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3879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6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docx

新教材人教版最新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

第一单元时分秒(4节)

第一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P59-61

教学目的: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时钟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师:

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刚才,象我们进行倒计时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

二、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

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

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3、体验1秒钟

①师:

1秒到底有多长呢?

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

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

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4、师:

(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

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

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5、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

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学生反馈。

小结:

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

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

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

1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

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

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

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学生整理,教师报时)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如练习十四第3题)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种来让学生认训秒针,感觉1秒的时间,会看会估几秒或几十秒,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并通过观察让学生自主发掘1分=60秒这一概念,分散学习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

P62例1、例2

教学目的: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

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

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

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复习:

①钟面指针②1时、1分、1秒③1时=60分1分=60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4、引出课题:

时间的计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2时=(    )分

(1)教师:

1时等于……?

(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

3时=(  )分  2分=(  )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说一说得数是多少?

是怎样想出来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

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

全班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中的第2题,集体订正时,指名到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

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

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现在是几时几分?

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

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教学反思:

联系生活体验、借助实物钟来演示说明,计算经过时间与求开始、结束时间的方法,但学生脱离实物教具后思维分析上有所欠缺。

第三课时:

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十四相关题目。

教学目的: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1.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2.第3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收集类似的信息。

3.第4、5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

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4.第6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5.第7题,事先让学生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想办法把它们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记录下来。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

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

05开始,到2:

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3、你会提问题让同学们算经过的时间吗?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在时间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比较扎实,但在时间计算上分析不够准确,要多进行相应的思维分析训练。

第四课时:

填一填 说一说

教学内容:

P67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

时钟模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制作作息时间表

1、师:

说一说什么时候上早仔自习,什么时候出早操,什么时候上第一节课?

像这样比较固定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就可成为作息时间。

2、出示课程表的结构:

学生回忆自己每天要做哪些固定的事情,一般在什么时候做

3、仿照课程表的设计思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比较,看看别人的作息时间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

(如是不是自己睡觉太晚了,起床太晚了,是不是有很多时间白白浪费了等等)

5、学生进一步休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你们都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了,但严格地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更为重要。

希望你们能督促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时间。

二、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完成某些共同事件所需的时间。

1、统计小组成员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

列出统计表后,对表中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如有的同学用的时间少很少,而有的同学花很长时间,原因是什么?

请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

2、统计每位同学的睡眠时间。

并说一说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

根据统计结果看看谁的睡眠时间最长,谁的最短,大家的睡眠时间是否够。

请大家课后想办法去查一查。

3、统计同学们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看电视、看书的时间。

小结:

一寸光阴一寸金,请你们生活中要合理地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四第8、9、10题。

教学反思:

当有实物教具辅助分析的时候,学生能将问题具体化,解决时比较准确,但不可能总依赖实物教具来分析,打算尝试让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在脑中呈现具体画面辅助分析的办法。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第91-94页有关加法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   

           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

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

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

  

口算     35+3     24+9    45+30     28+7  

       87-5     36-8     72-50    93-6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观察第91页情景图。

  

1.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

  

2.学生提问题。

  

(二)观察第92页情景图。

  

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师根据生答板书:

  

“二

(1)班、二

(2)班能坐下吗?

”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  

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23+31    32+39  

(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  

(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

师:

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

)  

2.练习十九1、2.、3、 4.(选加法做。

)  

五.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3页。

练习十九第1、2、4题剩下的减法题和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不是很想去春游吗?

上一节课,大家已经同心协力扫除了一个个障碍,今天如果再能扫除一个障碍,去鸟岛的船就可以起航了。

  

二 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1 出示第93页情景图后,说一说已经掌握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2学生提问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二

(1)班和二

(2)班上船后,还能上几人?

  

(2)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

  

三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

(学生汇报时,教师选择的板书)  

(二)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

  

2、练习十九1、2、4(剩下的减法题目)。

  

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十九第七、八题。

  

六、全课小结。

  

七、布置作业。

练习十九第五、六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6、97页例3、例4。

“做一做”1、2两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能正确计算有关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相同数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相同数位相减不够时,要向前一位退一再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32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3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一个数的百位是5,十位是8,个位是0,这个数是多少?

它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2、5个百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这个数里有多少个十?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3。

  

1、察第96页收集矿泉水瓶情景图,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80+340   

3、学生自主探索180+340的计算方法。

  

4、小组讨论交流180+340的计算方法。

  

5、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师选择学生的多种算法板书。

  

6、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为什么?

  

7、尝试练习:

第97页“做一做”1、2题有关加法。

  

(一)学习例4。

  

1、通过提问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多少个得出:

  

2、学生思考怎样计算。

  

3、小组交流、讨论的方法。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板书。

  

5、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你最喜欢用哪种?

  

6、尝试练习:

第97“做一做”1、2有关减法。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 1、3、4、5题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 2、9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 下册)>>第98页例5和做一做,练习二十第6-1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 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下面的各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598     312      405      819  

2.口算。

  

400+500   300+400   600+200   100+800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观察第98页学生收集矿泉水瓶情况表,发现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

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

”  

2.让学生讨论小精灵提问题的意思从而引出估算。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估算。

  

3.谁能解决小精灵的问题?

学生自主探索解答方法,然后再进行交流。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尽量让学生把不同的策略都展现出来。

  

5.通过对各种估算的对比,学会合理估算。

  

6根据第98页图表,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7.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挑战赛。

  

 第98页做一做。

  

四.联系实际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2同桌同学讨论完成练习二十第7、8两题。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预测第二天进货情况。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10、11。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  第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2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的策略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 .学生独立完成第102页第1题。

  

2.指名算得对又快的同学说一说:

你是怎么算的?

  

二.复习笔算。

  

1问:

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同桌同学互答。

  

3.教师综合归纳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4学生完成第102页第2题。

(要求计算要认真)  

三.复习估算。

  

1猜一猜,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

  

老师说数,学生猜。

  

2.估算。

  

792+186         587+412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完成第102页第3题。

  

四.数学活动。

  

1.口算练习。

  

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在相同时间内说得又多又对的老师发给奖品。

  

2.笔算练习。

  

(1)教师给出一些数写在黑板上。

  

180      360      450        340  

(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用以上的两个数来出加减法题目,另一人计算,每做完一题后,两人互换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数做做看。

  

3估算练习。

  

(1)学生讨论,怎样估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二年级下册)>>第104页-10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2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到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

  

教具准备   磅秤、盘秤、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要想知道物体的重量,怎么办?

  

2重量单位有哪些?

  

一.估一估物件的重量。

  

1一颗小纽扣、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分别有多重?

  

2先让学生估一估,再用天平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二.比一比物体的重量。

  

1三个同学为一组,拿出自己的书包,先分别掂一掂,估一估到底哪个书包重?

  

2 用盘秤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四.秤体重。

  

1教师指导学生怎样看磅秤。

  

2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后,再进行活动。

  

(1)一组同学秤体重。

(学会看秤)  

(2)一组同学做体重的原始记录。

(通过记录称体重的结果方式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一组同学用背一背同学来体验各种不同的体重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

  

(4)以上各项各小组轮流进行。

  

(5)学生讨论、交流,从你们的记录表中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能统计出什么?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署作业。

  

第三单元测 量(7节)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用具:

直尺

教学过程:

一、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

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 计

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师:

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三、揭示课题。

(板出:

毫米的认识)

四、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直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

师:

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五、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里有几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

1厘米=10毫米

六、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七、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教学反思:

利用多媒休与实物操作,在学生脑中清晰的建立1毫米这一长度概念,了解与厘米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3—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

直尺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

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

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