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2642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docx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docx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

萍乡安源经济开发区光丰小学杨珍莹黄桂芳执笔:

黄桂芳

一、问题的提出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

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但环顾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还不为多见,尤其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下,师主互动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互动则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学生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课堂主要是由教师主宰的世界。

学生在课堂中或者只是“个人”,或者只是并无实质性功能联系的所谓班级之一员。

换言之,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孤独的个体”,于是独学无友,孤陋寡闻便成为普遍现象。

而教师又往往把全体学生当作“一个”来教,很难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差异和需求,也限制了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才能表现,忽视了学生独特的学习可能性。

在教学方法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充斥着语文教坛。

即使有的老师开始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诱导,也只不过打着启发式、讨论式招牌的“问答法”在课堂中无限制地膨胀,课堂上,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一连串毫无启发性的提问,把学生往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结论上赶,也不进行从容研讨,教师便匆匆归结。

试想这一堂堂课下来,究竟给了学生什么知识和能力,学生在琐碎的问答中收获了什么呢?

显而易见,在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实现,这样的教学模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基础教育的方针是力求使儿童活泼、生动地得到最优发展,而最优发展问题就是个别差异问题,所以每个儿童在各方面的发展都应该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予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则赋予了学生相当充分的自由和相当宽松的气氛,为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锻炼和提高机会,为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最优发展提供了保障。

从教学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

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主张尊重儿童的“自动”。

他认为,人本质上是有活动力和创造力的,以为儿童只有接受能力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他极力主张要通过有组织的游戏和活动来发展儿童的“天性”,使儿童在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用活动的体验去取代“说教”与“静听”的教学方式。

再纵观我国一些成功的教育改革,如和谐教育、成功教育、分层教育等,都致力于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师生之间密切合作、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组织形式。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研究将会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又为培养能与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的时代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题实验假设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在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现行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的基础上,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充分合作和互助,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业成绩,同时还能促进他们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合作意识、技能的提高以及健康个性的养成和积极情感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目标是:

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

具体要求:

1、教师能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小组合作学习训练的策略,总结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教学过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2、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能运用学到的合作技能获取知识,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3、革新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营造出乐于合作的自由和宽松的教学氛围。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特征能及与传统集体教学的关系。

2、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教学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训练的基本策略:

合理分组、培训技能、把握时机、合作学习。

4、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为期三年(2002年9月——2005年7月)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2年9月——2003年7月)

主要任务

(1)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提出课题研究计划,进行课题申报工作。

(2)营造科研环境,增强科研意识,建立激励机制。

(3)课题组制定出具体落实的措施和计划。

(4)课题组组织培训学习活动,邀请专家讲座指导。

(5)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特征以及与传统集体教学的关系。

第二阶段(2003年9月——2004年7月)

主要任务:

(1)总结第一阶段的经验和教训

(2)开展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论文评比活动。

(3)课题组继续组织相关的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请专家指导课题实验研究活动。

(4)研究合作学习小组构成的方式。

第三阶段(2004年9月——2005年7月)

主要任务:

(1)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

(2)筛选课堂教学模式,推广优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基本定型。

(3)组织开展优质课、示范课活动,推广成功经验。

(4)写出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认识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应与传统集体教学、个别辅导相结合。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它把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或“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小组。

教学过程的大部分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

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以及全体的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作为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它具有五个特点:

(1)  实践活动性。

即合作学习不只是文本式的学习方式,不局限于记诵,而是强调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发展。

(2)  亲历参与性。

(4)  形式的开放性。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亲历亲为,不是教师包办代替,强调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

(3)  教师指导性。

显而易见,学生从事合作学习,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

如内容的确定、活动的组织,疑难解答等都离不开教师的点拨,组织和鼓励。

(5)  方法的综合性.主要是指合作学习方法的整合运用,学生所认知的世界和认知的方法是多样的,是互通的.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具体体现在:

①发挥小组群体的主体功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②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从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③运用小组群体的交往机制,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但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比较适宜于班级规模较小的班级中实行。

学生过多的班级,不仅给分组、小组的座位排列带来困难,而且,由于每小组组内学生坐得较近,容易产生说闲话、做小动作、测验时偷看别人试卷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难以控制,有时会产生看似热烈,其实混乱的局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原订的教学计划难以开展,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上述的这些问题,却正是传统集体教学的长处,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将集体教学和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使学生得以充分地合作,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每个学生在发展的速度、兴趣、需要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观要求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个体特点与个体差异。

因此,在实施集体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因人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与进步。

2、小组合作学习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几种关系

1.处理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

有些课堂合作学习,多数学生的思路被动地趋同与教师的代言人——小组长的指向,处于“跟踪”的状态,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色彩发挥,求异思维也得不到体现。

而合作学习就是把个别成果转化为共有成果,以群体的智慧解决问题。

所以,教师应处理好个别学习和合作学习,集体学习之间的关系,在适当的时机有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

在小组讨论前,应给学生留独立思考的时间,是学生对讨论的问题形成一定的看法,这样小组讨论才能产生一定的成果。

2.处理好结果和过程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合作学习的过程,而不应看合作学习的结果是否与自己课堂设计的结果相符合。

3.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使合作学习走向另一个极端——放任自流。

那样就失去了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所以教师应首先明确自己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职责就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然地形成合作学习动机,自发地提出合作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4.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课内四十分钟的教学,如何启发指导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却忽视了课外合作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和反馈评价,事实上,课内合作学习并不是合作学习的全部,因为它不可能包办一切学习过程。

课外合作学习与课内合作学习是相辅想成、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请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读书相结合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课本,按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看一边参与议论,教师紧扣重点难点进行适当的讲解,并做出清晰、简洁的总结。

教师的工作就是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每学习一个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

(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

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

教师的个别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与障碍时给予及时的点拨与指导,从而使学生克服困难。

如果将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割裂开,单纯使用一种形式,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都是弊大于利的。

(3)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质疑问难相结合

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点。

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

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更为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从而从被动的去学转变为主动地去学。

例如:

《夏夜荷花》一课学生在第一课时,通过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完成预习作业后,经讨论提出了两个质疑:

1为什么不说北海桥头凉风习习,也不说楼台亭阁如同仙境一般,而单说荷花?

2为什么荷花满池满塘,方圆一片给人一种壮观的美?

由学生提出问题的疑问,在第二课时讲解讨论时,学生就特别积极,认真地从书中品词品句寻求答案,一旦解决疑问,他们都露出了微笑,说明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4)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

在学生看书、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划出重要内容,在不解之处标上记号,看结论组织讨论,寻找依据,对讨论中产生的正确与错误的想法与结论多问个为什么,让学生逐步掌握认真看书的方法

(二)教学实践成果

1、构建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教学过程

经过探索和研究,我们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教学过程分为五步:

①师生共同确定训练目标。

教师应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单、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课后练习,共同制定每节课训练目标。

在共同确定训练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训练目标,使学生对一堂课的训练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②启发引导,教给学习方法。

这是从定训练目标过渡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重在提出问题、教给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

学生则重在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③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

教师在学习前提出要求:

在组内交流之前,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

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主要方式可以是:

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组内议论式等。

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④全班交流。

这个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各小组汇报情况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或者是学生进一步看书学习,从课本找到问题的答案。

总之,全班交流就是让学生相互检查,彼此互补,从同伴那里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帮助,而教师则针对各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互助情况等作出鼓励性评价。

⑤复习巩固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照目标,进行自我检查,对还没理解的问题,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解决疑点,完成训练目标。

2、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训练的四个基本策略

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训练分解为四个基本策略:

①合理分组②培训技能③把握时机④合作学习。

其中,“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故学习小组也应该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的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

①A型组(异质组):

基本做法:

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

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

②B型组(同质组):

具体做法同样可按照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的相似性,由4-5人组成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学习小组。

这有利于优生得到更多更广的思维碰撞,更利于创新意识的激发。

而差生在同质组内也会树立起充分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以赢得组内其他成员的尊重和敬佩,这在异质组内也许上无法体验到的。

③C型组(异同混合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课堂内增加了生生合作的机会。

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合作时,有参与的机会,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

于是我们在小组合作时,常常会保留异质组,引入同质组。

具体做法:

把4-6个异质组中能力弱的同学的座位相对集中,当他们与优等生的能力差距不大时,便可直接参加异质组活动,当发现他们在与别人合作出现困难时,这几个同学便组成一个临时小组,教师深入到这些同质组中,通过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分组,既能保持异质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优势,又便于教师把握后进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降低学习要求并给予针对性的辅导,这充分保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态。

④D型组(自由组合组):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还常常会发现,学生对所讨论的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兴趣不同,再加上学生的稳定性较差,对固定的合作伙伴或合作形式也会产生厌怠之感,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

因些教师有时应灵活改变合作小组的形式。

如对某一问题有兴趣的、观点一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或兴趣爱好相同的组成合作小组;还可以好伙伴组成一组等等。

⑤E型组(随机组合组):

在合作学习中,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改变呆板的组合形式,教师还可以随机组合。

具体做法:

一副牌,去掉正、副王牌,剩52张牌。

随机发给学生每人一张。

然后教师要求手持“同花”的先组合成4个大组开展讨论;再将手持相同数字的组成小小组进行交流。

这样由大组讨论到小组交流,学生得到的信息以及合作效果,远远超过以上几种组合形式。

由此还可以想到一些游戏活动的组合方式,比如按班内学生的学号编组,个位数同号的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先进行合作讨论,然后按十位数同号的重新组合再合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又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信息交流。

以上列举的5种小组组合形式,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有利有弊。

教师在实际操作时,应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灵活选择,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在许多公开课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课堂内出现小组讨论、组间竞赛等形式。

但由于学生合作意识较差、合作技能较低,往往导致合作活动的形式主义。

因此,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训练。

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时,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在组内设立几个岗位。

如:

组长:

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组织好纪律。

记录员:

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等。

评分员:

依据合作时组员的态度、交流的质量等给组员打分。

汇报员:

集合组内研究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

当然视组员人数,还可灵活设岗。

每人一岗,定时轮换。

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

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要把握时机。

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

像内容简单一目了然的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作一般性了解;像知识密集的内容,更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

首先每一个合作内容的确定都是一个问题情境的选择,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必须是一个新情境,他们不能立即解决,但他们可以凭借以前的知识经验起步;其次,这个内容的表达易于学生通过言语的来交流;还可以对一些值得争辩的问题通过合作竞赛的形式去解决。

总之,合作学习必须根据需要进行。

就一堂课而言,也有许多环节可引入合作学习:

“导入时合作激趣”“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往往由教师一言概过,揭示新知。

但如果适时引入小组合作进行讨论,让学生从对旧知的复习中发现问题,则显得形式上较活泼,学习兴趣也容易被激发。

“新授中启发心智”这一环节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组内讨论、组际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评议、纠正错误。

同时,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到收放结合,积极评价,质疑问难,开拓创新。

“小结中评价提高”一个环节或一堂课结束时,教师的评价往往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又是不现实的。

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

不仅让每一位学生回顾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概括及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为了不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收到实效,“合作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

合作时间可长可短,我们可以把一课甚至几课的时间都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索,互助式的学习;也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短时的讨论、争辩。

但是,每次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充分表达思维活动的过程。

教师要深入其中,帮助部分有困难的学习小组,还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进行合作延伸。

3、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经过三年的探索,我们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①创设情景、呈现问题。

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一起来呈现问题。

教师加以具体化、系统化,明确学习的目标。

②组内合作、解决问题。

根据所呈现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师生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通过“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

组长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鼓励各成员积极参与。

梳理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重点讨论,达成共识。

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记录员整理好,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③组间交流、教师调控。

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派代表向全班作交流,组间再质疑。

教师善于调控,对一些普遍问题可适当提供变式(或材料、或观点)帮助学生解疑。

④引进竞争、巩固合作。

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或解决的方法,或学习效果在组内进行交流时,可通过组间竞赛展开。

巩固了合作学习,增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学生寻求最佳合作方法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研讨是中心环节,因此第二步和第三步是最关键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要根据实际需要将模式灵活变通和优化组合。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组内、组际展开讨论、交流,使人人都能贡献思维成果。

4、研究的成效

(1)、小组合作学习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科

项目

MEAN

标准差

标准误

T值

显著性

语文

前测

89.8750

7.657

1.712

-4.12

P<0.07

后测

93.3250

6.717

1.502

从表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语文成绩在实验后有了提高,且前后的差异达到十分显著的水平.从平均分和总分来看,实验后的成绩也明显优于实验前.这表明,尽管我们还不能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但从实验前后学生的成绩的显著提高来看,小组合作学习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2)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讲,学生听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产生师道尊严。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

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

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民主。

而只有在这样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才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学生观,培养出学生的现代人格。

(3)、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

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

学生们在研讨中自由发言,当一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过程中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

这种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不平衡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生生交流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均衡、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全面发展。

(4)、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时,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然而他们的思维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但这往往能给别人以顿悟。

或许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便由此而产生。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5)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得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

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

他们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虽然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而这种竞争恰恰又是建立在集体的荣誉之中,小组成员为着共同的目标和期望,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经常的、合理的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