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2240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75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docx

学科素质与综合能力测试

第一讲教师的职业特点与基本素质——你为什么要选择当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师的概念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1.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阶段

2.教师职业的专门化阶段

3.教师职业化培养模式多元化阶段

二、教师职业的基本特点

1.社会认可度高——得到过无与伦比的尊崇

“师父”还是“师傅”?

天地君亲师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

民生于三,事之如一:

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

——《国语·晋语一》

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

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

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

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学记》

2.创造性——教师的服务对象是未成年人

(1)教育最可高贵的地方:

不在于有多少人服从,而在于有多少人因教育而改变人生轨迹。

教师最值得骄傲的是:

引领未成年人走向幸福的未来!

无边的大爱:

“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寻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罗素)

(2)教师要在孩子这张白纸上,涂抹最美最好的第一笔。

自尊心、自信心;

好奇心、求知欲;

习惯、方法、思维方式。

3.示范性——教师教育行为的“师范”性

学高为师,行正为范。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育人先育己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4.情感性——教师是以感性的形式来灌注理性的、知性的教育内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必须通过灵魂碰撞、心灵相遇。

三、教师职业形象隐喻的嬗变

人们往往使用三类语言讨论教育问题,即理论性陈述,口号性陈述与隐喻性陈述。

隐喻较为原生态的代表了经验性认识。

1、古代社会教师形象隐喻———蜡烛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思考:

这一比喻认为教师的职业形象是什么?

享受着极高的社会声誉(完美形象+融渊博的文化学识+正统的道德观念+完善的行为规范)+清贫物质生活=职业的尴尬处境(好汉子不愿做,赖汉子做不来)

2、现代社会教师形象隐喻———工程师和园丁

思考:

你们是喜欢“工程师”还是“园丁”?

(1)现代社会工业模式的教师形象隐喻———工程师

思考:

这一比喻认为教师的职业形象是什么?

教师职业的大背景:

①学校是个大工厂,以高效率的班级授课制为运作形式,以整齐划一为主要特征;

②教师是工程师,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子去塑造各不相同的学生,以致把各具风格的学生塑造成千人一面;

③学生在受教育前,是一块块没有生命、任人摆布的钢铁;在受教育后,成为批量生产的、规格整齐划一的标准件。

反思:

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其灵魂所需要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

(2)现代社会农业模式的教师形象隐喻———园丁

思考:

这一比喻认为教师的职业形象是什么?

第一,学生是种子,有自己发展的胚胎和自然生长的可能性;

第二,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能为学生的成长创设一种环境,通过浇水、培土,辅助其成长;

第三,教育存在过程性、阶段性,教育学生就像是培育花朵,需要经常、定时地浇水、施肥、松土。

3.西方常规教师隐喻:

教练、乐队指挥

思考:

这一比喻认为教师的职业形象是什么?

(1)教师是教练: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的教学模式。

①学生好比球队中的一员,经常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学习和交流,主要通过自己的刻苦训练来掌握必要的技能。

②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讲授基本的学习技巧,不断的激发、鼓励和启发学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教师是乐队指挥: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的教学模式。

①学生是演奏者:

每个演奏者都有自己的乐器和乐谱,各自承担一定的角色和任务,而指挥主要起着组织和协调的作用。

②教师的任务:

需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不能代替学生学习,但可以通过在不同的阶段分配学生特定的任务,引导他们逐步达到教学目标。

③美妙的境界:

师生、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协作演奏出和谐美丽的乐章。

4.新时期教师隐喻:

玫瑰、火炬、一条河

思考:

这些比喻认为教师的职业形象是什么?

玫瑰: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火炬:

智慧引领智慧,照亮别人和自己的路

一条河:

……

小结:

审美的态度看待教师职业特点

用敏锐的审美感受力来体验平常的活动!

把职业与美好的精神生活世界合为一体!

从职业中获取人生价值的永存和人格的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

“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像无人问津的尘埃那样无影无踪地消失。

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名师李镇西的“教师宣言”——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我的肩上扛着民族的希望,我的心中装着祖国的未来,我的手中捧着孩子的明天。

面对国旗,面对学生,我宣誓:

我立志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用人格引领人格,让智慧点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呵护生命,尊重个性,激发创造;发展德智体,弘扬真善美;做学生爱戴的师长和真诚的朋友;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将通过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培养具有世界胸襟的现代中国人,以履行一名知识分子推动中国文明进步的神圣使命!

小结

教师职业特点:

社会认同度高

创造性:

育人

示范性:

育己

情感性:

大爱无边

教师职业形象嬗变:

蜡烛——工程师、园丁——教练、乐队指挥——玫瑰、火炬、一条河

再次问自己:

你为什么要选择当老师?

四、教师的基本素质

你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我国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分析——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1.高尚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素质

热爱学生——师德的核心内容

高震东: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马卡连柯:

没有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于漪:

从爱出发会迸发出很多的智慧!

陶行知的四颗糖

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

(1)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3)尊重同事,团结协作。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合理的知识结构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丰富的教育和心理学知识

“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

”——汉代韩婴《韩诗外传》

3.科学的教育理念(第二讲专题讲解)

教育的价值观

学生观

教学观

教学质量观

4.全面的教学能力(技能)(第四讲专题讲解)

思考:

一个合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

(2)组织管理能力

(3)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5.健康的身心素质

(1)心理品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A、教育智慧——教育最动人心魄的魅力和威力,充满着人类最高贵的情愫

老师的面前有瓦特、有爱迪生、有毛泽东、有周恩来,也有李嘉诚……,你准备好了吗?

魏书生的考试规则;“错误说明书”等

“不管多淘气的学生,他往前一站,当教师的就得学会钻到他心里去,钻到他心灵世界中去,不单把他看成一个个体的人,而是把他看成一个广阔的世界。

”——魏书生

B、善于沟通交流(亲和力)

“亲其师,信其道”“人格魅力”

教师最容易“施暴”:

语言暴力、视觉暴力、符号暴力

C、耐心和宽容——成功教育者必备素质

医生和教师职业有个共同点:

“有问题”的人才需要你。

前者是身体有疾病;后者是思想有问题。

急功近利是优质教育的天敌。

因为成功需要很多条件,但一个条件不具备就足以失败。

而有很多条件是需要累积性发展,比如自信心、毅力、习惯、是非的判断等。

*谆谆善诱、诲人不倦……

*我不生气、我不生气、我绝不生气……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

*凡事有101种解决办法,在没有找到这些办法之前,不要贸然出口。

*特级教师是“踩着”差生的肩膀上成长的。

D、情绪稳定

反例比比皆是

E、处事客观公正

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

F、接受新事物快、科学民主

不同时期学生的个性特征差异之大令人吃惊。

(2)健康身体素质:

体质健康、心理卫生、精力充沛

第二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课程及其本质

1.课程概述

(1)传统课程概述

(2)新课程概述

2.课程的本质

(1)课程是知识

(2)课程是经验

(3)课程是活动

(4)课程是育人指南

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1.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2.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

3.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问题。

4.科学技术的新变革是推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动力。

三、新课程改革的深层动力:

新时期人才的基本素质

(一)新时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A.版本一:

1、自主精神

有能力进行自主选择、自我负责的精神;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要什么、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

2、公民意识

国家主人翁的意识

3、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客观理性、勇于批判的精神;

甘于寂寞、顽强忍耐的性格;

独立思考、乐于团队合作的愿望和态度。

4、人文情怀

对生命的敬畏、对弱者的同情、对社会的关注、对道义的守望。

5、领袖气质

开拓进取意识,组织领导能力,团队负责意识,自我牺牲精神。

思考:

目前我国的教育能培养出这种素质吗?

B.版本二:

1、接受失败的能力

2、哲学式的思考能力——怀疑的精神;理性探索

3、感知幸福的能力

4、领导能力

5、阅读能力——让孩子喜欢读;教会孩子怎么读。

6、交流能力

7、英语语言能力

8、经济管理能力

9、自制力

思考:

目前我国的教育能培养出这种素质吗?

C.版本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

建立未来终身学习社会的四大支柱: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

我国跨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目标的基石。

1.“学会认知”

“广义的认知”:

学校教科书和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生活的百科知识。

“学会学习”: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应用知识的实践手段。

2.“学会做事”

掌握某种职业的实际技能;

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合作精神、创新精神、风险精神、交流能力等;

3.“学会与人相处”

社会行为能力:

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解决人际矛盾、管理人的群体等能力。

4.“学会生存”:

在迅速变革的社会中,学会掌握自己命运的应变能力:

思考、判断、首创精神开创新行业

总体特征:

能力〉知识。

我们的学校教育做到没?

(二)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如何?

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蓝图:

《纲要》和《课程标准》

(一)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推进

政府启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教育部发文: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掀开了新课程改革。

各科《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

上述改革思路具体通过课程标准来具体落实。

(二)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2.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3.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4.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5.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6.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7.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三)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纲要》提出的六个具体改革目标)

(1)“三维目标”的提出

《纲要》原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各科《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都体现了三个维度: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参看各科课程标准)

意味着优秀的教学是“三维”的完美统一:

例如:

华应龙“圆”、钱梦龙“中国石拱桥”

A.华应龙“圆”

【教学目标】

①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②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B.钱梦龙“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①以本课为例,理解说明文的特征。

②能力迁移,学会说明

(2)课程结构的调整

《纲要》原文: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本次课改新的课程结构:

A、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B、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综合课程如下:

《品德与生活》(1—2年级),(3—6年级)

《科学与创新》(3—6年级)

《历史与社会》(7—9年级)

《体育与健康》(7—9年级),

《科学与知识》(7—9年级)

《艺术与生活》(1—9年级)

C、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

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纲要》原文: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学习方式的改变

《纲要》原文: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各科《课程标准》都有关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参见各科《课程标准》

这一改革目标对课堂教学实施的影响深远:

历史与社会:

组织学生观看《林则徐》《鸦片战争》《甲午风云》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说民给影片的历史背景,讲述历史故事。

化学:

 怎样防止自行车棚锈蚀?

探究的问题:

学校(或社区、乡村)内的自行车棚采用了钢架结构,但使用不久就会生锈。

为了延长使用年限,需要采取防锈措施。

请同学们思考:

怎样应用有关金属锈蚀的知识来防止自行车棚的钢架锈蚀呢?

猜想与假设:

车棚钢架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设计方案:

1.针对分析提出的原因建议采取下列防止车棚钢架锈蚀的措施。

2.查阅有关钢铁锈蚀原因和防护方法的资料,提出可采取的防锈措施,整理成参考材料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3.考察同类车棚的防锈方法及其效果,向有经验的人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写成考察报告。

4.设计几种方案,根据某些指标比较这些方案的优缺点,然后确定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5)课程评价改革

《纲要》原文: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纲要》后面进一步解释三句话:

第一句: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意味着“多元评价方式”的使用:

A、纸笔测试、档案袋评价、课堂观察记录表、学习日志、表现性评价(手抄报、汇报演出、小论文)

B、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C、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D、教师、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等评价、社区评价等多元主体

意味着要各该传统的考试方式:

比如分层考试: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基础卷、能力卷、挑战卷等适合自己的试卷;可以实行重考与免考,减轻学生压力;实行合作考试和延时考试,即打破“一人一卷”的惯例,出合作性考题,以小组为单位或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完成考试。

延时考试,即考试不再局限于课堂,让学生把考题带回家;让学生在某一单元结束后每人出一题,从中挑选好的试题拼成一份试卷作为单元测试卷,或教师先创设几个情境,然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编试题。

第二句: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句: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6)课程管理改革

《纲要》原话: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国家课程标准。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小结:

1.新时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2.《纲要》的六句话解读

三维目标;课程结构;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习方式;改革课程评价;改革课程管理。

第三讲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本质及意义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分析与设计,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课程。

理解:

1.教什么和学什么

2.如何教和如何学

3.教的怎样和学的怎样

(二)教学设计的分类

1.课程教学设计2.单元教学设计3.课堂教学设计

(三)教学设计构成的要素

1.学习对象分析2.教学内容分析3.教学目标阐述4.教学过程分析及教学策略制定

5.教学媒体运用6.教学评价设计

(四)教学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推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师控制整个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4.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一)学习对象分析

1.内容:

(1)了解班级基本情况

(2)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

(3)了解学生学习基础(4)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

(5)了解学生个性品质修养(6)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

2.方法:

(1)自然观察法

(2)书面材料分析法(3)谈话话(4)调查研究法(5)测验法

(二)课程标准分析

(三)教材分析

1.弄清教材的体系2.弄清教学的重点3.弄清教材的特点4.弄清交错的疑点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层次及表达

1.层次:

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2.表述:

(1)行为主体——学生

(2)行为动词(3)行为条件(4)表现水平或标准

(二)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3)多样性原则

(4)渐进性原则(5)生成性原则(6)激励性原则

2.注意事项:

(1)注意目标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

(2)科学合理的确定好三维目标

(3)要把握好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之间的关系(4)拟定弹性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A.国内:

1.讲授法2.谈话法3.读书指导法4.演示法5.参观法

6.实习作业法7.练习法8.讨论法9.研究法

B.国外:

1.发现式教学法

环节: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2)学生提出假设或答案;(3)检验假设;(4)做出结论

2.范例教学法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

(一)常用的教学媒体

1.模型2.录音3.投影4.幻灯5.电视6.CAI课件

(二)原则

1.正确性原则2.实用性原则3.最优性原则

4.经济性原则5.互补性原则6.灵活性原则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内容

1.学生话语2.学生行动3.学生认知水平4.临场机智

(二)主体

1.教师评价2.学生评价3.家长评价

(三)方法

1.测试2.测量3.观察4.调查5.档案袋6.轶事记录

教案编写

条目式单篇教案的一般规范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想”“设计理念”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后记

一、教学目标的撰写

1.行为主体是学生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感受钱塘江的雄伟壮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学生)感受钱塘江的雄伟壮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引导学生关注生命。

——(学生)学会关注生命。

2.目标要具体、简明、可测量,不要太笼统

例如:

*培养阅读能力

*培养数学能力

要细化为:

*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测关键词语的含义

*能够理解三角形各边长的关系

*能够熟练运用询问住处的常见句式和回答

3.目标要采用“三维目标表达方式”

Where’sthepostoffice?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准确默写下列重点词汇(词汇)

postoffice,hotel,videoarcade,bank,park,supermarket,street,

(2)能够熟练运用下列问路句式(句式)

Isthereabanknearhere?

  

Where’sthesupermarket?

  

Isthereapayphoneintheneighborhood?

  

(3)能够在生活中用英语来问路与指路。

(语言功能)  

2.过程与方法(学习策略)

(1)模拟场景,在反复对话中练习

(2)观看影片,体会真实情境中的问路情境。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注重人际关系与交往,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不等式组的解集;掌握不等式解集的求法;并能用来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与同学合作研究、积极参与学习的习惯,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

 

 

 

 

《竹影》丰子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读准并规范默写10个生字;

(2)能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大意;

(3)能体会文中“艺术就在身边”的深刻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钩玄提要(列提纲)的方法,总体把握文章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养成在平凡生活中发现艺术美的习惯;领略中国山水画的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