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2429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docx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

第一至四章

1、实验心理学的涵义

广义:

是以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科学。

狭义:

研究心理学实验的理论、方法、技术并概括和介绍心理学各分支领域中实验研究成果的学科

内容:

1、心理实验的一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和技术

2、实验方法在各心理学分支和各专门领域的应用

2、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地位

实验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现代心理学体系中处于支柱性的地位,对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是各门心理学分支的基础。

3、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性

(一)科学方法的特征:

1、客观观察2、自我校正

(二)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本质

1、客观观察:

实验心理学强调以事实说话,通过实验研究来说明问题,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分析数据,提出假设,并在检验过程中不断加以校正和完善。

2、自我校正:

公开性和重复性

4、为实验心理学诞生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

韦伯、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

韦伯:

1、发现了两点阈值,是心身关系问题研究的开始,也是心理物理学研究的开始。

2、进行重量差别阈限的测定,提出了著名的韦伯定律(k=⊿I/I),这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定量法则。

心理物理学的先驱,将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实验研究的第一人。

费希纳:

1、提出了费希纳定律S=KlgR(S:

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

实际的刺激强度,K:

常数),证明内部世界(心理和经验的世界)和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的联系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达。

2、建立了心理物理学方法。

费希纳创造了三种测量阈限的方法:

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

这些方法能对心理现象进行数量化的描述,为心理实验研究提供了工具,这些方法及其变式一直沿用至今。

冯特:

1、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脱离哲学母体开辟了道路;

2、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和比较完整的实验心理学体系,强调实验方法是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创建了实验心理学;

3、培养了世界上第一代、第二代心理学家,形成一个心理学家共同体,推动了整个世界心理学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艾宾浩斯:

1、证明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使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拓展至前所未有的范围;

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创造性地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研究材料,是人工实验情景的典范,他这种对心理学实验进行人工控制的思想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

首先提出节省法来测量学习和记忆的效果,为研究高级心理过程提供了新的测量方法;

4、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遗忘曲线;

5、引发了记忆研究的持久热潮,并且对今天的内隐记忆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观察法:

⑴各种形式1、自然观察2、参与性观察3、个案法4、调查法(间接观察)

⑵作用:

描述

相关法:

⑴作用:

预测

⑵能否根据变量之间的相关推断其因果关系?

不能。

共变关系≠因果关系;低相关≠无关系

实验研究的通用逻辑(掌握):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确定实验课题

(二)提出实验假设(三)实验设计

(四)实验实施(五)分析数据与得出实验结论(六)撰写和发表实验报告

实验设计(会自己设计实验):

⑴实验假设形式:

1)因素型实验的假设2)函数型实验的假设实验假设与变量:

假设是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

⑵对自变量的操纵1)对自变量的含义进行严格的规定2)自变量的变化范围3)检查点及其间距

⑶对因变量的测量因变量的种类:

1)反应速度2)反应的正确性3)反应的难度4)反应的次数或几率

5)反应的强度6)口语记录7)神经生理指标

因变量必备的性质:

(1)有效性

(2)可靠性(3)灵敏度(4)数量化

因变量的控制1.指导语的制定2.主试和被试的态度3.反应的观察、记录和测定

⑷对额外变量的控制

实验前控制法:

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

实验后控制法:

统计控制法

⑸被试的选择与分配

1)使用人类被试还是非人类被试;2)如何抽样使被试样本代表总体。

常用的抽样方法: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随机抽样

(6)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1、实验的信效度问题

(1)实验的信度: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验证实验信度的方法:

A、直接验证B、系统验证C、概念验证

(2)实验的效度

1)内部效度:

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2)外部效度:

实验结果能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

2、验证假设的问题

1)实验结果与假设相符=>自变量和因变量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A、实验直接检验的是由假设衍生出来的推论,推论成立能否反推出假设成立?

推论是否完整地代表了实验假设?

B、实验说明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在某种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存在因果关系,这种关系能否推广到所有场合?

2)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实验假设错误?

零结果:

对自变量的操纵没有引起因变量的变化,因而因变量的变动为零。

A、是否有效地操纵了自变量?

自变量的变化范围

B、是否有效地测量了因变量?

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

10、实验设计的各种类型

从变量数量的角度分:

单变量设计、多变量设计

从被试数量的角度分:

大样本设计、小样本设计

从对自变量的控制的角度分:

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

从被试分配的角度分:

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

11、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

被试间设计:

每一种实验处理条件下都有一个独立的被试组。

1、优点:

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被试的测试分数相互独立,保证结果的纯洁性,未被其它实验处理污染。

2、缺点:

1)需要大量被试;

2)个体差异:

A、个体差异可能成为混淆变量;B、造成观测分数有很大的变异性。

被试内设计:

同一被试组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

1、优点:

1)节省被试人数;2)从根本上消除源于个体差异的所有问题。

2、缺点:

1)被试缩减;

2)时间相关问题:

历史因素、成熟因素、设备因素、统计回归等;

3)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

每个被试接受一系列的实验处理,先前的处理或测量会影响随后的处理条件下获得的测量。

混合设计:

在一个实验中同时采用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

12.实验研究须遵循的伦理道德原则

保护易感人群、知情同意与欺瞒、实验后的反馈、保证退出自由、实验结果的保密。

13.心理物理学的中心问题(两个)

(1)感觉阈限的测量;

(2)阈上感觉的测量,即心理量表的制作。

14.阈限的概念及其操作定义

绝对阈限(RL):

刚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

操作定义: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值。

差别阈限(DL):

刚刚引起差别感受的物理刺激量。

操作定义: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

15.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

⑴刺激⑵刺激呈现方式⑶误差⑷阈限值的计算

最小变化法

测定绝对阈限:

1、实验程序:

每个刺激序列包括10-20个刺激强度水平,即检查点。

刺激序列分递增和递减两种,递增序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觉察不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随机选择;递减序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可觉察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随机选择。

每种刺激序列一般需要测定50次左右。

各序列从起点开始,按递增或递减方向,依次呈现给被试。

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有”或“无”感觉,主试分别用“+”和“-”记录被试的反应。

递增序列在第一次报告“有”时停止,递减序列在第一次报告“无”时停止。

2、计算

1)计算每个刺激序列的阈限值(每个刺激序列中,被试报告“有”和“无”时,相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

2)计算所有刺激序列的阈限值的平均数,就是一种感觉的绝对阈限值。

测定差别阈限

1、实验程序:

每次呈现两个刺激:

标准刺激(强度不变的固定刺激,简称St)和比较刺激(强度按由小至大或由大至小依次呈现的刺激,简称Sv)。

比较刺激递增时,刺激起点选自被试感觉明显小于标准刺激的强度范围;递减时,起点选自被试感觉明显大于标准刺激的强度范围。

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可以同时呈现也可以先后呈现。

每次呈现刺激后,被试比较两个刺激的大小:

比较刺激>标准刺激,报告“大于”,主试记录为“+”;比较刺激<标准刺激,报告“小于”,主试记录为“-”;比较刺激=标准刺激,报告“等于”,主试记录为“=”。

递增序列在被试第一次报告“+”时停止,递减序列在被试第一次报告“-”时停止。

2、计算

1)计算每个刺激序列差别阈限的上限和下限:

上限(Lu):

递增序列中从第一次非“+”到“+”的之间的中点,和递减序列中从最后一次“+”到非“+”之间的中点。

下限(Ll):

递增序列中从最后一次“-”到第一次非“-”之间的中点;和递减序列中从第一次非“-”到“-”之间的中点。

2)计算所有刺激序列的上限和下限的平均值。

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叫做不肯定间距(Iu);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叫做主观相等点(PSE)。

PSE与标准刺激(St)之间的差别为常误(CE)。

标准刺激(St)与上限之间的距离叫做上差别阈(DLu);标准刺激(St)与下限之间的距离叫做下差别阈(DLl)。

3)差别阈限(DL)的计算:

上差别阈和下差别阈的平均值,即不肯定间距的一半。

最小变化法的误差及控制

二、恒定刺激法

测定绝对阈限

1、实验程序:

通过预备实验,选取5-7个不同的刺激强度。

所选的最大刺激强度应是每次呈现均有不低于95%的可能性被觉察到;所选的最小刺激强度应是每次呈现均只有不超过5%的可能性被觉察到。

在实验过程中,这些刺激值保持固定不变。

随机安排呈现刺激的顺序。

通过这种随机呈现方式,能有效地控制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

向被试多次呈现刺激,一般每个刺激呈现50-200次。

在同一个实验中,各刺激呈现的次数要相等。

被试口头报告“有”或“无”,主试分别记录为“+”和“-”。

计算出各类反应的次数和百分比,根据次数分布图求出阈限值。

计算:

采用直线内插法求解:

以刺激强度为横坐标,以正确判断百分率为纵坐标,画出次数分布曲线;再从纵轴的50%处画出与横轴的平行线与曲线交于一点,该点的横坐标值就是所求的阈限值。

测定差别阈限

1、实验程序:

每次呈现两个刺激:

A、标准刺激;B、比较刺激是在标准刺激上下一段距离内5-7个刺激强度,实验过程中随机呈现。

每个比较刺激要至少与标准刺激比较100次。

用ABBA法控制误差。

每次刺激呈现后,被试作口头报告。

报告方式有两种:

三类反应和二类反应。

三类反应包括“大于”、“小于”和“等于”。

二类反应只包括“大于”和“小于”。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前者受心理偏向的影响;后者不够准确。

2、差别阈限的计算

三类反应的计算方法:

1)用直线内插法根据“大于”反应曲线,求出50%被判断为“大于”的刺激值,该值就是差别上限Lu;

2)用直线内插法根据“小于”反应曲线,求出50%被判断为“小于”的刺激值,该值就是差别下限Ll;

3)根据上限和下限,求出差别阈限DL,DL=(Lu-Ll)/2。

二类反应的计算方法:

75%差别阈限。

三、平均差误法

测定差别阈限

1、实验程序:

主试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要求被试调节比较刺激的大小,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

按照比较刺激的起始值大于或小于标准刺激,被试调节的方向分为递减和递增两种。

主试记录每次调整的结果,即被判断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比较刺激值。

2、计算

1)把每次的调整结果(X)与主观相等点(PSE或M,所有调整结果的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加以平均,作为差别阈限的估计值。

AEM=∑|X-PSE|/N

2)把每次的调整结果(X)与标准刺激(St)的差的绝对值加以平均,作为差别阈限的估计值。

AESt=∑|X-St|/N。

测定绝对阈限

1、实验程序:

以“零”为标准刺激,调节比较刺激的大小。

当一个刺激较大时,被试可以看到这个刺激,要求被试逐递减少刺激的明度直到他刚刚看不到这一刺激停止调整;当一个刺激非常小时,被试在看不到这一刺激的条件下,开始逐递增加刺激的明度直到刚刚看到这一次停止调整。

主试记录每次调整的结果。

2、绝对阈限的计算:

被试所有调整结果的平均数即为绝对阈限值。

3、误差

动作误差:

由被试操作仪器的方式引起,如由小到大调节与由大到小调节所使用的动作不同;

时间误差:

当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相继呈现时,因标准刺激相对比较刺激在前与在后的不同而产生;

空间误差:

在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同时呈现的实验中,因标准刺激相对比较刺激在空间位置上的不同而产生的误差。

4、控制:

采用多重ABBA法;动作规范化。

16.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掌握

信号检测论把人对刺激的辨别看成对信号的侦察并作出决策的过程

17.ROC曲线的含义与特性

含义:

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简称ROC曲线,是指在特定刺激条件下,以被试在不同判断标准下所得的虚报概率P(y/N)为横坐标,以击中概率P(y/SN)为纵坐标,画得的各点的连线。

特性:

1.对于一条特定的ROC曲线来说,d’是恒定的,所以也叫等感受性曲线。

2.对角线代表辩别力等于0的一条线,也叫纯机遇线。

3.ROC曲线离纯机遇线越远,表明被试的辩别力越强。

4.辩别力不同的被试的ROC曲线也不同。

18.如何用信号检测论做再认研究

信号检测论的有无法或评价法,把学过的词或图形,即“旧”的刺激作为信号,把没学过的词或图形,即“新”的刺激作为噪音。

19.信号检测论相对于传统心理物理法有何优势?

由于信号检测论能把感受性或心理辨别力的测量和被试的动机、态度等主观因素引起的反应偏向区分开,它能解决很多传统心理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20.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顺序量表

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对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

两个刺激中哪一个在这种特性上更为明显。

根据每个刺激的选种次数和比较次数的比值,可以对各刺激排除顺序,制成顺序量表。

21.用差别阈限法制作等距量表&费希纳的对数定律

差别阈限法是一种间接方法。

费希纳就是采用差别阈限法来研究刺激量与心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提出著名的心理物理函数——对数定律。

根据韦伯定律,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之间是一种常数关系(ΔΦ/Φ=C)。

费希纳从韦伯发现的事实出发,假设绝对阈限是零感觉点,还提出最小可觉差(JND)的概念,即相距为一个差别阈限的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别所引起的内部感觉。

同时给出两个假设:

1、每个最小可觉差在感觉上是相等的;

2、一个较强的感觉是许多最小可觉差之和。

因此,最小可觉差(JND)可以作为内部心理量表的单位。

任何一个感觉都可以用它在绝对阈限(零感觉点)上加几个最小可觉差来度量。

以刺激强度为横坐标,绝对阈限以上的最小可觉差数目为纵坐标,绘制等距量表:

差别阈限法制作的等距心理量表的一般规则:

1)绝对阈限对应于心理物理量表的零点;

2)最小可觉差是心理物理量表的等距单位;

3)心理物理量表的值由绝对阈限以上最小可觉差的总数决定。

22.用数量估计法制作比例量表&史蒂文斯的幂定律

1、主试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并随意指定一个比较简单的数字,如100;

2、其余的刺激与这个标准刺激进行比较,依据其差异的程度确定一个数值;为了尽可能地使所标的数字与感觉强度相匹配,允许被试使用小数。

被试说出的这些数字直接表示感觉的心理量。

3、计算所有被试对各个比较刺激所给出的数值的平均结果。

为了避免被试使用的数字过大或过小对结果的影响,应该使用几何平均数。

幂定律㏒S=㏒b+a㏒I

五至九章

反应时

反应时间的概念

指从刺激作用发生到引起机体外部反应开始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现象

速度-准确性权衡现象(SAT现象):

指在反应时实验中,被试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的标准来指导其反应。

说明只有把反应时与正确率两种因变量结合起来考虑,反应时才具有真正的心理学研究价值

简单反应时的测定

1、简单反应时

1)含义:

呈现单一的刺激,作单一的反应。

2)在简单反应时实验中的过早反应(“抢步”)现象:

在刺激呈现之前就作出“反应”(假反应)。

3)防止“假反应”的措施:

(1)随机变化预备信号与刺激呈现之间的时距;

(2)插入侦察试验,即发出预备信号之后并不呈现刺激,或者说呈现“空白刺激”。

选择反应时的测定

1)含义:

存在多个刺激与反应,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

2)在选择反应时实验中,反应数目必须与刺激数目相等,即每一种反应必须是针对与它相应的预定刺激而作出。

3)二择一的选择反应时比简单反应时长约0.07秒;选择反应的过程不是外周神经系统的功能,而是大脑的功能。

减数法的原理及应用(Posner实验)

原理:

人的反应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称为A反应,只有一个刺激,一个反应,其反应时为简单反应时,又称基线反应;第二类反应为B反应,有多个刺激,需进行多个反应,其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第三类反应为C反应,有多个刺激,只需做一种反应,其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基于此,可得出如下算式:

辨别反应时=C-A;选择反应时=B-C

Posner的实验:

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呈现,或者中间插入短暂的时间间隔,要求被试判断这一对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作出反应,记下反应时。

注意的三种定义

选择性注意:

注意集中于某一些信息,选择这些信息通过,提高这些信息的意识加工程度,而将另一些信息排除在外。

持续性注意:

注意在同一对象或同一任务上保持一段时间的心理过程。

整合性注意:

注意是整合各种信息、特定对象的各种特征的信息绑定过程。

STROOP范式

Stroop效应:

当同一刺激词的颜色信息和词义信息不一致时,被试报告单词的颜色时的反应会变慢。

自动化理论的解释:

对词义信息的加工过程快速而自动化,对颜色信息的加工过程则较慢,自动化程度低,因此,读出单词是优势反应,而报告颜色是非优势反应。

当颜色信息和词义信息同时输入时,被试自动形成对词义信息作反应的准备,因此,被试可以立即读出单词;而要求被试报告单词的颜色时,被试自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干扰了对颜色的加工过程,两种加工过程相互竞争心理资源,使得被试的反应时较长。

Stroop效应不仅应用于注意领域的研究中,还广泛应用于评估精神病人和儿童的抑制优势反应的程度。

负启动范式

负启动范式也是过滤范式的一个常见例子。

该范式通常式同时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其中一个是目标刺激,其他的为分心刺激。

在这次试验中起分心作用的刺激,如果在下一次试验中变成目标刺激,被试的反应时往往会变长,这就反映了负启动的效应的存在。

感觉

感觉特异性

人的感受器官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执行着各自不同的职能,它们只对各自的适宜刺激产生最大的感受能了,从而产生清晰、有一定意义的感觉。

   

暗适应和明适应

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对低亮度环境的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称为暗适应。

明适应:

是指从暗处到亮处,在光亮环境中视觉感受性缓慢下降的过程。

闪光融合

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光刺激作用于我们眼睛时,就会产生一种一亮一暗的闪烁感觉,随着光的刺激的间歇频率逐渐增大,闪烁现象就会消失。

由粗闪变成细闪,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个完全稳定的或连续的光。

这一现象称闪光的融合。

颜色混合的加色法和减色法

光谱中的色光混合——加色法

红色+绿色=黄色红色+蓝色=紫色蓝色+绿色=青色红色+蓝色+绿色=白色

用颜料、油漆等的混合配色——减色法

它与色光混合不一样。

例如黄色颜料是从入射的白光中吸收蓝光而反射红光及绿光,而这两种光合在一起引起黄色的感觉。

减色法的三原色是黄、青、紫,它们是加色法三原色的补色。

黄色=白色-绿色紫色=白色-红色

黄色+紫色=白色-蓝色-红色=绿色紫色+青色=白色-绿色-红色=蓝色

听觉掩蔽

听觉掩蔽是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的影响而减弱的现象.要听的声音叫做被掩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是掩蔽音.掩蔽现象分三种情况:

1.纯音掩蔽,即对某个定额频率的纯音来掩蔽其他不同频率的纯音,再来观察后者阈值提高的情况.2.噪音掩蔽.3.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即噪音和纯音都可对人们语言产生干扰,使语言变得不可理解.

听觉定位的双耳线索

1.双耳强度差,即当双耳离声源的距离不同时,会产生强度上的差异.当耳轴水平面上,和前方成60度和120度时,双耳强度差最大.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双耳强度差也越大.

2.双耳时间差,辨别声音方向的重要线索.

3.双耳周相差,即由于最大的正压到达两耳的时间不同,所产生在两耳的不同音调之差.双耳周相差线索在低频上较有效,高频的波长短,周相差出现高频的机率较小,可靠性差.

知觉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论各有哪些证据支持?

直接知觉:

视崖实验(Gibson&Walk,1960)

间接知觉:

三维图形知觉测验、透视错觉实验、知觉恒常性实验

双眼视差

由于深度不同的物体刺激了两个视网膜的非对应部分,从而产生两眼视觉上的差异(产生了双视网膜视差)称双眼视差.

形成:

人的双眼之间有65毫米左右的目间距,因此,人的左、右视野略有不同,左眼看到物体的左面多一些,右眼看到物体的右面多一些,两眼视网膜成像产生差异.

应用:

立体电影(戴红绿眼镜看黑白立体电影,戴偏光眼镜看彩色立体电影)

单眼线索

在单眼视觉条件下,视觉系统仍然能够形成深度知觉。

1)遮挡2)透视3)阴影4)纹理梯度5)高度

促声融合

波佩尔分别向被试的两只耳朵输送短暂声音刺激,被试听到的不是两个声音,而是好像来自两耳间的“中央耳”发出的一个声音。

无觉察知觉实验:

stroop启动实验

Marcel(1983)将Stroop实验改为Stroop启动实验

马塞尔采用了巧妙的掩蔽技术来操纵被试对启动词的知觉。

在启动词后马上出现的掩蔽刺激(图案)会阻断被试对启动词的觉察和确认。

当启动词和掩蔽之间的间隔增大时,掩蔽的效果会减弱,被试对启动词的觉察和确认的准确度会提高。

实验中,马塞尔用速示器来呈现刺激。

速示器是一种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刺激的仪器。

启动词和色块之间的时间间隔为400毫秒。

被试对启动词的觉察由启动词与掩蔽之间间隔时间决定。

在觉察条件下,这一间隔与色块呈现间隔一样(400毫秒),足以使启动词被觉察和辨认。

在无觉察条件下,启动词与隐蔽刺激之间的间隔很短,这一间隔根据每个被试来单独确定:

启动词之后即呈现掩蔽刺激,要求被试觉察启动词是否出现。

对每个被试,都使用极限法来确定启动词—掩蔽间隔的觉察阈限,这个间隔必须使得被试对启动词的觉察率低于60%。

在某些试验中,启动词不出现。

其余的都以启动词与色块之间的关系是:

中性、一致、不一致。

刺激材料包括四种颜色的色块(红、黄、蓝、绿);四个颜色启动词(”红”、”黄”、”蓝”、”绿”);三个中性词(”牛”、”类”、”水”)。

结果发现:

在觉察和无觉察条件下,都出现Stroop启动效应,由此,马塞尔认为对意义的知觉可以不通过觉察。

记忆

记忆的科学研究先驱:

艾宾浩斯的研究

在著作《记忆:

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1885年)中,第一次用精确定量测量的实验法对记忆进行研究。

两个首创:

1)无意义音节,如YOX、DAK、ZEH2)节省法

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测量了记忆保持量与时间的关系,得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他揭示了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与感知觉等初级心理过程一样,也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