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91349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4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2页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2页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2页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2页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页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页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页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页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页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页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页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页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页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页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ppt

第五章辨证施护,甘肃省中医院郭秀珍,2016年4月,辨证施护的程序和原则,一、辨证施护的程序,1.收集辨证资料2.分析判断病证3.制定护理计划4.实施护理措施5.客观评价记录6.进行健康教育,二、辨证施护的原则,

(一)护病求本

(二)标本缓急(三)调整阴阳(四)扶正祛邪(五)同病异护与异病同护(六)三因制宜,内科病症辨证护理,一、感冒感冒是指以头痛、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本病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冬、春多见。

如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重且多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西医学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均可参考本病证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本病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导致机体卫表不和,肺失宣肃所致,其中又以为风邪为主要致病因素。

风寒暑湿燥火,风寒暑湿燥火,病因,就是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

古代中医病因学将致病因素分为三种:

即外因(如六淫、疠气等),内因(如七情)和不内外因(包括饮食不节、劳逸损伤、外伤、寄生虫等)。

痰饮和瘀血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后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某一脏腑组织,发生多种病证,故又属致病因素。

其实,中医的所谓“不内外因”,有的即是外因,如外伤等;有的则是内因为主,但常结合外因而致病的,如饮食不节、劳逸损伤等皆属此类。

没有一种致病因素既不属于内因,又不属于外因的,充其量是某一致病因素,可能由内因与外因的协同作用形成,因而严格说来,中医所认识的病因是内因与外因两大类。

【辨证要点】辨普通感冒与时兴感冒、风寒风热、气虚与阴虚,注意解表药煎服法和服药后的护理。

【辨证分型与调护措施】,1风寒束表

(1)主证: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声重,喷嚏,时流清涕,或咽痒咳嗽,咳痰清稀色白,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调护法则: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中药调护:

选用荆防败毒散。

汤药宜热服。

特色调护:

不宜冷敷。

无汗可捏脊;头痛者,可毫针刺风池、合谷、大椎、曲池,用泻法。

饮食调护:

宜食辛味发散食物,多饮开水,以利驱邪外出;生姜、葱白,加适量红糖煎汤热服,或喝热稀饭,使微汗出。

2.风热犯表

(1)主证:

发热重,微恶风,汗出不畅,头痛,鼻塞流黄涕,口干微渴,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稠,苔白微黄,脉浮数。

(2)调护法则: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中药调护:

选用银翘散。

汤药应武火快煎,宜温服。

特色调护:

高热者针刺十宣放血;毫针刺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用泻法。

饮食调护:

宜凉润之食品,如西瓜汁、绿豆粥等;口渴者,可予鲜芦根煎汤代茶饮。

3.暑湿袭表

(1)主证:

夏季多见,头昏胀重,鼻塞流浊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心烦口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咳嗽痰黏,舌苔黄腻,脉濡数。

(2)调护法则:

清暑祛湿解表中药调护:

新加香薷饮。

宜温服。

特色调护:

发热、恶寒见头身疼痛者刮痧。

饮食调护:

避免生冷及甜品,可用鲜藿香、佩兰冲泡代茶饮以化湿解暑,也可食用绿豆粥、薏苡仁粥等。

4.气虚感冒

(1)主证:

感冒反复不愈。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嗽鼻塞,自汗,倦怠无力,短气懒言,咳嗽时咳痰无力,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2)调护法则:

益气解表中药调护:

参苏饮。

宜温服。

特色调护:

耳穴埋豆。

肺、肾、肾上腺等。

饮食调护:

选用温性食物,如山药粥、黄芪大枣粥、牛奶,以健脾补气。

5.阴虚感冒

(1)主证:

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晕心烦,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2)调护法则:

滋阴解表中药调护:

葳蕤汤。

宜温服。

特色调护:

耳穴埋豆。

肺、肾、肾上腺等。

饮食调护:

食用豆腐、银耳、海参等凉性食物。

二、咳嗽,咳嗽是指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为之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

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疾病,可参本证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多因卫外功能减退或天气冷热失常,致使六淫外邪乘虚侵袭肺系,肺失宣发肃降则肺气上逆作咳,脾失运化,水湿内生,聚而成痰,随上逆肺气咳出,发为咳嗽;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肺脏虚弱或他脏有病累及肺脏。

二者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作咳。

【辨证要点】首辨外感与内伤、辨寒热虚实。

外感者宜宣肺散邪,内伤者依病证虚实,随其所在而调之。

【辨证要点】辨外感与内伤:

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初起多兼有寒热、头痛、鼻塞等肺卫症状,属于邪实;内伤咳嗽,多是宿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常兼他脏病症,多属邪实正虚。

【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

恶寒、咳痰、涕清稀色白,多属寒;恶风、咳痰、涕稠黏而黄,多属热;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属实;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乏力属虚。

【辨证分型与调护措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2.风热犯肺3.风燥伤肺,【辨证分型与调护措施】,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2.痰热郁肺3.肝火犯肺4.肺阴亏耗,1.风寒袭肺

(1)主证:

咳嗽声重,痰白稀薄,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身楚,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调护法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中药调护:

选用止嗽散。

汤药热服,药后饮热粥并盖被,以加强发散之力,祛邪外出。

特色调护:

取大椎、肺俞、风门拔罐。

饮食调护:

宜食生姜、葱白等辛味发散食物,多饮开水,以利驱邪外出,忌食生冷。

清淡、易于消化、营养丰富为原则,忌油腻和辛辣刺激,忌过咸、海腥、肥甘厚味等助湿生痰之品。

2.风热犯肺

(1)主证:

咳嗽气粗,喉燥咽痛,痰黄而稠,咯痰不爽,口渴咽干,常伴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2)调护法则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中药调护:

选用桑菊饮。

汤药宜急煎温服。

特色调护:

痰多难咳针刺肺俞、脾俞、尺泽、曲池。

饮食调护:

多饮水,保持呼吸迫湿润,利于痰液排出。

可食梨、橘子等含水量较高且甜度较低的水果。

干咳少痰者,可用生梨1个,去皮核,加川贝10g,冰糖适量蒸服;还可用萝卜杏仁饮,以白萝卜1个切片,甜杏仁去皮尖10g捣碎,冰糖30g,共用蒸熟热服,加强化痰。

3.风燥伤肺

(1)主证:

干咳,连身作呛,喉痒,咽喉干痛,无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带有血丝,不易咯出,舌质红干而少津,舌苔薄黄,脉浮数。

(2)调护法则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中药调护:

选用桑杏汤。

汤药宜少量多次服。

特色调护:

耳穴埋豆。

饮食调护:

多食多汁蔬菜及梨、枇杷等清热润肺化痰的食物。

忌温燥、煎炸之品。

4.痰湿蕴肺

(1)主证:

咳嗽反复发作,晨起咳甚,痰多色白稠厚而黏,容易咯出,胸脘满闷,时有呕恶,纳呆,体倦,舌苔白贓,脉濡滑。

(2)调护法则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中药调护:

选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汤药温服。

特色调护:

针刺肺俞、太渊、三阴交、阴陵泉、丰隆,平补平泻法。

饮食调护:

多食健脾利湿化痰的食物,如山药粥、薏米粥,选用陈皮煎水代茶饮,忌生冷肥膩、甘甜、糯米等碍脾助湿生痰之物。

5.痰热郁肺

(1)主证:

咳嗽气促,甚则胸胁满痛,痰黄黏稠质厚,咯吐不爽,或面赤身热,口干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调护法则清热肃肺化痰止咳中药调护:

选用清金化痰汤。

汤药可凉服,亦可频服。

特色调护:

痰多黏稠用鱼腥草雾化化痰。

饮食调护:

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利于痰液排出。

宜食新鲜水果,如梨、枇杷、莩荠、甘蔗等以淸热生津止咳,忌辛热香燥助热动火之品。

6.肝火犯肺

(1)主证:

上气咳逆阵作,痰黏难咳,咳作面赤,咽干口苦,胸胁胀满,咳时引痛,症状随情绪波动,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2)调护法则清肺泻肝顺气降火中药调护:

选黛蛤散和泻白散。

汤药凉服,特色调护:

痰多黏稠用鱼腥草雾化化痰。

饮食调护:

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利于痰液排出。

选用疏肝泻火的芹菜、香菇、柑橘等,桑白皮煎水服,忌油炸、香燥之品。

7.肺阴亏耗

(1)主证:

干咳,咳声短促,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

(2)调护法则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中药调护:

选用沙参麦冬汤。

汤药温服。

特色调护:

耳穴埋豆。

饮食调护:

忌烟酒、辛辣以防伤阴助火,宜用银耳、百合、甲鱼等滋阴之品。

如糯米阿胶粥、木耳粥、百合粥、沙参山药粥(以沙参30g,山药60g,水煎去渣取汁,入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三、呕吐,呕吐是指以胃中之物从口吐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呕吐最常见于胃部疾病,如胃炎、胃癌、幽门痉挛及梗阻等,但也可发生于肝、胆、胰、腹膜等消化器官疾病时,中枢抻经系统疾病也常发生呕吐,凡此皆可参本证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其气以下行为顺,若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其他脏腑传变,致使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发呕吐。

【护理总则】辨呕吐之虚实及主次兼夹,属实者重在祛邪,属虚者重在扶正,但不离合降胃气之总则。

【辨证施护】,1外邪犯胃2饮食停滞3肝气犯胃4脾胃虚寒5胃阴不足,1外邪犯胃

(1)主症:

突然呕吐,恶寒发热,脘腹不适,舌苔白腻,脉濡缓。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藿香正气散。

汤药宜少量频服。

针灸调护:

针中脘、足三里、胃俞、内关穴。

饮食调护:

生姜汁1汤匙,蜂蜜1盅,调匀后温服。

2饮食停滞

(1)主症:

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得食愈甚,吐后症状减轻,大便臭秽或溏薄,舌苔厚腻,脉滑。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保和丸。

针灸调护:

针中脘、梁门、足三里、内关、天枢,用泻法。

推拿调护:

补脾经、揉板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按柔足三里,饮食调护:

适当控制饮食,必要时可禁食1224小时。

可选用山楂粥,以山楂30g,米100g,砂糖10g,先煮山植取汁,后入粳米、砂糖煮粥服食;亦可用饭锅巴1块,焙焦研为细末,用生姜汤送下。

3肝气犯胃

(1)主症:

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闷胁痛,舌边红,苔薄腻,脉弦。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

饮食调护:

宜食金橘、佛手等疏肝理气之品。

可用佛手、陈皮各15g煎汤代茶饮。

针灸调护:

针中脘、太冲、足三里、内关,用泻法。

情志调护:

了解患者思想,解除不良因素,使其保持乐观情绪,4脾胃虚寒

(1)主症:

饮食稍有不慎,既易呕吐,时作时止,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口干而不欲饮,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理中汤。

汤药空腹热服,或以肉桂、沉香末各1g,吞服。

针灸调护:

针或灸中脘、胃俞、足三里、脾俞、内关,用补法。

推拿调护:

用盐炒热,熨推胃脘部饮食调护:

选用参苓粥,以人参3g,白茯苓15g,生姜5g,水煮去渣取汁,人粳米100g,煮粥服食;或以蜂蜜30g,姜汁1汤匙,调匀炖温服。

5胃阴不足

(1)主症:

呕吐反复发作,时作干呕,口燥咽干,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多细数。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益胃汤。

汤药宜空腹温服。

推拿调护:

呕吐时,用掌心在患者胃脘部自上而下按摩或轻拍背部。

饮食调护:

宜细软多汁,少食多餐,禁食烟酒、辛辣等伤阴之品。

可服银耳百合粥,以银耳10g,百合30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亦可用鲜芦根30g,石斛10g,煎汤代茶饮。

四、胃痛,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胃痛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胃部疾患,也可见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等,凡此皆可参照本证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寒邪内客于胃、饮食不节伤胃、肝气横逆犯胃或脾胃自身虚弱,均可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引起胃痛。

【护理总则】辨虚实寒热,审在气在血,寒凝者散寒,热灼者清热,虚者补益,实者逐邪,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络,施护大法不离通降。

【辨证施护】,1寒邪客胃2饮食停滞3肝气犯胃4瘀血停滞5脾胃虚寒,1寒邪客胃

(1)主症:

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剧,口和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良附丸。

汤药宜饭前热服。

针灸调护:

针上脘、梁门、足三里、内关穴;艾灸中脘、足三里,并于局部热敷。

推拿调护:

用盐炒热,熨推、熨敷胃脘部;或胃脘部拔罐。

饮食调护:

热服生姜红糖汤;饮食宜温热,可予生姜、葱、大蒜等为佐料;温黄酒1杯,顿服。

2饮食停滞

(1)主症:

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的食物,或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保和丸。

针灸调护:

针中脘、梁门、足三里、内关、天枢,用泻法。

饮食调护:

适当控制饮食,饮食宜清淡,养成定时定量习惯。

可选用曲末粥,先将神曲30g打碎煎煮,去渣取汁,入粳米100g煮粥服食;亦可食白萝卜以健胃消食;或用炒莱菔子10g,与粳米同煮粥,连服12天。

3肝气犯胃

(1)主症:

胃脘胀闷,牵及胸胁,每因情志因索而发病,暧气频繁,或伴吞酸呕吐,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柴胡疏肝散。

疼痛发作时,可用木香1.5g,玄胡1g,研末水冲服。

针灸调护:

针中脘、足三里、脾俞、期门、肝俞,用泻法。

推拿调护:

按摩小腿肚内侧1/3处的肌肉部分(腓肠肌内侧缘)。

饮食调护:

少食生冷及甜黏食品,可食用萝卜、柑橘等行气开胃之品。

情志调护:

消除患者郁怒烦恼,保持乐观情绪。

4瘀血停滞

(1)主症:

胃脘疼痛,痛有定处隨按,多为刺痛,或见呕血、便黑,舌质紫點,脉涩,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失笑散合丹参饮。

或阿胶10g烊化,加人三七粉0.5g,温开水送服。

针灸调护:

针内关、中脘、足三里,痛甚加梁丘,用泻法。

饮食调护:

饮食应细、软、烂,以流质或半流汁为宜。

呕血、便血者应暂禁食。

可用鲜藕汁1小杯煮沸,加人生鸡蛋1个,三七粉1g,口服,每日2次。

情志调护:

有出血者,应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

5脾胃虚寒

(1)主症:

胄痛隐隐,喜按喜暖,空腹痛甚,得食痛减,遇寒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差,四肢不温,大便溏簿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迟缓。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黄芪建中汤。

汤药温服。

针灸调护:

针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用补法。

推拿调护:

热敷、热熨胃脘部或拔火罐。

饮食调护:

忌生冷、油腻之品,宜多食桂圆、牛奶、鸡蛋、瘦肉、黄鱼等有补中益气温胃,用之食品。

亦可食用吴茱萸粥,以吴茱萸3g研末,粳米100g煮粥,待米熟后下吴茱萸末,生姜、葱白少许服食;或以温黄酒1小杯,饭前服。

五、泄泻,泄泻是指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泄泻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夏秋季为多见。

西医学中由胃、肠、肝、胆、胰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均可参本证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寒湿暑热等外邪浸淫,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等皆可引致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失常而致清浊不分,水谷混杂,并走大肠而致泄泻。

【护理总则】辨病证缓急,明虚实寒热,审主次兼夹。

暴泻者治宜用分利,久泻者治宜予扶正,夹暑者清暑.兼食者消导,但总以运脾化湿为原则。

【辨证施护】,1寒湿泄泻2湿热泄泻3食滞泄泻4肝气乘脾5脾胃虚弱6肾阳虚衰,1.寒湿泄泻

(1)主症:

泄泻淸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腹胀满,或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不思饮食,苔薄白,脉濡缓。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藿香正气散。

汤药宜温服。

针灸调护:

针天枢、阴陵泉、上巨虚,用泻法。

饮食调护:

忌油腻、高纤维食物,宜流食或半流食。

可服炒米粉、炒面粉以燥湿止泻;或姜糖饮,以生姜汁1汤匙,红糖适量,加入1杯热水中温服。

2湿热泄泻

(1)主症:

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泻下物黄褐而臭移,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或有身热,苔黄腻,脉象灞滑而数。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葛根芩连汤或香连丸。

针灸调护:

针天枢、阴陵泉、上巨虚、内庭,用泻法。

饮食调护:

液脱阴伤者应多食糖盐水,或梨汁、荸荠、西瓜之品以增补津液。

可选用马齿苋粥,以马齿苋60g,水煮去渣取汁,后人粳米50g,煮粥服食。

3食滞泄泻

(1)主症: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暧腐酸臭,食欲减退,舌苔垢浊,脉象滑数。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保和丸。

针灸调护:

针天枢、阴陵泉、上巨虚、中脘,用泻法。

饮食调护:

忌油腻厚味,严重者应严格控制饮食,甚至禁食。

可食萝卜粥,以白萝卜1个,粳米适量,煮粥服食;或以焦山楂15g,神曲12g,水煎代茶饮。

4肝气乘脾

(1)主症:

时有胸胁胀闷,嗳气少食,每因抑郁恼怒等刺激而腹痛腹泻,舌淡红,脉弦。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痛泻要方。

饮食调护:

莱菔子10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以理气消食。

情志调护:

注意解除发病的精神和情志因素,避免忧思恼怒,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

5脾胃虚弱

(1)主症:

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纳呆腹胀,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参苓白术散。

针灸调护:

针天枢、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

饮食调护:

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为原则,多食鱼、牛奶、鸡蛋等补中健脾之品。

可予莲子芡实山药扁豆粥,以莲子10g,芡实10g,山药10g,白扁豆10g,粳米100g,加水适量,煮熟吃粥。

6肾阳虚衰

(1)主症:

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苔白,脉沉细。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四神丸合附子理中丸。

针灸调护:

针天枢、脾俞、肾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

饮食调护:

多食核桃、狗肉、动物肾脏等补中温阳之品。

亦可食金櫻子粥,以金櫻子20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六不寐,不寐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高血压、更年期综合症等,以不寐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证辩证施护。

【病因病机】外感寒湿、湿热之邪,跌仆损伤,强力劳作,致使经脉阻塞,气血运行不畅或禀賦素虚,久病或年老体弱,劳欲过度致使肾精亏损,腰失所养,均可引起腰痛。

【护理总则】辨外感内伤,外感者宜祛邪,内伤者宜扶正,但无论内伤外感,总以补肾为第一要旨。

【辨证施护】,1寒湿腰痛2湿热腰痛3瘀血腰痛4肾虚腰痛,1.寒湿腰痛

(1)主症:

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遇阴雨天或居处潮湿而加重,畏寒喜暖,静卧痛减,舌苔白膩,脉沉紧。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甘草生姜茯苓白术汤。

亦可选用五加皮酒或史国公药酒口服针灸调护:

针肾俞、委中、夹脊、风府、腰阳关、阿是穴。

推拿调护:

按摩热敷肾俞、委中、腰眼、阿是穴。

饮食调护:

可选用桂浆粥,以肉桂5g,水煎去渣,入粳米100g,煮粥服食。

2湿热腰痛

(1)主症:

腰部疼痛,痛处有热感,热天或阴雨天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四妙丸。

亦可用伸筋草20g,鸡血藤15g,同煎代茶饮;或丝瓜根,烧存性,为末,每服6g,以酒冲服。

针灸调护:

针肾俞、委中、夹脊、阿是穴,用泻法;病急痛重者,三棱针点刺委中出血。

推拿调护:

按摩肾俞、委中、腰阳关、阿是穴,忌热敷。

饮食调护:

宜淸淡,忌辛辣、煎炸、烟酒等助湿生火之品。

3瘀血腰痛

(1)主症:

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疼痛拒按,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身痛逐瘀汤。

亦可选用活络效灵丹或红花酒口服。

针灸调护:

针肾俞、委中、夹脊、三阴交、阿是穴;急性腰扭伤疼痛剧烈,可针人中,用泻法。

推拿调护:

按摩或热敷腰阳关、肾俞、委中;局部拔火罐。

4肾虚腰痛

(1)主症:

腰痛酸软,绵绵不休.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手足不温,面色皖白,舌淡,脉沉细无力。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金匮肾气丸。

饮食调护:

宜食紫河车、动物肾脏、核桃等滋养补肾之品,可选用杜仲煨猪腰,以15g,猪腰两个,加适量盐,文火炖熟,喝汤食猪腰;或选用肉苁蓉炖羊肉,以肉苁蓉30g,羊肉500g,加适量盐,文火炖熟,吃肉喝汤。

七、眩晕,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埚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埚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别。

西医学中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等,以中风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考本病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等诱因,以致肝阳暴亢,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蒙蔽清窍,而发中风。

【护理总则】中经络以平肝息风、化痰通络为主,中脏腑以息风泻火、豁痰开窍为主,脱者急选用救阴回阳固脱为主,预防并发症发生。

【辨证施护】,一中经络

(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2)痰热腑实,风痰上扰二中脏腑

(1)闭证

(2)脱证三后遗症

(1)半身不遂

(2)语言不利(3)口眼埚斜,一中经络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1)主症:

半身不遂,口眼埚斜,舌强语赛,眩晕肢麻,头痛面红,心烦易怒,或尿赤便干,舌红,苔薄黄,脉弦。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天麻钩藤饮。

血压髙者可用牛黄降压丸。

饮食调护:

饮食宜清淡甘寒,如绿豆、芹菜、冬瓜、黄瓜、梨等。

情志调护:

对患者要耐心做思想工作,解除患者因突发此病而产生的恐惧、急躁、忧虑等情绪,并避免精神刺激,使患者情绪稳定。

2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1)主症:

半身不遂,口眼埚斜,舌强语赛,腹胀便秘,头晕目眩,痰多而稠,舌质黯红,苔黄腻,脉弦滑。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星萎承气汤。

根据药后是否泻下,进行方药调整。

饮食调护:

宜食萝卜、绿豆、丝瓜、香蕉、芹菜等,二中脏腑,1闭证

(1)主症: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兼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賦,脉弦滑而数者为阳闭;兼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者为阴闭。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阳闭选用安宫牛黄丸,阴闭选用苏合香丸。

大便秘结者,可用生大黄610g,水煎服。

针灸调护:

高热者可针刺人中、百会,三棱针点刺十二井穴出血。

推拿方法:

对强痉的肢体可轻轻按摩,以缓解肌肉的拘挛,切忌强力拉伸,注意保持患肢体的功能位置,防止发生患侧肢体受压、畸形、垂足等。

2脱证

(1)主症: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軒息微,手撤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肢体,瘫,舌痿,脉微欲绝。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参附汤合生脉饮。

应中西药结合抢救,中药可酌情给予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

针灸调护:

可艾灸神阙、气海、关元等。

三后遗症,1.半身不遂

(1)主症: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手足浮肿,语言審涩,口眼埚斜,面色萎黄或少华,舌淡紫,苔薄白,或舌体不正,脉细混。

肝阳上亢,脉络瘀阻:

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头痛头晕,面红耳鸣,舌红绛,苔薄黄,脉弦。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前者选用补阳还五汤,后者选用镇肝息风汤。

中成药选用华佗再造丸、大活络丹。

针灸调护:

针刺酌情选用天突、手三里、肩髑、肩井、肩贞、曲池、外关、合谷、劳宫、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三阴交、内庭等。

推拿调护:

用摩法、榇法、捶拍法、拿捏法、摇法、拔伸法等,对上下肢、手足、肩背、臀腿等部位施术。

饮食调护:

气虚血瘀者可选用黄芪粥,以黄芪30g,水煎取药汁,另水煮粳米,待粥将成时加入药汁,煮熟食用。

2语言不利

(1)主症:

舌强语審或音喑失语,肢体麻木或腰膝酸软,心悸气短,舌淡黯,脉弦滑或沉细。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风痰阻绛者选用解语丹,肾精亏损者选用地黄饮子。

针灸调护:

针刺廉泉、哑门、承浆、大椎等。

3口眼埚斜

(1)主症:

口眼埚斜,表情淡漠,或口角流涎、咀嚼不利,舌苔白腻,脉弦滑。

(2)调护方法中药调护:

选用牵正散。

针灸调护:

针刺风池、太阳、下关、颊车、地仓、阳白、鱼腰等。

八、心悸,郁证是指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失眠,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忧郁症、反应性精神病、癔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出现郁证临床表现者,可参考本证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以发郁证。

【护理总则】实者疏肝理气,虚者养血滋阴、益气扶正,避免情志内伤。

【辨证施护】,1肝气郁结2痰气交阻3心神失养4心脾两虚,1.肝气郁结

(1)主症: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腹胀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