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1755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

《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docx

微量元素肥料共20页

微量元素肥料

    微量元素肥料是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微量元素在农业中的应用已有60余年历史。

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主要来自土壤。

因此,土壤中微量元素供给不足时,许多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产量和质量均会下降。

大量试验表明:

合理施用微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作物来说,含量介于0.2~200毫克/千克(按干物重计)的必需营养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到目前位置证实是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锌、锰、钼、铜、铁、氯等7种。

这些微量元素经过工厂分别制造出来的化合物,并作为肥料施用,叫做微量元素肥料,简称微肥。

如硫酸锌叫做锌肥,硼砂、硼酸叫做硼肥,硫酸锰叫做锰肥,钼酸铵叫做钼肥,硫酸铜叫做铜肥,硫酸亚铁叫做铁肥等。

氯因自然界中较丰富,未发现作物缺氯症状,本文不再介绍。

  锌 肥

一.锌素在作物中的利用

(一)锌的生理作用  自1926年证实锌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对锌在作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锌是一些酶和辅酶的组分。

酶是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对作物体内物质的水解、氧化还原及蛋白质、淀粉的合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证明,锌是一些脱氢酶、蛋白酶和二肽酶、谷氨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乙醇脱氢酶、L-乳酸脱氢酶、D-乳酸脱氢酶、D-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D-乳酸细胞色素C还原酶和醛缩酶等。

最早证实含锌的金属酶是碳酸杆酶,它的活性与作物体内含锌量呈平行的关系,缺锌使碳酸酐酶活性降低。

这种酶在作物体内分布很广,主要存在于叶绿体中。

它的确切生理作用仍不清楚,现在已知它能催化二氧化碳的水合作用,使二氧化碳进入作物体内水化,形成重碳酸盐和氢离子,促进光和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

在生产实践中也证明,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喷施锌肥后均能提高光和强度,从而增加干物质积累。

   第二,参与作物体内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合成过程。

吲哚乙酸是作物自身合成的一种生长素。

锌参与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过程。

而色氨酸是吲哚乙酸的前身。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简式说明:

 

   吲哚+丝氨酸----à色氨酸(去氨、脱羧)----à吲哚乙酸

                锌  色氨酸合成酶

   作物缺锌时生长素含量下降,导致生长发育出现停滞状态,叶片变小,节间缩短,形成小叶蔟生等症状。

   第三,以某种方式影响叶绿体的形成。

禾谷类作物缺锌时,叶片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的数目明显减少,叶绿体的片层结构遭到破坏。

因此,降低了作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干物质的积累。

   第四,与作物碳、氮代谢的关系密切。

在缺锌情况下,作物提内总氮量变化不大,但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增加,蛋白质态氮的含量下降,说明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影响,也影响淀粉的生成。

   第五,锌是稳定细胞核糖体的必要成分。

作物缺锌还使核糖核酸和核糖提减少,近年来发现正常的核糖体含有锌。

缺锌时,这种细胞极不稳定,说明锌是稳定细胞核糖体的必要成分。

   第六,对生殖器官的影响。

在缺锌情况下,番茄花蕾诚长椭圆型,萼片表皮毛稀少。

随着花蕾的生长,花药生长停滞,花药长度只相当于正常花药的1/3左右,花柱和子房比正常植株略粗壮,但花蕾不能开放,且开始脱落,并且花药中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

   此外,锌在某种程度上能稳定作物的呼吸作用,提高抗逆性,锌还能调节作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

缺锌时,作物对磷的利用减少,导致体内无机磷大量积累。

(二).锌肥施用的增产效果

 1.粮食作物及棉花、

(1)水稻:

早在1965年,山东省临沂地区就发现水稻“缩苗”症,经施用硫酸锌或氧化锌得到矫治。

1975年,河北省柏各庄农场用锌肥对水稻缩苗进行大面积防治试验,解决了该场多年未解决的问题。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从1976年至1986年连续11年在江汉平原进行试验,施锌肥平均亩增产稻谷43.7千克,增产12.6%。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进行的282个锌肥试验,平均亩增产稻谷36.3千克,增产11.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的105个试验结果统计,施锌肥平均亩增产稻谷48.6千克,增产11.7%。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进行的32个锌肥试验,施锌肥平均亩增产稻谷33.8千克,增产8.5%。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在安徽省安庆地区江河石灰性冲击物、湖积物上发育的潴育型红泥田,水稻增产9.5%。

此外,北京、上海、江苏、江西、陕西、广西、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贵州等省(自治区、市)也都有增产的报道。

(2)小麦:

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属于对锌不太敏感的作物。

但在北方石灰性土壤上种植的小麦,由于土壤偏碱,造成土壤有效锌偏低,影响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个别地方小麦出现缺锌症。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1976~1985年在山东省连续9年进行的118个小麦施锌肥试验结果表明,在缺锌土壤上,亩施硫酸锌1千克,平均亩增产小麦32.3千克,增产10.6%。

河北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进行的96个小麦施锌肥试验,平均亩增产小麦27.1千克,增产8.0%。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土肥所在土壤有效锌0.57毫克/千克左右的北京郊区潮土上进行的试验,施锌肥增产10.5%~12.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在江苏省南通市各市县的试验,小麦施用锌肥平均增产11.7%。

河南、陕西、辽宁、四川、湖北、黑龙江等省均有小麦施用锌肥增产的报道。

(3)玉米:

对锌最敏感,是缺锌的提示作物。

早在1974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在云南省新开的梯田地就发现玉米“花白叶病”,施锌肥后很快得到矫治,玉米生长发育恢复正常,产量大幅度提高。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在山东省做的353个试验,施锌肥平均亩增产玉米41.7千克,增产12.8%。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的试验,平均亩增产玉米31.9千克,增产8.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土肥所进行的43个玉米施锌肥试验,平均亩增产玉米40.2千克,增产13.1%,河南、河北、黑龙江、辽宁、甘肃、新疆、宁夏、山西、四川、湖北、安徽、江苏、天津等省(自治区、市)均有玉米施用锌肥增产效果显著的报道。

(4)高粱:

在缺锌土壤上施用锌肥,高粱穗粒数、千粒重增加,产量明显提高。

南京农业大学在江苏省泗洪县进行的试验,施锌肥平均亩增产高粱30.8千克,增产9.2%。

吴硕等在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进行的14个高粱施锌肥试验结果,平均增产10.2%。

(5)甘薯:

在缺锌的土壤上施用锌肥后,甘薯主、侧蔓长度、主蔓粗度和单株叶片数均明显增加,鲜薯重量也明显提高。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在土壤有效锌低于0.5毫克/千克的砂姜黑土、潮土、褐土上进行的22个施锌基肥试验表明,施锌肥平均亩增产鲜薯332.6千克,增产17.1%。

(6)棉花:

在缺锌土壤上施用锌肥能促进棉花植株生长,改善棉花品质,霜前花增加5.1%,绒长略有增加,蕾铃脱落减少,单株果枝数、单株铃数、百铃重均有增加。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进行的33个棉花施用锌肥试验,平均亩增产皮棉8.7千克,增产10.8%。

山西省临沂县泊庄农技站用锌肥拌棉种的比对照增产13.3%。

新疆托克逊县农技站在砂质土上对棉花喷施锌肥,平均增产8.2%。

吴硕等在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进行的棉花锌肥试验平均增产12.2%。

2.油料作物

(1)油菜:

在缺锌土壤上施用锌肥,油菜能获得显著增产效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所连续3年在湖北进行的试验表明,施用锌肥平均增产12.7%。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在全省10个县进行的油菜施用锌肥试验,平均增产9.5%。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在全省进行的试验,油菜施用锌肥平均增产9.1%。

(2)大豆: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所在河南内省黄河冲积层积母质发育的黄潮土地区进行的314个对比试验表明,施用锌肥平均每亩增产大豆10千克,增产10.5%。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在山东进行的21个大豆施用锌肥试验,平均亩增产大豆16.1千克,增产14.2%。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所在东北三江平原白浆土上连续3年进行大豆施用锌肥试验,平均增产22.5%。

沈阳农业大学在辽宁棕壤地区进行的大豆锌肥试验,平均增产15.3%。

(3)花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在山东省进行的试验表明,基施锌肥花生平均增产7.5%,喷施锌肥平均增产9.2%;吴硕等在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试验表明,施锌肥平均增产13.6%。

周正卿等在石灰性砂土进行的试验表明,施锌肥的花生茎叶干重增加一倍,开花数增加5.6倍,果仁增重36%。

3.蔬菜作物

(1)番茄:

沈阳农业大学在辽宁进行的番茄锌肥试验表明,施用锌肥平均增产7.5%。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在该省多点试验表明,番茄施用锌肥平均增产15.4%。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在吉林省进行的试验,番茄喷施锌肥平均增产10.6%。

济南市农科所31个番茄锌肥试验,平均增产13.7%。

北京、上海等地均有施用锌肥番茄增产的报道。

(2)黄瓜:

北京市丰台区农科所试验,黄瓜喷施锌肥,叶色浓绿,病害较轻,平均每亩增产816.7千克,增产22.7%。

济南市农科所23个黄瓜施锌肥试验,平均每亩增产415.3千克,增产13%。

(3)芹菜: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1986~1989年在北京、河北、山东、河南等地进行的23个田间基施锌肥试验,芹菜平均增产8%。

济南市农科所在济南郊区进行的试验,芹菜施用锌肥平均增产20.3%。

(4)其他蔬菜类:

济南市农科所16个白菜施用锌肥试验平均增产18.3%,7个甜椒试验平均增产20%,4个马铃薯试验平均增产15.7%,5个甘蓝试验平均增产15.3%。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土肥所进行的菠菜喷施锌肥试验平均增产14%。

此外,茄子、菜豆、花椰菜等蔬菜,也均有施锌肥增产的报道。

4.果树

(1)苹果:

苹果树缺锌经常发生“小叶病”,喷施锌肥后,症状逐渐消失,树势恢复正常,坐果率提高,单果重增加,一般增产10%~20%。

(2)柑橘:

施用锌肥能防治柑橘花叶病,促进枝叶生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黄关推广站试验,喷施锌肥秋梢比对照平均增加2.8厘米,叶面积增加3.75平方厘米,叶厚增加0.03厘米。

广西桂林地区在8个果园喷施锌肥,坐果率提高8.3%~58.4%,增产8%~35%,并改善果实品质。

喷施锌肥果实表面光滑,可食部分增加3.7%,柠檬酸下降8.6%~21%,全糖增加1.7%~2.9%。

(3)其他果树:

桃树、梨树、李树、杏树缺锌时也会出现“小叶病”,喷施锌肥后症状很快消除,产量明显增加。

二、土壤锌素的状况

(一)我国土壤全锌量  据现有资料,我国土壤全锌含量为3~790毫克/千克,平均100毫克/千克。

土壤全锌量与成土母质有关,由基性岩发育的土壤全锌量比酸性岩高,由石灰岩发育的土壤全锌量比片麻岩和石英岩高。

我国主要土类全锌含量,就土壤类型而论,暗栗钙土、黑土、紫色土等较低,棕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砖红壤、赤红壤、黄壤等较高,其他介于二者之间。

(二)我国土壤有效锌的含量状况   作物利用土壤中的锌不是土壤含锌量的全部,而是利用处于作物能够吸收状态的锌,称为有效锌。

土壤有效锌包括水溶态、代换态、螯合态和稀酸溶态等。

在这些形态中,水溶态锌含量很少,通常以代换态、螯合态和稀酸溶态等。

在这些形态中,水溶态锌含量很少,通常以代换态、螯合态和稀酸溶态作为作物可以吸收的锌。

土壤中的锌以二价形式存在于土壤矿物中。

根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对全国土壤锌素的调查表明,缺锌土壤主要分布在北方,分布情况与石灰性土壤的分布模式基本相似。

按土类论,缺锌土壤包括棉土、楼土、黄潮土、褐土、棕壤、栗钙土、灰钙土、各种漠境土、砂姜黑土、黑色石灰土以及碳酸盐紫色土等。

长江冲积物以及南方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也比较易缺锌。

在水稻生产中,容易缺锌的水稻土有三种类型:

①石灰性水稻土,如湖北、安徽、江苏北部的水稻土和四川碳酸盐紫色土区的水稻土;②沼泽区水稻土,如江苏里下河地区的水稻土;③盐土区水稻土,如河北柏各庄的水稻土。

   据农业部土肥站统计,在我国耕地中有7.29亿亩土壤缺锌,并有不断增加趋势。

(三)影响土壤有效锌的因素

  1.土壤氢离子浓度(酸碱度)  缺锌多发生在氢离子浓度小于316.3纳摩/升(pH值大于6.5)的土壤中,土壤氢离子浓度降低(pH值升高),有效锌减少。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对山东省21个县400多个土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锌含量与氢离子浓度呈正相关。

  2.土壤碳酸盐  据土壤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效锌含量与碳酸盐含量呈负相关。

一般土壤中碳酸盐含量愈高,土壤有效锌含量愈低。

通过土壤中加入不同量碳酸氢钠的试验表明,水稻吸收锌的量因碳酸盐的增加而减少。

 3.土壤有机质   目前多数资料认为,有机质含量与二乙三胺五醋酸(DTPA)浸提的有效锌呈正相关,但当土壤有机质过高(如泥浆土),则土壤中有效锌的含量反而会随有机质的增加而出现下降趋势。

  4.温度   一般温度愈高土壤有效锌的含量愈高,温度低土壤中锌的有效性降低。

例如水稻、玉米等作物常常在早春易发生缺锌现象,随着气温的升高缺锌现象即可得到缓解或消失。

 5.施肥不当   大量施用磷肥会诱发作物缺锌;施用氮肥过多,也会导致土壤有效锌的不足。

在南方酸性土壤中,由于长期施用石灰改变了土壤的酸碱度,因而也会诱发缺锌。

(四)土壤含锌诊断指标   土壤有效锌含量多少是判断作物是否缺锌的重要标准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化验土壤的有效锌含量确定是否需要施用锌肥。

由于土壤的性质不同,采用的提取剂不同,是否需要施锌肥的临界指标也就不同。

对石灰和中性土壤用氢离子浓度50.12纳摩/升(pH7.3)的二乙三氨五醋酸(DTPA)溶液浸提,一般以0.5毫克/千克作为临界指标;对酸性土壤用0.1摩/升的盐酸浸提,以1.5毫克/千克作为临界指标。

   由于不同作物对锌的敏感程度不同,对不同作物来讲,土壤有效锌的临界指标为0.5~0.7毫克/千克,玉米为0.6~0.8毫克/千克,小麦为0.46~0.6毫克/千克,油菜为0.7~0.8毫克/千克,苹果为0.5毫克/千克,亚麻为0.6~0.9毫克/千克,蔬菜为1.0~1.2毫克/千克。

三、作物缺锌的表现

(一)作物对锌的敏感性   根据作物对缺锌反应的敏感程度,一般分为三类:

   1.高度敏感作物    玉米、甜玉米、水稻、大豆、荞麦、亚麻、棉花、蓖麻、烟草、向日葵、啤酒花、甘蓝、莴苣、芹菜、菠菜、桃、樱桃、油桃、苹果、梨、李、杏、柑橘、葡萄、胡桃、番石榴、番木瓜、咖啡、油桐等。

   2.中度敏感作物     高粱、马铃薯、洋葱、番茄、甜菜、三叶草、紫花苜蓿、苏丹草、可可等。

   3.不敏感作物     小麦、大麦、黑麦、燕麦、豌豆、胡萝卜、芥菜、薄荷、红花、禾本科牧草等。

(二)作物缺锌的症状表现    观察作物缺锌的症状表现是判断作物是否缺锌的直观方法。

由于锌与其他微量元素不同,在作物体内较易移动,所以症状往往初始表现在作物较老的组织上,继而想幼嫩部位扩展。

为了便于大家判断作物是否缺锌,特介绍一些主要作物缺锌症状。

 1.水稻   水稻缺锌症各地叫法不一,四川叫“坐蔸”、“僵苗”,湖北叫“白叶倒苗”,湖南叫“赤枯翻秋”,安徽叫“红苗”、“火塘苗”,江苏叫“矮缩苗”,北京叫“稻缩苗”,台湾叫“窒息病”。

水稻缺锌症状的出现时期,移栽早稻在插秧后2~3周,晚稻在3~4周,直播稻在淹水后2~10天。

一般症状表现为下部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和条纹,叶片变窄,新叶中脉特别是中脉的基部失绿,生长停滞,植株矮小,不分蘖或者少分蘖,老根变黑逐渐死亡,只发新根,有的地块叶枕有平摆、错位,小花不孕率增加,空秕率高,成熟延迟,严重影响产量。

  2.玉米    玉米缺锌症各地的名称也不一致。

云南叫“花白叶病”,山东叫“花纹条叶病”,东北叫“花白苗”。

玉米缺锌一般出现在出苗1~2周,大面积发生多在幼苗3~5叶期。

幼苗老龄叶片出现细小的白色斑点,并迅速扩大形成局部的白色区,呈半透明的白绸状,风吹易折断。

新生幼叶淡黄色至白色,特别是叶片近基部的1/3处更为明显。

随着幼苗的生长,叶片自叶舌至叶间呈现黄白与绿色相间并主动与主脉平行的条带,由于品种和品系的不同,有时在叶缘略带紫色。

严重缺锌时叶片上出现无色斑块,并逐渐连接成片,叶片变成紫褐色干枯死亡。

缺锌植株生长矮小,节间缩短,有时出现叶枕错位现象。

根系稀少,部分不定根变黑死亡。

严重缺锌的植株往往不能抽穗,勉强结实的植株果穗子粒稀疏、秃尖严重,产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3.小麦  小麦缺锌时麦苗返青迟,拔节困难,植株矮小,叶片主脉两侧失绿,形成黄绿相间的条带,条带边缘清晰,无颗粒状斑点及霉污。

一般先从基部老叶开始失绿,逐渐向顶部蔓延直至旗叶。

下部老叶逐渐成水渍状而干枯死亡。

根系不发达,抽穗迟,穗小、粒少,干粒重降低,严重影响产量。

严重缺锌时不能抽穗,根系变黄,麦苗干枯死亡。

 4.棉花   从第一片真叶开始幼叶即成青铜色,叶脉间明显失绿,叶片变厚变脆易碎,叶缘向上卷曲。

节间缩短,植株矮小呈丛状,生长受阻,结铃推迟,蕾、铃易脱落。

5.大豆   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失绿变成柠檬黄色。

植株下部的所有老叶中脉两侧出现褐色斑点,继而脱落。

严重缺锌时,植株在豆荚成熟前即死亡。

 6.烟草   下部叶片的叶尖及叶缘失绿,继而失绿部分坏死。

叶片上的坏死部分起初呈水渍状,由叶缘扩张到全叶,且由基部叶向顶部叶发展。

坏死组织最后都变成棕褐色而干枯。

缺锌植株节间缩短、矮小,叶片变厚,失去经济价值。

 7.甜菜   叶脉间失绿变成黄色,并出现棕色或灰色斑点,叶间萎蔫,唯叶柄仍保持绿色。

 8.番茄   植株中、上部叶片呈微黄色或灰褐色,并有不规则的青铜色斑点。

植株矮小,嫩枝前端叶片小,向上直立,失绿明显,俗称“小叶病”。

老叶叶缘呈水渍状并向内扩张,尔后干枯死亡。

果实小,果皮厚,口味差。

 9.马铃薯  节间缩短,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顶端叶片小,向上直立,叶面上有灰色至古铜色不规则斑点,叶缘向上卷曲。

严重缺锌时,叶柄及茎上出现褐色斑点。

 10.苹果   苹果缺锌常表现为小叶蔟生,称为“小叶病”,主要表现在新梢生长受阻,节间短缩,叶小质硬并蔟生枝顶。

受害轻时新梢虽有生长,但叶小生长缓慢,有些枝条除顶端蔟生叶外,其他部位不发叶或叶片脱落形成“光杆”。

到夏季,生长受阻的枝条可能部分恢复生长,长出正常叶片,但秋季或翌年春季仍可能再现病态。

缺锌果树花芽分化减少,果实小而畸形。

一般苹果缺锌只在部分枝条表现明显的缺锌症状,但对全株产量和果实品质有较大影响。

 11.桃  桃树缺锌症状大多出现在夏季。

在叶片上出现一些失绿的斑点,由枝条基部逐渐向顶部蔓延。

生长枝的顶端蔟生质硬且无叶柄的小叶,因此,也称“蔟叶病”或“小叶病”。

受害枝顶部以下会抽生细弱小枝,但小枝尚未发叶即由顶端向下干枯。

如不及时矫治,3~4年内可造成全株死亡。

 12.柑橘  缺锌初期叶脉间出现失绿的斑块,失绿部分为浅绿色至黄绿色,叶脉及叶脉附近仍保持绿色。

严重缺锌时植株生长受阻,树冠外围着生纤细短小枝条,这些枝条顶端的叶片小而狭长,向上直立,叶片失绿现象显著。

由于节间缩短,许多叶片聚集在一起呈蔟生状。

有时顶端叶片脱落形成“顶枯”。

果实小,皮厚,果汁少,果肉木质化,淡而无味。

缺锌症状往往在向阳较为严重。

(三)植株含锌诊断及指标   直接测定作物本身的锌含量是判断作物是否缺锌的有力手段。

大多数生长正常的作物叶片含锌量为20~150毫克/千克。

有人提出作物地上部分含锌量小于10毫克/千克时肯定缺锌,10~20毫克/千克可能缺锌,大于20毫克/千克一般不缺锌。

   由于不同作物对锌的敏感程度不同,植株含锌量也有差异,因此不同作物是否缺锌的含锌量临界指标也不相同。

 四、锌肥的品种和性质

   我国目前锌肥的主要品种为七水硫酸锌,此外还有一水硫酸锌、氧化锌、氯化锌、硝酸锌、碱式碳酸锌、尿素锌、乙二胺四乙酸螯合锌及含锌的复合肥等,有些锌肥品种仍处于研制阶段。

(一)  七水硫酸锌(锌矾、皓矾) 含锌量21.3%。

产品呈无色晶体,颗粒或粉末,比重1.97,熔点100℃。

在干燥空气中易风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丙酮,水溶液呈弱酸性。

用做基肥、追肥、喷施、浸种、拌种、蘸秧根等。

(二)  一水硫酸锌      含锌量35%。

产品呈白色粉末,比重3.31,易溶于水,微溶于醇,不溶于丙酮。

与七水硫酸锌应用范围相同。

(三)  氧化锌    含锌量78%。

产品呈白色六角形晶体或者粉末,比重5.606,溶于酸、氢氧化纳和氯化铵溶液,不溶于水或乙醇。

用于土壤施肥及蘸秧根。

(四)  氯化锌    含锌量48%。

产品呈白色粉末或块状、棒状,比重2.91。

易潮解,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甘油、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

适用于土壤施肥。

(五)  硝酸锌    含锌量21.5%,含氮量9.2%。

产品呈无色四方晶体,比重2.065,熔点36.4℃。

溶于水和醇,水溶液呈酸性,易潮解,与有机物结触能燃烧爆炸。

可用作基肥、追肥、种肥和喷施。

(六)  碱式硫酸锌  含锌量55%。

产品呈白色粉末。

适用作基肥、追肥、蘸秧根等。

(七)  碱式碳酸辛  含锌量57%。

产品呈白色细微无定型粉末,比重4.42~4.45。

不溶于水和醇,微溶于氨水,能溶于稀酸和氢氧化钠。

可用作基肥、追肥和种肥。

(八)  尿素锌   含锌量11.5%~12%,含氮量28%~30%。

产品呈白色方晶或白色粉状微晶,不含针状晶体。

适用于基肥、追肥和喷施。

(九)  乙二胺四乙酸螯合锌  含锌量9%,14%。

产品呈白色粉状和液体两种,在水中不分解。

可与其他化肥相混合。

由于产品价格昂贵,一般只用作喷施。

五、锌肥的使用技术

(一)  水稻

 1.基肥     本田耙面肥。

每亩用1千克七水硫酸锌与10~15千克细干土拌匀或混于渣肥中,均匀地撒施在田里。

也可与尿素掺和在一起,随掺随用。

或施秧床肥,即在秧田播种前1~3天,每亩秧田撒施七水硫酸锌3千克左右,然后播种。

 2.蘸秧根   一般缺锌田,土壤有效锌含量0.5~0.7毫克/千克,每亩用氧化锌200克或七水硫酸锌300克左右加细干土,配成0.5%~2%的锌肥(硫酸锌或氧化锌)泥浆,将水稻秧苗根浸入泥浆中5~10秒,随即插秧。

 3.追肥    一般在分蘖前期,即水稻移栽后10~30天出现缺锌现象时,每亩追施七水硫酸锌1~1.5千克,均匀地撒在田里并结合除草。

 4.喷施   在秧田2~3片叶时或在本田秧苗分蘖期,用0.1%~0.3%的七水硫酸锌溶液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天。

直播田可在3叶期、5叶期,分蘖期各喷一次。

锌肥宜在地苗期或及早喷施效果较好。

中稻生长季长,叶片宽,可采用喷施。

 5.浸种   水稻种子先用清水浸泡2小时后,将种子捞出再放入0.1%七水硫酸锌溶液汇总浸泡24~48小时。

一般早、中稻浸种48小时,晚稻浸种24小时。

 6.拌种   在浸泡好的水稻种子催芽时,用1%~1.5%氧化锌拌种包被(以干种子计算,每100千克用1.5千克氧化锌;以湿种子计算,每100千克用氧化锌1千克)。

 7.磷肥与锌肥配合施用   南方缺锌土壤大多数同时缺磷。

因此,施用锌肥时配合施磷肥可以更好地发挥肥效。

磷、锌配合施用的适宜用量为每亩五氧化二磷3~5千克配合七水硫酸锌1千克左右。

土壤有效磷含量中等以下,磷、锌配合施用也有显著连应效应。

  8.锌肥基施的施用周期  严重缺锌稻田(土壤有效锌0.3毫克/千克左右)可每年施用一次,一般缺锌田(土壤有效锌0.6毫克/千克左右)可隔年施用一次。

(二)玉米

 1.基肥   每亩用1~2千克七水硫酸锌拌细干土10~15千克混匀,在播种前开沟条施或用单腿耧串施。

 2.追肥   每亩用七水硫酸锌1~2千克拌细干土10~15千克或与尿素掺混,在玉米苗期至拔节期进行条施或穴施。

由于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