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3176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0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无答案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

100min满分:

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0题,60分;最后三个题分别设置成A题与B题——A题普通与实验班做,B题火箭班做)

1.如图

所示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种装置都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

B.利用装置甲制作果酒时,瓶中的果汁不能装满

C.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制作果醋时应适当降温

D.装置乙的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2.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

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酒香逐渐变成醋香。

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涉及的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密封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

B.果醋的生产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和醋酸菌

C.毛霉属于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D.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也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

4.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腐乳制作流程为: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卤汤装瓶→加盐腌制→密封腌制

B.在毛霉生长期间应将温度控制在18-25℃,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C.因豆腐的含水量、发酵条件及加辅料的不同,可制成不同风味的腐乳

D.腐乳制作过程中要防杂菌污染,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常用干热灭菌

5.下列曲线中能表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是()

6.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

B.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

D.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7.下列有关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

1的比例配制盐水

B.按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5:

1的比例配制盐水

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止污染

D.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无氧环境

8.在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下图,且甲乙的对应位置不变。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配制培养基时需进行髙压蒸汽灭菌

B.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

C.图示接种过程中接种环至少灼烧了5次

D.甲中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位置

9.有关培养基配制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及生长因子

B.碳源和氮源必须具有一定比例,碳元素的含量最多,其次为氮元素

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氧、渗透压的影响

D.营养物质的浓度越高越好

10.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

①化学消毒②灼烧灭菌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灭菌⑤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

A.⑤③②①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⑥②③④①⑤D.③④②①⑥⑤

11.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可以纯化大肠杆菌,二者的共同点有几项()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②都要使用接种环进行接种

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边进行接种④都可以用来

计数活菌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12.在分解尿素菌的分离和鉴定中,对先后用到的两种培养基,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鉴别培养基

B.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

C.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鉴别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

D.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

13.下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3号试管的稀释倍数为103倍

B.4号试管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平均数恰为5号试管的10倍

C.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9个

D.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高

14.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①为土壤样品。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个菌落

B.如果要测定②中的活细菌数量,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C.图中②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碳源

D.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处理

15.在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常常加入水溶性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主要为细菌提供氮源

B.刚果红染液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C.刚果红可在倒平板时加入,加入前需要将刚果红溶液灭菌

D.纤维素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16.研究发现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小分子蛋白质)均有抑菌作用,实践中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来

分别检验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的抑菌特性,抑菌实验结果显示:

在长满致病菌的平板上,会出现以抑菌物质为中心的透明圈。

两者的提取及应用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柚皮易焦糊,因此柚皮精油的提取一般采用压榨法

B.柚皮精油提取过程中得到糊状液体后必须过滤

C.培养基中的尿素只为乳酸菌A的生长提供氮源

D.通过透明圈的大小可比较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的抑菌效果

17.下列关于植物芳香油及其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玫瑰

精油挥发性强,难溶于水

B.橘皮油无色透明,主要成分为柠檬烯

C.提取橘皮油的过程中,离心的目的是除去果醋、果胶

D.提取玫瑰精油时,分液漏斗的作用是分离油层和水层

18.下列关于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提取植物芳香油有三种基本方法:

蒸馏、压榨和萃取

②水蒸气蒸馏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

③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

④萃取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离心后就可以获得芳香油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

19.制取橘皮精油的过程中,需先后进行两次过滤,则橘皮精油为()

A.经过第一次过滤后的滤液

B.经过第一次、第二次过滤后的滤液

C.经过第二次过滤后的滤液

D.经过第一次过滤后静置后处理的上清液和第二次过滤后

的滤液

20.提取胡萝卜素和提取玫瑰油时都需要加热,但两者使用的加热方法不同,其原因是()

A.前者需保持恒温,后者不需要恒温

B.前者烧瓶里含有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后者是水

C.胡萝卜素不耐高温,玫瑰油耐高温

D.前者容易蒸发,后者不容易蒸发

21.对提取出的胡萝卜素进行纸层析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注射器直接在滤纸基线的A、B、C、D点上连续点样

B.点样应快速细致,在基线

上形成直径大小相同的圆点

C.层析液所用的试剂为石油醚、丙酮和酒精的混合液

D.在纸层析过程中,滤纸放在装有层析液的普通烧杯中

22.下列对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在把新鲜的胡萝卜切成米粒大小的颗粒置于烘箱中烘干时,温度越高、干燥时间越长,烘干效果越好

B.在萃取过程中,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

C.在浓缩干燥前,没有必要进行过滤

D.将滤液用蒸馏装置进行蒸馏,要收集蒸发出去的液体,蒸发出去的是胡萝卜素留下的是有机溶剂

23.为了增加胡萝卜素的萃取量,应该()

A.尽量使用含水量多的胡萝卜

B.尽量使用粉碎的胡萝卜颗粒

C.尽量使用水溶性强的有机溶剂

D.尽量在常温条件下萃取

24.EcoRI和SmaI限制酶识别的序列均由6个核苷酸组成,但切割后产生的结果不同,其识别序列和切割点(图中箭头处)分别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所有限制酶的识别位点均由6个核苷酸序列组成

B.SmaI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的是黏性末端

C.用连接酶连接平末端和黏性末端的连接效率一样

D.细菌细胞内限制酶可以切割外源DNA,防止外源DNA入侵

25.图1为某种质粒简图,图2表示某外源DNA上的目的基因,小箭头所指分别为限制性

核酸内切酶EcoRⅠ、BamHⅠ、HindⅢ的酶切位点。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用EcoRⅠ对外源DNA和质粒进行酶切,将多个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与多个质粒的酶切产物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后,两两连接所形成的产物有三种

B.如果将一个外源DNA分子和一个质粒分别用EcoRⅠ酶切后,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一个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DNA,此重组DNA中EcoRⅠ酶切点有1个

C.为了防止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酶切

时应使用BamHⅠ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

D.一个图1所示的质粒分子经EcoRⅠ切割后,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26.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某种生物的cDNA文库中的某个基因与该生物的基因组文库中的某个基因控制的性状相同,则这两个基因的结构也完全相同

B.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密码子等

C.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

D.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27.以下为形成cDNA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①过程的酶是DNA聚合酶

B.④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DNA结合

C.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必须能耐高温

D.过程③需要解旋酶

28.基因治疗是指()

A.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到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恢复正常

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9.有关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是()

A.基因工程需对基因进行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不需要对基因进行操作

B.基因工程合成的是天然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合成的可以不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

C.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是细胞水平(或性状水平)

D.蛋白质工程是基因工程的基础

30.小麦是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纹枯病是小麦的三大病害之首,一种野生山羊草具有纹枯病的抗性基因。

现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山羊草原生质体,破坏其所有的细胞核。

且使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

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小麦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纹枯病的杂种植株。

流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①过程利用了酶的专一性原理,获取的原生质体应培养在0.9%的氯化钠溶液中

B.②过程利用了膜的流动性原理,同时含有叶绿体和细胞核是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C.③过程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原理,该过程中需用不

同激素不同浓度的培养基培养

D.④过程利用了生物大分子杂交原理进行筛选,最后还需用纹枯病菌感染进行鉴定

31.SOD是一种抗氧化酶,它能催化O2-形成H2O2,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下图为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一种方式。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SOD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B.②、③分别表示脱分化、再分化过程,均无需严格的无菌操作就

可以完成

C.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SOD时,需要将外植体培养到胚状体

D.该育种方式利用了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32.将无根的非洲菊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出现的现象是()

33.下列事实中,可以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①利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培育出植株

②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叶肉细胞培育出植株

③番茄体细胞与马铃薯体细胞融合后培育出植株

④利用小麦花药离体培育出单倍体植株

⑤蜜蜂未受精的卵发育成雄蜂

A.只有①④⑤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②④⑤D.①〜⑤全

34.现有甲、乙两种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要利用甲、乙两种植株各自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不可行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

B.将乙种植株耐盐基因导入到甲种植株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C.两种植株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较快获得纯种的目的植株

D.诱导两种植株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35.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相同

36.在下列过程中,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①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四倍体小黑麦种子或幼苗获得八倍体植株

②利用紫草细胞获得治疗烫伤的紫草素

③利用茎尖大量繁殖三倍体无子西瓜

④利用细胞工程培养“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⑤培育转基因“向日葵豆”植株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37.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可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B.可以使用离心、PEG、灭活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最终需要获得的是杂种植株

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不同种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38A.下图是某生物研究小组在“探究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获得的两组实验数据(图中O、M、N、P代表相应发酵时间)。

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M点前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

B.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繁殖

C.O—P期间发酵液的温度会降低

D.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38B.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

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如图所示的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CO2量之比为6∶5

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约第5小时和第3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C.甲发酵罐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有O2存在时酵母菌无法进行无氧呼吸

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的O2越多,则酒精的产量越高

39A.现有一长度为1000碱基对(bp)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000bp,用Kpn1单独酶切得到400bp和600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Ⅰ,KpnⅠ同时酶切后得到200bp和600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

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

A.

B.

C.

D.

39B.限制酶能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并进行剪切,不同的限制酶可以对不同的核酸序列进行剪切。

现用E、H、P三种不同的限制酶对一段大小6.2kb的线状DNA进行剪切后,用凝胶电泳分离各核酸片段,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这3种不同的限制酶在此DNA片段上相应切点的位置是()

40A.下图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示意图(ampr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其中①、④表示相关的操作步骤,甲、乙表示相关结构或细胞。

PstI酶和SmaI酶切割基因后将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甲代表的是基因表达载体,乙可代表番茄细胞

B.可用PstI酶和SmaI酶切割鱼的抗冻蛋白基因以避免目的基因末端发生任意连接

C.若用PstI酶和SmaI酶同时完全切割质粒产生的DNA片段有3种

D.图中③、④依次表示组织培养过程中番茄组织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40B.北极比目鱼有抗冻基因,其编码的抗冻蛋白具有11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该序列重复次数越多,抗冻能力越强。

下图是获取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需要的工具酶是RNA聚合酶

B.过程①获取的目的基因,可用于基因工程和比目鱼基因组测序

C.将多个抗冻基因编码区依次相连成能表达的新基因,不能得到抗冻性增强的抗冻蛋白

D.应用DNA探针可以检测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中目的基因的存在及其完全表达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道大题,40分。

其中45A题普通与实验班做,45B题火箭班做)

41.(6分)天津独流老醋历史悠久、独具风味,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

(1)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这是因为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酒精发酵阶段,需添加酵母菌。

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

通气能提高________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

(3)在醋酸发酵阶段,独流老醋采用独特的分层固体发酵法,发酵30天。

工艺如下:

①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醋酸杆菌密度变化,趋势如图。

据图分析,与颠倒前相比,B层醋酸杆菌在颠倒后密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影响醋酸杆菌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成因。

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的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

③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____________,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

42.(10分)从自然菌样筛选较理想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

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下面两组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

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时,经培养,在划线的末端出现_____________,表明菌已分离。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

__________。

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_____________。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成分见下表):

注:

“+”表示有,“-”表示无,CR溶液(刚果红)。

据图判断: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

溶液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培养基甲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养基乙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___________颜色复合物。

(4)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自来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_________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

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________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3.(10分)请根据下列植物不同有效成分提取操作流程图,回答问题:

(1)在玫瑰精油的提取中,经过水蒸气蒸馏,获得的①是;过程②是,目的是除去固体Na2SO4。

(2)新鲜的柑橘皮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柑橘皮干燥去水,并进行③过程是,其作用是。

(3)在进行④过程时,为了,还要分别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NaHCO3和5%的Na2SO4,并调节pH至。

(4)在进行⑤过程时,可以先用,以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然后离心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再用

或吸管将上层的橘皮精油分离出来。

(5)下图为植物芳香油提取中的水蒸气蒸馏装置,请指出该实验装置的2处不妥之处:

44.(8分)DHA对脑神经发育至关重要。

以A、B两种单细胞真核藻为亲本,利用细胞融合技术选育高产DHA融合藻。

两种藻特性如下表。

亲本藻

优势代谢类型

生长速率(g/L天)

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直径

DHA含量

(‰)

A藻

自养

0.06

0.7

B藻

异养

0.14

据表回答:

(1)选育的融合藻应具有A藻_______________与B藻______________的优点。

(2)诱导融合前需用纤维素酶处理两种藻,其目的是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下三步筛选融合藻,步骤______可淘汰B藻,步骤______可淘汰生长速率较慢的藻落,再通过步骤______获取生产所需的融合藻。

步骤a:

观察藻落的大小

步骤b:

用不含有机碳源(碳源——生物生长的碳素来源)的培养基进行光照培养

步骤c:

测定DHA含量

(4)以获得的融合藻为材料进行甲、乙、丙三组试验,结果如下图。

与甲、丙两组相比,乙组融合藻生长速率较快,原因是在该培养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组DHA产量均较高,但实际生产中往往采用甲组的培养条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5A.(6分)人乳铁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药用保健蛋白。

下图表示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乳铁蛋白的过程,图中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五种限

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限制酶

BamHⅠ

HaeⅢ

BclⅠ

Sau3AⅠ

NotⅠ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1)①过程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将人乳铁蛋白基因嵌入到启动子和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这样人乳铁蛋白基因就能在乳腺细胞中表达。

(3)要将人乳铁蛋白基因插入质粒,若只允许使用一种限制酶,应选择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

(4)据图分析,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首先需要在含________________(填“四环素”或“氨苄青霉素”或“四环素或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

(5)若BamHI酶切的DNA末端与BclI酶切的DNA末端连接起来,连接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__________,对于该部位,这两种酶________(“都不能”或“只有一种能”)切开。

45B.(6分)将动物致病菌的抗原基因导入马铃薯制成植物疫苗,饲喂转基因马铃薯可使动物获得免疫力。

以下是与植物疫苗制备过程相关的图和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