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1867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3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docx

《文学概论》试题库与答案

《文学概论》练习题一

一、判断题

1.艺术构思是整个文学创作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在头脑中把生活素材转化为整体内心形象结构的思维过程。

(对)

2.作家笔下的世界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理解并根据这种理解进行重新创造的结果。

(对)

3.在现代叙事作品中,情节构成的几个要素不一定都齐全,而且在叙事中还往往会颠倒它们的顺序。

(对)

4.一般说来,阅读身份主要是在现实的阅读活动中形成并体现出来的,因而读者在进入实际阅读活动之前所具有的原来身份,不会在文学阅读中起重要作用。

(错)

5.一个事件在叙述中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对)

6.“灵感”作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超常的心理状态,在其偶然性的表面现象中,存在着必然的因素。

(对)

7.形象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

(错)

二、填空题

1.在文学语言陌生化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写作技巧,如比喻、借代、对比、夸张等。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几种。

2.历史上对文化的解释中贯穿着一个核心意义,即文化是(人)的文化,(人的意义)是文化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3.在西方,对文学的分类是由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

4.“文学文本只有当其被阅读时才能起反应”,这句话的作者是(伊瑟尔)。

5.叙事性作品是通过生活事件的叙述和具体环境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人物情节环境)是叙事作品题材的三要素。

6.关于文学的源泉问题,历史上曾出现了三种主要的说法:

(再现说、表现说、能动反映说)。

7.人们把由文学语言体现出来的艺术价值称为(韵律美)。

三、单项选择题

1.艺术构思过程中,作家的构思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最常用的方式是(A)。

A综合法B分析法C概括法D提炼法

2.韦勒克说:

“最古老的答案之一是把诗当作一种‘人工制品’,具有像一件雕刻或一副画一样的性质,和它们一样是一个客体。

”下列说法不符合韦勒克原意的是(D)

A文学作品的存在就是印刷品B文学主要是一种客观存在

C文学需要作家的主观创造D诗、雕刻和绘画在性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3.在文学体裁中,哪一种是最讲究真实性的文体:

(B)

A诗歌B散文C小说D戏剧

4.孔子说: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两句话强调的是文学的(B)

A.审美功能B.教育功能C.认识功能D.评价功能

5.(B)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A故事B情节C叙事D布局

6.德谟克利特说: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歌唱。

”从文艺的起源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强调的是:

(D)

A文艺起源于劳动B文艺起源于巫术C文艺起源于游戏D文艺起源于模仿

7.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情感,特意重复某个词、短语、句子或某种句式的抒情话语方式是(A)。

A反复B反讽C对偶D反诘

四、多项选择题

1.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作家,对社会生活这一客体的观察了解,有着自身的特殊要求。

(ACD)

A要从审美的特定视角出发。

B要着重于直接素材的挖掘。

C要力求全面、广博、多样。

D要尽可能细致入微。

2.历史上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释有:

(ABD)

A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事物的总和B文化是包含着人类精神价值的综合性实体

C文化即是知识D文化是一种符号形式E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3.五四以来在中国最流行的文学分类之一“三分法”,按照表情达意、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把文学分为:

(ABC)

A叙事文学B抒情文学C戏剧文学D影视文学

4.文学阅读活动的对象包括(AB)

A.文学作品B.以文字为载体的所有作品C.作者

D.读者的接受E.文本反映的社会生活

5.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情节的构成离不开(ABC)

A事件B人物C场景D故事

6.艺术真实生成于对客观生活事件的艺术升华,它体现为(CD)和()的统一。

A生活真实与现象真实B想象真实与内蕴真实

C再现真实与表现真实D现象真实与内蕴真实

7.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相比,其特殊性在于:

(ABC)

A始终关切具有生命意义的人和人生B用感性的形象来反映生活

C以主观态度来表现人生D很少有理性的思考E以语言为媒介

五、简答题

1.文学创作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艺术积累、艺术构思、艺术表现这样三个阶段。

2.为什么说文学能够使人自身成为一种本质性存在?

2.首先,文学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

其次,文学还能使人成为“原创者”。

此外,文学还能够通过自身的效果对人的精神世界施加影响,并借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

3.诗歌的审美特征应从哪几方面把握?

3.

(1)表现性

(2)超验性 (3)音乐性

4.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和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意识形态相比有哪些特殊性?

4.

(1)在反映对象上,作家观察、体验和表现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及人生。

(2)在反映方式上,文学艺术以感性形式来把握世界。

(3)在反映态度上,文学艺术以富有主观色彩的审美眼光来重写人生。

5.举例谈谈故事与情节的联系与区别。

5.a故事是指写入作品中的一系列有联系的事件,人们混淆故事和情节的界限,主要就是说不清情节和这类事件的区别。

b叙事作品中的各种事件脱胎于生活中的事件,但它是对后者的筛选、补充、改造和组合的结果,是作为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联系的。

不能简单地把它等同于情节,二者具有不同的品格。

c但二者也有联系,情节是在故事基础上形成的,是对故事组织构造的结果。

(举例)

6.布局的一般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

6.有利于主题意蕴的表现;有助于形象的塑造;要完整统一,讲究形式美;要符合不同体裁的要求。

7.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要遵循哪些创作原则?

7.真实性、概括性、想象性,是文学创作原则的核心内容。

六、论述题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试从“灵感”的角度入手,对这句话进行解释。

1、a“灵感”是指作家在偶然机遇的触发下,艺术想象高度活跃,艺术技巧超常发挥,创作进程短时间内突飞猛进的心理状态。

具有突发性、短暂性、突破性的特点。

b但在其偶然性的表面现象中,存在着必然的因素。

就是说,“灵感”的出现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方面,“灵感”基于作家长期的艺术积累和勤奋的创作劳动。

“读书破万卷”是工夫,“下笔如有神”是灵感,灵感是从工夫中来的。

显然,一个作家如果缺乏生活积累和艺术修养,缺乏对文学创作的全身心的投入,“灵感”是不可能出现的。

另一方面,灵感的产生还要有适当的契机触发。

2.论述文学语言的特殊要求是什么?

适当举例说明。

2、a形象性。

就是强调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时要自觉调动发挥语言的唤起表象的功能,展开具体的刻画描写,状物摹形,绘声绘色,来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

形象性的文学语言,重在通过刻画描写以展现事物、现象的形态特征和内在神韵,力求具体、恰当、鲜明、生动,积极营造如在眼前、镜像逼真的艺术效果。

b含蓄性。

不仅在于表达的曲折委婉,更在于涵义的深厚丰富。

因此,作家进行文学创作就应该充分拓展、挖掘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增强语言的内在张力,在表层字面意义之外包容进更为丰厚的内在深层意义。

c情感性。

文学语言的情感性,蕴含在语言所构成的意象和语言表达的形式之中,主要是通过词语、句式、语调等方面体现出来的。

(适当举例)

《文学概论(高起专)》练习题二

一、判断题

1.(√)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期出现的不少文学理论著作中的分类意义重要,影响深远,首先是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了文体问题。

2.(√)阅读在现实的意义上是功利的、有目的的,因此有时他人的立场也会在阅读中产生意义。

3.(√)随着文学创作的不断尝试以及文学观念的逐步变化,情节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如情节的淡化,内化等。

4.(√)艺术积累、艺术构思、艺术表现三个阶段既彼此衔接,又常常是相互交错、相互渗透的。

5.(√)文学艺术在表现人类普遍情感的时候必须以独特的主观态度来表现。

6.(×)文学接受活动是“努力恢复原有的”信息的过程,这就说明在接受过程中不需要个人经验的介入。

7.(×)我国古典小说理论主要是人物中心论。

8.(×)作者就是创作某一文学作品的作家本人。

二、填空题

1.象征模式包括两个基本类型:

(具体)的象征和(整体)的象征。

2.抒情性作品是指那些以表现人的(主体情感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

3.语言节奏是指语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合乎规律的重复。

4.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材料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活动,文学语言形成了自身的特殊要求,即(形象)性、(含蓄)性和(情感 )性。

5.作家从事文学创作时,(艺术积累)是文学创作的第一步,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6.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和散文总集是(《诗经》《尚书》)。

7.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或者说一部文学作品的诞生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艺术积累、艺术构思、艺术表现)这样三个阶段。

三、单项选择题

1.电影所独具的艺术语言是:

(A)

A蒙太奇B表演C台词D表情

2.下列人物中,谁否认悲剧的必然性,认为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灭亡,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

(C)

A黑格尔B马克思C车尔尼雪夫斯基D亚里士多德

3.抒情文学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A)的间接反映。

A主观化B客观化C情绪化D抒情化

4.文学是一种经验形式这种观点认为(D)

A文学是一种作家的印象、直觉和想象B文学是存在于作家心理中的艺术世界

C文学是一种与作家和读者的行为都无本质性关系的客观的固定的对象

D文学是阅读“作品”的这个历史性事件本身

5.“第二文本”主要是指(C)

A.社会意义的文本B.作者意义的文本C.读者意义的文本D.象征意义的文本

6.情感的根源在于(D)。

A主观世界B客观对象C自然界D现实生活

7.戏剧性的重要来源:

(A)

A冲突B动作C语言D表情

8.一般作品的情节是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构成的,而人物性格在(C)部分得到了充分而鲜明的表现。

A结局B发展C高潮D尾声

四、多项选择题

1.抒情性作品不同于叙事性作品在于(AB)。

A抒情性作品表达的是人的主观感受B抒情性作品体现的情感成分较多

C抒情性作品刻意描绘动作、展示情节、营造环境D抒情性作品侧重展示客观现实

2.情感的产生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的,但它又与(ABC)有着深刻的联系。

A情感态度的道德原则B价值观念C作家的人格D爱憎情感

3.诗化人生具有(ABC)的人格境界。

A真诚地直面人生B深沉的人道情怀C审美能力D渊博的学识

4.诗歌从格式规范上划分,可以分为哪几种:

(ACD)

A格律诗B叙事诗C自由诗D散文诗

5.诗歌音乐性表现在:

(AC)

A节奏B顿C押韵D旋律

6.阅读身份包括(ABD)

A.阅读前的期待B.阅读前的预见C.阅读过程中的揣摩

D.阅读后的反思和检查E.阅读前的社会地位

7.“诗家语”追求(ABCD)。

A言简意丰B语少意足C形式的形象化D形式的新颖化

8.常见的抒情话语方式有(ABCD)。

A比喻和象征B夸张和对比C悖论和反讽D反复和对偶

五、简答题

1.情感在抒情性作品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1.其一,情感包含人的主观感受、心理情绪、生命体验等丰富的内容。

其二,情感与人密切相关,是现实中的人的心灵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三,情感如果成为作家的表现对象,它便体现着抒情性作品题材的规定性。

2.简述叙述者﹤人物这种叙述视角的优缺点。

2.优点:

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叙事的直观、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缺点:

很难进入人物内心,不利于全面刻画人物形象,也就为一般的心理小说所不取,而且作者直接明显的介入很困难,这样用于写日常题材往往缺乏力度。

(要点)

3.在抒情性作品中,作家是怎样呈现其主体的心灵世界的?

3.

(1)通过情感经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通过对现实世界感受的总结。

(3)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

4.简述文学与科学的关系。

4.区别:

(1)反映对象上的差别。

文学的主要反应对象是人生。

科学以发现自然规律和利用自然规律创造物质文化为目的。

(2)科学家与文学家在从事各自事业时的思想态度不尽相同。

(3)科学与文学在思维习惯上不同。

联系:

一方面,人生是文学的直接对象,而科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生。

科学和文学一样都需要感情的推动,需要形象思维的帮助。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也会涉及科学的知识,文学的谋篇布局等也需要抽象思维和逻辑判断。

5.影视文学的特征是什么?

5.

(1)注重视觉直观性。

(2)大量运用“蒙太奇”的结构手法。

6.什么是阅读期待?

它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6.阅读期待主要是指人们在阅读活动开始前被期待视野所决定的心理指向和心理预期。

“期待视野”也叫“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概念,主要是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文学文本的显现方式事先生成的一种定向性的心理预期和理解期待。

阅读期待主要包含内容期待和形式期待两个方面。

内容期待,是读者由于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社会理想和审美内蕴所引起的心理指向和期待要求。

形式期待是由于文学作品的表现类型和文体特征等形式因素而引起的心理要求和期待指向。

7.抒情散文“形散神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7.所谓“形散”,首先表现为文章选材广阔自由,散得开;其次,散还表

现在写作笔法上的自由灵活。

所谓“神聚”,是指无论散文的选材、表达形式上多么自由,作为抒情性

文学,他总是以意为主,意气贯通的。

8.情节的构成离不开事件、人物和场景,试对这三者加以展开说明。

8.事件是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在叙述中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在叙事性作品中,事件和情节得以发生发展的动力就是人物,但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场景就是叙事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活动的场所。

(对这三者稍加展开即可)

六、论述与应用

六、论述题

结合作品谈谈三种叙述模式。

情节模式就是以情节结构作品的叙述模式。

在小说艺术的幼年阶段,由于艺术手段的缺乏,为了吸引读者,只得求助于情节。

这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最常见的模式。

举例《水浒》、《西游记》。

心理事件模式的基础是人物的内心冲突及其活动规律。

这种模式有几种具体形态:

意识流动与放射;现实时空与心理时空交错,而重在表现后者;外表为情节模式,骨子里是心理结构;在简单的外部故事框架中,切入丰富而独特的感官印象。

如《红高粱》等。

象征模式,有具体的象征和整体的象征。

具体的象征中,象征物直接进入作品的结构并推动着作品的发展,它就是一个须臾不可离的道具,作品紧紧围绕着它来展开。

如陆文夫的《井》。

在整体象征小说中,其象征涵义并不是来自特定的意象,而是来自形象体系的整体。

如韩少功的《归去来》。

离线考核

《文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文学与科学的关系。

区别:

(1)反映对象上的差别。

文学的主要反应对象是人生。

科学以发现自然规律和利用自然规律创造物质文化为目的。

(2)科学家与文学家在从事各自事业时的思想态度不尽相同。

(3)科学与文学在思维习惯上不同。

联系:

一方面,人生是文学的直接对象,而科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生。

科学和文学一样都需要感情的推动,需要形象思维的帮助。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也会涉及科学的知识,文学的谋篇布局等也需要抽象思维和逻辑判断。

2.影视文学的特征是什么?

(1)注重视觉直观性。

(2)大量运用“蒙太奇”的结构手法。

3.什么是阅读期待?

它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阅读期待主要是指人们在阅读活动开始前被期待视野所决定的心理指向和心理预期。

“期待视野”也叫“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概念,主要是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文学文本的显现方式事先生成的一种定向性的心理预期和理解期待。

阅读期待主要包含内容期待和形式期待两个方面。

内容期待,是读者由于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社会理想和审美内蕴所引起的心理指向和期待要求。

形式期待是由于文学作品的表现类型和文体特征等形式因素而引起的心理要求和期待指向。

4.抒情散文“形散神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所谓“形散”,首先表现为文章选材广阔自由,散得开;其次,散还表

现在写作笔法上的自由灵活。

所谓“神聚”,是指无论散文的选材、表达形式上多么自由,作为抒情性

文学,他总是以意为主,意气贯通的。

5.情节的构成离不开事件、人物和场景,试对这三者加以展开说明。

事件是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在叙述中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在叙事性作品中,事件和情节得以发生发展的动力就是人物,但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场景就是叙事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活动的场所。

(对这三者稍加展开即可)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结合作品谈谈三种叙述模式。

情节模式就是以情节结构作品的叙述模式。

在小说艺术的幼年阶段,由于艺术手段的缺乏,为了吸引读者,只得求助于情节。

这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最常见的模式。

举例《水浒》、《西游记》。

心理事件模式的基础是人物的内心冲突及其活动规律。

这种模式有几种具体形态:

意识流动与放射;现实时空与心理时空交错,而重在表现后者;外表为情节模式,骨子里是心理结构;在简单的外部故事框架中,切入丰富而独特的感官印象。

如《红高粱》等。

象征模式,有具体的象征和整体的象征。

具体的象征中,象征物直接进入作品的结构并推动着作品的发展,它就是一个须臾不可离的道具,作品紧紧围绕着它来展开。

如陆文夫的《井》。

在整体象征小说中,其象征涵义并不是来自特定的意象,而是来自形象体系的整体。

如韩少功的《归去来》。

2.谈谈你对“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答:

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在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1)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形态中产生的文学,所反映的内容也都是不同的。

(2)社会历史的发展-定会推动文学形式的发展。

-是从文学本身看,文学内容的变化要求文学形式与之相适应。

二是从文学的外部看,-方面社会要求文学形式的变化,另--方面物质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文学形式的变化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考前练兵-试题详解

单选题(9)多选题(10)判断题(21)论述题(4)简答题(16)(11)

“第二文本”即作者意义的文本。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12)

人们思想感情的矛盾性、复杂性以及丰富性是悖论这种抒情话语形式产生的基础。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13)

情感产生于人于客观世界的联系中,来自于人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评价。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14)

诗歌不同于小说、抒情散文等表现性文体,它从根本上是对人的外部现实的模仿和再现。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15)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16)

变异性特征的形成有内外两种因素。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17)

艺术构思中的形象,也叫内心形象,它与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一致。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18)

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古典主义的叙述视角往往采用叙述者﹤人物(从“外部”观察)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比他的人物知道得更多。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19)

小说用来模仿和再现现实生活的手段是抒情。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20)

“误读”就是指对作品错误和歪曲的理解。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17)

艺术构思中的形象,也叫内心形象,它与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一致。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18)

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古典主义的叙述视角往往采用叙述者﹤人物(从“外部”观察)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比他的人物知道得更多。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19)

小说用来模仿和再现现实生活的手段是抒情。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20)

“误读”就是指对作品错误和歪曲的理解。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17)

艺术构思中的形象,也叫内心形象,它与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一致。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18)

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古典主义的叙述视角往往采用叙述者﹤人物(从“外部”观察)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比他的人物知道得更多。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19)

小说用来模仿和再现现实生活的手段是抒情。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20)

“误读”就是指对作品错误和歪曲的理解。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18)

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古典主义的叙述视角往往采用叙述者﹤人物(从“外部”观察)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比他的人物知道得更多。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19)

小说用来模仿和再现现实生活的手段是抒情。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20)

“误读”就是指对作品错误和歪曲的理解。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18)

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古典主义的叙述视角往往采用叙述者﹤人物(从“外部”观察)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比他的人物知道得更多。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19)

小说用来模仿和再现现实生活的手段是抒情。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20)

“误读”就是指对作品错误和歪曲的理解。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19)

小说用来模仿和再现现实生活的手段是抒情。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20)

“误读”就是指对作品错误和歪曲的理解。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19)

小说用来模仿和再现现实生活的手段是抒情。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20)

“误读”就是指对作品错误和歪曲的理解。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20)

“误读”就是指对作品错误和歪曲的理解。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20)

“误读”就是指对作品错误和歪曲的理解。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上一页123下一页共21条/共3页

 

考前练兵-试题详解

单选题(9)多选题(10)判断题(21)论述题(4)简答题(16)(21)

“第二文本”主要是指象征意义的文本。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上一页123共21条/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