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3859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9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5页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5页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5页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5页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5页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5页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5页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5页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5页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5页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5页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5页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5页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5页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x

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

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点1.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

北京人

距今时间

约170万年

约70-20万年

发现地点

云南省元谋县

北京周口店

生产生活状况

会制造石器,知道用火

使用打制石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地位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特别提示: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考点2.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代表区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距今时间

约6000多年

约7000年

发现地点

陕西西安半坡村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种植作物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使用工具

陶器、磨制石器

骨器、陶器、磨制石器

居住方式

半地穴式

杆栏式

特别提示:

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是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考点3.传说与史实

1.人文始祖:

在古代传说中,炎帝和皇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

后来被尊封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炎帝:

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

(2)黄帝:

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2.禅让制

(1)含义:

传说尧老年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

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

通过这种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2)实质:

在部落联盟内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

其基本原则是选贤举能。

3.大禹治水

(1)背景:

传说尧舜时期,洪水泛滥,平原沃壤化为一片汪洋,造成巨大灾难。

(2)方法:

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

(3)影响: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他化水害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

被后人尊称为“大禹”。

考点4.夏、商、周的更迭

国家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暴君

约前2070年

阳城

约前1600年

殷(盘庚)

西周

前1046年

武王

镐京

特别提示:

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死后,其子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考点5.西周分封制

1.目的:

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内容:

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经济事务。

3.作用:

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考点6.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1.东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五霸

(1)说法一: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说法二: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特别提示:

(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原因: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组建强大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2)相关成语历史典故:

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合纵连横、朝秦暮楚等。

考点7.商鞅变法(前365年)

1.背景:

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个体农耕生产普遍,生产力大大提高,新兴地主阶级为了争取其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出现了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2.目的:

富国强兵。

3.内容

富国的措施

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

强兵的措施

奖励军功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4.作用: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成功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2)秦孝公的大力支持;(3)商鞅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考点8.先秦时期的文化

1.文字——甲骨文

(1)概念:

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内容:

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及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3)意义

①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②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③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2.科学技术

(1)司母戊鼎:

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因鼎的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

(2)都江堰

①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②两千多年的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3.思想活跃

(1)孔子

①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

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②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2)百家争鸣

①背景:

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②主要代表和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

《孟子》

“施仁政于民”

道家

庄子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③影响:

各派之间不仅阐述了各自的思想主张,还相互争论和批判。

各家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4.音乐——神奇的编钟:

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一套,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编钟。

其中以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乙侯编钟最为著名。

它表明,两千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难点解读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有何意义?

“夏传子,家天下”是指禹在位时,大力培植自己的儿子启,使伯益的威望和权利不及启。

禹死后,启利用自己的权势,杀死了伯益,继承了禹的权位,从此国王权位被视为一家一族的私产,实行父死子承,兄终弟及。

王位世袭制的实行,破坏了原始时代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度,由“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它标志着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保护私有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已经产生,它是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

这种制度基本上确立了君主政治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制度才结束。

2.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

一场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或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主要是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同时商鞅推行的新法顺应了历史趋势,深得人心,所以秦国虽然杀了商鞅,而商鞅制定的新法仍继续推行。

归纳比较

1.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历史特征

政治上:

各国变法;经济上:

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军事上:

诸侯争霸,连年战争;思想上:

百家争鸣。

2.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铁农具的广泛使用;牛耕的推广;个体经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各国的社会变革等。

第2课时秦汉帝国与魏晋南北朝分立

考点1.秦的统一

1.条件:

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商鞅变发以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2.史实: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战争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考点2.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政治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车辆形制、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文化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促进了文化交流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开发南疆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考点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

措施

效果

政治

颁布“推恩令”

巧妙削弱诸侯国封国势力

强化监察制度

抑制和打击了皇族和百官的不法行为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大一统的汉朝

1.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2.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考点4.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1)西域:

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致更远的广大地区。

(2)两次通西域的情况

时间

目的

意义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读成dàròuzhī),夹击匈奴

了解了西域,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联合乌孙国,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交往

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设立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2.丝绸之路

(1)路线:

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王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

因此,这条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就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

(2)概况: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3)作用: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考点5:

昌盛的秦汉文化

类别

年代

人物

主要成果(观点)

影响(评价)

 

科技

造纸术

西汉

发明纸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东汉

蔡伦

改进造纸术

数学

东汉

《九章算术》:

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医学

东汉

张仲景

著作《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东汉

华佗

制成“麻沸散”

“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宗教

佛教

西汉

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

东汉

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史学

历史学

西汉

司马迁

《史记》: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艺术

雕塑

秦朝

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反映了秦朝雕塑艺术高超的水平,展现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考点6:

三国鼎立的形成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战役

时间

结果

作用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时间

建立者

政权

定都

220年

曹丕

洛阳

221年

刘备

成都

222年

孙权

建业

考点7:

人口南迁

1.时间:

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南迁。

2.原因:

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

3.浪潮:

西晋后期,匈奴等族趁汉族统治集团内乱之际起兵,西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

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南迁浪潮。

4.南迁地区:

北方移民南下后,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

5.作用:

为江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考点8:

江南经济的开发

1.原因:

北人南迁,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稳定;淝水之战的胜利,使南方经济的发展进程没有中断;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2.表现

农业

围湖造田、兴修水利、江南地区麦稻兼作、岭南种植双季稻

手工业

织锦业

设立专门机构管理丝织业,织锦业在长江中下游迅速发展

冶铸业

发明灌钢法

制瓷业

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商业

建康城人口达到百万,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

考点9.北魏孝文帝改革

1.目的:

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措施:

迁都洛阳;学习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3.意义: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

考点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代表人物(作品)

成就(特色)

数学

(南朝)祖冲之

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比欧洲早近一千年

农学

(北朝)贾思勰

著作《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成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地理

(北魏)郦道元

著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以水道为系统,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书法

(东晋)王羲之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序》,被后人称为“书圣”

绘画

(东晋)顾恺之

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云冈石窟(山西大同)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归纳比较

1.秦皇、汉武统一思想的举措和实质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

表面上看是相反的措施,实质上都是加强思想控制。

2.张骞出使西域和开通丝绸之路的关系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

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住宿、交通和安全保护。

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第3课时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考点1.隋朝大运河

1.隋朝的统一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年号开皇,他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2.开通大运河

(1)目的:

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巩固统治。

(2)概况: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和四段,全长两千多千米。

(3)意义

①大运河的开凿,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大动脉的作用。

考点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太宗——“贞观之治”

(1)原因

①吸取隋朝灭亡教训;②完善三省六部制;③选贤举能,知人善任,虚心纳谏;④轻傜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⑤修订法令,宽省刑罚。

(2)表现: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国力增强。

2.武则天——“贞观遗风”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措施

①重用酷吏,打破大族控制大局、垄断高官的局面。

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④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3)表现:

人口明显增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4)影响:

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3.唐玄宗——“开元盛世”

(1)措施:

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改革军事、财政、漕运制度。

(2)表现:

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特别提示:

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相同点:

(1)原因:

统治者都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2)表现: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3)启示: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考点3:

隋唐科举制

1.含义: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常设科目:

明经和进士(唐朝)

3.形成和完善

阶段

关键人物

主要贡献

形成(隋朝)

隋文帝

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

设进士科

完善(唐朝)

唐太宗

大大扩充国学规模

武则天

首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

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4.影响:

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激发了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特别提示:

清朝末年(1905年),我国废除科举制。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了1300多年。

考点4.唐朝的民族关系

1.政策:

民族平等。

2.突厥:

唐太宗扫平东突厥,设都督府,唐太宗被成为“天可汗”。

3.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8世纪初,金城公主又嫁到吐蕃,唐蕃已“和同为一家人”。

考点5:

唐朝的对外关系

1.遣唐使: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3.玄奘西行: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研习佛法。

著作《大唐西域记》。

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介绍到中国的人。

考点6.隋唐时期的科学与文化

(1)印刷术:

唐朝初年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世界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金刚经》。

(2)火药:

唐初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他的《丹经》,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

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也叫“飞火”。

(3)赵州桥:

隋朝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

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

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2.文学艺术

(1)唐诗:

唐朝时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2)乐舞:

相传有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的《霓裳羽衣舞》。

(3)石窟艺术:

甘肃敦煌莫高窟。

它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

归纳比较

1.归纳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税收;允许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和通商;水陆交通发达;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2.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政策的共同之处

注重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完善科举制度,重用人才;鼓励贸易,对外开放。

第4课时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考点1.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

1.政权并立

政权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汴京

契丹

916年

阿保机

上京

西夏

党项

1038年

元昊

兴庆

女真

1115年

阿骨打

会宁

南宋

1127年

赵构

临安

2.辽、宋、西夏和议

(1)澶渊之盟: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澶渊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但是澶渊之盟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2)宋夏和议:

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3)宋金和议:

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

考点2.经济重心的南移

1.方向:

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表现

农业

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首位。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手工业

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铁、铜等金属的冶炼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陶瓷制造业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中国被誉为“瓷之国”

商业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蕃学等

考点3.社会生活

1.“四民”阶层:

士、农、工、商

2.城市中出现固定娱乐场所:

瓦舍

3.最主要的三大传统节日:

元旦、寒食、冬至

考点4.元朝的统治

1.崛起: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后,建立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建立: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

1272年定都大都。

3.统一:

1276年,元灭南宋。

1279年,统一全国。

4.忽必烈改革

(1)主要措施

①建立行省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

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管理机构——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

还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②重视农业。

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管理政绩好坏的标准;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

(2)作用:

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民族融合:

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

6.元大都:

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行纪》。

考点5.宋元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比欧洲早400多年。

(2)指南针:

宋代,人们在司南的基础上,发明了罗盘针,并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3)火药:

宋代加以改进,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

2.史学: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3.文学

(1)宋词

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

北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两宋之交

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南宋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2)元曲:

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品是悲剧《窦娥冤》。

4.绘画: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及汴河两岸风光,展示当时各阶层人物的生活风貌。

重难解读

1.对辽、西夏和北宋之间“和战”关系的认识

北宋政权建立、统治中原之时,东北地区兴起的契丹族、西北地区兴起的党项族分别建立各自的政权,他们长期共存、并立,互相交流、共同创造者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

北宋和辽、西夏民族政权并存的初期,都发生过或大或小的战争,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灾难。

他们之间的战争属于兄弟民族之间的纷争,不属于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但是这些战争却都有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