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2791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歌行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短歌行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短歌行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短歌行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短歌行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短歌行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短歌行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短歌行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短歌行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短歌行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短歌行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短歌行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短歌行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短歌行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短歌行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短歌行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短歌行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短歌行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短歌行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短歌行教案1.docx

《短歌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歌行教案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短歌行教案1.docx

短歌行教案1

短歌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内容:

 1、 作家生平简介

 2、 《短歌行》赏析

 3、曹操的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

《短歌行》赏析

教学难点:

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生活在现在的我们要想了解1700多年前古人的思想,确实一件难事。

只有通过对曹操词作的赏析,才能把握他特定时期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多媒体等

 

一、作家生平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

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基本生平:

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历任洛阳北部尉、济南相等职。

   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孝,指孝悌;廉,指清廉。

由汉代董仲舒提出,以封建德行为人才标准。

东汉时尤为进取者必由之路。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38岁),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打败黄巾军,获降卒三十多万,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42岁),迎献帝都许。

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46岁)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54岁)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建安二十一年,(62岁)封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66岁)曹操因中风疾而卒于洛阳,享年66岁。

建安二十六年,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

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军事成就:

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曹操年轻时就才武绝人,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注«孙武»十三篇,傅于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

三、作品赏析

短 歌 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在边喝着酒,边唱着歌时,忽然感叹道:

人生能有多久呢?

人生啊,就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干了,又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即使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内心的忧愁还是难以消除。

用什么来消除胸中的忧愁呢?

只有借酒浇愁。

你的衣领青青啊,总是让我如此挂念。

只因为你的缘故,让我渴念到如今

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欢快地吃着野地里的艾蒿。

我有许多尊贵的客人,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

贤才有如天上的明月,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

 由于求才不得,内心不禁产生忧愁,这种忧愁无法排解

(客人,即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

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

明月朗朗星星稀,乌鸦向南高高飞。

绕树飞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树枝可栖息

山不以它的高而满足,海不以它的深而满足。

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

相关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索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以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持槊慷慨而歌,歌辞就是短歌行》。

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于赤壁。

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人们广为传唱!

【《演义》说赤壁之战前,曹操大宴群臣,并乘兴横槊赋诗一首,扬州刺史刘馥认为诗中有不吉之言,“乌鹊南飞”诸句是不祥之兆,预示他赤壁之战的失败。

惹起曹操大怒,手起一槊,将其刺死。

按历史上确有刘馥其人,也确曾担任过扬州刺史一职,但他并非是死于曹操的槊下。

文题理解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乐府又有《长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

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既然”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那么在汉代的时候,《短歌行》就像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样,是被传唱的.但是那个时候没有录音设备,没有影音资料记录,我们是听不到了.但是今人可以给它做个配乐朗诵.)

一千个读者的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聆听完这首诗歌后,我相信,每个听者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此诗究竟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只有欣赏完这首诗歌才会得到答案.)

诗文赏析

(整首诗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

按诗意划分,每八句一节,共四节。

第一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

那么愁的是什么呢?

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

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

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

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

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

魏源说得好:

“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

”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

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

“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

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第二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

)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

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

“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

”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

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是《诗经》中描写宾主欢宴诗篇,曹操信手拈来,表示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

“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

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

第三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

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

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

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

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

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

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

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

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

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

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

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

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

“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

”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

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

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

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

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

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主旨把握

第一层

从“对酒当歌”到“唯有杜康”。

这一层作者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调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诗人心中痛苦不堪,诗句带有明显的感伤苍凉的情调。

作者感慨万端,格调伤感低沉。

“忧思”是全诗之脉,全诗抒写的正是未能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忧思”,这“忧思”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为后面埋了伏笔。

第二层

“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

这一层作者抒发自己对贤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

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思想感情。

第三层

“明明如月”到“心念旧恩”。

这一层继续写思念贤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

写有客人来访,久别重逢,谈心宴饮,迎新话旧,欢愉无已。

这一层写求贤过程中有忧有喜的曲折心情,正反对照,忧喜交织,恰当地表现出作者感情的丰富多彩。

第四层

“月明星稀”到“天下归心”。

这一层表明作者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遗余力的态度。

表示作者愿以山高海深的胸怀,效法周公广纳贤才以定天下。

暗喻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地容纳土壤,以成就其高大;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以成就其深,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最后两句,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曹操领兵南征北战,渴望统一天下。

然而,人生苦短,人才难求。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此诗表达了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抒发渴望招贤纳士、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它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艺术特色

1.立意深远、风格别致。

就题材而论,(感叹人生易逝,人才难求)它并不特别。

但无论它写什么,都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和饱含着激越的感情。

并集抒情、写景、叙事为一炉,而能相互增辉。

在用语上显得质朴自然,悲惊慷慨,感人至深。

2.典故的化用、成句的援引与作者宏大的抱负融合无间,浑然一体。

诗典:

1、“青青子衿”二句,出自《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

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

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是《诗经》中描写宾主欢宴诗篇,曹操信手拈来,表示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

事典: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

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3.运用比兴手法,形象生动,含蓄深沉。

(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如以“朝露”喻人生易逝,诗歌采用一连串的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如明明如月,以明月不可掇停,比喻得不到贤才的忧思不可断绝;乌鹊南飞中以乌鹊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诗末山不厌高等句子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又以虚心对待贤才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象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招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三、曹操的艺术成就、

1、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

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他的诗歌风格苍劲悲凉,抒怀咏志,气魄非凡。

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的文学造诣很高,是历代帝王中少有的才子。

尤为突出的是,他继承了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 .艺文志》)的现实主义传统,用乐府旧调旧题写新内容,把当时动乱的政治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形象深刻地反映出来,因而被称为“汉末实录”。

2、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开创一代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干、阮瑀yǔ,应瑒yáng、刘桢)和女作家蔡琰yǎn等)。

而以三曹为核心,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

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

其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

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共有100多篇。

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皆知的佳话。

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蓬莱:

传说中的仙山,多藏宝典秘录.这里用蓬莱文章代指汉代的文章.)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3、他的四言抒情诗尤为人们所称颂,后人说他是“复兴四言诗”的作家。

沈德潜说:

“曹公四言,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

”因为四言诗自《诗经》以后,日趋萎靡,遂渐为五言诗所代替,很少有佳作出现,而曹操却创造了几篇动人的佳作,使四言诗再度新生,重现奇彩。

《观沧海》是四言名篇。

这是一首较完整的写景诗,其中作者通过“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辽阔雄肚的沧海景色的描绘,披露他开阔的胸襟。

这种完全写景的诗在他以前是不曾有过的。

因而曹操又是写景诗的创始者。

后人如嵇康、陶渊明等有成就的四言诗都深受其影响。

《短歌行》

教学目标:

1.背诵本诗歌。

2.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

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2.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

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卷首词)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

曹操应该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

以前我们还学过曹操的哪些诗歌?

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龟虽寿》《观沧海》《长歌行》)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观沧海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师:

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

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小说戏剧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请同学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曹操: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政治家:

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

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 他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作为军事家:

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

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联想起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中“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词句说明曹操的内修文德外治武训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文如其人”,通过一个人的作品去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才是比较可靠的方法,《短歌行》是最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这节课我们就试着通过《短歌行》去了解曹操.

2.建安文学与建安诗人

建安至魏初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

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情调慷慨,语言刚健,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曹操诗风慷慨悲壮,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团结在他们周围的一批诗人叫“建安诗人”。

建安诗人以“三曹”“七子”和蔡琰yǎn为代表。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幹gàn、阮瑀yǔ、应瑒yáng、刘桢。

3.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矛唱《短歌行》.(观看电影片段——曹操吟唱短歌行)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

(请一学生朗读完后首先肯定她的优点:

如声音洪亮,有激情,普通话很标准.大家再一起来听听磁带,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

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

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

(明确:

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

(诗歌要多读才能体会出它的内在深韵,我们全班一起来朗读一下《短歌行》)

三.感受和鉴赏诗歌

1.齐读诗歌。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同学对照注释,疏通诗意。

(三分钟)

参考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

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礼待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板书:

四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

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第二层:

渴望贤才礼遇嘉宾

第三层:

渴盼人才忧思难解

第四层:

虚心纳士竭尽诚心

3.同学就文中不懂的句子相互讨论一分钟,老师给予点拨。

明确:

课文P15第三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也表现曹操的求贤之思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