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2771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3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docx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

◎给水紫外线消毒设备

  5.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

这类制冷剂中主要是乙烯(C2H4)、丙烯(C3H6)和它们的卤族元素衍生物,它们的R后的数字多为“1”,如R113、R1150...等。

                 

产品名称:

 超声波除臭器

产品型号:

 ZY-1800

产品简介:

人们时常抱怨的:

人还没入卫、臭气先到肺的问题。

臭气首先是对上呼吸道的危害,会造成人们经常性的感冒症状、扁桃体发炎、诱发慢性鼻炎,嗓子红肿等症状,食欲下降。

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恶心、呕吐、头晕、急性溶血性贫血,最严重的会造成肺癌、血癌等重大疾病。

也可能同时诱发多种综合性疾病的根源。

伽利略ZY-1800超声波全自动除臭设备,注入中性除味剂可自动为酒店、商场、写字楼、厕所等空间除味,注入中性消毒水可为室内自动消毒,注入自来水可为场所空气自动加湿。

ZY-1800超声波除臭机,配有5.5公斤水容量的自备水箱,水箱上端连接有注水口,下端配有放水开关。

控制方式采用数字时序控制器自动循环控制,自动循环控制周期由一秒钟到九十九分钟五十九秒,可任意设置工作时间及停止时间,设定好后可连续工作,无需人员职守。

ZY-1800设计为墙壁悬挂使用方式,也可短时间直立放置,ZY-1800超声波喷雾机雾化箱体采用不锈钢内胆,外形结构采用冷轧钢板喷塑处理,此举既保证了外形美观大方又满足了设备防腐的要求。

ZY-1800超声波除臭机的输出,为可旋转扇形喷口,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卸下扇形喷口及衬套,改装自备的Φ75PVC管路,其传输距离不小于5米。

ZY-1800全自动除臭机,内部采用六振子集成式雾化组件,并配有无水保护装置,所产生的雾粒直径只有小于10μm,颗粒均匀,能长时间悬浮于空气当中。

1、设备安装(如图1)

打开ZY-1800全自动除味器喷雾机的包装,取出设备拆下设备后面的墙面安装板,选择好设备安装位置,将设备安装板水平固定于安装位置,将喷雾机上端挂于安装板上端,下面以两棵螺钉固定于安装板上,至此固定安装完毕。

接下来将电源线连接于电源插座,打开供水口③,向水箱加水溶液5公斤左右,之后打开电源开关,设置时序控制器(设置方法见2),按下起始键机器开始计时工作。

2、控制器的设置(如图2)

ZY-1800全自动除味器喷雾机的控制器的设定及限制范围:

工作时间、间隔时间均为99分钟59秒钟,以秒为单位递减计时。

接通电源后,控制器显示两排四位红色荧光数字,并有一红色指示灯⑴闪亮,此时为间隔状态,输出为0,上排数字⑶逐位递减,减到0时绿色输出指示灯⑵点亮,此时为工作状态,同样当上排数字⑶递减到0时,绿色输出指示灯熄灭,再次进入间隔状态,输出为0,完成一个转换周期。

当需要时,可按如下步骤调整间隔时间和工作时间:

按调位键⑹一次,上排数字⑶第1位闪动,按调数键⑺,设置间隔时间分钟数的十位;之后,按调位键⑹一次,上排数字⑶第2位闪动,按调数键⑺,设置间隔时间分钟数的个位,依此,设置间隔时间秒位数值;再次按调位键⑹一次,下排数字⑷第1位闪动,按调数键⑺,设置工作时间分钟数的十位;之后,按调位键⑹一次,下排数字⑷第2位闪动,按调数键⑺,设置工作时间分钟数的个位;

依此,设置工作时间秒位数值;设置完成后静等最后一位闪动停止,之后,按设图2定起始键⑻一次,红色指示灯⑴闪亮,进入间隔状态,开始设定值的循环工作状态。

待完成此次工作关机后,控制器会自动记忆设定数值,待下次开机后自动进入已经记忆的设定循环工作状态。

性能指标:

全自动超声波喷雾除臭器雾化工作时无机械驱动、无噪音干扰、无污染,雾化效率高、故障率低、能耗低,是高效、可靠、实用的喷雾除臭设备.

◎超声波消毒机

  GalileoGalilei

                 

产品名称:

 超声波消毒机

产品型号:

 XD-20

产品简介:

消毒(disinfection)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伽利略XD系列超声波消毒机采用全新结构,将工作溶液与雾化溶液彻底隔离,因此,大大增加了超声波雾化机芯的使用寿命,拓宽了可雾化溶液的使用范围,使部分含酸碱性的溶液可以通过超声波雾化的方式进行空气当中的喷洒,以此达到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杀菌、消毒、净化空气的作用。

技术参数:

XD系列超声波消毒喷雾机为移动式设计,采用不锈钢箱体防腐喷涂工艺,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

设备由溶液箱、雾化箱、电器箱及液位控制系统、雾化溶液与工作溶液隔离系统等组成。

为更广泛的适用于不同场合。

XD-系列超声波消毒喷雾机设计为轮式行走结构,可由专人控制,在电源可及的室内范围进行喷雾工作。

XD系列超声波消毒喷雾机的喷嘴为手持喷枪式,也可连接ф110mmPVC管路、ф75mm的软塑管或扇形直喷嘴,以增加设备的广泛适用性。

XD系列超声波消毒喷雾机内部采用两组十晶片集成的雾化器,并做抗酸碱处理,所产生的气雾颗粒直径小于10μm,使气雾颗粒能够长时间悬浮于空气当中。

XD-系列超声波消毒喷雾机无机械驱动、无噪音干扰、无污染,雾化效率高、故障率低、能耗低,是高效、可靠、实用的超声波空气消毒设备。

XD系列超声波消毒机雾化量与控制方式:

控制方式

1.8KG雾化量量

3KG雾化量量

6KG雾化量量

12KG雾化量量

开关控制

XD-06

XD-10

XD-20

XD-40

时序控制

XD-06S

XD-10S

XD-20S

XD-40S

XD系列超声波消毒机技术指标:

型号

雾化量

换风量

抗酸碱度

电源

功率

雾粒直径

净重

外型尺寸

Kg/h

M3/h

%

V/Hz

AV

μm

Kg

cm

XD-06

≥1.8

350

≤5

220/50

180

≤10

30

57X70X28

XD-10

≥3

350

≤5

220/50

300

≤10

35

57X70X28

XD-20

≥6

350

≤5

220/50

600

≤10

40

57X70X28

XD-40

≥12

350

≤5

220/50

1200

≤10

75

65X80X40

XD-06S

≥1.8

350

≤5

220/50

180

≤10

30

57X70X28

XD-10S

≥3

350

≤5

220/50

300

≤10

35

57X60X28

XD-20S

≥6

350

≤5

220/50

600

≤10

40

57X60X28

XD-40S

≥12

350

≤5

220/50

1200

≤10

75

65X80X40

XD-系列超声波消毒机,配以适当的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净化空气,增加空气中负离子含量等多项室内空气处理工作。

可广泛应用于机场、车站、酒店、商场、办公区等公共场所进行杀菌、消毒、净化空气等作业。

加入不同的溶液,也可用于养殖、种植、降尘、消除静电等工作场所。

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应用方式,调整加入溶液的性质与浓度,以达到相应的环境或工作要求。

气溶胶喷雾器对空气消毒效果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地流感预防,已成为临床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空气消毒是消毒工作的一个难点,我们对气溶胶喷雾器雾化过氧乙酸的空气消毒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气溶胶喷雾器实验组对细菌的灭菌率为95.10%,对真菌的灭菌率为84.41%,远高于紫外线实验组,并且操作简单、迅速,无污染性,气溶胶喷雾器空气消毒方面效果肯定,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消毒剂及消毒器材:

过氧乙酸,ZD-1000型电动气溶胶喷雾器(正岛电器研制),30W石英紫外线灯(空军后勤部高温复合材料)生产。

1.2 消毒方法:

选择呼吸科、普外科等8个临床科室的治疗室、抢救室、换药室等28个房间(面积均16.5m2)作为观察对象,房间内部结构、设施等一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

随机抽取4个房间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24个房间随机分为过氧乙酸实验组和紫外线实验组,每组12个房间,试验于晚21时~23时室内无时进行。

  试验时,对房间进行卫生清扫后,过氧乙酸试验组用气溶胶喷雾机对房间内行气溶胶喷雾(5ml/m3)消毒,消毒时间约10min;紫外线实验组开紫外线灯照射30min消毒。

空白对照组不作消毒处理。

1.3 采样检测 消毒开始计时,于0min(即消毒前)和30min(即消毒后)分别用平板沉降法在各室内采样10min(每房间内1.5m高处设5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2个平板),采样后平板分别于34℃和32℃温箱培养48h,计数细菌数和真菌数。

2 结 果

2.1 对空气细菌的消毒效果 见表1

表1 两种消毒方法对空气细菌(CFU/m3)的杀灭率(%)

2.2 对空气真菌的消毒效果 见表2。

表2 两种消毒方法对空气真菌(CFU/m3)的杀灭率(%)

3 讨 论

  空气消毒常用的方法是紫外线照射,但效果不满意。

我们检测紫外线照射30min空气消毒对细菌的灭菌率为69.78%,对真菌的灭菌率为44.26%,与文献报道一致。

另外,在室内有人时紫外线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也是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的弊端之一。

我们将气溶胶喷雾器雾化过氧乙酸制成气溶胶进行空气消毒,对细菌、真菌及病毒具有广谱、高效、迅速的消毒效果,对室内自然细菌的杀灭率可达95.10%,对真菌的杀灭率可达84.41%,远高于紫外线照射法,并且时间短,数分钟内即可消毒完毕,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产品相关知识:

1961次通信机房调设计几个问题探讨[2007-4-25]开发部

根据调查除大型通信枢纽机楼及个别小型接入网机房为独立机楼外,大多通信机房通常为通信与民用合用建筑中的一层或两层,。

通信机房空调一般由民用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一起设计并施工,有的由施工单位设计并施工,由于施工单位对通信工程缺

乏深刻了解往往给使用和维护带来很大的麻烦。

下面就现有实际工程结合通信工程的具体特点提出对通信工程空调设计的具体看法。

某大厦通信机房位于十八层及十九层,设计采用半集中式空调系统,采用集中冷水供冷加风机盘管方式,制冷机房设于地下室。

十八层MDCN机房原来设计采用两台广州约克YSE-50冷水柜机(制冷量为50.5KW),随着机房设备的扩容,原来空调设备

已经不能满足一用一备要求,使用中不得不开启两台空调机对机房进行供冷,使用中如一台设备故障必须在半小时之内完成设备维修,以保通信设备正常运行,最后决定进行更换。

但是更换也带来了一定麻烦,由于通信机房发热量大,为保证通信设

备正常运行,通信不中断,更换过程中不得不安装临时分体空调以满足通信设备正常运行的环境要求。

所以,更换工作量相当大。

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单位反映问题也比较多。

由于通信机房发热量大,且空调机房较少靠近接着外区,同时为保证通信机房的洁净度、湿度要求,设计上也较少采用全新风系统供冷。

因为在雨天采用全新风供冷会造成机房湿度偏大,送风湿度大容易使设备产生凝露。

(注:

设备间的温度、湿度

和尘埃对微电子设备的运行及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过高的室温会使元件失效率急剧下降;过低的室温又会使磁介质等发脆,容易断裂;温度的波动会产生“电噪声”,使微电子不能正常运行。

相对湿度过低,容易产生静电,对微电子设备造成干

扰;相对湿度过高会使微电子设备内部焊点和插座的接触电阻增大;尘埃或纤维性颗粒积聚,微生物的作用会使导线被腐蚀断掉。

设计一般不采用全新风供冷。

)即使冬季室外温度在10~12℃,也得开启空调制冷系统。

由于冬季室外温度低冷却水温

度也较低对冷水机组的运行相当不利。

另外,由于开启了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也运行,冷却水泵功率为37KW、冷冻水泵功率为45KW,系统运行费用相当高。

众所周知冷却水系统、冷冻水运行中会产生结垢现象导致冷水机组效率下降,而系统清洗及更换冷冻水必须

4~5小时才能完成,在冬季停机0.5小时机房有时就会出现温度告警,使水系统保养不得不一边开机一边排水,以至于更换水时间延长,从而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

对管理带来更大麻烦的是,由于系统使用时间已经有5~6年,有的阀门已老化,关闭不

严密。

根据使用单位管理人员介绍,如天面冷却塔阀门坏了,还好他们一般选择在冬天较冷天气更换,至于冷冻水阀门坏根本没有办法更换。

至于个别楼层如果该层总阀门有内漏现象,此层系统如需改造根本就不可能进行,管理上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另外笔者通过对其他采用独立机组并采用冷却水系统的机组调查,也发现在不同程度上水质保养对机房管理也带来不同程度的麻烦。

通过以上事例结合对通信机房的设计经验,笔者认为通信机房空调设备选型应符合运行可靠、经济、节能、灵活、管

理方便的原则,空调冷冻设备宜采用自带制冷系统并采用风冷凝器空调机,并考虑备用机组,对采用大厦有供冷冻水时机组可附加冷水盘管,大厦有冷冻水供应时采用冷冻水,其他时间自动切换到独立供冷。

对于送风方式问题早期NEC设备、贝尔设备均要求采用下送风形式,根据使用情况,下送风形式对开始安装设备起到较好的效果。

也符合设计规范中对设备布置密度大、设备发热量大的机房宜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上回风的方式。

实际使用中由于设备

经常扩容,而且有的设备线路较多,静电地板高度一般只有300~350mm,由于线路多,好多空间已被线路占用造成送风通路狭小,造成设备送风不足从而影响设备散热,同时也造成机组送风阻力大而影响机组运行,使有的机房不得不改为上送风形式

因此,对送风形式不能一味采用下送风形式,应根据机房的长远规划及扩容的可能性采用合理的送风形式。

通信机房对消防问题也是机房设计主要点之一。

对于通信机房时消防时空调送风处理问题规范中都无明确的规定。

此问题设计中大多根据民用建筑采暖通风技术措施规定,切断空调通风系统防止火势通过通风管蔓延。

笔者认为此规范不一定完成适应

于通信工程。

因为民用工程中主要消防时,所有非消防电源均被切断,而通信工程采用的是不间断供电,消防时大多正常通电运行,而且大多设备还正常。

下面首先看看通信机房设备的供电情况

根据通信电源设计规范,按二三类供电的通信机房配置的电池组放电小时数,按机房性质一般为1~16小时不等。

也就时说即使交流电停止供应通信设备供电也保持1~16小时不等,而通信机房一般采用全淹没气体消防,消防的目的是控制火势蔓延同

时保护财产设备、人员安全。

笔者认为对通信机房空调由于设备供电具有特殊性,不应照搬用民用建筑要求,因为如果切断空调电源会造成设备发热导致设备损害,更合理做法应当将空调机房与通信机房同时列为同一防火分区,消防时切断空调新风

供应而保持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

该问题规范尚未明确观点是否正确,只做为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争鸣。

总之,通信机房不同于一般民用建筑以上提出一些观点,(对于采用分体式空调机不列入本文)希望设计人员设计时认真考虑,采用更加合理的空调方式。

1598次建筑环境技术的发展与成就[2007-4-25]开发部

建筑热工为建筑环境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围护结构,而暖通空调则运用技术与设备实现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

1、空气调节

  进入到九十年代的今天,无论是工业生产环境,还是居住环境,都已广泛地应用空调,空调已成为衡量建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精度恒温恒湿空调综合技术,是包括空调负荷计算、系统布置、气流组织、空调设备、楼宇控制及关键仪表在内的成套技术。

五十年代我国空调的恒温精度只能达到±0.5℃,六十至七十年代开展了恒温空调技术的全面研究,并于六十年代末

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恒温工程整套设计方法,并编入《空气调节技术手册》。

七十至八十年代开展了恒温空调的研究,研究了侧送、散流器、孔板送风方式;研制了立式整体空调机组及卧式空调器,和可控硅无触点双位温度调节器和无触点时间比

例式温度调节器;同时还研究了氯化锂湿度传感器、双温法湿度标定装置、湿度控制仪表及室温调节系统的控制计算方法等。

从而系统地解决了精度在0.1~0.03℃的恒温空调技术。

八十年代进行了大面积光栅刻线高精度恒温技术的研究,研制成功

精密串级调节及其配套仪表,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大面积连续20昼夜维持20℃±0.01℃的高精度恒温环境,已接近这一技术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满足高精尖生产要求上的重大突破。

  恒湿空调是在一些吸湿性材料生产过程中提出的,如针织品、造纸、医药、食品等,我国恒湿控制技术从开始解决±5%RH(相对湿度)到逐步解决±3%RH以及±2%RH。

八十年代后期建成的国内自行设计、安装及调试,具有当时国际水平的平衡环

境型房间量热计式空调器试验装置,其恒湿精度可达±1%RH。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为了节省冷负荷、初投资和运行能耗,对高大厂房分层空调技术进行了研究。

研究了分层空调冷负荷计算中热转移负荷确定方法,分层空调气流组织方式及设计方法;并根据高大厂房特点,结合我国现有空调设备及系

统使用情况,提出各种空调系统应用于分层空调的优点及其适用范围和设计计算方法。

用于实际工程,温差可达到±1℃,一般可节省冷量30%。

  建筑物冷热负荷设计计算有了新的发展,八十年代初提出的新方法考虑了围护结构等蓄热体的吸热、蓄热和放热特性,改变了原有方法中得热与冷负荷不加区分的作法,从而减少了设计用冷负荷,计算机理正确,方便使用。

  控制高档商业建筑的能耗始于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后建造了一批高档旅馆、公寓及商场等,空调采暖能耗大幅度上升。

经调查、实测及分析后,于九十年代初期颁布了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

  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侧管理及削峰填谷,蓄冷空调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

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快速发展,以及热泵技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应用。

  为了提高暖通空调系统运行效率,达到节能目的,已研究开发并应用了变水量(VWV)、变风量(VAV)系统,以及在我国刚起步的变冷剂流量(VRV)系统。

2、采暖供热

  散热器有了较大的发展,开发了多种新型散热器。

用稀土灰口铸铁制造的散热器比之原普通灰口铸铁散热器,具有机械强度高、气密性好、承压能力高、加工性能好的优点。

钢制散热器比之铸铁散热器具有金属热强度高,散热性能好、造型美观

、装饰性强、占用空间小、现场施工安装方便、工艺性好、适于自动化生产的优点。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始于八十年代初期,首先从减少能耗占最大比例的采暖能耗为起点,在制定标准和法规、推动技术进步和加强行政管理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1986年建设部颁发了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即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并于1996年颁布了该标准的修订标准,目标节能率为50%。

为了实现采暖系统节能率达到标准要求,于八十年代中期研究并开发了平衡供暖技术及产品、锅炉运行管理技术及产品等,对推动采暖系统节能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

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及提高室内热环境品质,根据我国节能法及节能设计标准的目标,近年来要大力推行室温可调及采暖计量收费技术,随之推动采暖系统的设计技术进步及产品开发。

例如,室内采暖系统由传统的单管顺流系统改变为双管系统;散热

器恒温阀及热表等有关产品的应用、研究及开发。

3、通风和室内空气质量

  六十至七十年代,为解决地下建筑的潮湿、闷热、空气污浊严重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通过多工种协同研究,成功地提出了南方、北方地下岩石洞库工厂内部环境质量综合改造的技术措施和手段,并研制了适合地下建筑用的氯化锂转轮除湿机、

三甘醇液体除湿机和冷冻降湿机。

  八十年代开始调查、研究室内空气品质问题,九十年代对一些空调建筑做了调查及现场测试,并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及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途径。

  为了分析室内空气品质及评价热舒适,于七十年代发展的计算流体力学(CFD)到了九十年代,已开发成分析速度场、温度场和污染物浓度场的手段,并于近年来用于求解热舒适评价指标及空气年龄的方法。

  八十至九十年代,在引入北欧置换通风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并应用于上海大剧院等工程中,既获得较高的空气质量,也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4、空气洁净技术

  空气洁净技术的研究始于五十年代末期,主要是军工和三线建设的需要。

六十至七十年代初系统研究开发了发展洁净技术所遇到的几项主要关键技术和设备,如玻璃纤维高效空气过滤器、聚苯乙烯标准粒子、光散射式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漏仪、

洁净工作台、空气吹淋室、净化吸尘器、静电自净器、装配式乱流及层流洁净室、集成电路生产用成套局部净化设备等。

这为随后展开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攻关、毛主席纪念堂生物洁净室工程等做出了贡献,并以《装配式恒温洁净室》的综合成果纳入

1972年编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科技成果汇编》。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为适应净化工程的发展,尤以全国近万家药厂必须进行净化改造的迫切需要,制订了一系列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规范,建立了相应的检测手段,并研制成功Ⅱ级生物安

全柜、装配式生物洁净室、离心式细菌采样器等用于生物洁净环境的技术装备。

九十年代推出的低阻亚高效空气过滤器、封导结合的双环密封系统、无隔板高效空气过滤器、条缝式吹淋室、0.1微米10级超高性能洁净室等都达到了国际水平。

  大量的实践成果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沃土。

八十年代初以来,出版了《空气洁净技术原理》等专著,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概念并系统总结了洁净室理论,建立了洁净室不均匀分布理论体系和计算方法,为我国有关手册、规范提供了优于国外标准

的评价标准和计算方法,并且突破在垂直层流、下限风速、回风方式上的国外禁区,为中小规模的100级洁净室在国内的推广普及开了绿灯。

最近提出的阻漏层理论和技术,为提高微环境的污染控制效果展示了一种新的工程学方法。

5、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

  我国暖通空调计算机应用始于七十年代初,首先用于数值计算、实验室数据处理、统计与分析方面。

七十年代中期逐步进入到工程应用,把手工计算过程编成电算程序。

七十年代末期,建设部组织了建筑工程设计程序库,对暖通计算机应用的发

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八十年代中期完成的暖通空调应用软件包已涵盖了冷热负荷计算、能耗分析、气流组织、室内外供暖及通风管网、系统设计、方案比较与设备选择等。

  暖通空调CAD技术始于八十年代中期,当时一些大型设计院引进国外CAD工作站及多专业应用软件包,并进行二次开发。

但由于软件对硬件和操作系统的依赖性及各系统的封闭性等原因,应用与推广较为困难。

  八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AutoCAD绘图软件包的不断完善,国内自主开发了暖通空调CAD软件并逐步商品化。

尔后,开发了计算绘图一体化软件,软件功能从过去的单纯计算或单纯绘图,发展到集计算、绘图

于一体的辅助设计软件,在设计院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微处理技术日新月异,为CAD软件开发提供了非常广阔的自由空间和平台,暖通空调CAD在计算绘图一体化的基础上,进而向集成化发展。

6、展望暖通空调的发展

  我国空调技术是由工业空调发展起来的,这是指人工创造一个空气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及洁净度)来服务于工艺、环境试验等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