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3576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docx

《中考地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地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docx

中考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章节(课题)名称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学时

1

总课时

12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1、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过程

方法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逐渐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3、亚洲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4、“人口最多的大洲”

5、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分析图提取有用信息并记忆。

教学难点

1、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2、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做测试题,加强记忆。

3、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札记

导入:

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一、亚洲的地形、河流

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

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结论:

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

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

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

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看图记忆亚洲的地形地势完成活动

 

 

让学生学会分析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影响,理解亚洲河流呈放射状这一特点。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二、亚洲复杂的气候类型

引导: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

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

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

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

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

小结: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分析讨论不同气候的影响因素。

主要记忆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

 

 

让学生知道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过渡:

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

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

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

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

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

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

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完成活动和讨论,分析材料得出亚洲气候的特点

 

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总结归纳。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

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

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

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三、人口最多的大洲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

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

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

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特别稠密?

[读图]6。

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6。

14“2000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提问]1、200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

(60。

5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

(12。

95亿)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

(10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其中亚洲有几个?

(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学生理解记忆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等概念,并且学会计算。

[活动]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大洲排队(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3、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

3%),计算2001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提示]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х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净增人口数(60。

55亿*1。

3%=0。

79亿),所以2001年世界净增人口0。

79亿,而亚洲2000年人口总数36。

8亿*1。

4%=0。

52亿,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亚洲(0。

52/0。

79*100=66)。

[小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提问]1、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亚洲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增长率)

2、我们还能想想其他方法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吗?

(亚洲的人口密度)

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小结]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才会顺利进步。

(即要理解

 

在图上找出人口大于1亿的国家和亚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

 

完成活动与练习

阅读材料完成填图题

 

“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

[阅读]材料“亚洲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填图]根据阅读材料按因果关系填入框图中

A、要求增产粮食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恶性循环F、土壤肥力下降

四、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

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

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小结]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整

 

分析亚洲复杂气候的形成原因,并能提取图片中的信息,分析归纳问题。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整

理解记忆所讲的内容,知道亚洲气候的特点

板书设计

一、地形和河流

1、地形:

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河流:

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二、亚洲复杂的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3、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三、人口最多的大洲

1、人口数量和比例:

40亿、61%

2、人口分布:

稠密区:

东亚、东南亚、南亚;稀疏区:

西亚中亚、北亚

3、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资源问题

四、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教学反思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