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9350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doc

2009年湖南省考试录用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题  本

总分100分   限时120分钟

     姓名:

     准考证号:

      

答题须知:

  1、在开始作答前,请将题本首页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好。

  2、本试卷共有5个部分,共140题,均为单项选择题。

  3、答题前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准确填涂准考证号。

如果准考证号填涂错误,后果将由你自己承担。

  3、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4、答题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相对应的字母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其他答案。

  5、你可以在题本空白处演算,此次考试不得提前交卷。

  6、考试结束后,你必须立即停笔起立,将题本、答题卡放在桌上,待监考老师在准考证上签字确认后,方可离开考场。

严禁携带题本、答题卡出考场。

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共25题,参考时限15分钟)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己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该条文中的价值平衡,适用的是下列哪一项原则(   )。

A.价值位阶原则B.比例原则C.个案平衡原则D.功利原则

2.西方法律格言说:

“法律不强人所难”。

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天灾是人所不能控制的,也不是法律可以加以调整的事项

B.根据法律规定,人对不能预见的事项,不承担过错责任

C.对人所不知晓的事项,法律不得规定为义务

D.凡是人能够做到的,都是法律所要求的

3.赵某向张某借款20万元做生意,由郭某提供价值15万元的房屋作抵押,并订立了抵押合同。

赵某因办理登记手续费过高,经张某同意未办理登记手续。

赵某又把自己的一辆价值6万元的“夏利”车质押给张某,双方订立了质押合同。

张某认为将车放在自家附近不安全,决定仍放在赵某处。

一年后,赵某因亏损无力还债,张某诉至法院要求行使抵押权、质押权。

本案中抵押和质押的效力应为(   )。

A.抵押、质押均无效B.抵押、质押均有效

C.抵押有效、质押无效D.抵押无效、质押有效

4.某民政局工作人员冯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救济金5万元进行营利活动。

冯某的行为构成(   )。

A.职务侵占罪B.挪用资金罪C.挪用公款罪D.挪用特定款物罪

5.农民赵某买回骡子一匹。

一日赵某为驯服骡子,把骡子用缰绳拴在自家院内的树上,用皮鞭猛抽骡子,骡子受惊,挣脱缰绳,跑上乡间公路,撞死了一名在公路边玩耍的幼童。

赵某的行为属于(   )。

A.直接故意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C.过失犯罪D.意外事件

6.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连续犯或继续犯追诉期限的起算,是从(   )。

A.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算B.着手实行犯罪时起算

C.实施犯罪预备行为时起算D.犯罪行为既遂时起算

7.某派出所干警以扰乱社会秩序为由拘留王某。

王某不服,以该派出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法院认为被告应当是县公安局,要求变更被告而王某不同意变更,法院应当(   )。

A.以县公安局为被告予以审理B.以派出所为被告继续审理

C.裁定终结诉讼D.裁定驳回原告起诉

8.租赁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甲的儿子从国外留学归来”,甲乙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即行终止。

这一民事法律行为所附的条件是(   )。

A.肯定延缓条件B.肯定解除条件C.否定解除条件D.否定延缓条件

9.李某在某经济特区打工时被机器轧断手臂,就赔偿问题与企业发生争议诉至法院。

根据该特区依据全国人大授权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李某只能得到20个月工资的赔偿额,而根据该特区所在省的地方性法规,他可以得到25个月的赔偿额。

法院应如何处理本案(   )。

A.直接依据特区地方性法规审理判决此案B.直接依据省地方性法规审理判决此案

C.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裁决后审理判决此案D.提请国务院作出裁决后审理判决此案

10.(   )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最基本的要求。

A.依法办事B.依法执政C.依法行政D.依法监督

11.行政处罚的目的在于(   )。

A.惩戒违法行为人B.促使对方履行义务

C.补偿违法行为受害方D.保证行政机关内部管理工作顺畅

12.甲、乙、丙、丁四人依法成立一合伙组织,推举出资最多的甲担任负责人,其他合伙人的经营活动(   )。

A.对全体合伙人不发生法律效力B.对全体合伙人发生法律效力

C.只有经甲认可后方可对全体合伙人发生法律效力

D.须经全体合伙人认可后方可对全体合伙人发生法律效力

13.公务员承担违法失职行政责任的主要形式是(   )。

A.行政赔偿B.行政处分C.行政处罚D.刑事责任

14.甲为了不让乙当上先进工作者,在单位部署评选工作后,到处散布谣言,说乙生活作风有问题,从而使乙在评选先进工作者时受到影响,乙因受刺激而生病住院。

甲侵犯了乙的(   )。

A.名誉权B.隐私权C.荣誉权D.姓名权

15.某市检察院对所辖县法院作出的确有错误的判决依法提出抗诉,这种行为属于(   )。

A.法的适用B.法的遵守C.法的执行D.法的监督

16.自2009年起,每年的(   )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A.5月8日B.5月10日C.5月12日D.5月18日

17.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一刀切”的主要原因是(   )。

A.事物矛盾之间存在有机联系B.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

C.事物矛盾具有共同点D.事物矛盾具有普遍性

18.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目的是(   )。

A.为两岸同胞谋福祉B.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

C.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D.建设包容有序的新体系

19.下列文化现象,与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直接相关的是(   )。

A.汉代乐府诗的流行B.南北朝佛教盛行C.两宋风俗画出现D.明代中期书院兴盛

20.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各级政府职能的转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

“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

”“服务型政府”这一提法涉及的主要关系有(   )。

①政府与市场的关系②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的关系

③政府与社会的关系④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1.有关太阳外部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

A.光球层温度最高B.色球层厚度最小

C.可见光从最外层日冕层发出D.色球层上有日珥、耀斑活动

22.随着生产和生活垃圾的急剧增加,垃圾处理己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而有关专家却说: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将垃圾看成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

A.坚持了联系的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混淆了矛盾主次方面,看不到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C.坚持了矛盾的分析方法,看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看不到矛盾的普遍性

23.青藏铁路穿越冻土最主要的办法是(   )。

A.“以桥代路”B.“之”、“8”字型弯曲

C.避开冻土筑路D.扒开冻土筑路

2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蝙蝠捕捉昆虫是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

B.城市主干道禁止汽车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对话

D.发声的音叉把泡沫球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25.国家赔偿以(   )为主要方式。

A.返还财产B.恢复原状C.消除影响D.支付赔偿金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35题,参考时限25分钟)

  每道题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

注意:

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2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2008年北京奥运会,某国派了不少运动员参加比赛,可结果呢,别说金牌,连前六名都没捞到一个,简直是滥竽充数。

B.勤奋与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浇灌出来的天才。

C.参加保险虽然不能化险为夷,却能在灾祸不期而遇时使投保人或受益人得到一些补偿。

D.教师安居工程今年将有三十套住房落成的消息传开后,广大教师弹冠相庆,称赞政府确实为他们办了件大实事。

2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知识经济时代的银行要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加强贷款管理,杜绝久假不归的现象。

B.当今环保概念深得民心,新兴的环保产品洋洋大观,层出不穷。

C.一只发黑的藤编书箱,一把破旧的竹躺椅,放在哪儿都碍事,可祖父说跟它们有乡情,不肯扔掉。

我想,这是老年人特有的报残守缺的心理,应当理解。

D.有些专门揭人隐私的记者,见缝插针,如影随形地跟踪采访对象,常常使被采访人防不胜防。

2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适应性教育中,不唯书,不唯上,大胆怀疑等思想和行为往往被视为出格,但在培养创造性时就应该解禁,否则创造性教育就是叶公好龙。

B.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分破坏,都遭到了相应的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新一次世界大战,这绝不可视同儿戏。

C.城市管理是街道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5月1日,各街道办事处都有一支“蓝盔部队”粉墨登场,那就是城管监察分队。

D.三十年前,他学建筑,我学法律,如今异曲同工,我们都在为经济开发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2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着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B.只要你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理解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

C.众志成城,因人成事,地震后,灾区人民积极自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新家园。

D.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我们从事具体工作时就可以舍短取长。

3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起初,仿生学单纯以生物的结构和器官为目标,设计生产出如“电子蛙眼”和“雷达”等人造

传感器,但这些设计与生物的结构与器官相比,不但笨重,反馈功能也差强人意。

B.没想到,由于楼房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严重事故,我们要除恶务尽,一追到底,运用法律的武器震慑和打击一切违法乱纪行为。

C.科学家对比了人造材料与生物材料的组织方法,发现生物组织材料是原子排列成分子,然后由分子装配纤维、晶体一类中间成分,再形成各种组织,且在每一步骤都有精确的生物遗传程序控制,做到天衣无缝。

D.唐代的传奇在故事情节上,由过去那样的随笔、杂记式的记录或简短零星的“残丛小语”,变成了篇幅较长的细致描绘、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相当完整的艺术结构,是货真价实的小说。

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也不得不这一技术。

②现在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就是让我们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去体验,去动手、动脑,感受方案的设计、现象的观察、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分析。

③山水画都是大自然在画家心灵深处久久并经过艺术加工之后所得到的产物,对于画家而言,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④太阳是宇宙中一个巨大的能量聚焦点,这个能量聚焦点来源于宇宙统一场场能的不断变化,使太阳在所在的区域内不断发生能级,从而产生巨大的能量辐射现象。

A.采用  实验  孕育  跃迁B.采用  试验  孕育  跃迁

C.运用  试验  孕酿  巨变D.运用  实验  孕酿  巨变

3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在信息处理这个环节上,光计算有很大的潜力,光与电子相比,更难以控制,其信息的放大、增强、编码、连接、交换等远不如电子方便,大量的信息处理仍主要依靠电子技术。

A.尽管但由于因此B.既然又因为于是

C.虽然但如果那么D.不仅而且若所以

3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婉约,粗犷,细腻,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若大江东去

B.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

C.如小桥流水似风拂杨柳若大江东去如旭日喷薄

D.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若大江东去

34.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也。

有我之境,,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在上述文字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排序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有我之境②无我之境③以物观物④以我观物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35.自古以来,尼罗河多次像脱僵的野马,改道泛滥、变化无常,把良田阡陌莽莽荒原。

可是她却也了埃及人民坚韧倔强的性格,而古代埃及的文明,正是在人与水的搏斗中诞生的。

每年天狼星再度出现不久,尼罗河便要泛滥。

根据这个规律和其它变化,最晚在公元前4236年,他们即已并使用了自己的历法。

请在空格处填上排序正确的词组项(   )。

A.夷为铸成天象确定B.夷为铸炼天象制定

C.变为铸炼天体制定D.变为铸成天体确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36~39题。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混凝土中加入碳纤维后其电阻会随外加应力等的变化而成比例改变。

科学家们指出,利用这一特性制成的“智能混凝土”具有传感器功能,在道路和桥梁建筑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美国布法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由于碳纤维比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具有更优异的导电性,因此在混凝土中添加很少量的碳纤维成分,即可起到改变其电阻的作用。

研究表明,混凝土中加入的碳纤维只须占混凝土总体积的0.2~0.5%,混凝土电阻就会按外加应力和压力变化而作出相应改变,制成“智能混凝土”。

  科学家们指出:

当“智能混凝土”受外在压力等作用而发生变形后,其内部的碳纤维与水泥浆之间的接触程度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其电阻变化,这一机制使得“智能混凝土”可充当灵敏度非常高的压力和应力探测器。

“智能混凝土”在投入应用之前,可预先在实验室内通过测试而得出外加压力与混凝土电阻变化间的比例关系。

这样,当汽车驶上“智能混凝土”构筑的路面时,通过测量路面电阻变化就可以方便地称量出汽车的重量。

利用同样的原理,甚至还可借助“智能混凝土”测量桥梁的震动情况。

  “智能混凝土”是智能化时代的产物,它在对重大土木基础设施应变的实量监测、损伤的无损评估、及时修复以及减轻台风、地震的冲击等诸多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对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长期的耐久性都具有重要性。

而且在现代建筑向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对传统的建筑材料的研究、制造、缺陷预防和修复等都提出了强烈的挑战。

智能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为传统建材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也提供了全新的机遇。

36.对于美国科学家的新发现概述准确的一项是(   )。

A.加入碳纤维的混凝土在建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B.加入碳纤维的“智能混凝土”具有传感器的功能

C.利用“加入碳纤维的混凝土”制成的“智能混凝土”具有传感器的功能

D.加入碳纤维的混凝土的电阻会随外加应力等的变化而成比例改变

37.关于“智能混凝土”的制作,下面表述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在混凝土中加入占其总量0.2%~0.5%的碳纤维使其电阻按外加应力和压力变化而作出相应改变

B.在混凝土中加入的碳纤维的含量,占其总体积的0.2%~0.5%,从而使智能混凝土按外加应力和压力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改变

C.在混凝土中加入的碳纤维的含量,占其总体积的0.2%~0.5%,使其电阻能按外加应力和压力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改变

D.在混凝土中加入占其总量0.2%~0.5%的碳纤维使其电阻按外加应力和压力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改变

38.科学家认为“智能混凝土”可充当灵敏度非常高的压力和应力探测器的原因是(   )。

A.“智能混凝土”受外力作用后,其电阻发生了变化

B.“智能混凝土”受外力作用后,其内部的碳纤维和水泥浆之间的接触程度会发生变化

C.“智能混凝土”受外力作用后发生变形

D.“智能混凝土”的电阻随外加应力等的变化而成比例改变

39.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碳纤维比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具有更优异的导电性。

B.混凝土中添加很少量的碳纤维成分,即可起到改变其电阻的作用。

C.“智能混凝土”投入使用前,必须预先测试出其外加压力与混凝土电阻变化之间的比例关系。

D.“智能混凝土”路面能直接显示所通过的汽车的重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40~42题。

  收入差距现象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即合理、合法且适度的收入差距具有积极意义,而不合理不合法且过大的收入差距会带来消极影响。

现在,有人对收入差距问题产生了一些思想困惑,有的甚至提出了收入差距的产生和扩大是调动了积极性,还是抑制了积极性;是改革成功的标志,还是改革失败的表现;是奔向共同富裕,还是走向“两极分化”等种种疑问。

对此,我们必须加以科学分析。

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现象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出现的,是打破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强调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

通过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而产生的收入差距,具有合理合法性;只要收入差距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负效用小于刺激生产力发展的正效用,就是适度的。

实践证明,合理、合法且适度的收入差距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40.对“双刃剑”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收入差距的出现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义B.收入差距现象具有二重性

C.收入差距有合理的与不合理的D.收入差距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有弊

41.下列理解,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作者批驳了收入差距有负面效用的错误观点

B.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收入差距这个社会问题

C.要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必然会出现收入差距

D.收入差距产生积极作用必须有一定的前提条件

42.划线处应填的关联词语是(   )。

A.只要  就B.只有  才C.即使  也D.因为  所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43~45小题。

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发可视图文信息系统。

这种系统把用户终端(计算机和电话机)通过现有的公用电信网与图文信息中心计算机的数据库连接起来,进行数据通信,向公众开放信息服务,使信息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共享,这个系统亦称为可视数据系统。

  用户在家中只要通过操纵终端设备,就可以方便地向图文信息中心检索所需要的各种可视图文信息。

各个用户可在电视机屏幕前分别与图文信息中心的计算机‘对话’,而不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

这种可以进行人机对话的信息系统又称为交互(交互就是有问有答)可视信息。

它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比较理想的通信手段。

这种可视信息系统自从1979年问世以来,至今己普及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也己开通了可视图文通信业务。

  在可视图文系统中,用户与电视节目中心数据库或图像库直接通信,成为声音、图像综合以及娱乐、教育、信息一体化的通信手段。

它也是实现办公室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的重要工具。

  交互可视信息系统使有线电视可供选择的频道增加到一二百个,而且各家庭(个人)同发射台可以进行双向通信联络,用户不仅可以点播节目,还可以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

  可视图文系统已经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一系列的改变。

它给教学活动、生产管理等带来极大的方便。

可视图文系统最有效的领域要算是购物和预约订货了。

顾客不出家门就可通过可视图文终端进行购物和款项的支付结算。

43.可视图文信息系统是指(   )。

A.可视数据系统B.计算机和电话机的组合

C.电视节目中心数据库或图像库D.人机对话系统

44.对可视图文信息系统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它是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的重要工具

B.交互可视信息是可视图文信息系统的一种

C.用户利用计算机在家中就能购物

D.用户操纵计算机参与电视节目制作己有十几年历史

45.图文信息中心是指(   )。

A.有线电视发射台B.电视节目数据库或图像库

C.相对于用户的一台计算机D.可视图文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46.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

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

它就守候在门外。

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

明天会是怎样呢?

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这段文字主要在告诉我们(   )。

A.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B.人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境遇

C.人可以选择自己对生活的态度D.明天的生活是变幻无穷的

47.信用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现代社会是建立并运作在信用制度之上的。

现代信用制度是在古代信诺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民俗民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现代的“信用”与古代的“信诺”却有着明显的区别,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一个“用”字。

古代人的信诺是一种人格操守,是由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所决定的一种个人道德品质;而现代人的信用制度则是一种契约关系,是由工商经济和相互依存关系所决定的一种互惠制度。

古代的信诺只是涉及到少数人的事情,而现代信用制度则涉及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

古代是否守信诺,只会造成道德上的益或损;而现代人不遵守信用制度所受的惩罚主要是经济和法律上的。

根据这段话,对现代的“信用”和古代的“信诺”理解正确的是(   )。

A.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都是以“信”为基础建立并运作的

B.“信用”不仅体现了古代的“信守承诺”,而且突出了“信”在现代社会的使用价值

C.古代的“信诺”讲的是道德品质和人格操守,强调“义”;现代的“信用”讲经济上的互惠,强调“利”

D.现代的“信用”已成为社会的基本制度,古代的“信诺”仅是一种哲学理念,它们都与社会经济形态无关

48.所谓“供养”,通常是指亲属之间有经济能力、生活能够自立的人,对那些无经济能力、生活不能自立的人,予以经济上的供给和生活上的照料。

供养关系把那些由婚姻纽带联系起来的人们,又用经济纽带联结在一起,使家庭成为一个社会实体。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

A.“供养”是指对丧失经济能力、生活自立能力的亲属给予经济上的供给和生活上的照料

B.供养就是家庭中幼辈的赡养

C.供养关系把亲属用经济纽带联系起来

D.供养就是指家庭中年长者为年幼者提供经济供给和生活照料的义务

49.能源价格高并非全是坏事,因为价格杠杆自会调节石油的流向,确保人类以剩下的石油找到更好的新能源,而不是全用到几十年前根本不存在的使夏天变凉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