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1750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测试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元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

③《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元代的繁华景象 ④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台湾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被称为()

A.勾栏

B.驿站

C.瓦子

D.榷场

3.下列四个连环画所描绘的史实,出现最晚的是

A.

B.

C.

D.

4.下列哪一项搭配是正确的?

()

A.女真——阿保机——金

B.契丹——阿骨打——辽

C.党项——元昊——西夏

D.蒙古——铁木真——元

5.关于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时代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秦汉: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隋唐: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C.宋元:

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交融

D.明清: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6.秦朝的建立是通过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方式完成的,那么隋朝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A.农民起义夺取政权

B.大将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C.外戚夺取政权

D.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7.契丹在10世纪初建立政权,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

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A.吐蕃

B.西夏

C.辽

D.金

8.下图两位人物体现了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间的友好关系()

A.南诏

B.回纥

C.吐蕃

D.突厥

9.下面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和刻苦精神的是()

A.遣隋使来华

B.文成公主入吐蕃

C.玄奘西行

D.鉴真东渡日本

10.唐朝,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灭亡的标志是

A.安史之乱爆发

B.安史之乱结束

C.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D.朱温建立后梁

11.对下图所示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1662年

1689年

1727年

1771年

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民族政权的对峙

B.封建社会的危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2.南宋的都城临安是今天的()

A.北京

B.南京

C.杭州

D.苏州

13.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时最后完成。

A.北宋

B.南宋

C.唐末

D.元朝

14.唐朝诗人辈出,其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李贺

在中国古代,皇帝和大臣特别是宰相的关系非常微妙,也很有意思。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各题。

15.有一位皇帝善于纳谏,将大臣比作帮助自己“明得失”的镜子。

他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16.有一位皇帝,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后来宠信宰相,疏于朝政管理,导致地方叛乱,王朝也因此由盛转衰。

他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宋高宗

D.明成祖

17.多数皇帝对宰相不放心,千方百计削弱宰相权力。

有的是拼命增加率相职数,让宰相们互相牵制;有的是认为宰相不靠谱,干脆把宰相一职废掉。

其中,“拼命增加

宰相职数”的是

A.隋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8.为了监视大臣动向,防止大臣谋反,有些皇帝还组建了特务机构。

下列机构中,属于特务机构的是

A.节度使

B.转运使

C.锦衣卫

D.军机处

19.南宋时期大量商船远赴重洋,与下列哪一.工具的广泛应用有关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蒸汽机

20.在“南海一号”清理的文物中,可能包括

A.玉米

B.瓷器

C.京剧脸谱

D.乾隆通宝

21.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这些内容与哪位皇帝有关?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宋太祖

D.元世祖

22.下列是明代从南美洲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是()

A.马铃薯

B.花生

C.向日葵

D.玉米

23.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

①颜真卿

②柳公权

③欧阳询

④阎立本

⑤吴道子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24.史实与结论一致是历史理解的基础,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史实

结论

A

北宋开封城内有很多娱乐场所“瓦子”

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B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元朝建立

C

1727年,清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清朝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D

晋商、徽商是清代著名的商帮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

A.A

B.B

C.C

D.D

2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设置台湾府

②台湾正式建省

③设置澎湖巡检司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26.北京正式成为都城始于()

A.西周

B.辽

C.金

D.南宋

27.科技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下列各项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李时珍写出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

②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③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

A.②④③①

B.①③②④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28.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点评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帝王,其中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历史上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唐朝灭亡后,相继统治黄河流域的五个政权统称“五代”

B.北宋建立后,统一全国

C.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将领

D.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先灭掉了辽后又灭掉了北宋

30.“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歌主要描绘了开元盛世时期()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民族融合

D.科举兴盛

二、综合题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

阅读下列唐太宗的言论(均摘自《贞观政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三: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圈套)矣。

材料四: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2)材料二中认识到唐太宗李世民具备什么优点?

请举出相关人物。

(3)唐太宗通过何种制度将材料三中所说的“天下英雄”纳入“彀”中?

(4)从材料四以看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5)并写出唐太宗时期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通主要路线图

(1)指出材料一中唐朝的都城①

唐朝高僧玄奘西游到达的目的地②。

材料二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

入来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

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2)根据材料二,请回答宋代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有何变化?

指出宋朝两个著名的港口。

材料三纪录片《南海I号》以高科技手段展现了我国一木质古沉船打捞的全过程……据了解,“南海I号”是我国宋朝时期的木质古船,沉没于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船体最大、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朝造船业的情况。

“南海I号”反映出来朝海外贸易的发达,宋朝统治者为发展海外贸易采取了什么措施?

33.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四 宋代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南宋时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1975年,泉州出土了南宋海船,证明当时造船规模和技术领先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先进还是落后?

出现材料一温饱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

这句话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3)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三,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具体变化?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5)结合所学,说说材料四南宋时期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的原因有哪些?

为了鼓励海外贸易设立了什么机构?

当时海外贸易发达东西路线到达哪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