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故事7篇精选范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1976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板桥的故事7篇精选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郑板桥的故事7篇精选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郑板桥的故事7篇精选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郑板桥的故事7篇精选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郑板桥的故事7篇精选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郑板桥的故事7篇精选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郑板桥的故事7篇精选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郑板桥的故事7篇精选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郑板桥的故事7篇精选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板桥的故事7篇精选范文.docx

《郑板桥的故事7篇精选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板桥的故事7篇精选范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郑板桥的故事7篇精选范文.docx

郑板桥的故事7篇精选范文

郑板桥的故事(7篇)

温馨提示:

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郑板桥的故事第一篇:

1:

下海怪

郑板桥中年得中进士,任过知县。

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

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糊口。

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

他刻了一方图章明志:

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

因为帮助受灾贫民诉说及赈济而得罪上司,干脆辞官不做,应了: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下海回到扬州以卖画为生。

2:

题诗怪

郑板桥最爱画竹,他画的竹枝少而瘦。

只看看他在画间题诗,就明白他的画外之意,他是以竹喻人,以竹喻己。

他在山东当县官时,送过一幅瘦竹图给巡宪,题诗云: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后来,他因为开仓赈贷受灾难民而得罪上司,辞官归田时,画瘦竹赠潍县绅士,题诗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支清瘦竹,秋日江上作渔杆。

从这两幅竹,两首诗看出,板桥无论做官或辞官,都比较面对现实,知道民间疾苦,他没有过多的闲情雅致来吟风颂月,只画几杆瘦竹,以写胸中闷气。

郑板桥回乡后,以画竹为生计度过了他贫寒而有气节的一生。

3:

书法怪

郑板桥书法杂用篆、隶、行、楷并以隶为主,兼有画意的美感,独创一体,自称为六分半书,世人称之谓乱石铺街体,其书法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流传至今,受到各行各业人们的喜爱,广泛用于宾馆、办公室、家庭等场地。

4:

画竹怪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吻合。

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极其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_大盐商叫甑小泉,此人假充斯文,想求购板桥的字画,屡次遭到拒绝。

于是,他转来转去,从别人手里搞到几幅板桥的真迹,可惜没有上款,挂起这种没有上款的画,总感觉不是滋味儿。

有个人给他出了个主意。

原来,郑板桥有个嗜好---喜欢吃狗肉。

有一天,郑板桥散步到一个竹林中,远远传来悠扬的琴声。

他循声来到一个馆阁,见雅静的阁中,香烟环绕,一老者正在抚琴。

见郑板桥来,老者起身让座,寒暄一番,说话甚是投机。

正谈得有趣,隔壁飘来一阵阵狗肉香味。

老者问:

敢问先生也吃犬肉否?

郑板桥说:

倒是嗜吃。

老者热情相请,于是,郑板桥也就毫不客气地大啖其狗肉。

吃完,见四面白壁空空如也,于是,相问道:

老丈,室内何不挂些字画?

老者渭然叹道:

俗画不想挂,板桥字画虽佳,却难购到,所以让他空着。

郑板桥说:

鄙人郑板桥,有负重望,不敢,不敢。

老者愈加喜欢,摆出早已准备好的文房四宝。

郑板桥欣然命笔,画完问老者:

敢问老丈尊姓大名?

老者说:

甑小泉。

郑板桥一惊,说:

怎么,和大盐商同名同姓?

老者说:

什么大盐商?

老丈取名字时,盐商只怕还未出世呢!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关盐商的事。

板桥想想也有道理,世上同名同姓者多,再说又吃了人家的狗肉,只好落了甑小泉的上款,告辞而去。

过了不久,盐商甑小泉大宴宾客,中堂挂起了有上款的板桥字画。

消息传开后,板桥不信,也挤在人群中去看,这不看不紧,一看傻了眼,可不是吗?

正是自己的手笔哩。

再一细看,原来正是在竹林中吃狗肉后画的,方知中计。

再一想脸就红了,谁叫你中了人家的狗肉计呢?

郑板桥吃了哑巴亏,对此事只好心照不宣了事。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

6:

广告怪

他在卖画的厅堂里,大书一画笔榜小卷,也可以说是他卖画的商业性广告: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公之所送,未必弟子所好也。

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

年老神倦,不能陪诸君子作五益语言也。

告示之末又附诗一首:

画竹多于卖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这幅长达百余字的广告,满纸言钱。

不晓得的人还以为郑板桥是个贪利之人。

谁知道他的苦衷?

他是正面文章反面做,此广告借以讽刺两种人:

一种是假名士,口中不言钱,心中想厚酬,索取重礼;另一种是打秋风,利用手中权势来强取豪夺。

郑板桥看透人世,敢说真话,打破旧习礼仪,公开自己的想法,使那些伪君子哑口无言,哭笑不得。

郑板桥的故事第二篇:

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任山东潍县知县。

这一年初冬,京城里来了一个姓钱的钦差大臣。

这位姓钱的钦差大臣不仅为人狡猾奸诈,诡计多端,而且心狠手黑、贪得无厌,所以背地里人们给他起了个不大好听的外号三拐子。

三拐子素知郑板桥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从来不巴结上司。

想让他主动给你送礼那简直比登天还难,但贪心的三拐子又实在不甘心在富饶的山东潍县白走一趟。

因此,早在去潍县的路上,狡猾的三拐子就想出了一条迫使郑板送礼的高招。

郑板桥也知道三拐子的为人,所以三拐子来到潍县后,郑板桥并不理会他,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这天上午,郑板桥正在书房里看书,家人突然前来报告说:

老爷,钦差大人派人送礼来了。

郑板桥来到院子一看,果然发现有几个家丁抬了两个大礼盒从门外走了进来。

郑板桥走出书房后,一个头领模样的人上前说道:

郑老爷,我家大人派小人给您送来一份薄礼,还望郑老爷笑纳。

郑板桥走上前去打开礼品盒一看,2个礼品盒里各装了50两银子。

郑板桥差点儿没把肺气炸,心里暗暗骂道:

三拐子呀三拐子,你好狠毒呀!

为了搜刮民脂民膏,你简直挖空了心思。

你道三拐子为何给郑板桥送礼?

郑板桥见三拐子给他送来100两银子又为啥生气?

原来,按照当时官场上的惯例,如果上级官员给下级官员送礼,下级官员必须收一还十_大人面子,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可如果他收下这100两银子,那就必须还给三拐子1000两银子。

郑板桥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别说1000两,就是100两银子他也拿不出来,怎么能够收一还十_大人,就说郑某多谢钦差大人送来的厚礼。

说完,他命家人招呼送礼之人到客房里稍事休息。

然后他从三拐子送来的100两银子里拿出10两银子交给他的心腹家人,让他们去给钦差大人买礼品,并附在他们耳边如此这般地交待了一番。

家人走后,郑板桥又将剩余的90两银子全都分给县衙里那些家境贫寒的衙役们。

再说三拐子派人给郑板桥送去100两银子后,心想,我就不信你郑板桥敢把银子给我退回来。

果然,没过多久前去送礼的那几个人便抬着沉甸甸的礼品盒回来了。

三拐子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他迫不及待地打开2个礼品盒一看,只见里面各自整整齐齐地码放着10个大小相同,又白又干净的大萝卜。

其中一个礼品盒里还放着一张纸,上面有郑板桥亲笔书写的’一首诗:

东北人参凤阳梨,难比潍县萝卜皮。

今日厚礼送钦差,能驱魔道兼顺气。

看完纸条,三拐子气得差点儿没晕倒在地!

这也难怪,100两银子换来了20个大萝卜,别说是三拐子,放在谁身上能不生气?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生气归生气,三拐子却拿郑板桥毫无办法。

因为你和郑板桥论理,郑板桥肯定理直气壮地说,萝卜素有小人参之称,既然山东潍县的萝卜皮赛过了人参,20个大萝卜的皮共有多少两?

一两人参价值多少银子?

经他这么一算,这20个大萝卜的价值恐怕远远超过了1000两银子。

所以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还是吃个哑巴亏算了!

三拐子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据说他回到京城后曾写过一首自嘲诗。

诗云:

潍县挺富都想啃,啃来啃去赔了本,百两银子都留下,换来萝卜两大捆。

郑板桥的故事第三篇: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

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

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

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

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

便高声吟起诗来:

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

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

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

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

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住小偷就咬。

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

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郑板桥吟蟹诗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

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

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_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

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

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

知府十_大运河回扬州老家去。

一日,见前面码头停泊着一条官船,桅杆上挂着奉旨上任的旗子,所有的民船回避。

郑板桥自言自语道:

你奉皇上的旨意上任,我奉皇上的旨意革职。

不都是奉旨吗?

你神气什么?

于是,拿了一块绸绢,书写奉旨革职四个大字,也挂到桅杆上去。

官船上的,是朝廷一个大奸臣的儿子,叫姚有财。

此人虽不学无术,但仗着老子的势力,捞了个乌纱帽,这回正到扬州上任去。

这时见一只小船的桅杆上挂着奉旨革职的旗子,觉得奇怪,一打听,原来是郑板桥,就派人向他索字画。

郑板桥听说这个姚有财,除了吃喝嫖赌、欺压搜括百姓外,别的一窍不通,就很快书写了一首诗:

有钱难买竹一根,财多不得绿花盆,缺枝少叶没多笋,德少休充斯文。

每句开头一字,连起来是有财缺德。

姚有财接过一看,差点气昏过去。

狗肉计郑板桥酷爱吃狗肉,凡乡邻朋友将狗肉送他,刻即挥毫作画奉谢。

然而富商大贾以千金求索,却从不见诺。

当时,有个叫甄小泉的盐商日夜苦思冥想,终于使出一计。

一次,板桥出门赏竹,听得从远处传来悠扬的琴声,于是循声寻找,原来一个十_大庭院中,有一位童颜鹤发的老翁在弹琴,书童在一旁煮狗肉。

板桥闻到狗肉的香味,顿时眉开眼笑地问:

先生也爱吃狗肉?

老翁答:

百味唯有此最佳,你若喜欢,就请吃吧。

于是板桥就大嚼起来。

他发现粉墙上空空荡荡的,就问为何不挂些字画?

老翁答:

没有好的,板桥先生字画,盛名已久,不知果真如何?

板桥笑着说:

鄙人郑板桥,给你画两张怎么样?

顷刻间就为老翁留下了许多书画。

翌日,盐商设宴请客,并以此画炫耀,板桥得知,方知中了狗肉计。

郑板桥的故事第四篇:

“扬州八怪”里有两位最有名的书画家,一个叫郑板桥,一个叫李鳝,两个人都是兴化人,常在一起写呀画的。

有一次,李鳝和郑板桥到镇江,金山大和尚听说李鳝到了,随即派小和尚送去一份金字请帖。

李鳝接到请帖,望望坐在身旁的郑板桥,笑嘻嘻地说:

”你老说你名气大,你看我一到镇江人家就来请我了,怎么样?

明天,你就看我一个人去吃素菜!

郑板桥看看李鳝两眼笑成一条缝,一脸得意的样子,脱口说道:

”明天我也去!

李鳝说:

”嗓!

人家请的是我呀,又没请你,你怎么去呢!

郑板桥笑笑说:

”我比你年轻,明天我装个书童去,不就一起有得吃了吗!

“嗯,好!

这个办法不错!

”李鳝一听,高兴得直点头。

郑板桥给我当书童,多有台面啊!

第二天,李鳝在前,打扮成书童的郑板桥在后,刚来船摆渡过了江,大和尚已在山门迎接了。

大和尚陪着李鳝进了方丈室,小和尚陪着扮书童的郑板桥也随后走了进来。

当即,茶啊点心啊,全送上来了。

李鳝心里话,你找我没得旁的事嗅,总是想些字啊画的。

便开口说:

”当家的,你可准备点纸啊!

“这个,贫僧早已备好。

”说着,就把李鳝引进了客厅。

门一开,只见桌上文房四宝:

笔、墨、砚台、宣纸,摆得逸逸当当的。

李鳝再看看郑板桥,心里说:

你想吃素食呢?

今天就拿你开个玩笑,叫你给我掌墨。

便说:

”书童掌墨噢!

”什么叫”掌墨”呢?

从前,书法考究,把字写得龙飞凤舞,总书童出手托住砚台,跟着写字人的笔锋走,字写到哪块,砚台就跟着送到哪块。

郑板桥一听他掌墨,心里那个气呀!

我装个书童嘛,不过是闹着玩玩的!

你当真把我当书童使了!

这怎么行呢?

想不干,又不便开口,哪个你自己提出装书童的呢!

只好忍住不吱声,托起砚台。

李鳝笑眯眯地把笔在砚台上蘸蘸舔舔,摆开架势,刚下笔。

只听”扑笃”一声,砚台从郑板桥手上一滑,掉在宣纸的正中间,“咕溜溜”地直往纸角上滚。

李鳝一望,哎呀,这下不得了,好端端的一张桌面大的宣纸,打下端向上角染了一条墨黑墨黑的杠。

再加上砚台在上面颠啊颠的,这根黑杠,断断续续,顶天立地。

李鳝气得脸像个紫茄子,这怎么写啊?

把笔一摔,对住郑板桥气呼呼地说:

”你写吧!

“我写!

”郑板桥看看满脸急得通红的李鳞,又望望宣纸,笑笑说:

”我不写,我画!

“你画,我看你画!

”李鳝心里话。

这张宣纸染上了墨,倒看你怎么画?

郑板桥不客气地拿起笔来,蘸了些墨,就在宣纸上涂了起来,大和尚急坏了,我这宣纸,好不容易派人从安徽宣城订做的大开张,给你这小小书童倒满了黑墨,怎么办?

主人不画,你还逞能动手画,便想上前阻挡,但看看李鳝并不吱声,他也不好发火。

这个”书童”着实有两下子呢!

只见他三下两下,在断断续续的墨线上勾勾画画、点点戳戳,哎,竟变成了一群墨竹,粗细浓淡相宜,其中那条墨印变成一竿顶天立地的墨竹,清瘦秀拔,像活的一样立在眼前,不由脱口而出:

”妙哉妙哉,好一根竹!

”只见书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玉章,在下款盖了一下。

大和尚望望鲜红的方印是”郑燮”两个字,呆住了!

他万万没想到站在面前的竟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连忙接二连兰地直打招呼:

”贫僧不知先生来镇,望先生不在意。

”说着忙喊小和尚”泡茶”,一想不对,又加了一句”泡好茶!

这时,郑板桥笑嘻嘻地望着李鳝直眨眼睛,意思是说怎么样,你看大和尚请我了吧!

李鳝这才醒悟过来。

原来,郑板桥是有意把砚台弄翻泼墨画竹,他心里对郑板桥真是一百二十_大和尚又请李鳝题了字。

传说,李鳝和郑板桥就合作这么一次,这幅画解放初期还保存在镇江金山寺里呢。

郑板桥的故事第五篇:

早先,咱这潍县赶大集,是在东门外的沙滩上。

一到大集,人山人海,十_大集。

县太爷郑板桥正在东门城墙上看着百姓来来往往的作买卖,忽听得城墙下有人嚎哭。

板桥低头细看,只见一堆人围着看一个老妇人哭诉。

板桥大人差人去问,原来一个卖蛋的,挎着一篮子鸡蛋去集上卖,没想到走到这里被一块石头绊倒,一篮子鸡蛋摔了个碎。

老妇人一见,守着淌了黄的碎鸡蛋皮哭嚎不休。

板桥大人听了,略作沉吟,发话道:

大胆顽石,竟敢绊倒老人,摔碎鸡蛋,让老人如何过活?

来人,立即将顽石锁上大堂,待本官勘问!

衙役们一听,心里好笑,竟有这等怪事,老爷审石头!

但又不敢违命,只好立即下城来,用铁索锁上石头,领着老妇人,一起回县大堂来。

这一下惊动了满集的人,听说县大老爷审石头,这事可是头一遭,看看大老爷怎么个审法!

看热闹的人踢里踏拉跟了一大串。

越走看热闹的越多,越传越远,县大堂前是黑压压的一片人。

板桥大人端坐堂上,两边衙役侍立,喝令带上顽石来。

原告老妇人也跪在一边,又大开衙门,放看热闹的进来。

看热闹的开始不敢往里进,后来有几个大胆的先进来了,众人一看没事,一下子涌进大门,满满站了一院子。

板桥大人喝令关门。

众人又有点提心吊胆。

猜不透他胡芦里卖的什么药。

板桥大人问清了老妇人摔倒经过,开言道: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一人帮百人难,百人帮一人易。

现在院内诸位,每人助老人一钱,可救老妇人一难。

现将老人竹篮放于门口,各位出门时放一文钱于篮内即可,诸位请便!

看热闹的人恍然大悟,这才明白桥板大人审石头的用意。

人们依次退出,出门时或三文,或五文,放在老妇篮内。

人走完了,竹篮内钱也不少了。

板桥大人见人走完了,喝声退堂!

老妇人千恩万谢,挎起篮子走了。

这就是郑板桥审石头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郑板桥的故事第六篇:

郑板桥是清代箸名的书画家、诗人。

他的书画书法皆享有很高的声望,被人称为三绝。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晚年署作板桥老人,江苏兴化人。

三岁丧母,生活贫困。

五十_大官!

有时还欺侮佣人家的孩子。

郑板桥立即写信给弟弟郑墨说:

我五十_大,就给郑板桥写了封信,讲了孩子的长进,并说,照此下去,长大之后准是个有出息的人,能像你一样,当个官儿。

郑板桥看了这封信后,觉得弟弟对小宝太姑息了,这样做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

于是,立即给弟弟郑墨复信说:

我们这些人,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

起手便走错了路,越来越作坏,总没个好结果。

他还说:

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明理作好人。

这里所说的好人,是品德修养高尚的人,是有益于社会的人。

小宝长到六岁以后,郑板桥就把小宝带在自己身边,他亲自教导儿子读书,求每天必须背诵一定的诗文,并且经常给小宝讲述吃饭穿衣的艰险,并让他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学洗碗,必须洗干净。

到小宝十_大操大办的传统,自己亲自将女儿送到男方家里,让男方家人做了几个小菜,以示庆贺。

当他返回时,才告诉女儿说:

这就是你的家,你就安心在这里过吧!

他为了表示自己对女儿婚事的祝贺,特意作画一幅做为嫁妆送给女儿,在这幅画上,他题写了一首小诗说: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妆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郑板桥非常注意对子女进行自立教育。

直到临终前,他还让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端到床前。

当小宝把做好的馒头端到床前时,他放心地点了点头,遂即合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

临终前,他给儿子留下的遗言: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

这则遗言,是对子女的嘱咐,也是他对子女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郑板桥的故事第七篇: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天性十_大名,今天您光临寒舍,实在是我的荣幸啊,快请坐!

郑板桥毫不客气地坐下来,又吃又喝,酒足饭饱之后,他看到主人家的墙壁上挂著名人字画,窗台下摆着一张书桌,上面放着笔墨纸张,就十分高兴地说:

看来你也是个喜欢书法的人,我今天享受了一顿美味的狗肉,请让我写幅字作为对你的酬谢吧!

说着,郑板桥拿起笔来,借着酒兴挥笔泼墨。

不久,郑板桥偶然路过盐商店铺,看到屋内悬挂的一幅字,正是自己吃狗肉那天所写,他感到特别吃惊,就问盐商:

这幅字从哪里来的?

这时,正巧从内室走出一个仆人打扮的人,盐商就笑着问郑板桥:

先生还认识这个人吗?

郑板桥一看,禁不住脸上火辣辣的,这人正是前些天请自己吃狗肉的那个人哪!

原来盐商早就听说郑板桥最喜欢吃狗肉,就想办法安排了那天的巧遇,而郑板桥果然因为贪图狗肉的美味,不知不觉就中计了。

其实,无论名人还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聪明的盐商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郑板桥贪吃的弱点,最终达到了自己收藏书画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