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3862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docx

农村社会工作重点

第一章导论

本章是农村社会工作的导论,主要介绍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背景、介绍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内涵。

通过本章的介绍,需要理解和把握发展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必要性及其工作内容。

第一节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背景

一、中国—农村—社会工作

是中国的社会工作,自主性的问题,回应的是中国的发展问题。

是农村的社会工作,是特殊性的问题,需要了解中国农村问题的始末。

二、农村问题的缘起与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发展

民族国家转型与农村社会凋敝;

农村社会动员与中国革命;

农村社会动员与中国集体化建设;

市场化改革、资源流出与农村衰败

第二节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内涵

一、农村社会工作的本质

讨论?

我们农村社会工作要达到什么目的?

农村社区发展!

农村不能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凋敝,农村是能够守得住的精神家园。

农村社会工作的抓手

留守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

农村组织

农村文化

农村扶贫

农民工进城

第二章发展教学目的

本章是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与农村社会工作实践相关的发展理论,并反思在具体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发展主义幻想。

通过本章的介绍,需要把握发展增长与发展的内涵,理解发展对于农村社会工作而言的意涵。

第一节增长还是发展?

增长(growth)

“增长”的经济意涵是指可量化的物质文明在数量上的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等指标的增长。

——以货币作为量度单位,反映的只是一个被界定的经济体内年度的货币流通总量。

(1)增长是否意味着真正的增长?

破解GNP/GDP神话。

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究竟涵盖什么?

反映了哪些经济方面?

又掩盖了哪些生计活动?

它能反映“福利”和“生活质量”吗?

根据某年度内生产出来的货品和劳务以货币衡量的价值,要通过贸易流程,才可以被汇总算人国民生产总值之内。

2)经济增长可能带来与社会发展的断裂,尤其是社会分配不公。

经济的增长不意味着社会的分配必然公正,这涉及到一个分配规则的问题。

“马太效应”

[网友“金豆豆银豆豆”]温总理,我们同学同事在聚会或者聊天的时候,经常会聊到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太大的问题,一些垄断行业收入非常高,这导致很多人心理不平衡,政府有没有考虑要解决这个问题?

[02-28 16:

40:

07] 

温家宝:

“你说的是事实,目前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地区不平衡、城乡不平衡、收入不平衡。

一个公正的社会,就是让大众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02-28 16:

40:

34] ”

发展(develop)

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从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和转化。

“发展”似乎弥补了“增长”概念的缺陷。

发展除了经济增长之外,还包括收入分配、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的“理性化”进程。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人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发展的幻想

关于发展,社会学界有两个主导的理论流派,这构成了农村社会工作追求发展的理论基础:

现代化理论,追求农村社会的现代化。

现代化理论本身在学术界的缘起是对近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的进行解释与阐述,

基本主张:

第一,“传统—现代”两分法;

第二,社会发展的内因论;

第三,现代化趋同的假设。

依附发展理论,试图解释为什么一个地方(城市或沿海农村)发展了而其他地方(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却未能获得发展。

依附发展理论在学术界的缘起是对19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特别是拉丁美洲和非洲以及后来的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解释。

两个基本假设。

第一,不应当单独地分析一个社会的发展,而应当从世界系统考察问题;

第二,在许多情况下,往往是外来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更为重要。

破除对发展的幻想

发展可能的负功能:

A发展导致了不幸福。

B发展导致了不发展。

第三章权力

第一节沟通与权力

一、什么是沟通?

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

它有三大要素,即:

①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②达成共同的协议;

③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沟通就是人际之间的一种关联,农村社会工作也是工作者与不同对象(案主、政府人员等)之间的互动与关联。

沟通的过程:

发信人®编码®渠道®解码®收信人

社会学的沟通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结构化理论

二、什么是权力?

印章是权力吗?

职位是权力吗?

社会学视野中的权力:

韦伯

权力(Macht)意指行动者在一个社会关系中,可以排除抗拒以贯彻其意志的机会,而不论这种机会的基础是什么。

权力与支配

支配的三种类型:

法理型依据;传统型依据;卡理斯玛型依据。

福柯

施加在肉体的权力不应被看作是一种所有权,而应被视为一种战略;它的支配效应不应被归因于“占有”,而应归因于调度、计谋、策略、技术、运作;人们应该从中破译出一个永远处于紧张状态和活动之中的关系网络,而不是读解出人们可能拥有的特权”。

福柯对疯人院、监狱等独特空间的研究。

三、语言与权力(普通话——方言)

讨论:

没有讲过普通话的农村学生第一次到大城市读书的感觉?

第一次说普通话的感觉?

讲普通话成为一种权力。

这种权力成为我们需要反思的对象。

费孝通的“文字下乡”:

普通话是什么?

普通话意味着什么?

普通话是官话,它意味着一种权力,它是官方的一种代表与象征。

做农村社会工作时,普通话构成了一种权力。

应该去权力化,应该消除我们与农民之间的权力隔阂,消除农民对社会工作的权力感。

四、符号、言语与话语权

谁能够说话,说话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权力。

比如安排发言。

弱势者多半是沉默者。

扩音设备与权力。

第二节发展中的权力

一、谁有发展的权力

谁剥夺了后富者的权力?

先富与共富——先富带动后富还是先富剥夺后富

谁先掌握了发展的机会与资源(阶层间的分化、马太效应)

二、发展与被发展

谁在要求发展。

——“被上楼”(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大批村庄和农田被占用,农村农民被迫转入楼房居住)

谁在要求民主。

——费老笔下的司法下乡

发展主体的角色。

——秀才下乡,“乡村建设运动而乡村不动”

新农村建设——自下而上的发展

三、发展中的权力与道义

权力与交换——因为一种交换所以形塑一种权力——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在农村社会工作的过程中防止集中误区:

1、帮助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就具有一种过分道德神圣感;

2、帮助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就具有一种理所当然的规划权;

3、帮助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就具有对当地居民的一种肆意支配权。

第四章技巧

本章是农村社会工作中若干技巧的推介,涉及到入场、认同获得以及文字、数字等符号的运用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相关技巧的使用。

第一节进入

进入社区的几种基本形式:

1、项目进入式

2、邀请进入式

3、自动进入式

项目进入式

往往是带着资源进去

例如:

扶贫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

利:

资源是稀缺的,进入时受到欢迎——谁欢迎:

村干部、积极分子、还是普通的民众

弊:

项目往往有预定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不是村民的目标

资源的进入有可能搅拌起村庄/社区内既有的权力关系

邀请进入式

往往是村庄与社区面临困境时,邀请进入的

晏阳初——梁漱溟——温铁军

利:

对方对尽可能配合你的工作

弊:

对方对你寄予厚望,自行可以决策的空间变小

自动进入式

几种亚类型:

通过官方关系进入;通过私人关系进入;自行进入

第二节认同

认同究竟是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还是自身需要面临的问题?

谁需要面临认同问题?

——服刑归来人士、外籍新娘等。

社区如何面临认同危机?

——社区认同感的下降。

农村社会工作者为什么要讲认同?

认同是两个维度:

第一,是社会工作者对社区要有认同;

第二,是让社区对社会工作者要有认同。

怎么才能够获得认同?

1、人格魅力;

2、话语的策略;

3、工作绩效。

第三节文字与数字

从图解到文字

这一节将介绍一些方法,教大家如何使用地图、图表和其它可视化的沟通技巧来开展实际读书识字工作和社区协力的工作。

如何将图解变成文字?

地图、矩形图、一览表、图表等可以在不同情形下用于文化扫盲的学习,以此实现社区的协力。

例如:

可以完全用文字编一个一览表;而一份地图不仅要有字,还要有线条和记号。

为什么使用全文?

读书识字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技巧,它是一种沟通方式,与人有关。

因而,要用可以表达真实、相关意思的课文来教。

成年人在口头沟通中已经使用复杂的结构,如果读书识字只是维持这些现有的技能,则使用的课文也应该是复杂的,不是简单的语言培训教材。

从讨论中形成课文

社会工作过程依赖的不是外部的材料,而是由参与人员自己形成的课文和图解。

重要的是协作员要引导参与人员发展不同的文体来满足不同的目的:

故事、诗、歌甚至短剧。

为什么要整理记录地方知识?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础是要尊重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学习的核心材料来源于参与人员自己,而不是外来的课本教材。

所以,将项目过程明确地与坚持地方知识联系在一起符合逻辑,特别是如果这种传统知识正在丧失或处于最不受重视的地位。

如何整理记录地方知识?

人们知道他们自己的知识,但经常对自已知识的价值不大自信,特别是面对主流文化和外国文化时。

有时,坚持地方知识也许被看作是在反对帝国主义;有时,长期在当地环境下形成的做事方法更有效。

而且,在全球贸易和知识产权的时代,社区有必要归类整理地方知识,并宣告这是他们的“产权”,作为一项行动来抵制外来影响或谋求生存。

为什么要办简报和布告栏?

简报和布告栏是传达地方新闻和观点的一种有效、常用的方法,也可以创造更好的地方文化氛围。

如何办简报或布告栏?

决定办地方简报或建布告栏必须源于有进行沟通的真正愿望和需求,而不仅仅是作为基本文化技能的实际练习。

在办报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广泛参与来保证较大范围的涉及面、影响和所有意识。

内容

简报、布告栏的内容可以包罗万象,以吸引更多的读者。

典型的出版物可以有地方新闻和言论;来自社区不同组织、计划和项目的最新消息;社会工作进程中分析的结论;天气预报,市场价格;近期重大事件;小说、诗歌和摄影;还有小广告等等。

内容的平衡要考虑未来读者、组织认为要表达的重大问题和来稿情况。

组织需要考虑目标读者关注和与他们相关的是什么,他们通过读简报和看布告栏想获得些什么。

媒介

选择媒介要依据现有的资料,还有未来读者的期望和习惯。

将布告栏建在人群集中的地方可能是最好的办法,这样大多数社区居民都可以看到,也为来稿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因为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消息、广告等直接贴在布告栏上。

印好的简报更适合在多个社区发行,也许要和本地区其它反思行动小组合作。

这样,要么就印成海报的形式,要么就小报分发给每个读者。

数字与农村社会工作

数字与沟通

在进行农村社会工作时,我们理解的实际数学能力含义更广泛:

包括解题、分析问题、清晰简明地表达信息,而且时常使用的是笔算、口算和心算结合的方式。

其实,许多图解,例如矩形图、饼形图表、条形图表和日历都是使用数学来进行明确分析。

为什么要数字沟通?

数字影响着每个人。

例如:

钱、价格、财政预算等。

数字在不同机构的计划中以统计数据的形式也起着巨大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这却时常未被人们意识到。

如何识数

可以使用各种技术。

重要的是使用的数字要和参与人员有关,这样他们可以写出自己的生日、门牌号码或其他对他们有意义的数字。

这将加强他们对符号及其意义的认识。

写数字

学习写数字就像学习写字,如果人没有拿笔的经历,也许他要画出数字的形状就很困难,也许练习写数字就要花费许多时间。

用钱学习计数

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钱,用钱让人发现自己已有的数学技能。

数学成为人们生活中真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用钱进行学习时,不论是使用纸币和硬币,还是使用仿制品都是不错的想法。

如果使用仿制品,最好是带彩色的,大小也要合适,才能鼓励识数。

第一步,应该要求参与人员查看一下钱,说出其面值,并解释他们是如何认出某种纸币或硬币的,评论他们注意到的钱上的任何记号

信贷和利率

为什么要了解信贷和利率?

许多人靠借钱生活。

信贷的模式全世界都一样,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或政府。

驻这些问题的讨论应该使参与人员把当地的情况和更广泛的债务问题联系在一起,讨论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如贫困的社会经济结构性原因,金钱和权力的关系等。

实例

价格

如何讲价格?

价格讨论应该基于地方的主要产品和货物,重视为什么价格会不一样?

怎样做才能改善这种情况。

可以使用各种图解来证明或引起讨论,尤其是使用一览图和地图。

当地市场价格年度分布一览表

价格长期年度分布一览表

分析当地基本产品在五至十年的价格趋势可以季节性波动的不同趋式。

这时候讲解有关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信息特别有关联。

消费商品价格年度分布

小本生意

为什么讲小本生意?

玻利维亚,柯恰邦巴,收入-支出图有相当多的组织把促进增加收入当作发展的一项部分,然而,这样的项目经常不成功,有两个原因:

第一,对宏观环境没有足够的重视,

第二,具体贷款的参与人员在一个更广泛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得到支持,没有商业会计和记账的技能。

本课程要提出一些建议如何加强计划和会计的事务。

如何讲小本生意?

分析应该从个人开始:

考虑参加收入增长项目的动机。

一种方式是参与人员画出他们自己的收入支出树形图。

重点探讨根系(收入来源)是否足够强壮支撑这棵收入支出的大树,参与人员可以探讨参加一项产生收入项目的潜在影响。

实例

第四节说话与图像

为什么重视说话者?

农村社会工作过程的基础是依靠创造一种民主的氛围,在这种环境中所有参与人员都受到尊重,对这一点绝对不能忽视。

我们生活的社会常把人们分成各种层次,依据年龄、性别、种族、语言、社会地位或教育程度等等。

我们必须在反思行动小组中反对这种不平等对待。

自始至终我们都要意识到公正地对待不同的说话人。

一旦造成了一种消极的群体动态就很难再改变,但是,一个积极的群体动态也需要不断地维护。

如何重视说话者?

农村社会工作使用的各种参与方式都需要重视参与者的表达,设计用来增加说话人的平等地位。

例如,使用图解就有相当可观的可能性打破常规的权力动态,因为每个人都有实际的参与,而且强调的也是集体任务的完成。

社会工作者是产生这种正确群体动态的最重要的人物,这也是他们要起的主要作用。

从一开始,社会工作者就要公开地确定这样一个主要原则,也是农村社会工作者的基本原则,即每个成员的意见观点都会受到平等对待,作为第一线的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可以鼓励参与人员发挥积极作用监督这种平等,并做出共同努力。

几种方法:

小圈子

扮演角色

监测发言

控制发言

了解语言

扮演角色

为什么要进行角色扮演?

每个人在他们所生活的地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某些人会在一个情况下是一个消极的参与者,而在另一个情况下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一个地域有权利而在另一个地域却是不幸者。

农村社会工作过程的基础是要探寻不同角色之间的不同权利关系及友谊沟通。

扮演角色是一个在特别的情况下思考不同前景的有效方法,沟通下的强制是挑战和改变权利关系的过程的重要的一步。

角色扮演有多种形式,如:

再扮演:

参加者再扮演一场冲突集中的事件。

模仿:

参与人员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模仿扮演常常会发生的。

排演:

参加者在他们喜欢的环境中扮演他们的角色。

角色对调:

为了更好地体会人们的反应和行为,参与人员改变原来自己的角色,转而扮演与自己相对的角色:

如男人扮演女人;老板扮演员工;无土地的人扮演地主等。

图像

制地图

为什么要制地图?

使用地图可以让人们以一种具有启迪思想的新角度来说明地方性的基本信息,同时也是使我们分析条理化的一种工具。

一张地方的基本地图可能与其他有关地方问题在信息方面重合,如社会关系、公共服务、生计来源、或土地使用。

我们还可以扩展地图的使用,来显示随着年代的变迁而发生的变化,来预测未来变革和进行展望。

如何制地图?

地图和模型这类灵活性工具可以用于各种情况,因此对制作地图的过程没有什么特定要求。

但是,某些重要的观测很有用处。

在乌干达,人力资源图关键点用当地语言和英语两种语言标出

使用树形图

有树根、树干、果实组成的树形图能够非常有效地体现出各种关系,如因果关系和输入与输出关系等。

为什么要使用树形图?

树很普遍,其寓意也非常清楚明确,人们以树作为比喻可以从新的角度来探讨问题或过程。

如何用树形图?

在活动中,参与人员经常继续这类比喻,把其他内容加到树形图上,例如:

用杂草、真菌或害虫等代表对形势的隐患和局限

标出主要的破坏或主要的风险,如闪电

环境因素,如土壤质量、可添加的肥料、气候因素等。

生活在树上的各种不同生物代表积极或消极的势力,以及参与人员可控制或不可控制的因素。

使用河流图

河流的特征有:

宽度不一的河床、水流和走向,同样还有漩涡、河洲、湍流、瀑布、河汊等代表着我们自己经历过的人生变化和事件。

在表达丰富的河流图中,河两岸的自然环境可以代表我们周围的环境。

如果河流图是描述个人生活经历的,就由个人来制作。

然而,河流图也可以用来代表社区或组织的历史,在这种情况下,制作河流图的过程就是大家共同的活动。

个人经历河流图

这里有必要说明,个人只需在河流图中标示那些他们愿意集体了解的关于自己的事情或事件。

一种让大家集中注意力的方式是,大家都安静地坐在一起,闭上眼睛,由协作员提示大家默想人生历程中的不同时刻,从出生到现在,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开放性问题。

之后每个人以河流图的形式描绘出自己的生活历程,有时是画在大纸上,有时用当地有的物品构建在地面上。

情感支持

由于构建人生河流图并告诉别人自己的经历是一种情感体验,有必要提供一些积极的反馈来平衡人们的感情弱点。

在拉丁美洲,许多社会工作者用这一方法来使参与人员感到乐观和团结一致。

在这一过程中,一次一人背对集体而坐,其他人员来谈论此人的优点和其性格中积极的一面。

每一轮结束后,集体去拥抱并祝贺所说的这个人。

这一活动有助于增进集体团结,鼓励人们的集体归属感。

集体经历河流图

如果要用河流图来标示组织或社区历史中的转折点或事件,就要参与人员共同来制作,商讨用哪些象征物来代表一些特定时刻。

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图像过程本身就会引起一些讨论和争议,因为显然人们对情况和事件意义的看法不会一样。

如果以几个人的小组进行这项活动,应该有人协助完成对活动的相关反馈和讨论。

第五章乡村建设运动

一.为什么要进行乡村建设

无法复制的现代化

仍然是小农经济

被剥夺后的农民

不谈主义,只谈问题

解构政府

复谈乡村建设

二.以工立国与以农立国的争论

“五四”以来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两大论战

孔化VS耶稣农业VS工业

中国现代化过程,怒进受到资本主义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渗透,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商品对我国市场的侵蚀,相对的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农村经济的瓦解。

中国的现代问题,关键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根据中国国情去探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之路。

自强运动---练兵以制器

洋务运动---开矿,建厂,修铁路

辛亥革命---实业计划

以农立国,反对中国大革命

以工立国,王沪宁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提出“三个代表”

以农立国的代表人物---当时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章士钊

其代表作是《农国辨》,1923年刊载于上海《新闻报》,1926年又重新刊于《甲寅周刊》

“返求诸农,以安国本”

以工立国的代表有杨铨,杨明斋等人

晏阳初----河北定县

梁漱溟----山东邹平

陶行知----南京晓庄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江苏昆山徐公桥

燕京大学----北平清河

中国的问题不是政治问题,也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文化”或“教育”问题,中国并不需要任何制度性的根本变革,而应返回到“农本社会”,“伦理本位社会”,于是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

三.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及实践

“现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十大伟人”“平民教育之父”

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民为邦本”

基督教教义的洗礼

(一)晏阳初等人的“愚穷弱私”论

(二)晏阳初的乡村建设运动

1.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

(1)1920年主持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平民教育工作;

(2)1923年与陶行知,朱其慧,蔡元培等在京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

(3)1926年在河北定县以翟城村为试点开展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实验;

(4)30-40年代,先后开展了定县实验县,衡山实验县等;

(5)1940年平教会总会迁往四川重庆歇马场,创办那建设育才院;

(6)50年代后协助菲律宾,泰国,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及加纳等国建立平民教育会。

2.晏阳初主持的定县乡村建设

Ø以“除文盲,做新民”为教育宗旨

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建设

Ø其工作的进行分为调查,研究,实验,表演与推行五个步骤

文艺教育----愚

生计教育----贫

卫生教育----弱

公民教育----私

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定县社会的根本组织上,仍保留着原有的生产关系,定县大多数民众的经济生活,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农村经济随着国民经济的破产深化而日益衰落,其原因是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农村经济的根本问题---土地问题。

四.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v梁漱溟(1893-1988)

Ø一生探讨两个问题:

一个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另一个是社会问题,即中国问题,中国问题何处去

Ø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梁漱溟研究中西文化,提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人类文化发展的方向。

v1927年得到李济深的支持在广州“乡办”

(一)梁漱溟的“中国文化失调与重建”理论

Ø梁漱溟的"三路向"文化观

梁漱溟提出了三种理想的文化类型(三种不同意志方向--梁漱溟的哲学名词是“意欲”--的表现)

第一种类型以西方为代表,乃意志正常及一般的方向,及对作为动物之一的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反应,于是,意志向前推进以征服环境并满足基本需求。

第二种类型以中国为代表,意志的基本方向成是使意志本身与环境相调和的途径,即在意志的需求与环境间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第三种类型以印度为代表,意志回转向它本身将之加以否定,这种文化类型以压抑基本欲求来解决种种矛盾。

Ø东西方文化的发展的三条路向

第一条路向:

西方文化,以意欲向前发展为根本精神;

第二种路向:

中国文化,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根本精神;

第三种路向:

印度文化,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

通过文化的角度对中国的社会组织的分析:

个人本位---伦理;阶级对立---职业分立

v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

(一)乡村建设问题的由来

Ø乡村建设运动是起源于救济乡村运动

Ø破坏农村的力量分为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国际列强的经济侵略,对农村经济崩溃的影响力尤其深远

Ø用三分法把破坏分为:

(1)政治属性的破坏力---兵祸,匪乱,苛捐杂税

(2)经济属性的破坏力---外国经济侵略为主,洋行买办等为破坏的助手;

(3)文化属性的破坏力---礼俗制度学术思想的改变所带来的种种破坏力

(二)中国应该走乡村建设的道路

中国建设不能走发展工商业之路

(三)如何建立中国新的社会组织

梁漱溟认为实现建立新社会组织的道路,要靠乡村建设运动,为实现自己的方案,梁漱溟于1924年开始辞去北大的教习,深入农村,开展乡村建设运动。

(一)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

第一阶段,李济深--关东--得到李济深的支持在广州试办“乡治”

第二阶段,彭禹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