土地、枯竭的河床、荒漠的草原等,这类物体的表面结构特点是凹凸不平,有规则和不规则的高低起伏变化。

它们的反光特性是将投射的光线进行漫反射,表面亮度均匀。

这类物体与景物用侧光照明较适宜,能使表面细致的起伏部分呈现不同的影调,使粗糙的表面结构更为明显和突出。

(2.5678),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四、照明与画面造型,

(2)光滑的表面结构,如金属制品、油漆的木器、各种瓷器、丝绸、儿童的皮肤等,这类物体的表面对光线呈混合反射状态,在一定角度形成柔和的闪光,闪光部位比周围亮度高很多。

这类物体在拍摄时,要选用能见其闪光的位置,同时宜用散射光照明,提高景物表面的普通亮度,降低闪光部位与周围表面亮度的差距,对于质感的表达,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四、照明与画面造型,如瓶子、茶酒具、各种玻璃等,这类物体的表面对光线呈单向反射和折射状态,在物体表面呈现规则和不规则的亮度不均的光点光斑。

这类物体在照明时,要选用侧逆光,让光线穿过透明体,表现其特点,同时,在物体正侧面要有柔和的辅助光,以保证正面质感的表达。

注意不要使用过多的光源,防止出现过多的光斑。

(3)透明的表面结构,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四、照明与画面造型,(4)镜面的表面结构,如镜面玻璃、电镀物体、抛光金属等,这类物体对于投射的光线呈单向反射状态,使物体表面产生亮度很高的光斑,周围部分却几乎没有什么亮度,两者构成较大的亮暗差距。

拍摄这类物体时,要选择有较好反光能力的环境,还可以在这类物体的周围选择配置有明亮色调的物体,使其在镜面物体周围形成反射光或亮度不匀的有层次的局部亮点和亮块,增加周围暗部的层次。

同时宜采用柔和的散射光照明。

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四、照明与画面造型,3、照明与物体的空间深度,空间深度是突破画面二维,再现三维空间。

如何在电视画面中再现空间深度呢?

(1).选择合适的光线入射角:

一般选择较小的光线入射角度,如太阳初升和太阳欲落时刻的光线,这时拍摄,透视效果明显。

日落,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四、照明与画面造型,顺光照明和侧光照明,空气透视效果不是很明显,只有采取逆光和侧逆光方向拍摄,画面内才有明显的明暗影调配置,注意逆光照明同样需要时间的合理选择和运用,一般选择利用早晚或接近于早晚时刻的逆光拍摄。

(2)确定光线方向,日出,日落,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四、照明与画面造型,(3)控制光线的明暗比例,光线明暗比例控制,主要指镜头视角之内的景物通过光线有目的地照明,形成一定的明暗对比,从而有效地通过影调对比,来达到强调空间透视的目的。

近处景物对比要强一些,远处景物随着距离加大而逐渐减弱。

近景,远景,第二章影视照明的主要特点与画面造型,四、照明与画面造型,(4)色调冷暖的配置,根据色彩透视的有关原理进行人为的色彩配置,来达到加强画面空间深度的目的。

冷色调,暖色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