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材简说.doc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990943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材简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材简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材简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材简说.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材简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材简说.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材简说.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材简说

  【课文简说】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

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

季老指出: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

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⑴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

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师与家长的界定。

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

季老对童年时阅读印象深刻,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

  ⑵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

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

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

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

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⑶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

季老在与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的建议,并用起码最起码提出了量化的要求。

这与我们《语文课程标准(试用)》提出的古诗文背诵不谋而合。

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2、对词语的理解:

  绿林好汉:

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

后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

文中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起义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

  一百单八将:

单,一个。

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滚瓜烂熟:

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

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注:

用文字解释字句。

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