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3902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docx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

2000~2013历年国考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_答案

2000年

1.A  【解析】这段话的主旨在于说明真正的辩论与辩论比赛之间的不同,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对此作出了比较。

B的内容是对的,但不够全面;C的意思原文没有提到;D本身是错误的,因为在辩论比赛中,双方必须坚持的应该是抽签决定的观点而不是自己个人的观点。

故正确答案为A。

2.C  【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在永恒“变化”的过程中,学习方法论、颖悟性、与做人是要永恒坚持的。

既然是要永恒坚持的,当然是不应丢弃的。

在A项中,需要“永恒坚持”的某些东西是“永恒变化”的。

但根据题意,需要“永恒坚持”的东西是在永恒“变化”的过程中要做到的,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B项中,变化应该是坚持的前提;D项原文没有提到。

只有C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3.C  【解析】这段话的主旨在于,通货膨胀虽然可怕,但安排就业和稳定物价对宏观调控更为重要。

A、B本身正确,但不全面。

D项表述错误,实行宏观调控的目的有很多,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就业和物价两个问题。

故正确答案为C。

4.B  【解析】这段话说明的是,如果银行的贷款量大大超过其存款量,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通过对比发现只有B项符合题意。

A、C原文中没有提到;D项表述有误,银行贷款量与存款量不一定成正比。

故正确答案为B。

5.B  【解析】这段话的主旨在于说明只有接受教育,才算获得了真正的生活。

A项的意思与题干本意不符,显然错误;C项只是说明教育涉及的内容而没有说明教育的功用;D项原文中并未提到,只有B项与原文相符。

故正确答案为B。

6.C  【解析】原文说只见树木、断章取义达不到真正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境界,可见只有“见到森林,全面学习”才能真正把握这一理论,也就是说要对这一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A项不全面;B项本末倒置,只有先创立理论,才能对其进行研究;D项与原文意思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C。

7.C  【解析】这段话的意思在于说明扩大投资的好处和压缩投资的坏处,通过分析可知扩大投资有利于明天的稳定,压缩投资则不利于长治久安。

A讲的是扩大投资的缺点,与题意不符;B项曲解了题意;D项只说了压缩投资的短期效应,没有指出长期压缩投资带来的弊端,不是原文所要强调的。

故正确答案为C。

8.D  【解析】通过分析可知原文表达了两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要求建立新的文风对初唐文坛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把文风和亡国联系起来是不科学的,是本末倒置。

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概括了这两方面的意思,A和B的说法均是片面的,C项曲解了文意,故正确答案为D。

9.B  【解析】这段话的主旨在于说明放开书价会带来危害的问题,而不是书能否参与市场竞争及参不参与市场竞争带来的影响,A、C、D均不符合这一主旨,故正确答案为B。

10.C  【解析】文中说约一半的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非药物的方法得到康复,A项却说高血压患者只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就可不药自愈,过于绝对;文中说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治疗效果不一定很好,B项却说收效甚微,也与原文不符;文中说如果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危害身体,D项则说有害无益,曲解了原意。

而文中说治疗高血压可以有药物、物理治疗、化学治疗、调整饮食、戒烟戒酒、减轻体重等方法,可见依赖现代科技手段并非是消除病患的惟一途径,故正确答案为C。

11.A  【解析】原文通过科技进步与否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人数之间的对比,提出技术突起可能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的假设。

因为原文并没有明确指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所以并没有一个肯定的结论。

B、C、D三项表述都过于绝对,只有A项与原文相符,故正确答案为A。

12.C  【解析】这段话说明了湿地的划分及其重要性,从文中可以看出,湿地之所以这么重要就是因为它“与人类生存关系的密切程度令人吃惊”。

A项偷换了概念,B项说的是湿地涵盖的范围,D项原文中并未提及。

故正确答案为C。

13.A  【解析】原文中说婴儿“没有足够的本领来支配环境以独立生存”,也就是说他们不能自立,比较选项发现A项最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

14.B  【解析】对照原文中的“文化批评也差不多变成促销广告了”,我们可以得知文化批评像促销广告一样华而不实,内容贫乏。

“一种文化的贫困正笼罩在各种批评之上”正是指文化的贫困使文化批评也丧失了生命力,从而降低了品味,故正确答案为B。

15.C  【解析】A项错误,原文只说显性信息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获取,没有说明隐性信息的获取途径;B项偷换了概念,原文只是把隐性信息比喻为“胎动”,而不是预测未萌的胎动;D项文中没有提及。

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16.C  【解析】通过分析原文可以得知,微观物质是指“氢原子、原子核以及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子”;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指这些微观物质的内部结构。

对照选项发现,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17.C  【解析】文中先说市场配置是有缺陷的,然后提到市场配置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进行自发的调节,而且这种调节带有滞后性,很明显市场配置的缺陷就是自发性和滞后性。

对照选项发现,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18.C  【解析】通过分析原文可以得知,“神秘”是指一方面人类罪恶昭彰,另一方面人类又显露出伟大和可敬的特质。

A项强调的是罪恶昭彰;D项说要忘掉人类的精神罪恶,而文中只是说人类有精神罪恶,并未说要忘记;B项的意思原文中并未提到,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19.D  【解析】原文的意思是,在20世纪,人们对资本这一概念产生了不同理解:

一种将其作为阶级属性概念;一种将其作为自然属性概念。

对照选项发现,只有D项提出了这两个方面,A、B、C都只讲了一个方面,故正确答案为D。

20.A  【解析】在原文中,“涟漪”一词用的是它的比喻意而不是本意,对照选项发现,只有A的解释是其原意而非比喻意,题目要求选择不恰当的一项,故正确答案为A。

2001年

21.B  【解析】这段话的主旨在于,只有接受教育,才能算获得了真正的生活。

A项显然错误,C项只是说明教育涉及的内容而没有说明教育的功用,D项原文中并未提到,只有B项与原文相符。

故正确答案为B。

22.C  【解析】分析原文会发现这是个因果关系的复句,前面几句话是原因,结果即最后一句话“增加了国内利用外资的竞争”,这也正是这段话的主旨,对照选项发现,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3.C  【解析】A项原文没有提及,而且根据常识判断,个人所得不可能无限增多;B项缺主语,而原文中此句有明确的主语即企业;D项说劳动生产力的增长将大于工资总额的增长,在原文中,这是企业能拥有一定自主权的前提,并不是文章支持的观点,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24.D  【解析】A、B两项原文没有提及,C项说政策是事物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原文指出的是政策的功能而不是政策的产生过程,原文中说当两个事物发生作用时必然受到反作用,根据常识我们知道反作用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所以D项的推测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

25.D  【解析】原文把高雅艺术比喻成病人,转折处是全文重点所在:

“但是,病人健康地生活还要靠自身的生命力和自身的机能转换”,可见高雅艺术要发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对照选项发现,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

26.B  【解析】A项中,盲目争上项目只是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原因之一;C、D项原文并未提及;而原文列举了种种原因,就是为了说明正是这诸多原因,造成了不少新建、扩建企业自由流动资金不足的现象,对照选项发现,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27.A  【解析】这段话的主旨在于说明兼顾公平与效率就某一具体税种来说不一定是理想的,往往只能以一个为主导,要么是效率,要么是公平。

对照选项发现,只有A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

28.B  【解析】这段话的主旨在于说明由于城乡差异,农村的社会保障不能照搬城市的做法,而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

A项错误,原文中说在富裕地区可以根据农民自愿进行养老保险试点,而不是整个农村都可以实行;C项文中未提及;原文说在农村应坚持好的传统做法,如家庭养老,邻里互助,因此D项偷换了概念;对照选项发现,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29.B  【解析】这段话的主旨在于说明谁是科技成果的受益主体,谁就应该负责对此提供激励,对照选项发现,A项意思恰恰相反;原文并未提及哪种激励应该更多,因此C项不合题意;D项原文中未提及;所以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30.B  【解析】原文通过我国与外国的比较指出两点:

一是我国专利的实施率不够;二是我国企业对专利的申请太少。

由此可以推知,我们应更加重视专利的开发与实施。

对照选项发现,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31.C  【解析】通过分析原文发现:

A项过于绝对,原文只是指出可以从儒家理论中寻找解决危机的钥匙,并未说儒家理论就是钥匙;B项与原文不符,东亚的诸多危机并未解决;D项并不能从原文推知;C项实际是对原文的同意替换,C中的社会难题即文中提出的危机,C中的“良方”和文中的“钥匙”均是用以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故正确答案为C。

32.D  【解析】通过分析原文发现:

从“肢体和精神的灵活”到“宁静和安详”的变化过程对应的正是我们由青少年到老年的成长过程,对照选项发现,A项与原文不符;B项原文未提及;C项曲解了文意;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

33.C  【解析】这段话的主旨在于说明储蓄增长对于经济增长来说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以适度为佳。

A、B原文没有提及;原文说“最大限度的储蓄增长率决不是最优的经济增长率”,D项明显与此不符;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34.A  【解析】原文从伦理和生产力两个方面说明两级分化的问题,转折处是全文重点所在,主要强调的是从生产力角度来看,两极分化的积极意义,即:

有约束和激励的功能,并使资源配置更合理。

对照选项发现,只有A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

35.D  【解析】原文最后一句话指出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而不仅仅根据市场需要来规划和发展,可见市场不是决定因素,所以A项错误;原文没有提到是先强调市场还是先关注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不选B;原文说有些专业与市场经济没有直接联系,而不是没有任何联系,所以C也不对;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

36.C  【解析】通过分析原文可知:

无论是物质生产、人口生产、还是精神生产,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存在“顺向改变”和“逆向改变”两种可能,所以A、D明显错误;原文没有比较几种生产的优劣,无从知道哪种有更积极的作用,所以B也不对;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37.A  【解析】从原文可知,之所以要“饮冰”,是因为内心忧愁焦灼。

联系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我们对梁启超的了解,容易想到他内心忧愁焦灼的原因应该是出于忧国忧民,对照选项发现,只有A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

38.A  【解析】原文转折处是重点所在,“可是”后面的句子表明人面的表现可以与内心想法截然相反,从而说明人面与纸面具本质的不同就在于此,对照选项发现,B项所表达的意思过于肤浅;C项与原文不符;D项原文中未提及,只有A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

39.D  【解析】通过原文可知,如果一种模型与婴儿所期望的结果相符合,他们就感到满意。

题干中的“微笑”是感到满意的外部表现,而D项中的“面孔”无疑是“模型”的一种,由此可见,D项完全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

40.A  【解析】本题考查指代关系,原文表述的意思无非是新儒家学者虽然夸大了某种影响,但此种影响确实存在,由此可知此种影响应该指的就是原文第一句话中“夸大”和“影响”之间的部分,对照选项发现,A项正好指出了这部分内容,故正确答案为A。

2002年

16.C  【解析】根据文中第一句话“宽带是传送比特的能力”,可知C为正确选项。

17.D  【解析】第二段第一句话的主干为:

变化是给人们提供异步能力,根据这句话可知正确答案为D。

18.A  【解析】分析这句话发现空缺处后的句子用了“甚至”这个词,可见这两个分句间应是递进关系,既然后一个分句的意义是否定的,那么前一个也应如此,故不选D;而B、C的意思已经绝对化了,没有递进的余地,所以也不选,故正确答案为A。

19.B  【解析】原文第二段说共享一个频道而“毫无察觉”,并非“无人了解事情真相”,所以A项错误;根据原文,我们对比特的需要是不连续的,但不是暂时的,所以不选C;原文最后一句话说“对人没有直接意义”而不是“没有任何意义”,D也不对;第二段整段都在说明数字化带来的变化,其中之一便是“我们能够以新的方式延长、压缩以及重新安排个人时间”,B项与此相符,故正确答案为B。

20.B  【解析】分析原文,发现原文是说后代会觉得祖先们的行为非常奇怪,觉得奇怪并不代表无法理解,所以B项不符合文意,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故正确答案为B。

21.C  【解析】A项应与表示“态度”的词语相搭配,B、D两项的意思与文章内容不符,而“首当其冲”是指首先遭到攻击,与原文最为相符。

故正确答案为C。

22.D  【解析】原文中用“但”表示转折关系,可以首先排除B、C;A项有歧义,“本国”可以指原产国,也可以指所在国。

所以,只有D项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D。

23.A  【解析】综合全文可以看出,“其实”和“实际上”这两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所持的态度是比较客观的,但作者只说经济全球化会带来一些好处,如“为成千上万的人带来就业机会”,并没有说经济全球化没有弊端,A项过于绝对,不符合文意。

题目要求选择理解不恰当的,故正确答案为A。

24.C  【解析】本题考查指代关系。

根据就近原则,“它们”指的就是前句所说的汉堡包和可口可乐,放入后发现语句通顺,符合逻辑,故正确答案为C。

25.B  【解析】文章主旨大多出现在开头或结尾,本文的最后一句话用“实际上”揭示了文章观点之所在,对照选项发现B项表述的恰恰就是这个意思,故正确答案为B。

26.C  【解析】C项应为“蔓延”,此题考查考生的文字基本功。

27.B  【解析】空缺处前的“逐渐”二字表明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变化,观察选项,A、C、D都只有变化的意思而没有发展的意思,只有B符合上下文,故正确答案为B。

28.C  【解析】此题关键在于判断词删去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有没有发生变化,“曾经”和“现”相对,删去其中一个我们并不会混淆时间,所以这两个词可删去任意一个;根据原文中的“某些地区”我们可知道它是有“限制”的,故“限制”一词也可删去,但如果删掉“世界”,我们就不清楚限定的范围了,故正确答案为C。

29.A  【解析】联系上下文,文章的意思是说艾滋病已经跨越了国界,且其他传染病也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日益严重。

所以B、C、D均不能表达划线句子的意思,正确答案为A。

30.A  【解析】根据文中第三句话所说,既然半数以上的人都死于这些传染病,可见它们是主要杀手。

故正确答案为A。

31.C  【解析】根据第一句话的意思容易得出A、B是正确的,D项所述的意思和B项一样,“利”即积极意义,“弊”即消极意义;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故正确答案为C。

32.C  【解析】把各个选项放入文中通读,容易发现“明显的”更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C。

33.B  【解析】此题考的是词语搭配,首先根据句子格式确定应填入一组反义词,所以排除C、D;再把A、B放入原文具体语境发现正确答案应为B。

34.A  【解析】观察分析原文可知,分号前后应是并列结构,所以根据后面的“只要”、“就”这两个关联词可推知前面也应用同样的关联词,故正确答案为A。

35.B  【解析】作者在文中提出收入差距现象是“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影响,可见作者认为收入差距是有负面效应的,而并未将这作为错误观点,更谈不上批驳,所以B项有违文意,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故正确答案为B。

36.C  【解析】属于搭配不当,不能说“发展方面”,只能说“发展方向”;B属于句式杂糅,应去掉冒号;D项属于语义错误,前一句说“量子力学研究的是比分子更小的东西”,所以量子力学研究的就不是分子,D中的“分子”应改为“粒子”。

只有C句是正确的,故正确答案为C。

37.B  【解析】A、C、D三个词的主语一般要求是人,原文中主语是牛顿力学,所以只能选B。

38.D  【解析】根据上下文容易排除A、B两项,C和D的用法基本相同,但在假设句中只能用“比如”,不能用“例如”,此句是假设句,故正确答案为D。

39.B  【解析】空缺处后说“研究对象分别是银河星系、山川物体和基本粒子”,它们是由大到小排列的,空缺处所填内容应与此对应,对照选项,只有B是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故正确答案为B。

40.B  【解析】原文说20世纪发生两件事,牛顿力学只涉及第一件,而“宇观”这一概念是在说到第二件事才提出的,与牛顿力学无关,所以A项错误;原文中说“希格斯场”“远比基本粒子小”,可见“希格斯场”并不包括基本粒子,所以不能选C;D项前半句是对的,但原文并没有说微观世界与宇宙无关,所以D也不对。

故正确答案为B。

41.D  【解析】前三个“或”都是在“机器或设备”这同一个短语中出现的,根据文意,是同义反复,要改都得改,且改后和原意不同;而第四个“或”出现在短语“本金或利息”中,和后面一句中的“本金和利息”应该是同义的,而现在并不同义,只有把“或”改为“及”后才能同义,故正确答案为D。

42.B  【解析】这题考查的是对表借代义的短语的借代对象句子的理解。

“这种方式”在文中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仅要分析之前出现的语句,还要看之后解释说明的句子,“这种方式”之后的话是解释说明“补偿贸易的”,故正确答案为B。

4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关联词的选择。

由题可知,上下句之间是因果关系。

“不过”是表转折关系,“而且”是表递进关系,“因此”是表因果关系,“其实”表示对上文的修正和补充。

答案为C。

44.B  【解析】从“这种方式”到引文,出现的是购进方和输出方,并且补偿贸易方式就是前文提到的“这种方式”,由此可推知正确答案为B。

45.C  【解析】答案A的回答不够精确,B的回答在文中没有证据,只说四化建设在采用补偿贸易,并不能由此就推出它不可缺少;D选项原文中没有提及;C选项完整的概括了原文意思。

答案为C。

2003年

81.C  【解析】本题的解答要结合划线句子的后一句来看,地球每一天的时间延长了,而地球一天的时间是根据地球的自转来的,所以由此可以推出地球自转速度减慢了,故选C项。

82.C  【解析】划线句子的关键词一是“也许”,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出作者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二是“只要”,这就是以义理为借口而忽视材料真实性,故选C项。

83.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考生的语感,这段话是口语,所以首先应该排除书面气息较浓的C和D项,再根据上下文尤其是后文的一个“更”字,故最佳选项为B。

84.D  【解析】这一小段话是典型的“总-分-总”式的三段论结构,所以最后一句最好与首句的“理想人格”有所呼应,才能全面阐释孔子“理想人格”的含义。

故最佳答案为D。

85.D  【解析】由题意可以看出原句前后两层意思相悖,前一句说书能对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后句“但”字语意逆转。

所以答案为D项。

86.A  【解析】这段话的关键在最后一句“这是否意味着……”,作者并没有下任何论断而只是疑问,所以只有A项用了“可能”一词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

87.A  【解析】本段话最后一句“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选拔后备力量”是并列的两件事,而B项却认为前者是后者的保证;选项C中女足的活动受委托的专业金融机构管理和运作并未提及,题目中只是说对女足发展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D项中说已确定,但是题意却是“将”,还未发生。

故选A项。

88.A  【解析】本段话中两种医疗措施的共同点是使伤口愈合得更好,而B,C,D三项的意思都与此相反,所以本题最好用排除法很快可以得出答案A。

89.D  【解析】要抓住这段话中最关键的一句“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作出暗示”,这样的教导当然是“讲究形象性”的,故选D项。

90.B  【解析】题目中“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一句表明一般人都会趋利避害,但是“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

”一句说明利弊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只能是最大程度地争取做到利大于弊,故选B项。

91.D  【解析】这段话中“品察他们的克隆”指的就是欣赏文学作品,所以这段话的重点是我们欣赏文学作品的双重意义而不是强调文学家的任务或创作目的,故选D项。

92.C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首先如果知道“竞争性”和“调节性”根本不是“缺陷”就排除了B和D两项,而文中完全没有提到“盲目性”,又可排除A项,所以选C项。

93.D  【解析】这段话并没有涉及到要展现人物的思想情感,所以排除A项;所举的例子也不全是“重大主题”或“振奋人心的情节”,所以排除B项;更没有任何理由说短篇小说作者就无法完成长篇或中篇的任务,所以只能选D项。

94.A  【解析】根据段落中“欲知……首先……”一句就可以很明显地知道,物质的微观结构指的是微观物质即各种小粒的内部结构,只有A选项清楚地表达了这个意思。

95.A  【解析】“延口残喘”是指一息尚存,生命即将终结。

此处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悲愤、压抑和无奈的情绪,而不具有英勇抗争,一往无前的含义,故选A项。

96.C  【解析】本题中苏轼认为贾谊“识不足”才造成他的悲剧,说明苏轼认为自己不会犯那样的错误,所以选项C说苏轼与贾谊同病相怜是与题意不符的,故选C项。

97.B  【解析】本段第一句说“凡能创造美的艺术家,其学习起点必高”,意思是学习起点高是能创造美的必要条件,但并不一定是充分条件,而选项B就犯了这个错误,把必要条件当作了充分条件。

98.B  【解析】文中大部分专家的意思是发展基因改良植物可能有风险,而B项的意思与此刚好相反。

99.B  【解析】这句话是承接着上一句末的“类生命物质”而来的,所以这里的“它们”指的就是“类生命物质”。

100.C  【解析】与题干中“得到了再发展的条件”意思最相近的是C的“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其它选项没有准确反映原题的意思。

101.B  【解析】文中明确指出“更为复杂的系统”“只让氧气、水等小分子进出,而氨基酸等则不能进出”,B项最准确的表达了这句话。

102.D  【解析】这篇文章总体上是对地球起源之谜又作出了一种解释,当然也只是一家之言,并不能说地球起源之谜就此揭开,所以最适合的标题应该选D项。

103.A  【解析】从“随着……以及……”两句可知,全句主要介绍了“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和“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促成了电子图书馆的出现,所以应选A项。

104.B  【解析】电子图书馆要能够将信息发送到家庭、学校和社区,但这并不要求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要建立联系,故A项不对;而“能为每个人的生活提供新的选择,并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不等于提高每个人的生活水平,C项也不对;D项出现了“必须”一词,显然不符合原文,只有B项正确。

105.D  【解析】文中说“它拥有二维或三维人机界面”,但并没有说这是“专为用户个人设置”的,所以答案就是D项。

106.B  【解析】第三段只是介绍了电子图书馆的特征,但并没有给它下任何任务,B项说“电子图书馆承担着……任务”显然不符合原文。

107.D  【解析】文中紧接着这一句的“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正是对“由后比例前”的解释,也就是根据后来的来类推以前的,故选D项。

108.B  【解析】文中在“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这句之后两句说殷代的青铜上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似”,就正是对其观点的佐证,故选B项,其它选项与论点之间完全没有支持作用。

109.C  【解析】文中指出,半坡彩陶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花纹,因此也就是根据半坡彩陶上已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