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3460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小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科技小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科技小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科技小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科技小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科技小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科技小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科技小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科技小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科技小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科技小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科技小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科技小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科技小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科技小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科技小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科技小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科技小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科技小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小论文.docx

《科技小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小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技小论文.docx

科技小论文

中学生科技论文

少了叶子的植物能生长吗?

问题的提出

  植物的养料是靠叶子生成的,可是到了冬天,叶子自然脱落后,植物却没有死。

我想:

如果在平时把植物的叶子都剪掉,叶子能重新长出来吗?

试验过程

我选了三盆长势差不多、同一品种的花,在花盆上贴上不同的标签:

1号盆的花是用来对照的;2号盆的花的叶子已被剪去,只剩下最嫩的两片小叶子;3号盆的花所有的叶子都剪去,一片不剩。

以后每隔几天我给这三盆花浇等量的水,并观察它们的变化过程。

试验的前几天,1号盆中的水干得最快,花长得非常茂盛;2号盆的花虽有点萎软,但也还有生机;3号盆的花茎已经萎下来了,尤其是嫩茎向下弯得很厉害。

几天后,2号盆的花又长出了两片新叶,而3号盆还是原样。

20天后,2号盆长出了6片新叶,逐渐恢复生机;而3号盆只在顶部长出了两片非常小的嫩叶。

一个月以后,1号盆的花长得非常好,并开出了一朵黄色的小花;2号盆的花基本恢复了原样,并长出了小小的花蕾;3号盆里的花那两片小小的嫩叶只长了一点,生长速度极慢。

通过试验我发现,植物失去叶子后,对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只要保证合理的养料供应,植物还是能存活的。

蚯蚓是怎样再生的

在一次自然课上,听老师说蚯蚓有再生能力。

如果你把蚯蚓切成三节,过了一段时间,这蚯蚓就会长成三条。

蚯蚓真的能再生吗?

为了验证老师说得对不对,我决定做一次试验。

  一个星期天,我把表哥和表妹叫到我家,让他们当我的助手。

我把早已准备好的两个大玻璃瓶、湿土和蚯蚓拿出来。

我用镊子夹出一条大约5厘米长的蚯蚓,再用一把锋利的小刀把这条蚯蚓分成了三节,每节大约长1.5厘米。

蚯蚓被切断后,它的一头向右弯,另一头向左弯,形成了一个“S”形。

同时蚯蚓的肌肉也在慢慢收缩。

我把瓶子放在阴凉处,想:

这蚯蚓真的能再长出来吗?

以后,我每隔三四天喷点水,保持土壤的湿润。

此外,我还用尺子量量,看看蚯蚓长长了多少。

蚯蚓起先没什么变化,只是被切开的伤口处慢慢地愈合了,上面还留下了一点儿粘液。

等到伤口完全愈合了,蚯蚓就开始长身体。

最初长了2毫米;等过了几天,蚯蚓又长了5毫米;接着是7毫米,再接着是10毫米。

这新长出的部分颜色要浅些,很容易看出来。

蚯蚓为什么会再生呢?

我又去请教了自然老师,原来,蚯蚓被切断后会形成新的细胞团将伤口闭合。

这时,蚯蚓体内的一部分未分化的细胞很快被输送到这里,形成再生芽。

此时,其体

内的器官、神经系统以及血液等组织细胞,通过大量、快速地繁殖,迅速地向再生芽里生长。

大自然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这里面的秘密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冷冻青豆会“咬人”

妈妈从超市买回一包速冻青豆,把它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

过了几天,妈妈准备把青豆炒了吃,要我把它从冰箱里拿出来。

我取出青豆包,剪了个口子,倒出一碗。

我用刚洗过的右手抓了一把青豆,没想到它们竟会“咬人”!

我感到手上一阵钻心的刺痛。

当我赶快缩回手时,只见手指上粘了不少青豆,我用左手去剥,没想到左手的指头也被豆子粘牢了,而且在粘住的地方发出一阵阵疼痛。

爸爸闻声赶来,让我快把手浸在水里。

奇怪,粘在手上的青豆马上都脱落下来,痛楚也明显减轻了。

我问爸爸青豆为什么会“咬人”。

爸爸先让我读出冰箱显示的冷冻室温度:

一18℃,这也就是青豆的温度。

爸爸解释说:

“你的手是湿的,摸到这么冷的青豆,皮肤上的水分热量马上被青豆吸收,结成了一层坚冰,所以青豆牢牢地粘在你的皮肤上。

如果硬剥硬拉的话,就会把皮肤撕下来。

让你把手浸在水里,是因为青豆虽然非常冷,但毕竟质量很小,只要遇到足够的水,就能让它们迅速升高温度,结的冰也马上融化了。

那么青豆为什么“咬”得我这么痛呢?

爸爸说:

“冷冻青豆正在通过你的皮肤大量吸收热量,所以与青豆接触的皮肤和皮下组织被冻伤了,当然会很痛的。

”他又说,幸好我摸的是-18℃的小小青豆,要是摸一根同样温度的铁棍,手就会严重冻伤——在冰天雪地的高寒地区,这种事故常常发生。

我找到规律啦

"怎么就算不出来呢?

急死我了。

"我面对着眼前的找规律题:

"3、4、6、8、9、12……?

"真是不知所措。

我绞尽了脑汁找呀,算呀,有一点思路了……不对!

牛头不对马嘴呀!

我静静地靠着桌子,琢磨着老师说过的话:

"解数学题要耐心,不能总往一个方向去思考。

"我对自己说:

"我能行!

"我仔细观察这些数字,拿起笔把数字分成两组:

将3、6、9作为一组;4、8、12作为第二组。

嗨!

原来这么简单,第一组把3扩大一倍,两倍,三倍……第二组把4扩大一倍,两倍,三倍……我找到规律啦!

按这样排列,3,6,9之后应该是12!

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好像有只小鹿在心中欢快地奔跑着……

我找到规律啦!

是老师的话及时提醒了我,今后还会有更多的问号期待着我去解开,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把更多的问号换成感叹号!

万变不离"1"

  日本有一位叫做"角谷"的小朋友,从小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学习中,他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

任意一个自然数,如果是偶数,就把它除以2,如果是奇数就乘以3再加1,把每一个所得的数照上面的方法进行计算,经过若干次这样的计算后,不管开始是哪个自然数,最后得到的结果总是"1"。

例如:

最初确定的自然数是20,可得20÷2=10→10÷2=5→5×3+1=16→16÷2=8→8÷2=4→4÷2=2→2÷2=1

再比如:

15×3+1=46→46÷2=23→23×3+1=70→70÷2=35→35×3+1=106→106÷2=53→53×3+1=160→160÷2=80→80÷2=40→40÷2=20→……→=1。

这是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人们称它为"角谷猜想",至今还没有谁能证明它。

要想解开这个数学之谜,需要多多努力,说不定解开它的就是你哦!

为什么磁铁接近录音机回有杂音

每天晚上我都会打开录音机听听英语单词。

这周星期三,我书包放在桌子上,照常打开录音机听英语单词,录音机发出的不是清脆悦耳的声音,而是沙哑难听的声音!

于是我让爸爸查找录音机是否有问题,奇怪的是录音并没有毛病,磁带也没有问题呀!

难不成是我耳朵有问题?

不,不会的。

那一定是录音机的问题!

但为什么录音机会有杂音?

以前不是好好的吗?

为什么偏偏是这一天录音机出现杂音呢?

爸爸说:

“你是不是在录音机旁放了磁铁?

”我才恍然大悟,因为书包上分明有吸铁石呀。

为什么磁铁放在录音机旁就会产生杂音?

对于这个问题,我查找了许多资料,我发现:

录音机的磁带上涂有特殊磁粉,而录音机在录制磁带的时候,就将强弱不同的声波转化成磁讯号。

在我们听英语单词的时候,这种磁讯号又被还原成了声波。

这样,我们就能听见录制在磁带上的声音了。

磁带如果接近磁体,这时磁场的讯号就会附着在磁带上,磁带上的磁讯号就发生了改变,不同于原来的磁讯号了,这样就形成杂音。

果真是这样吗?

资料上的东西还不能全信,我们还得亲手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实验的工具有:

一块较大的磁铁,一台录音机,一块完好的磁带。

我先把磁带放到录音机里听几分钟,然后把磁铁放在录音机旁再听几分钟,你会发现磁铁放到录音机旁的确有杂音,距离越近,杂音越大,靠近时录音机里的声音变成了怪腔怪调,太逗了!

当你把磁铁拿走,录音机的声音又恢复正常了。

我发现了这个秘密!

相对论的遗漏一贯性

-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理量与时间有关,像摆球周期,比热容等,为什么需要时间,可见,时间不是一种幻觉。

人们都认为,惯性是物质的本身属性,其实不然,惯性存在于四维空间(即时空)中,时空具有一种定性(位置不轻易改变)使物体具有惯性。

最简单的证明就是机械时钟,它就是利用物质惯性进行工作的,如果无惯性,时钟将达到光速。

还有许多例子,像LC振荡回路,物体下落也需要时间。

惯性的表现不是在空间三维中,而是与时间维的相对关系物体的加速运动对时空维中某种物质做功,减速就是这种物质对运动物体做功,关于这种物质,还有待推证,并需要了解它的微观意义。

惯性在时空中所做的功因该满足w=mav,因此说在时间维中,改变时间距离要做功,即做加速运动,不改变不要做功,即做匀速或静止运动。

没有摩擦就只受一个力,就可达到很大速度,二者是不是有直接关系,我们可以用惯性与摩擦力做比较,摩擦力可以让物体动能转化为内能而惯性使物体动能转移到时间维中,可以再次无损耗地运动,这就是惯性与摩擦力的区别。

质量大的物体达到光速是需要做很大功的,因为惯性约束物体运动,但超越光速不是不可能的。

在牛奶杀菌时用到瞬间高温,这可以用瞬间高速,这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但这并不能穿越时空,光只是物质的表现形式,也是从物质中产生的,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太阳是五分钟前的太阳,因为达到光速与人相遇的只是信息即使能穿越,也不会改变历史,因为这只是以光速传输的信息罢了。

人穿越时空是很危险的,任何一个动作都将改变历史,但我们的时空从未改变,说明在人类有限时间中人类未曾穿越时空,或许穿越的时空不是我们这一维,而是我们这一维的复制品。

假如可以穿越时空,我们是怎么来的,未来怎么样,我们只知道时间的一小段,就像胶卷的一小部分,就算有什么力量使时间加速运动,人也不会感到,时空中许多事都是已确定的,有一种人不知道的物质赋予了人意识,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在自己意识之外的都是已确定的,而自己意识可改变这些确定的事物,自己的意识在别人看来,也是已确定的,这是一种很深奥的逻辑关系,用这种关系来确定人与人的“相对论”时间的运动是人意意识感觉不到的。

当人在太空中以9.8m/s2加速度在升降机中上升与人在地球上,效果是一样的,惯性与时间是相对的,力是一个持续量,惯性在时间维中静止表现为力,运动表现为加速度。

假如时间与光速有关,惯性是时间的一种表现,物体在时间维中运动越快,与光速比值越低,其能量越大。

惯性来自时间维,当超过光速,会不会出现反惯性,惯性大小应与v/c成正比,再加上其它的量就可以推导这个公式。

物理理论还需不断完善,本人只是一位高二学生,不当之处还需各位高师指教!

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实验,书上说这是一个谜题,其实可以用现在的物理学已有的知识来解释。

原题是这样的,用一条透明的塑料管,在管子的一头接上一个漏斗,并将其接在1m左右的支架上,将另一头接在一个圆柱体物体上,并绕5~6圈,注意不可以折管,要保持管的畅通,更值得注意的是,漏斗一端的水平高度大于另一头出口的高度,然后从漏斗的那一头放进水。

会发现,漏斗一端的水平很高时,远高另一端的水平线,水竟然不会从另一端流出来。

这个实验以谜题的形式刊登在书上,大家都认为很难解释这个实验,其实在这个实验中,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螺旋管中的空气。

假如没有空气,将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解释这个实验,要从气体压缩的知识入手,我们知道气体压缩产生了内能,而内能是由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组成的。

压缩气体使分子间的距离减少,水管中水的重力对气体做功,一部分表现为分子动能,以热量的形式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另一部分以分子势能的形式存在,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高水平的水就不能穿过带有空气的螺旋管,当然气体的分子势能也有限,当具有更高的重力势能的水可以从中通过。

中学生科技网

分子势能在自然条件下恢复需要能量,假如没有分子势能,气体将被无限压缩,而不会恢复原来的体积这并不符合实际的现象。

这在工业,生活上很有应用价值的。

保证管道运输的压力足够,必须排尽管道中的气体,才能保证运输的顺利。

分子势能还广泛运用在汽车上有人们熟知的安全气囊,还有气囊悬挂系统,气囊起到一个反冲的作用,从微观意义上讲,就是压缩做功与分子势能的转化。

在小的时候我曾玩了一个游戏,在一个空的玻璃瓶中,放入一个点燃的鞭炮,瓶不会破,而在一个相同的玻璃瓶中,加入水,再放入一个鞭炮,瓶就会破,当然这样很危险,希望大家不要模仿。

当时只是好玩,并不知道其原理,水的分子势能变化小,气体变化大,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明了,分子势能起缓冲作用。

在微观世界有太多的人类未知,有待你我发现。

在生活中观察现象,从现象中认识本质,从本质中思考科学,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高速公路上护栏里的小秘密

前两天,我们一家人去了外地游玩,途中经过了很长的高速公路,汽车飞驰,感觉很平坦,风景也很美丽。

回家时由于天已经漆黑,高速公路两旁的风景不见了,不过很惊喜的是:

我发现了藏在护栏里的小秘密。

每当夜幕降临,汽车的灯光打开照向前方,前面两旁的护栏就像点亮了无数盏路灯,它们均匀地排列着,就像一串串耀眼的明珠,把整条大路照得明晃晃的。

我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为什么。

他只粗略地解释:

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这样可以提高安全。

为了一探究竟我回家查阅了大量资料。

原来是高速路上安装有大量的反光板、反光灯、反光标志牌。

它们能反光是因为反光涂层上有玻璃微珠,使光发生折射和散射。

高速公路上每隔一点距离就有用反光材料制作的标志牌,正常直线路段50米1个,弯道20米1个,匝道5米/个,具有很明显的警示作用,这种标志牌表面涂了一层反光率很高的荧光漆,能把各个角度入射的光反射出相对集中的平行光。

在没有光的条件下会表现得很暗,一旦有光亮射到标志牌的表面,它就会沿着来时的方向射回。

此外,汽车尾灯只要照到这些反光板,就能产生如同雾灯一般的光泽,煞是显眼。

若高速路上反光板密集、新、大个,会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前面的高速路在反光板的作用下,路宽、拐弯、坡度一目了然,司机开起车来视觉良好,轻松自在,减少了不少夜间事故的发生呢。

高速公路上的科学知识还有很多很多,以后我还会继续努力,探索更多的秘密,解开更多的难题!

大竹县实验小学二年级七彩霓虹灯的秘密

黄昏时分漫步街头,只见街道上醒目的广告牌、霓虹灯次第亮起,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时我脑袋里突然飘出一个奇怪的问题——霓虹灯为什么会发出彩色的光呢?

这个问题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到底是什么使霓虹灯发出七彩的光呢?

我决定找个样品来试试看。

我到商店里买回一根透明的霓虹灯,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盒,发现里面是一个玻璃管,全透明的,当我准备继续观察下去的时候却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了。

我匆匆跑到商店询问,老板告诉我霓虹灯是这样的。

于是我回家插上电源,准备观察它的颜色。

但它没有亮。

怎么会这样呢?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终于,在又一次的询问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霓虹灯需要一万伏至一万五千伏的电压才能使它发光。

怎么点亮霓虹灯的问题解决了,它为什么会发出彩色的光呢?

原来,灯管内注入了惰性气体——氦、氖、氩、氪、氙,这几种气体在灯管内受到电压辐射而发光。

在不同型号的灯管内注入不同的气体而产生的颜色也会不一样。

在光管型霓虹灯里注入内氦气会发出粉红色的光;注入氖气发红色的光;注入氩气可以使它发出浅蓝色的光……怪不得我在不插电源的情况下观察灯管什么也看不见呢。

小小的霓虹灯竟有如此多的奥妙,我想今后的霓虹灯会更加先进,把世界装扮得更加美丽多彩!

人或动物的生存与植物的关系

前几年,我们家搬进了现在的新房子。

刚搬完家的时候,叔叔阿姨们就给我们家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

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

我对爸爸说:

“我们家都有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吗?

”爸爸笑着说:

“植物能制造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有不能生存。

”用处多着呢.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

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

我将信将疑。

决定做几个小实

验来证明这个问题,来解除我心中疑虑!

星期天,我从宠物店里买来两只老鼠。

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

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小眼睛一直瞪着我。

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珑的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再把鱼缸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

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着鱼缸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

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

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彻底没劲了,奄奄一息的样子。

这时,我把包鱼缸的塑料拿开,捉出第一只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把它搬进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中。

然后再一次盖上那些塑料。

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有看到它要咽气的样子。

这个实验真的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

我来到我们老家附近一个工厂。

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哝哝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

我感到十分难受。

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

呼吸着新鲜空气,人也舒服很多。

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所以这两个实验足以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密切的关系。

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

带着好奇我跑到图书馆去查阅了许多的有关科技的书籍,还上网查询,总结出了以下点:

1、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

如果说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几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话,几分钟就可能性命难保,氧气可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呀!

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

2、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这样一来,空气中的氧气不就一天天增加么?

不!

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

3、有人做过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

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

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定。

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既可以用完。

所以,人类和动物能够维持生命,活动时所需要的氧气,必须归功于绿色植物。

植物与我们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在此,我呼吁全社会的人们不要再砍伐树木,不要再糟蹋绿色植物了,让植物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

让我们永远生活在绿色植物当中,享受它释放氧气所带给我们的新生活!

柿子成熟的奥秘

柿子是我们比较喜欢食用的的果品,甜腻可口,营养丰富。

很多人还喜欢在冬季吃冻柿子,别有味道。

柿子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

一天吃一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而且还能预防心脏血管硬化呢,所以吃些柿子对人体健康是很有益的。

有一天,住在院桥的乡下亲戚带来了一大袋的自种的本地柿子,黄黄硬硬的,像一块块圆石头。

我问妈妈:

“这么硬怎么吃啊?

”妈妈回答说:

“一般农民为了让柿子在运输过程中不受伤,延长存放期,增加柿子的食用价值,就会半生半熟就摘下来,放上一段时间就可以吃了。

”我不禁感叹:

“要这么久啊?

”妈妈说:

“不过,也有办法让柿子早点成熟的。

”妈妈把方法告诉了我,我立刻动手做起了实验。

我先把九个黄柿子和五个成熟的红苹果放在一起,用塑料袋装上,扎紧袋口,作为实验组。

还另外拿了九个黄柿子也用塑料袋密封起来,但是没放苹果,作为对照组。

我每隔24小时观察一次(晚上七点),室内气温平均在25左右。

过了三天,我发现其中有一只柿子碰上去有点软了,拿出来一看,妈妈说:

“这只熟了可以吃了。

”为什么其他柿子都没成熟呢?

我仔细一看,原来这只柿子的皮受到了一些损伤。

又过了四天,实验组里的大部分柿子如火一样鲜红,摸起软软的,吃一口,啊,真甜!

如同蜂蜜一样,而没苹果的那袋才软了一些,颜色还是黄黄的好象营养不良似的,身子硬硬的,更别提吃了,嘴里的涩味还很重啊。

不过可以当皮球玩,嘻嘻。

柿子和许多果子一样:

生果子又硬、又涩,熟果子却又甜、又软。

这是因为在果子成熟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

生果子挺硬,是因为它含有许多果胶,这些果胶大部分是不溶于水的,象石头似的整天绷着脸,怪不得生果实的组织硬而且脆。

但是,在成熟的过程中,这些果胶都逐渐转变为能溶于水。

于是,果子也随之变软了。

象柿子、杏子、香蕉、桃子,都有这样的一个变化过程——由硬变软。

再说涩,涩主要是因为果子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宁物质(鞣酸),这种物质有很强的收敛性,使你的舌头感到涩涩麻麻的,那可不好吃,而且对健康也不利。

成熟以后的柿子所含的单宁酸是不溶淤水的,吃起来就不再有涩味了。

同时鞣酸被氧化了,转化为糖份,也就不涩了,这时我们都很爱吃。

那么为什么苹果会加快柿子的成熟?

因为水果也会呼吸的。

苹果会释放出大量的乙烯气体——柿子的催熟剂,促使柿子成熟。

我从网上查看了很多资料,原来这一切都是乙烯在搞怪。

你们一定想问乙烯是什么东西吧?

我告诉你,它是一种调节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植物激素,在所有的植物组织都会自行散发的挥发性气体,极微量的浓度就会影响植物的生理变化。

只是随着器官的发育阶段不同,其含量有些差异。

很早以前中国人就知道将点燃的香柱放入盛装香蕉的容器,因为香柱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乙烯,这样就可以促进香蕉的成熟。

后来经科学家研究证实,空气中乙烯的浓度只要大于千万分之一,就有催熟的功效。

而放入少量成熟的苹果以后,苹果和柿子被摘下来以后依然能不断呼吸,继续成熟。

而世界级的乙烯制造者——苹果能更多地制造乙烯,因此更快地促进了柿子的成熟。

塑料袋的作用也功不可没,一方面可以促使产生的乙烯不断增多,保持了一定的浓度;另一方面密封的空间可以让里面的水果不能正常呼吸(缺养),从而由此就分解了果实里的一部分糖,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部分酒精,这种变化就会促使可溶性单宁物质变为不溶性,所以成熟后的柿子就香甜可口了。

而受伤的柿子更容易自身呼吸,促进成熟,这也是以前经常用的在生柿子上插入牙签似的小木条,来加快成熟的落后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如果不想水果成熟得太快的话,就不要水果混装和塑料袋密封。

我外公家曾经收到过水果篮,当时收到十分高兴,可放了几天拆开一看,大部分的水果都太成熟烂了心,这就是几种水果互相作用的结果,所以记得拿到后扯掉外面封着的塑料纸,透透气,使得可以较长的时间吃到新鲜的水果。

通过这次实验,我知道了乙烯能给有活性的水果带来早日的成熟,当买来的柿子很涩或香蕉很青的话,可以把它们和苹果放在一起,让它们加快成熟。

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存放水果,能常吃到新鲜的水果。

但如果时间放太长烂了可不好,所以如果要用快速成熟法的话,一定要注意时间哦!

(4利用再生技术促进番茄增收

番茄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和调味品,营养丰富,品种繁多,并且由单纯的蔬菜型向观赏蔬菜型过渡,很受人们青睐。

但由于其生长期较长,结果期较集中,影响了经济效益。

2002年我发现家种的番茄根部折断后又能重新萌发新芽并结果,我猜想利用番茄的再生能力,能否使番茄收获后再生二、三茬。

在2003、2004两年中,我利用四个番茄品种进行实验探究。

通过两年的实验证明,番茄可以一种三收,避开了上市高峰,避免了重新栽植的费时费工,经济效益将成倍提高。

实验目的:

探索番茄增产新途径,缩短番茄收获周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实验过程:

第一生长期的管理:

1温室育苗:

番茄一般二月中旬至三月上旬育苗,当苗长到15cm以后,多炼苗以保证成活率和防止苗期旺长。

2大田移栽:

每平方米施复合肥0.2——0.3kg或适量施用农家肥,土地深翻耙平,盖膜提温。

4月中旬左右按行距50cm株距35cm定植,同时覆盖高35cm宽45cm小拱膜保温。

3田间管理:

6月初进入盛花期,去膜通风,及时浇水、锄草、虫害较多适时喷药除虫,及时疏果以证果品质量。

4收获上市:

7—8月份进入丰产期,此期上市量很大,经济效益较低,可利用疏果以降低产量,延长收获期,也为第二、第三收获期的高产奠定基础。

第二生长期的管理:

番茄分生能力很强,平日管理应打掉侧芽,而当盛果后,植株偏高,须重新培育健壮侧枝,才能返老还童再生二茬。

1整枝清园:

番茄生长至7—8月份结果高峰过后,在其基部留1—2个健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